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零三)

8年前 [09-23 07:09 周五]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父爱母爱2读26卷“父爱母爱2”:《我愿做你的腿陪你走下去》
      故事中的连超,因3岁时的那场车祸,导致高位截肢。15年,是父亲从幼儿园背到了上大学。“孩子没有腿,我当他的腿,孩子到哪儿上学,我就背他到哪儿上学。”父亲的话不多,但父亲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连超慢慢长大,身体越来越重,路也越来越远,父亲的身体日益瘦弱,脊背越来越驼,背着连超经常大口喘气、汗流浃背、身体颤抖。“只要孩子能上学,我就不累。”一个好端端的家庭,遭此不幸,一切都乱套了。然而,是父亲的坚毅,家终于没有倒,孩子也被父亲背进了高等学府。在祝愿连超全家的同时,忽然觉得连超这个孩子特别幸运,因为,他有一个好父亲。
      好父亲是孩子登天的梯子,一头拉车的牛;是孩子一生的精神支柱。连超因为没有腿,需要靠父亲背着才能行走,父亲坚持背了15年,父子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亲密感情,孩子快乐,健康成长。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因为“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或者整日“机不离手”,或者喜欢围坐在麻将桌上的父亲们,你的孩子真的能够“独立行走”吗?不愿意留一点点时间给孩子。我们不禁要问,那些见到孩子像见到了仇敌,不是破口大骂就是拳脚相加,孩子真的那么令你生厌吗?虽说父爱更理智、更内涵,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非常需要父亲的陪伴,需要父亲的亲近,需要父亲的认同和赞赏,需要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因为,母亲再好,也永远都无法代替父亲!孩子对父亲的要求并不算太高,能每天见到你,能每天与你说上几句话,能每天陪你一起吃一顿饭,足矣。爸爸,你明白吗?

 


方柳红20160921《不输》第八卷
       学会倾听孩子之二:表现出听的兴趣。
       父母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温饱问题,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学会倾听孩子之三: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当孩子想跟你说话的时候,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而这种“听到”不是敷衍甚至不耐烦的“嗯,嗯”,而是可以通过表情体现的。
*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
*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同时表示你在认真的倾听。P66


20160921曾满珍每日读《不输》分享:守信是家长必须做的,但并不表明,要将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描述都一棍子打死。当我们试图告知孩子某些真相时,用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解释,避免冲突,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也是顺应孩子的天性,时不时天马行空一番又有何妨?24卷p184


20160921江承杏读《不输》分享210
转何瑛每日读不输分享《舍得爱》(节选)


●案例中的“母亲”是一位瘦小的农村妇女,从未见过大世面,也没有读过书,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却如此舍得。舍得对子女,舍得对亲戚,舍得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舍得花……


●“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远亲不如近邻;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人这一辈子,谁都可能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一个农村妇女最朴实本真的话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方柳红20160922《不输》第八卷
父母的“三不当”和“三学做”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P69
●“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不明真相的围观路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要么就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
【读着读着,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禁不住热泪盈眶。想着想着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扪心自问,为人父母到底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到底能给孩子留下些什么?一颗舍得爱人的心,足矣。】
全文详见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P40


何瑛每日读《不输》26 卷“父爱母爱3”:《“深度陪伴”可以治愈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童年是不是快乐,于父母,有没有缺位。不管是哪一方缺席,还是双方都缺席,抑或即使父母与孩子近在咫尺,缺乏“深度陪伴”,仍然会使孩子沦为“心灵的留守儿童”。孩子会感到恐惧、忧伤、怀疑,孩子的灵魂,犹如陷入了无尽的深潭,有的孩子将终身得不到救援。所以,父母不妨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同龄人,成为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的同盟,成为孩子的伙伴。只有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同伴,才是诚恳和有效的陪伴。
      在一次家长学校学习活动时,我遇到了一位忧虑的母亲向我求助。女儿今年上初二,学习成绩一般,一点都说不得,只要我一开口女儿就发脾气,我一生气更是大发雷霆,令人难以招架。再多讲几句,还会离家出走,小学到现在已经“跑”了好几次了。前些天,由于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在校抄袭作业时被老师发现后批了一顿,老师还没有几句话,女儿就跟老师吵了起来,更过分的是把练习试卷揉成团砸向老师,结果把老师激怒了,我被叫到了学校,真是无地自容,女儿把我的脸面彻底丢给尽了。回家后,不管我怎样规劝,就是不肯去上学,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愁死了!重了,我怕又要离家出走;轻了,理都不会搭理。这位母亲还告诉我,自己与孩子她爸,关系一直不太融洽,五年前就已离婚了。为了孩子,她做起了全职妈妈,可是,女儿就是不买账,动不动就对我说不想与我一起生活,要去找她爸爸。
      爸爸的缺位,妈妈的焦虑,是孩子最大的危难。虽然,妈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缺乏深度的陪伴,与孩子几乎没有真正有效的沟通,除了作业、考试没有别的话题;又常常带着负面情绪面对孩子,孩子自然不可能快乐,负面情绪的长期积压,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就会非常严重,遇到突发事件,爆发出来就很容易理解。所以,陪伴不但要“人在”更要“心在”,有情感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才是有效的陪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亲密的夫妻关系和温馨的家庭氛围,脱离了这个基础,孩子的教育必定要多费周折。高异家庭,一方缺位已成事实,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离婚是爸爸妈妈的事,即使爸爸妈妈不在一个屋檐下,但爸爸妈妈都爱你!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