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九十一)

8年前 [08-28 09:17 周日]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孩子为什么要偷偷摸摸》
      孩子说谎,偷偷摸摸,行为诡异,在生活当中并不少见。本文所展示的案例比较典型。那么,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表面上看,似乎是孩子由于害怕、恐惧而在故意回避成人,实际上,孩子这样行为的背后,必然是孩子的家长或者其他成人的不当教育所致的恶果。孩子长期面对强势的教育态度、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手段、总是被责备、被惩罚。故而,孩子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毫无自信可言。教育研究发现,长期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懦弱、自卑,要么叛逆、仇恨。
      在我国,许多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视打骂惩戒为唯一的教育手段,总是以家长自居、好为人师、高高在上、强势威逼孩子,稍有偏差即以拳脚相加,结果自然不如你愿。因此,想要让孩子有所改变,父母首先要改变,只要一点点、小小的改变。一、把孩子“当人看”,与孩子平等相处。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容置疑,也因为“爱”或者“一切为了孩子”,家长很容易剑走偏锋。有的喜欢“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过度保护”;有的则习惯“高标准、严要求,稍有差池便疾风暴雨”。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真正把孩子“当人看待”的溺爱和错爱。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应该被尊重;有爱就要鼓励,有爱就要信任。所以,家庭教育就是静下心、耐着性子,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二、对孩子的要求与期望应该切合孩子的实际。孩子的成长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由于遗传因素不同,家庭环境各异,使得每个孩子表现出的个性特质也不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理所当然。教育孩子时,就不能照搬照抄、就不能人云亦云,不要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相比较,妄加定论、乱贴标签。三、适合孩子、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家长病急乱投医,常常茫然失措。其实大可不必,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所以,要边做家长边学习感悟,边做家长边提高完善,不断学习、不断践行改变。记住,家长的稍稍改变,无条件接纳,多一点包容,正确的鼓励,真诚的信任,孩子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

    注:《不输》25卷,到今天已经全部拜读,历时近四个半月。分享仅为个人感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为盼。


20160826江承杏读《不输》分享184


《发脾气是本能,管住脾气是本事》之二
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


●脾气很差的人,童年经历通常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有委屈感。正是童年时代的这两种遭遇,埋下了坏脾气的隐患。


●儿童的性情,是向成人习得的,家长的行为示范作用,远大于口头训戒作用。坏脾气家长动不动向他人、配偶或孩子发火,无意中教会孩子用破坏性方式,表达不同观点。


●同时,坏脾气的人,让家庭生活充满火药味,让孩子的心理,总是充满负面情绪,积淀越来越多的负能量,成年后,习惯以伤害性的方式表达分歧,尤其容易冲着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动手,因为这两者离自己最近,对自己威胁最小。


●于是我们看到,坏脾气代代相传,老子火气大,儿子脾气就差,到了孙子也不怎么样~~家族轮回链条就这样形成,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如何改变自己坏脾气,?且待明日分享)


全文详见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2

何瑛每日读不输24卷:《让孩子独立从培养自尊开始》:
      什么是自尊?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通俗的说法,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态度,是对自我的价值、重要性,成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拥有高自尊的人具有下面这些特质:
1. 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有充分的安全感,能够确认自己的长处,对自己的弱点也能适当的接纳;
2. 有很好的自主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够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
3. 有热情,敢于尝试,不怕犯错误,总能从错误中获得经验,从而更加肯定自己;
4.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寻找各种解决办法,也会坦然寻求别人的帮助
5. 性格真实、坦然,不会扛着沉重的面子,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没在与人交往中,也容易产生同理心。
      身边很多孩子,自上学后,由于各种原因,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慢慢接受来自家长、老师、同学多方面的负性评价,“我真笨”,“我不是读书的料”,厌倦读书,作业拖沓,学习每况愈下。负性评价形成孩子低自尊,慢慢地,我们师长在制造一个个笨蛋。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高自尊?
      让孩子高兴,是对孩子的真爱!心理学研究发现,高自尊和快乐正相关,越是自尊高的人,越容易感到快乐和幸福。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就要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幸福。
       父母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作学习的打好时机,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827)/20卷 P230
【优秀家庭教育的24则智慧(3)】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给予。千万不要盲目追求虚名,看到别人给孩子什么自己就给孩子什么,很可能那并不是他所需要的。

方柳红20160827《不输》第八卷
    孩子不听话缘于父母的错
1.不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2.缺乏耐心和细心;遇到问题要理智耐心地开导,细心地找出问题点,给予切实的帮助,引导孩子逐渐向目标靠近。
3.缺乏欣赏孩子的艺术;用孩子的眼光、站在孩子的能力和心理水平上去评价和欣赏孩子的行为,孩子就会信心倍增,充满自豪感,最终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P5


何瑛每日读不输24卷:《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断奶”》:
      《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断奶”》一文中的现象,身边并不少见。几周前同事求助,儿子快要上初中了,还是天天要妈妈陪她睡觉,怎么做工作都不行;在读书会现场,有家长询问,孩子上学不肯吃饭,学校吃饭天天最后一个,还没吃多少,在家里还都是奶奶喂着吃;我在中学上课时,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抽屉里太乱,东西乱丢,上课找不到要用的书具,而就课前2分钟预备铃,要求学生整理干净书桌,准备上课的书、笔记本、笔,这些事整整训练了2个月的时间,有的同学却见效甚微;时临9月,各大学即将开学,父母送孩子上学,许多大学新生,因离开父母,将面临很多问题;宅男宅女现象,啃老族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切。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上了小学自己会吃饭,本不应该是难事;上了中学自己会整理学习用品,也理所当然;上了大学自己能独立生活,应该是孩子完全自立的开始。而恰恰相反都成了难题,问题反映在孩子身上,源头却在父母,理应是完成了阶段陪伴,放孩子于社会,经风雨,见世面,可是有的家长就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揽,娇惯溺爱,让孩子纯读书,把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彻底泯灭了,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长不大,心智发育迟缓。有些父母在孩子18岁前不尽好责任教育他为人处事,18岁以后认定他不会为人处不好事,事事插足,强行做决定,代为履行责任,替他做决定,就像孩子人生中的第三者,扮演着一个多余的角色。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孩子终将有一天要长大,要独行。道理谁都懂,可你让孩子自己长大了吗?。想给孩子“断奶”,家长自己先“断奶”。如果你真的足够聪明,足够关爱你的孩子,你应该在孩子小时候教育好他,最好是言传身教;你应该在孩子成年时完成自己的心理“断奶”,从此以后,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和你血脉相亲的,有着自己独立人格和独立人生的成年人。爱孩子,只是在必要时伸出双手回应孩子的求助,而不是伸手将子女强抱在怀中并插足他的生活,至死方休。不论选择的对与错,是孩子迎接属于他的人生的时候了,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果你有多余的精力,就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去保护自己的健康。你的健康快乐就是孩子的幸福。


20160826江承杏读《不输》分享184

《发脾气是本能,管住脾气是本事》之三
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

如何改变自己的坏脾气

●控制自己的脾气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虽然知道发脾气不好,却控制不住,每次发完都后悔,可是到了下一次,照样大发雷霆。

●其实,控制脾气只要在意识上到位了,行动就会自动调整。脾气这个东西,你不纵容它,它就不会张牙舞爪。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方法1:半小时效应~~给自己立个规矩,不管有多愤怒,都不马上发作,即便无意中发作了,也要马上收住,告诉自己等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一定要做别的事情,凡是让自己感觉好一点的事情都可以做;一切有可能挑动脾气的事情都不做(最好不要和孩子在一起。)

●脾气是一种激情,爆发都是瞬间的事情,挨过半小时后,人就会变得理性,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基本上就清楚了。

(改变自己坏脾气方法2和3且待明日分享)

文详见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12~13


方柳红20160828《不输》18卷
       家长的教育态度决定教育成败
        在家庭教育中,态度远远比方法更行之有效。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的态度是否出了问题。
        家长如果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积极地转变态度,问题会及时地被消除。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很多,但首要一点是认识到过去的态度有问题,并有强烈的意愿去解决问题。
        对孩子的态度转变后,再去面对孩子时,自己的行为就有了积极的变化,这种态度将内化成自己心里稳定的情感。P2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