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你也可以把自己小时候犯过的错误与他交流,他会感到心里宽慰很多,在你和孩子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纽带,让孩子的自尊得到良好的维护,孩子也会在我们潜移默化中学会正确的交往和释放自己的情绪。慢慢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P7
何瑛每日读不输24卷:《你能看到孩子身上的“星星”吗》
今天读《你看到孩子身上的“星星”吗》一文,作为一位母亲,往事不堪回首。
回顾自己女儿的成长过程,我一度只看到孩子身上的“沙漠和荒芜”,看孩子的时候,总是看见孩子的缺点,总以发现孩子的不足来显示自己过人的智慧和伟大。即使孩子身上星光闪耀也视而不见,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我们常用固定点凝视法。一张白纸,在纸上从上往下用黑色水笔花几个圆点,坐端正,深呼吸。看最上面的黑点,注意放松,暗示自己黑点变大了,且清醒入目。长时间,眼睛一眨不眨,盯住黑点,慢慢心静了,注意力集中了。这方法操作方便,管用。我们可亲可敬的爸爸妈妈,用这个方法陪伴孩子,聚焦孩子的缺点。你只盯着孩子身上的那黑点,黑点就被无限放大,无边的白纸已不复存在。
其实,孩子就是一张洁白的纸,孩子身上的缺点也只是白纸上的小黑点而已。女儿小时候,懂事听话,人见人爱。上学后,由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出色,我整天批评孩子,眼中的孩子,一无是处:字写得太丑,作业做得太慢,数学考得太差,孩子太笨了!对孩子期望值高,希望孩子学业优秀,怕孩子因小失误酿成大错,于是我像显微镜一样,把孩子的小缺点和错误通通找出来,义正辞严,严肃对待。殊不知,把孩子的缺点扩大了,把孩子的优点给忽视了,孩子身上的“星星”在闪耀,光亮夺目,我都不能看到。孩子因此变得谨小慎微,自卑失落。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我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并努力改变自己。亡羊补牢,这个过程有点长,太艰难。提高育人素养,尊重孩子,欣赏孩子,每天找孩子的优点,每天鼓励孩子,学会向孩子示弱,值得欣慰的,孩子慢慢在改变,快乐写在脸上,自信又回归,健康快乐,我得以欣慰。
犯错是孩子的专利,是孩子成长的必然,孩子身上有缺点再正常不过了。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要坦然面对孩子的问题,把它当做教育孩子的契机,以孩子身上的星星来忽略孩子身上的沙漠,那么你的视野之中,将是美丽的星辰;我们的孩子心中将是快乐自信;我们收获的将是孩子的健康成熟。
每天读不输,减少育人错误,还孩子幸福的成长空间,我们完全可以!
刚写好感悟,看到王晓峰老师转发的诗一首,未经王老师同意,我就借来了,作为本文的后缀,献给正在陪伴孩子的爸爸妈妈,让如果不再有如果,做好当下!
张晓霞暖阳心语:有很多家长问“为什么和孩子沟通不了?”原因其实很简单,要么是你根本不了解孩子的世界;要么是你只用理智和头脑去说而不是用心地去体会孩子。
人和动物很难完全地沟通,因为活在不一样的世界中,人和人有时也不能沟通,是因为生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中,大人与孩子不能沟通,因为我们虽然从孩童世界走过,时间久了却忘记了孩童世界的样子,而我们却站在成人的世界中,用成人的眼光、见识、理解和经验去和孩子交流,不要忘记,孩子一直处于孩童的世界,他们根本还没看到、没经历过我们走过的路、吃过的苦,没有体会到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当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把自认为非常简单的道理讲给孩子听的时候,虽然我们说的无比精彩、说的发自肺腑,但无疑于用外星语言跟他们对话,他们是完全听不懂的,既然是听不懂的话,当然听起来就会很烦躁,况且我们还一直压制着孩子非听不可,如果不听就一定会贴上“不听话”、“不懂事”等等的标签,所以孩子不但烦躁、茫然,还会有很多的委曲和愤怒,于是,这样的沟通不但无效,还会破坏与孩子之间的感觉。
所以,改变这种情况的唯一出路,不是强制孩子了解成人的世界,而是我们要蹲下身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当我们蹲下来的时候,站在了和孩子一样的高度,就会看到和孩子同样的风景,共同的语言也就来了,共同的经历也就来了,要聊的话多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就通了。
在共同话题的交流中,我们就很容易看到孩子的思想动向,看到孩子的需要,看到孩子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引领或者纠正,这时候,发挥我们成人导师的作用的机会就来了,应该说,这就是真正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也算是一种无为的教育吧。因为我们就在孩子身边,已经融入孩子的世界,孩子不会感觉到你是在教训他,而是感觉到我们成了他们的扶梯,他们可以放心地借用我们的力量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当然,这样的了解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去学习,而不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更不能凭借上一代老人教育我们的经验,不然,我们就会成为那个自以为是的家长,这是我的一点体会,也是我曾经很大的一段弯路、一个错误。说出来,希望能给到大家一点警醒、一点启示。
印度有位大师这样说:“头脑和头脑的沟通是语言;心灵和心灵的沟通是感受;灵魂和灵魂的沟通是沉默。”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感动着。
确实是这样,当我们只限于语言的沟通时,往往是理智层面的东西,要说错,并不错,并且可能非常正确,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那样,道理很好,但孩子却听不进去。除了刚才说的我们不了解孩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没有和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心灵的对话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一面是体会对方的感受,然后用真诚的心去触动对方的心。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家长困惑“孩子怎么就总说我假、总说我虚伪呢?”
原因就在这儿,因为我们常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做一些违背真心的事,而这一切总是会被我们那些敏感的孩子们感知到我们真实的内心。
所以,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亲子之间,怎么算是关系好?就是你和孩子待在一起时那种感觉很好,感觉好了,人就会很放松、很绽放,很愿意说,也很愿意用心的听,这时候,孩子会感觉到说的有劲儿、听的过瘾。这样,是不是不但关系很融洽,教育也于无声处悄然发生了呢?
就像同事、朋友之间一样,如果你对他的感觉好,和他在一起感觉非常开心、舒服,感觉到安全,那么知心的话不用对方问就想说给他听,而对方要说的话我们也会用心地去聆听和接纳。这就是感觉、这就是关系。而这样的感受和关系需要的不是有多么智慧优美的语言,而更多的是因为双方都在用心交流,就像大师说的那样,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所以,要想有教育,先要知道对方的特点和需要,要想有教育,更要用心去触碰另一颗心灵,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20160830江承杏读《不输》分享188
《手机可以50年如一日地陪你,和孩子亲昵的时光去一去不复返》
●如果我们现在30岁,如果我们活到80岁,我们还有50年的时间,可以和手机在一起;只要我们拿起它,它随时在我们身边,听我们召唤。
●如果宝宝长大了,如果他们到10岁、12岁、16岁,你就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了;他们不再吚吚哑哑地“纠缠”你;不再‘’无理取闹‘’地让你陪伴;不再拉住你、央求你讲故事。
●你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请把手机放在一边,用更多的时间,拥你们的宝贝入怀;慢慢地体会,真正拥有宝宝的这些年吧!】
全文详见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14
何瑛每日读不输24卷:《守护我但是稍微站远一点》:
闺蜜从瑞典看女儿回来了,召集我们南方商城小聚。女儿女婿的话题后,她讲到了2个场景。
场景一:皑皑白雪,高低落差的两头,站立1个老师,共两位;一群幼儿园孩子,20来个,上去下来,滑雪,打滚,摔倒,爬起,自然重复,没有哭闹,没有惊怕,小朋友尽情玩耍,开心雀跃,老师轻松看护。 场景二:休息时间,家长带孩子野外玩耍,小孩子暗色的服装(没有一个小朋友穿的鲜亮的),尽兴尽情,小朋友相互取乐,家长没有多加限制,没有指责。关于孩子的穿戴,她百思不得其解,回去问女儿才知道,原来那是孩子外出的专用服装,暗色,耐脏,孩子可以无拘无束享受野外活动的快乐,怎么玩都可以,没有脏的字眼,没有摔了痛吗的格外关怀,没有孩子玩耍家长相互责备的情形。
再过几天,闺蜜的女儿,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回国,外婆忙着在收拾孩子的房间,按女儿吩咐:独自睡觉的小床,游戏的小屋,玩具,再有就是把电视机搬出孩子的卧室。闺蜜说“我力挺女儿学成回国,我也不是外国什么都好的媚外者,但是孩子的教育,宽松自主的自然成长法则,规则意识,我非常赞同。看我们周围,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一个孩子的身边,有几个成人守卫,玩这样不可以,那样不行;玩手机看电视成迷,;要不就是幼儿开始的文化恶补,剥夺了孩子的游戏的时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快乐。”
小聚我的感慨很多。孩子的教育,从小习惯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需要我们家长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的引导。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无所不包,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是终生老师,想孩子成人,成事,那就用心陪伴孩子吧。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守护我,但请稍微站远一点!
遇事先别急着评判我、批评我,只“听”我就好;千万别说一套、做一套,“做榜样”给我就好!不干涉孩子的交往,不以我们成人的评判标准转嫁给我们的孩子,不要孩子这也不许那也不可,自己却所心所欲。
您怎样的陪伴,将造就怎样的孩子!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