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零六)

8年前 [09-30 07:18 周五]
 20160913徐海波读《不输》分享
[玫瑰]《孩子是最敏感的请不要轻易否定他》摘录:
案例3:小小年纪,你懂什么
孩子:妈妈,志民总是来烦我。
妈妈:他是你弟弟啊!你要让着他,他喜欢你才会这样。
孩子:妈妈总是偏袒志民,我很忧愁。
妈妈:哈哈……你知道什么是忧愁吗?
孩子:怎么不知道?伤心、难过,就是这种感觉啊!
妈妈:小小年纪,你懂什么叫忧愁?哪儿学来的?
话语分析:
听到家长这样说,我们小的时候不也在心里暗暗反驳吗?回想年幼时的心情,所产生的情绪,然后再回顾孩子现在的表情,你就不会说“小小年纪,你懂什么”之类的话了。想想自己的过去,你就能理解孩子的内心有多压抑了。
当然,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像大人那么复杂,但孩子的感情也非常丰富。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幸福、愤怒、伤心、惊讶、恐惧、厌恶);满周岁后,幼儿就会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两三岁后,孩子就能察觉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了;进入幼儿园,孩子就开始理解混合情绪了,即在同一件事中同时感受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当你知道儿童的情绪发展后,你就能够明白,孩子们从小就是情绪互动的好手。所以,请不要一味地用年龄小为理由而无视孩子,在情绪交流上,家长应该尝试和孩子进行更为积极的互动。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P.209-P.210)
[玫瑰]Booboo微思录:
1、很庆幸,我开始学习,我现在开始有点懂了,比以前一点都不懂好多了。
2、不否定,不否定自己的孩子,不否定自己的伴侣,不否定自己。不轻易否定任何人或任何事情。

3、上学期期末休业式上,在两个班都跟孩子们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同学之所以成绩很突出,请看她平时是怎样的,沉静的,课前课中课后都是沉静的,我很欣赏这种沉静,因为沉静很美好,沉静也很有力量,这种力量有时会大到你吃惊。”今天仿写一下,“我儿子之所以进步很明显,请看他爸妈平时是怎样的,相信的,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优秀的,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在进步的,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会、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人生的,我现在很欣赏这种相信,因为相信很美好,相信也很有力量,这种力量有时会大到我吃惊。” 


 201609017倪晓芳读《不输》分享21
《当孩子的情绪收容袋》作者:张晓霞
案例
        有一位朋友说:“我儿子上高三,可能学习压力太大了,每天阴沉着脸不说话,我跟他说话,他有时哼一声,有时装没听见,如果声音高了,他就会像爆竹一样炸锅了。”
指导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莫测,很多时候,家长无法琢磨、无法应对。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他是急风暴雨,我都用柔和的春风迎接,接纳当下孩子的所有情绪。”
       这就如同打架一样,如果有对手,架就会越打越烈,当对手消失的时候,架就打不起来了,同样,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没有了情绪对抗,孩子的情绪自然就会变小,甚至消失。
        当孩子情绪的收容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朋友说:“我是想忍着,可是看到他的样子,就忍不住了。”我告诉朋友:“这个时候,你要告诉自己,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他不是冲我发火。你再冷静思考,现在跟他讲道理是否有效果?假如没有效果,干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徐磊读《不输》分享(20160919)/26卷 P24
《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才会优秀》人生在世信念非常重要。信念是什么?信念是对未来向往事情的坚定信心,信念是对美好未来的强烈向往。
父母是孩子最在乎的人,也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故而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将左右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往往决定孩子的前途命运。
优秀的父母最基本的修炼,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把赏识孩子.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变成无意识的行为。这样的父母拥有阳光的心态,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骨髓里.细胞中,甚至连头发稍,都对孩子充满信心。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是孩子的莫大福分。孩子从父母肯定的眼神中,充满信任的话语中,充满信心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父母的祝福,吸收到正能量。受父母的影响.熏陶,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积极.正向的,孩子坚信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深植于他的潜意识中,这样的孩子一定能绽放出生命的华彩。 


 20160918徐海波读《不输》分享
[玫瑰]《让孩子自主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摘录:
4.给孩子选择权
故事4:
女儿爱看加菲猫,我规定,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有时客厅里的电视开着,如果她盯着看,我就会提醒她,现在看,一会儿就不能再看加菲猫了。这不是威胁,而是真实的提醒。有时遇到好节目,她就决定看,不看加菲猫了。
我的提示:
让孩子作主选择,是给孩子掌控感和力量感的好办法。而且孩子自己选择的事情,他都会更珍惜,做起来也更认真。
让幼儿做选择,要注意选项不要太多,不要太频繁。不是任何事情都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选择,要站在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成长需要的角度,而不是为了选择而选择。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P.184-P.185)
[玫瑰]Booboo微思录:
1、文中的“我规定”,如果是妈妈一个人单方面单向强加的、硬性的、强制性的规定,那么这种规定欠缺人性化,执行的效果可能也会打折扣。这种规定,最好是亲子协商一致的结果。
2、规定,贵在执行,温和而坚持的执行。 


 江承杏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197
《对孩子充满信心 孩子才会优秀》

●父母是孩子最在乎的人,也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故而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将左右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往往决定孩子的前途命运。

●优秀父母最基本修炼,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把赏识孩子、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变成无意识的行为。

●孩子从父母肯定的眼神中,充满信任的话语中,充满信心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父母的祝福,吸收到正能量。

受父母影响、熏陶,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积极的、正向的,孩子坚信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深植于他的潜意识中,这样的孩子一定能绽放出生命的华彩!

(温馨提示:不是孩子身上缺乏优点,而是父母不会欣赏。只要心中有风景,处处都是好风光!)

  全文详见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P24 


 心语-秀香2016.9.24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5卷P1先理解后接纳。
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先理解再接纳,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先理解再接纳,做到理解接纳也就顺其自然了。理解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认知说服自己才能逐渐的不痛苦的接纳孩子和他人。认知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你觉得她不是故意的顶嘴不尊重父母,孩子进入青春期他只是不同的想法看法,孩子是在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这时我们通过理解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就容易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和对方,是我们内心客观成长过程,而接纳孩子我内心稍有不适是一种内心痛苦的认知,是对别人一种幸福美好的成长之旅。接纳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痛苦成长,但不失为一种心灵的真正关怀。无条件接纳自己、孩子的现状,是教育的法宝。 


 江承杏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194
《每天给孩子15分钟,你能做到吗?》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高品质的陪伴,需要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15分钟。
所谓高品质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者母亲是否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工作,没有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建议1:寻找一起做的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一起游戏或打球,一起听听音乐、唱唱歌;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和树木。

建议2:
●倾听加身体接触。倾听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专注、很幸福地静静地聆听孩子诉说。
●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嗯、哦、哇、是哦、接下来呢等回应;尽可能多一些身体,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拥抱孩子,或者用欣赏的眼神看着孩子。

【最为关键的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全身心地同在。】 


 20160928江承杏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217
《为什么这些"好孩子"出现厌学问题》1  文/钱树云

● 不少孩子先前在学习上一直很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但是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里,在学习上再无先前的优势,怎么用功也达不到先前的位次。他们更加努力,结果依然没有显效。

● 一次次的努力,终以不如意而告终,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开始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同学甚至嘲笑自己,觉得到了学校就焦虑不安。

● 也许真的开始出现了抑郁症状,于是家长会不断“鼓励”:你是有能力的,你基础是好的,你要相信自己……”殊不知这恰恰是给了孩子更大的压力。部分孩子不堪压力,就会彻底放弃,启动逃避的模式。

【此时我们不要急着去激励孩子,甚至逼着孩子去面对,而应该全然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无条件的爱。具体做法且待明日分享】

全文详见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78 


 李丹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024第25卷P99《高质量的陪伴是“看见”人》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是“看见”人,而不是看见人身上附加的功能、价值等等。如何创造高质量的陪伴? 
●不要想着改变对方 没人喜欢被说教,没人喜欢被控制。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要看见对方 当我们只是单纯地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就是真正的陪伴。这种陪伴,无论对你还是对方,都是巨大的滋养。       
反思与感悟:有的父母常常说我一直都有陪伴孩子呀。可事实却是陪伴着孩子却不停在唠叨着数落着孩子的种种,试图改变他,另外一种是人在心不在的陪伴,拿着手机或者ipad眼也不抬对孩子说:你快做作业,磨蹭什么,怎么又不专心! “看见”人的陪伴是互相分享,互相欣赏,是一种沟通与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做高质量的陪伴!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家教艺术1”《冰冷规则下可以做得更人性化一点》:
      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有一种观点认为,规则教育应该是严格的、严肃的,比如文中不少专家推崇的“自然后果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家长不用被孩子的错误激怒,也不会用自己的情绪去绑架孩子,让孩子自己体验到自然的后果,逐渐习得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怎样去顺应规则。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育儿是一个慢过程,不能期待一次就搞定孩子,要爱孩子,让孩子充分享受父母的关爱和天伦之乐,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成人以后也能对别人付出爱。所以,规则教育可以更人性化、可以更加柔和。
      儿童教育研究证明,规则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3岁以后才可以逐步介入,并且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年龄特征,随着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逐渐提高,让孩子慢慢懂得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让孩子慢慢懂得规则的约束性和如何顺应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较好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规则教育应符合孩子和家庭的实际,坚持公平和民主,规则不是家长强权的借口,也不能成为不良家教方式的托词,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全是家长的意志而完全忽视孩子的需求,因此有些规则制定必须与孩子一起协商并达成一致,要让孩子理解规则的内容,这样孩子被尊重、被认同,就能自觉履行规则;再有要允许孩子出现反复,一蹴而就几乎不太可能,这样孩子被理解、被宽容就有信心、有勇气去迎接各种挑战。规则教育不能太过焦急,也不能太过功利,不是疾风暴雨;信念要坚定,但态度要温和,方法要切合孩子,自己要做好榜样,父母的模范也许就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