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父母反思:在孩子灵魂中烙上什么样的深刻印记

8年前 [08-28 19:14 周日]

父母反思:在孩子灵魂中烙上什么样的深刻印记

 

 

家庭教育的环境,主要是指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中,父母的气质与性格是对孩子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父母在孩子灵魂中所烙上的终生不渝的深刻印记;它可能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负面的。

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与文学意义上的气质有一定区别。气质主要是指神经类型的特点,包括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内向或外向)等,俗称“脾气”。气质与人的相貌一样,与遗传基因有密切关联;气质主要有四种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则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所以,性格虽然与父母影响有关,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格的个别差异是很大的,根据人的社会交往、意志、情绪、理智等特征可分析性格的类型,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

令人们不解的是:有的孩子继承了父母性格气质中的优点,成为各方面很杰出的人;而有的孩子正相反,却恰恰接受了父母的缺点,同样是“像”,结果却截然不同。

  自己复印本:父母一厢情愿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的脾气禀性“像自己”,是自己的“复印本”,或者说至少孩子要汲取父母的优点。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往往是出乎父母意料,也会认为孩子“不像我”。

在心理咨询中有这样一个实例:女士和袁先生的婚姻,曾是被人们称道的典型的郎才女貌。然而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十多年后,先生仍是某报社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编辑,而原来是售货员的女士已是某大型商场的经理。不知不觉间他们的女儿小青上初三了。

 

由于小青与父母之间常有冲突,全家来进行心理咨询。小青对心理医生畅所欲言:“我妈妈提升快,成了女强人,她在家里脾气越来越大,一点也不温柔,我很看不惯她,她比我爸挣钱多,财大气粗啊!我爸在家唯唯喏喏、窝窝囊囊,他把家务活全包了,可还是很少看见我妈的笑脸。是不是我妈看不起我爸?过不到一起就离婚,何必这么凑合?可我夹在他们中间多倒霉,看我爸那么狠的管我,他充当了我妈的‘打手’,就为了讨我妈欢心,我是不是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先生对女儿说话时完全是质问和教训的语气,女儿也以强硬、冲动、不理智的口气对父亲说话,女士又用同样教训和质疑的口吻对丈夫和女儿说话。显然,这个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可救葯的恶性循环,每天制造着紧张焦虑与不和谐的气氛。

 

于是,女儿去家庭之外寻求情感慰藉,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女士说了下面一番话:“我最担心的是女儿不求上进,把她爸爸的缺点、弱点都学去了。女孩子必须靠高学历为自己铺平未来的发展道路,如果小青不学好,以后上不了大学怎么办?我担心她还会走我的路。当初就是因为我没有上过大学,小青他爸是名校本科毕业,才嫁给他的。没想到他虽然有个高学历,也没多大出息……”

可见,孩子的性格、气质确实会非常“像”父母,但当孩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父母往往难于接受,却不能以孩子为“镜子”,来正确认识和反思自己性格气质中的弱点。

多元化制版:面对残酷现实

高三男生小伍生活在单亲家庭,他的母亲心直口快,总是唠叨小伍:“你怎么就像你那缺德爸爸,整个一个闷葫芦!”

 

而小伍说:“我不想跟我妈顶撞,也不想惹她生气,我少说点儿,听她说话还不行吗?”小伍其实活泼外向,在同学中还是个幽默开朗的人,但与母亲沟通有困难。

  父母一代与今天的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虽然两代人之间互相影响,但在性格气质的表现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如今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父母的影响作用有时并不能与社会“抗衡”,关键就在于父母的人格魅力能否征服孩子的心。面对变化多端的残酷现实,应该清醒地看到父母家庭对孩子教育影响的“多元化版本”,做一个简略归纳,可能有以下摹本――

1.优势导向型:亲子关系良好,引导孩子自信自强,会超越父母而成才,如奥运冠军刘翔。

2.融合再造型:父母以身作则,培养支持孩子兴趣爱好,如青年钢琴家郎朗。

3.被动模仿型:较听话的孩子,接受父母的命运安排,可成学习标兵,但事业不一定出色。

4.主动逆反型:孩子自主独立,勇于颠覆父母的“指令”,其发展要看社会环境和机遇。

5.貌合神离型:孩子表里不一,多因父母期望过高,可能亲子关系疏离,难于沟通。

6.变种异化型:孩子走向反面,多因失教,父母失职、失范,可能辍学或违法犯罪。

从以上摹本可见,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是否和谐,父母人格是否健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成长;父母性格气质中的优势能否对孩子造成积极影响,确实取决于孩子对父母的评价。气质可决定兴趣专业的取向,而性格则影响学业与事业的成功。具有人格魅力的父母,才可施展家庭教育的作用,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个性健康的社会有用之才。

      嫁接育新苗:家教讲究成效

在果树、花卉等繁殖中,有一种广泛采用的“嫁接”技术是指:选取植株的枝或芽,嫁接于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二者接合成活为新植株。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提早结果、增强抗性、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等目的。

培育全面素质优秀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与“嫁接”很相似。嫁接技术对家教的启发在于:

一是将新植株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二是多方面的“适当选择”,包括时机、材料、特性、预测成果等的选择有极高的技术含量;三是经济实用,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等等,都与家教是一脉相通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父母个性中和人类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传承给孩子,这就是一种家教中的“嫁接技术”――精神的嫁接。

 

因而,父母们可做的事情并不多,孩子主要是自己去经历坎坷的成长历程,这是父母无法代替的。

 

一方面,家庭环境的熏陶,就像为植物提供的土壤、阳光、氧气、肥料和水;另一方面,就要像园丁观察植物一样,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这是一种经常心灵沟通的“家庭作业”。

 

如果父母们像孩子上学般的勤奋,做好您的“教子功课”,那么您的“嫁接技术”可越来越炉火纯青,就一定能够培养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徐岫茹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曾在江西赣南师院、武警学院任教。1987年开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任副研究员。(已退休)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者,至今发表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等方面科普文章一千余篇。 长期从事学校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每年做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培训与讲座数十课时。已出版的个人专著有《中学生心路》丛书、《开心是一种能力》《父母与子女沟通28法》《公务员心理健康快读》等20多种,与他人合作的科普著作与教材30多种。(转)http://blog.china.com.cn/xuxiuru/art/1908575.html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