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七十二(2016年9月)

8年前 [09-30 20:13 周五]

2016-9-1

岳升杰每日分享:开学遐想。前几天,我在郑州和几个家庭一起去农村采风,大人们都高兴地参与各种活动,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而其中几个初二的学生,少气无力,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生龙活虎的年龄,可给我的印象是戴着眼镜、少言寡语、老气横秋,谈起什么都是没意思,孩子的这种生命状态真的让我对教育感到悲哀。特别是与一个孩子聊天时,我问他:“喜欢不喜欢学习语文?”他说:“学语文没用,无非就是说话,谁不会说话?”做为语文老师,我给他讲了一个中国人学语文是必备的生存能力;结合他想当科学家的梦想,给他列举了科学家都有深厚语文功底的例子;还给他说了数学家苏步青的名言:“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由此我想到,孩子连目标都不清,他怎么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我还想到,孩子这种生活和学习状态皆因没有调动孩子的自主性造成的。自主起床、自主吃饭、自主穿衣、自主休息、自主学习……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现在的孩子很难做到,每项事情都受到干涉和包办。又到开学季,如何让孩子爱学习又成了父母普遍关心的话题,纵观古今,凡取得成就者,凡考上名校者,有几个是在父母的包办下成功的?有几个不是靠自主获得的?这些简单得如“1+1=2”的道理,让我们的父母搞得复杂化。有人打个比方,说孩子就像小毛驴,生活和学习就是走路。最好的方法是在能看得见的前方摆上青草,让孩子自由奔跑;一般的方法是苦口婆心地给小毛驴讲道理“远方有吃不完的青草,你现在吃点苦,以后就能享受”再用根绳子拴着笼头,向前使劲地拉;最拙劣的方法是,小毛驴也不清楚要到哪里去,前面一个主人扯着绳子,后面一个主人打着屁股。累得够呛的父母你在用哪种方法?

2016-9-2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主学习。从理论上看,从宏观上看,从人类的进化发展看,从人一生的成长看,学习应该是一个人的本能,学习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现实并非如此。旧时代,上学读书是富人家的专利,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新时期,实行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学读书,可是厌学之风像瘟疫一样传染着。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没有兴趣?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动力?孩子为什么厌学……这些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从父母和家庭的角度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父母的榜样;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从榜样来说,有些父母压根儿就认为上学没用“人家没有文化不是成大老板了吗?人家没有文化不是照样挣钱吗?”有些父母只强调让孩子学习而自己却从不读书学习。从教育方式来说,有些父母让孩子爱学习的方式就是批评、指责、训斥甚至打骂,有些是用看管、监督、唠叨的方式,这种将学习与痛苦相联接的方式怎么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目前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与孩子不能做到自主学习有关。孩子不明白学习的目标,孩子不清楚学习的用处,孩子不知道为谁在学习,孩子总是让父母逼着学习,他怎么能愿意学习?从心理上来说,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主动学习,从教育科学来说,每个孩子都能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而现在孩子被动学习的局面除与榜样有关外,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父母要首先明白自主学习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事事包办,孩子依赖心理严重,由于在学习上被动接受,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自主学习,才能解放孩子的学习潜力。这就像改革开放前生产队吃大锅饭一样,群众没有自主权,往往出工不出力,生产效率低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拥有了自主权,生产积极性高涨,生活质量迅猛提升。

2016-9-3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我实现。爱打球的孩子挥汗如雨却兴致高涨;爱打游戏的孩子终日熬夜却感到快乐;爱写作的文学家忍着饥饿却觉着幸福;爱钻研的科学家住着陋室却怡然自乐。真正的自主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要为兴趣而拼搏,再累也不喊累。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必须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学潜能,人本主义理论在这方面做了深刻的提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告诉我们,在当前衣食无忧、社会安定的时代,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就感,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帮助人满足这种追求,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体验最大的快乐。有了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人在获得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需要的同时,自然会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本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的需要来自孩子内部。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孩子可以自我促进、自我成长。孩子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主动负责,并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是“心灵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开发潜能,完美人性,完善人格,成就世界公民,孩子应是学会学习的人、学会适应变化的人、并能在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人。按人本主义的理论,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应做到自主学习,可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孩子厌学呢?原因就在于教育者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的诱因是自我需要,本应该让学生充分自主,主动求索,自发进取,而教育将学习变成了高压灌输,将思想、方法、知识,乃至一切行为都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其结果是教育中的所有行为都变成了外在努力,而不是发自孩子内心的追求。因此,父母要智慧地放手!

2016-9-4

岳升杰每日分享:岳升杰每日分享:自学能力。叶圣陶先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说:“学生学习的敌人在于依赖,教师教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包办”;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每位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这些论述对家庭教育同样适用,并且在当前情况下,让父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更现实一些。

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呢?我想应从四个方面考虑:第一、要从小、从生活抓起;第二、要明白自学能力对孩子成长的决定性作用;第三、要相信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潜能;第四、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事实证明,只要父母的观念改变了,都可以找到具体的方法,这里我介绍两种方法。1、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个总是体验不到成功快乐的孩子自暴自弃。父母要学会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宜过高,要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只要有微小的进步就要加以赞许,使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后从不断的努力中,提高他的自我评价,从而建立自信心。2、要鼓励孩子。父母要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许代替责骂,以协助代替讽刺,不要跟别人孩子进行比较,不要对孩子实施“体罚”等暴力行为父母也要无条件地接纳这个生命。孩子特别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父母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父母的鼓励会让他学会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暗示当前,孩子自学能力的缺失是一切弊病之源,学到终极看自主,自学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愿父母注意培养。

 

2016-9-5

岳升杰每日分享:忠信学校。在搜索有关自主学习的资料时,我看到了关于“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的介绍:“在我国台湾,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将自主管理做到了极至。这所学校没有保洁工,没有维修工,没有保安,没有公寓管理员,没有食堂厨师,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没有保洁工,但是校园窗明几净,绿意盎然;因为学生承包了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卫生保洁,人人都是保洁工。学校没有维修工,如果走廊上有一个灯泡坏了,马上就会有学生自觉掏钱,买个灯泡安装上;窗户玻璃破了,马上就会有学生自愿掏钱买一块玻璃换上。学校甚至连班主任都没有,因为这所学校实行学长制,高三学生带高一学生。这所学校是一个高度文明、高度自觉的道德社会,任何人在校园里乱扔垃圾,不关水龙头,抄袭作业,都将被视为道德事故,有可能被学校以道德问题为由开除。这所学校从来不布置寒暑假作业,但是没有一个学生考不上大学的。由于这所学校学生素质极高,毕业生几乎没有次品,以至于他的毕业生成为台湾各大公司招聘时竟相争抢的对象。”

   在感叹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我又了解了该校创始人高震东先生及其办学理念。高震东先生1930年出生在山东潍坊,1948年到台湾,1970年在台湾创办忠信学校,所办学校运行几十年,实现升大学、就业、没有犯罪记录三个百分之百。高先生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他强调:“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道德是心中有人,能力是眼中有事。”他一向认为:教育工作肩负在师范生身上,每个老师不能小看自己对学生的影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强调教育工作是至高无上的。

2016-9-6

岳升杰每日分享:陈氏经典。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觉,结合其他父母的经验教训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进行教育,十分切实可靠。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无疑是想通过各种案例的表面,触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作者没有向我们大量介绍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技能、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个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成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不仅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审视自己、关爱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要让他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要用积极、主动、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搞不好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2016-9-7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的责任。“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之所以将自主管理发挥到极致,皆缘于高震东先生以道德为核心的独特教育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高先生将之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一改,让我们的肩膀立刻下沉。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这才是教育,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

  这是尧舜禹的思想,这是理想的做人态度!就当前情况看,不要说学校、社会达不到这种水平,就是在家庭中也很难做到。很多家庭中孩子出了问题,有些父母要么将责任推给孩子,要么将责任推给配偶,即使自己揽点责任也会找好多理由辩解。其结果是花大量的时间埋怨、指责,家庭环境越来越糟糕,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事实是,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能觉醒并做出改变,那么,这个系统就会改变,正如秒针、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关系,只要有一个转动其他的都会自然转动。因此,父母一定要大胆地喊出:“孩子的问题,我的责任!”2016-9-8

岳升杰每日分享:一张废纸。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就是后来扬名天下的“福特公司”,它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

  第二个故事,当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垃圾!外国人一看当然会这样认为:你们中国此时要同日本比,还差得远呢!大家不要总是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137枚金牌──这都没用,咱们的道德水准还没上来,还差得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高震东先生用这两个故事也在说明这个道理。无论是福特因捡一张废纸而应聘最后成为全球知名的老总,还是日本广岛亚运会六万人的会场竟没有留下一张废纸让世界震惊,都说明小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再进行剖析,它们皆缘于孩子小时候正确的家庭教育!

2016-9-9

岳升杰每日分享:爱国故事。高震东先生在大陆各高校以《道德 爱国 教育》为主题的演讲让我感觉有些“高大上”,有些观点也不敢苟同。但他对中国教育的陶醉值得称赞,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敬仰,他做为中国人的骨气、霸气值得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以道德为核心,而道德又以爱国为主题,这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位父母反思。这里摘录他讲的两则爱国故事与大家共勉。

   有一天,我们出去旅行,忽然间暴风雨来了。我们没地方避风躲雨,孩子们向前跑,一看前面有个草棚,大家“哗”地冲了进去,一冲进去大雨就来了。大家好高兴,“哇,今天运气不错哟,刚刚找了房子大雨就来了。太快乐了!”大家也不顾虑房子干不干净,有没有人住过,只要有避雨的地方就很满足了。但这个房子在风雨中突然间要倒塌,我们会想尽办法扶住它,不能让房子倒塌。在这种状况下,我很有感慨,你们说是我们需要房子呢,还是房子需要我们呢?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破再烂是我们的家,再穷再破,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她!

     1967年6月,阿拉伯和以色列正打仗的时候,世界正举行选美比赛,以色列小姐当选为“世界小姐”。许多电影界的人士都围着她:“小姐签约吧,将来你可以发大财了”,“签约后你名利双收,你何必回国呢,你的国家正在打仗,那么一个小国,随时会被吃掉的!”“你回去多可怕!你现在又有钱,又有名,留在美国吧!”这姑娘却在电视上发表谈话:世界小姐不是我个人想选,我只是让你们知道: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地球上有以色列这个国家。现在我的国家正在打仗,要钱何用?她发表完这番谈话,第二天就坐飞机回国了。这个消息发表后,全世界的人对以色列刮目相看!哇,以色列人真了不起啊!于是,以色列的军队,军心大振,他们象疯了一样,把阿拉伯的军队打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历史上伟大的七日战争!

2016-9-10
岳升杰每日分享:跑赢人生。“当父亲叹着气,颤抖着手将四处求借来的4533元钱递来的那一刻,他清楚地明白缴完4100元的学费、杂费,这一学期属于他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就只有433元!他也清楚,老迈的父亲已经尽了全力,再也无法给予他更多。“爹,你放心吧,儿子还有一双手,一双腿呢。”强抑着心酸,他笑着安慰完父亲,转身走向那条弯弯的山路。转身的刹那,有泪流出。穿着那双半新的胶鞋,走完120里山路,再花上68块钱坐车,终点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到了学校,扣除车费,交上学费,他的手里仅剩下了可怜的365块钱。5个月,300多块,应该如何分配才能熬过这一学期?饭,只吃两顿,每顿控制在两块钱以内,这是他给自己拟定的最低开销。可即便这样,也无法维持到期末。”这是《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中对何家南入学情况的描写。读着它,我眼前出现了上高中复读时的情景:1980年暑假,我要去复读,我知道需要交10元借读费,我更知道家中没有钱,直到父亲去地里干活我也没有向父亲说出要钱的事情。父亲走后,我思来想去到学校不带钱怎么办?无奈之下,我又跑到地里找到父亲。父亲正在锄地,我把要交10元钱的事情给父亲说了,父亲低声说:“咋在家还不说?”父亲就和我一起回家,不知他从谁家借了5元钱,对我说:“先带走这5块,下次再给人家带齐。”到学校,姬建标老师给学校讲情,免除了我的复读费。
何家南入校后,他发现“蜗居”一族越来越多,而他有一双“快脚”。于是他便花150块买了一部旧手机做代理,寒假回家,他给了父亲1000块钱。之后,他和几个家境不好的朋友做起了校园总代理。正是依靠不停地奔跑,他不仅要出色地完成了学业,还赚取了“第一桶金”。读着何家南的创业史,我自感惭愧,虽然也曾想过卖冰棍,也曾想过打工,但碍于面子都没有实施。我们要向何家南学习,学习他的创业精神!
2016-9-11
岳升杰每日分享:错上加错!湖南网友“磐石”告诉记者,9月2日晚上8时许,她在三三一山鹰商场逛,发现设在该商场的游戏室里,一名三十几岁的妇女连扇一个小学生的脸。施暴过程伴随着谩骂声。“刚开始我以为妈妈打儿子,但越看越不对劲,该妇女身边还有一名男士,却在骂被打小学生身边另一名小男孩。”“磐石”说,大家后来才知道,男士责骂的孩子才是该女子的儿子。“那个女子一边打,一边骂,说她儿子是被打孩子带进电游室的。被打孩子回答说,他进游戏室时,她儿子就已经在里面了,并非他邀约来游戏室的。”“磐石”回忆,妇女对自己的孩子,连手指头都没动一下。“孩子一手捂着脸,一边哭,脸都被打肿了。”她说,他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呵斥该女子住手。在他们的指责声中,施暴女子终于停手,然后和那名男士、孩子离开了山鹰商场。“我也是一个母亲,如果孩子被别人如此施暴,我真的会心疼死!”她问被打孩子父母的电话,但孩子不愿说,随后独自离开了。
这是一则《湖南一妇女连扇小学生10耳光:他把我儿子带坏了》的有关报道。看完这则报道,我马上想到小时候的一位伯母,她外甥和我同样年龄,一直在她家住,她因为“护犊子”,很多邻居都不说话不来往了。也许是大人的缘故,孩子们都不和她的外甥一起玩,她的外甥表现得孤独、幼稚、畸形。由于我脾气好,伯母经常让她外甥和我玩,并把好吃的给我,每次去她家都要夸我一番,嘱咐一番。我们上学以后就离开了,她外甥回到父母身边。后来听说因为婚姻问题,她外甥拿着刀去女方家,结果被女方家把脚筋挑断了,现在成了残疾人。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我不敢肯定她的孩子以后会变成残疾人,但我能预测她的儿子一定会成为“问题孩子”!她的愤怒缘于“他把我儿子带坏了”,人们的愤怒缘于她打别人的孩子,我的愤怒则缘于母亲对教育的愚昧、无知!
2016-9-12
岳升杰每日分享:唤醒父母。9月10日是第三十二个教师节,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很多人呼吁将教师节调整为9月28日,总之,9月做为开学第一个月注定要成为尊师重教的月份。我当过老师,每当教师节,我思考最多的是“怎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呢?”“怎样才能切实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呢?”“怎样让每位老师生活过得滋润,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呢?”“怎样才能让老师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呢?”“怎样让老师走下圣坛卸下自己负不起也不该负的责任呢?”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靠政府重视、指导,二是要靠父母学习、觉醒。过去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教育乱象缘于经济贫穷,后来有几个事情提醒我教育不能简单地和经济划等号。一是上世纪初为什么我国那样贫穷却出现了像蔡元培、叶圣陶、陶行知、陈鹤琴等举世公认的重量级教育家?二是日本在二战以后经济一定遭到了重创,但为什么教育很快复苏且出现了像玲木镇一、木村久一、井深大等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三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且每个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非常大,可为什么教育并没有与经济同步发展呢?这些现象告诉我,教育除与经济有关外,还与思想和智慧有关。就我目前浅显的认识,我认为解决当前中国的教育问题,政府和社会都应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唤醒和调动父母学习和担当的积极性。
如何唤醒父母?这里借用一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他说:“应当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养者,第一位老师,这就是母亲和父亲。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学应当成为对一切人都有用的学科。下面的话也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好像是夸大其词: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

2016-9-13

每日分享:父女之间。教育家弗洛姆说:“母亲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自那里;母亲是大自然,是土地,是海洋,但父亲却没有这些特征。在第一年他和孩子很少接触,这时他的重要性不能与母亲相提并论。然而,虽然父亲不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由此看到,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只是分工不同,只是发挥作用的时间节点不同,二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方面出问题孩子就会出问题。这里谈一谈父爱对女孩的影响。

一般来说女孩总是把母亲作为自己的参照对象而处处模仿母亲,她们常常把母亲的缺点也全盘接受过来,如果没有父亲的影响,女孩的这些缺点便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如果没有父爱,母女俩就会生活在一个没有男人的空间里。这样女孩就无法获得同男性相处的经验,女孩长大后就不能正确认识男性,就不能恰当地处理恋爱和婚姻。从安全感的角度,由于缺少父爱,母亲又不能给女孩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所以,造成女孩到了青春期以后就会投向那些向她示好的男人怀抱。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女孩,要么找一些极不般配的男人,要么不断地更换男人,实际上都是在寻找父爱,寻找安全感。有人统计,犯罪的女孩尤其是性犯罪的女孩,父母离异或者说缺少父爱者居多。另外,从理论上讲,父母离异应保持平和心态,在孩子面前不能相互指责,但现实中又有几个能做到呢?这样往往出现母亲憎恨父亲的心理,并且想让孩子记住,为自己报仇。比如,有一个女孩问姨妈:“我的父亲是谁?”姨妈毫不含糊地说:“你的父亲是个恶魔,毁了你母亲一生!”女孩由此产生了对男性扭曲的看法,长大后,不断从报复男性中获得刺激,自己也过着悲惨的生活。

2016-9-14

岳升杰每日分享:心动神知。由于要休假外出, 9月7日晚上,我们到侄子家坐一坐,顺便看望一下可爱的、已经上中班的侄孙女小思。她和我们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听侄媳妇说,每次路过我们小区,她都会说:“咱到三爷爷、三奶奶家去吧!”每次都要劝一番才离开。我们到后,她很兴奋,一会儿站到我身上,摸我的脸;一会儿把我的眼镜摘下来,说“我爸爸也有眼镜”;一会儿重重地在身上打一下,表示不让我说话;一会儿全副武装地穿上滑冰服(鞋、袿、护膝、头盔等),向我们展示技艺;一会儿把她爱吃的小酥饼掰开,送到我嘴里;一会儿拉着我到她屋里,看她睡的小床和玩具……愉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往常她九点前就睡了,现在已经十点,她还精神十足。我说:“我们该走了,你也该睡了,要不明天上学就迟到了。”临走,我给她开玩笑说:“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明天早上我给你叫电话。”她果然从屋里拿出了自己的电话,并读着让我记在手机上。

第二天早上,我骑着车去上班,路上我看到一个未接电话,我就打过去。侄子说:“是小思给你打的,让她接吧。”只听她尖声地在电话中喊:“三爷爷,我起来了!”我听后马上一震,赶快说:“小思真棒!不用爷爷叫就起来了!你去上学,我去上班,都不迟到。”挂了电话,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激动,我赶快把这件事给爱人分享,爱人说:“孩子太纯真可爱了,给孩子说话一定得说到做到。”的确,我们要敬畏孩子、向孩子学习!

这让我想起王东华老师的一段话:母亲面对孩子不是面对一个可以随便行动的泥俑,而是面对一个神灵。心动神知,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像事奉神明那样虔诚如一,因为教育孩子时哪怕母亲心里最底层的微弱颤动,孩子的‘地动仪’也能敏锐地觉察到。虽然他对母亲的一些行为还不能理解,但是却将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成为自己今后人生的资料库。

 

2016-9-15

岳升杰每日分享:中秋遐思。今天是中秋节,在这里祝各位从事家庭教育的先驱,祝各位学习家庭教育的父母节日快乐!感谢你们日久天长地陪伴!感谢你们持之以恒地鼓励!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8年,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我经常想,祖先们为什么设立这些节日?人们为什么对这些节日情有独钟?我发现,所有节日都渗透着中国文化元素,都在讲“如何做中国人”的道理。中秋节就是为了让人们祈盼丰收、幸福,用月之圆象征人之圆,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也可以说,所有节日都在塑造人的灵魂、精神、思想、道德,都在讲家庭教育。中国人之所以喜爱这些节日,因为它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说到底,它符合人性。

基于此,我就想,在由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的今天,在由于科技发达所带来的虚拟代替现实的今天,在家家需要家庭教育而推广家庭教育又步履维艰的今天,我要呼吁政府、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志愿者、智慧的父母们,能充分利用祖宗留下的遗产,与时俱进,让家庭教育入心、入脑!比如,父母们要放下工作、放下应酬,静心在家呆一呆;要陪伴家人、经营家庭;要夫妻沟通、经营婚姻;要亲子沟通、亲子共读、与子同乐。孩子们放下手机、放下网络、放下作业,同父母们坐一坐;从虚拟走入现实,从理论走入实践,学学洗衣、做饭,参与些家务劳动;全家人一起旅游、一起聚餐,一起回老家,一起做游戏,一起逛书店,一起搞活动,感受大自然之美,感受亲情之美,感受家庭的温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9月与农历8月的日期正好相对应,这也许预示着吉祥如意。9月9日外甥女结婚了,9月12日侄孙诞生了,我第一次在外过中秋节,心情非常兴奋。同时我也提醒自己,要向他们传播家庭教育,尽最大努力驱除灯下黑!

2016-9-16

岳升杰每日分享: 魅力无穷。家庭教育既像蒙了尘的金子,又像隔了雾的太阳,让人们熟视无睹,看不清它的价值。我虽然当过老师,也当过公务员,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我没有接触过家庭教育,只是到2004年我40岁时因为教育孩子的困惑我才结识了家庭教育。随着学习,我发现它神秘莫测、魅力无穷,它左右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从此,我决定将后半生把家庭教育做为我的梦想。十年过去了,虽然我感觉唤醒的父母还不多,对社会的贡献还不大,但我明显感到自己、家庭、家族已曙光再现。    

 

王东华老师在1986年上大学时就对家庭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我深感佩服!他在写论文时读了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天才》,特别是读了斯特娜夫人有关中国母亲的论述,他便决心毕生从事家庭教育,下面是他热血澎湃的感言:

 

由于该书的巨大震撼力,由于我们现实与之对照形成的巨大反差,也由于自己的经验被全部激活起来,从读完这段话时起,我就被俘虏了、吞没了。我知道我已经将自己全部交给了这一事业,我知道我不需要再去寻找了。我的心灵已经在这里剃度为僧了,我的生命已经在这里歃血为盟了!从此我的生命为它而歌而舞,而笑而泣,而怒而喜,而醉而痴!它为我的灵魂开光了,它让我的灵魂受洗了!在此之前我还不过是一支放在抽屉角落里躺着的蜡柱,还不过是一瓶倒在床底下落满尘灰的油盏,还不过是一个放在掉了漆色合不上门扇的柜厨上的灯座,它给了我火焰让我成了蜡烛,成了灯盏,成了自来火!我的生活从此有了目标,有了光亮,有了色彩,有了宗教!我感到有一种生命打开我沉重的躯壳,钻进了我的灵魂,我的肉体为它而张开了,而鲜活了,而奔腾了!我理解了灵魂的不灭,我理解了灵魂的超度……总之我新生了,我有福了,因为我获得了属于我自己的同时也是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自我!

2016-9-17

岳升杰每日分享:寄养体验。王东华老师之所以在大学时期就放弃“工业和民用建筑”专业,而把家庭教育做为一项事业来做,之所以能写出《发现母亲》等家庭教育专著,除了他的智慧和文字功底外,更重要的是源于他寄养的生活经历。

  他出生于1963年,出生半年后,因为母亲患病,他被寄养在外婆家,十年后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生活习惯相差较大,他无法融入这个家庭。他在外婆的溺爱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仅不能照看下面的两个弟弟,还经常和弟弟们发生争斗,即使在父母面前也难改任性的习惯。有一次,父亲打他,他争辩,争辩的结果是换来更残酷的殴打,尽管最后被父亲打“服”了,但他在心灵深处开始和这个家、和父母对抗,成了一个冷眼不语的甘地主义者。“家——对我来说决不是暖巢,决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地狱——一个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是动人!”他说,“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从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王’沦为家庭的出气筒,告别了我美丽的玫瑰色的童年,开始了对于家,对于父母,对于生死的思索。我考上大学最强烈的动因不是别的,而是要远远地离开这个家!我恨透了这个家,恨透了我的父母!”他还从寄养的角度分析了“夏斐事件”等亲子之间相互残害的事件,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这些事件,对于我这个因七岁丧母而一直沉溺于思念母亲的人来说真的无法理解。过去,我会以“不孝”定义这些人,我会以“身在福中不知福”讽刺这些人,我会以讲道理说服这些人,我会对父母的“冷酷无情”感到不可思议。从事家庭教育后,我发现现实生活寄养的孩子有很多,诸如因计划生育躲藏的孩子,因父母打工形成的“留守儿童”,因父母“只生不养”的孩子……我对寄养造成的亲子之间水火不融,亲子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有了理解。

2016-9-18

岳升杰每日分享: 寄养悲剧。一对医生夫妇,对寄养返归的儿子再也无法建立亲子感情,于是毒打成了孩子的家庭作业,稍不如意,气都出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孩子受不了这样的虐待,便偷了钱和粮票想逃回奶奶家,途中被发现送回后,父母不仅没有反思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能够拿出这么大的勇气要回到奶奶身边,相反却认为这还了得,一阵更加残酷的毒打将孩子彻底地“打服”了,也让这个孩子对这个家庭彻底地绝望了!一个原本聪明可爱的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只能到社会上去寻找,很自然同那些野孩子交上了朋友,也很自然地有了小偷小摸的坏行为,这一切更加重了父母对他的厌恶感。

知青返城后,他被安排在他父母任厂医的工厂里,除了工资由父母代领外,连家都不让他住,而只能住在离家很近的单身宿舍。到了结婚年龄自然也得不到任何的关心,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吹了。慢慢地,积压在父母和孩子心里的怨恨都在接近极限。有一天,他趁父母不在家时,发疯似的将家里的所有东西砸了个稀巴烂,然后喝下农药自杀!在被送到厂医院抢救过来后,其父却用药欲置于死地,再次被抢救过来后,医院加强了对其父的防范,可怎么能够防范得了在这里任职的其父呢!同样不胜折磨的其父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趁护士不在的间隙用手术刀切断了自己孩子的股动脉,据说当时鲜血直溅到了天花板上,连抢救都来不及!其父在跳楼自杀时被同事死死抱住,他一面挣扎一面哭喊道:让我去死吧,我养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我对不起社会,我杀了他是为民除害……由于他的父母为人非常好,连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再加上他儿子确有劣迹,最后给他父亲判了几年徒刑缓期执行!

这是王东华老师描述的因为寄养引发的人间悲剧,虽然每位寄养者不可能都发展到这种地步,但它值得我们每位有寄养孩子或准备将孩子寄养的父母深思。

2016-9-19

岳升杰每日分享:寄养如魔。我们常说,在家庭教育中,要么双赢,要么双输,寄养带给父母和孩子的是双输,是彼此的折磨和痛苦。王东华老师从自己成长的经历和生活故事向世人真实地展示了寄养带给亲子的伤痛。他除了写自己、写夏斐、写“小哥哥”之外,他还写了下边四个例子。

   一是在武汉有个成绩优秀的女生,因为外婆的唠叨影响了她的高考复习,便杀死了她的外婆。后来社会同情孩子,得以让孩子参加高考并进入高校学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进入高校不久这个女孩也自杀了。王东华老师经过了解,认识到女孩儿时在奶奶家寄养到上学是造成悲剧的原因。她的父母都是令人尊敬的人,她父亲是一位高级干部,长期在外地工作,几乎没有和孩子一起生活过。

   二是王老师有一个朋友要闹离婚,其他人都主张离,因为都说那位妻子太差劲。当朋友向他说“她就是对她自己的父母都瞒都抠,不过她对自己同事还是却是很大方”时,王老师马上问他妻子小时候是不是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朋友说到十几岁才由奶奶处回到家里。最后王老师给朋友做了分析,妻子是受过伤的人,要帮她养伤而不是在伤口上撒盐。如果爷爷奶奶还在的话,要多去看望,这样婚姻才会慢慢好起来。

   三是有一次春节前,王老师在列车上遇到了一个武汉某大学的学生。王老师问他为什么放假这么长时间才回家,他说想在学校里玩一段。王老师马上问他:你小时候是不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现在要回父母的家?那学生仿佛遇到了福尔摩斯,睁大眼睛说:“你怎么知道的?”王老师总结说:那些在大学放假后一直赖到最后才回家的学生,十有八九都是有寄养经历的人。

  四是有一次王老师看到一则报道,说湖南一位电台主持人曾几次自杀未遂,就连他的母亲在一次回家时也说“XX怎么还没死”,他的父亲说得更干脆:“要死早点死。”从这些“虎毒食子”中,王老师推断是寄养造成的。

2016-9-20

岳升杰每日分享:寄养一二 。关于寄养问题,我最早关注是从一老教师处了解到的。他已退休好多年,一直随子女居住,那年春节我去看他。当我谈了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学习、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后,他便把他的苦衷向我诉说。他的儿子是公务员,又是独苗,当生了孙女后,全家人商量将孙女抱回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老两口辛辛苦苦把一个生下来就抱回家的孙女用奶粉喂大,之后,天遂人愿,又生了个孙子,不过,老伴也累病了。老伴病后,他就带着老伴和孙女住在女儿家。孙女上初中时,他向儿子、儿媳要求,让孙女去到他们那里上学。孙女回到父母身边后,狼烟四起、矛盾重重,孙女和她弟弟吵、打,和母亲也是顶撞。儿媳妇埋怨他们把孩子惯坏了,他气得手打颤,说不出话来,感觉为他们养孩子养了十几年,不仅不感谢,没听到一句热心的话,还受到冷脸和埋怨。孙女总不愿和父母在一起,一有点时间就给他这里跑,并且总说她妈妈烦她、说她不好,他虽对儿子儿媳意见很大,也不敢说。虽然我也听说他对孙女溺爱的情况,但每当老人哽咽时,我也感到难受。当时,我从孩子和她父母的角度为他分析了一番,他说要让儿子、儿媳给我学一学,后来也就没了下文。

   第二例是一农村夫妇,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二女儿上初中出现一些状况,向我咨询。原来,为了生儿子,在二女儿出生后就送给了亲戚抚养,到上小学五年级时才回到父母身边。回来后,总是不想在家待,有点时间就去亲戚家住。父亲看不惯总是用“你还回去吧,别烦人”伤她,父女两个关系很僵;母亲虽然感觉孩子从小就离开了自己很可怜,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她,但还是走不到心里。更让母亲不能理解的是,当女儿知道亲戚家的儿媳怀孕后,竟说“还不如死了好”,结果亲戚家儿媳果真是死胎。当问她为什么这样诅咒人家时,她说:有了小孩,亲戚就不对她好了。

2016-9-21

岳升杰每日分享: 寄养沉思。一些朋友看到我拼出力量来研究寄养,也许会感到不可理解,认为是不是小题大做了。我理解这些朋友的想法。这种人生苦痛是不曾经历者所难以想像的,就连马丁·路德的研究者都认为他对其父母的憎恨是过分的,是事后过于丰富的想像,认为他幼年时挨的那点打骂在那个时代根本算不上什么,更何况这些没有感受的朋友了。但是我要一千万次地重复:这种苦痛绝非是平常的,也绝非是可以容忍的,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是残酷的,而且还常常是毁灭性的。或许有人会说:可能是你少年时的创痛太深,因此,你才过分纠缠乃至夸大这类事件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影响,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什么大的问题呀?现象也许正如这些朋友所感受到的那样,但现象下面所掩盖的本质并不常常与其一致。

事实上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亲子关系。悲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不知道在今后如何去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而这才是最可怕的!当我一次次看到这种悲剧的残酷与惨烈时,我的心被一次次地刺痛了。这些都是和我一样有着相同遭遇的兄弟姐妹,生命之花甚至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就这样无情地凋落了,而且还背上遭人唾弃的罪名,这是何等的不公平!要知道应该去受审、去服刑、去上绞刑架、去遭人唾弃的不应该是他们,甚至也不应该是他们的父母,而应该是整个不让人做父母的历史,而应该是整个一个教唆他们父母如此去做的人类社会!

以上是王东华老师对寄养问题的深入剖析。当我把目光盯上寄养以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有点像“老鼠囤”一样。最让我震撼的是2013年5月12日漯河高中三年级学生高炜晟雇凶弑父杀姐的案例。我认为,除了社会和形势所迫造成寄养外,父母对这个问题认识偏差也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寄养问题设立专题进行研究。2016-9-22

岳升杰每日分享:追缉元凶。最近有两个案件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一个是白银连环杀人案,高承勇与我同岁,出生于1964年,平时虽然话不多,对人却彬彬有礼。从1988年5月26日开始,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白银市民被笼罩在变态杀人狂的恐惧之中。连续14年,这名变态杀人狂犯案11起,强奸、虐杀了11名女性。其中,年纪最小的受害者年仅8岁。第二个是甘肃农妇杨改兰杀子事件。2016年8月26日,杨改兰在其家房屋后一小路上用斧子将自己的4个子女致伤后服农药自杀。事发后第八天即9月4日,在阿姑山村树林发现李某英(杨改兰的丈夫)尸体。
  高承永为什么会这样残忍?过去曾听说,国外有位刑侦专家能从强奸犯对女人的态度判断他的母子关系,我想说高承勇这种犯罪一定与畸形的亲子关系有关!幸福的童年绝不会造就这样的罪人。就杨改兰来说,她母亲很早就离家出走,她姐妹俩与父亲和奶奶生活,奶奶不是省油的灯,经常骂她,当然我们能想到妈妈忍受不了奶奶的辱骂。这种在畸形家庭中的好人怎么会团结人?而最终的爆发也是忍无可忍。
   王东华老师从寄养的体验开始,从而关注孩子的童年,关注人类的家庭教育,最后他得出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明白这类寄养问题仅仅是许许多多家庭问题中很小的一部分,我逐渐明白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响。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怀着如此宗教般的情感投身这一博大的事业。这些年来我像一个风餐露宿形单影孤的采矿人,一层一层地刨土,一锹一锹地选采;又像是一个不被同情不被理解的受害者,在茫茫的学术荒原上赤手空拳地追缉着最后的元凶,一个一个地辨别,一点一点地取证。我饱尝了一个上诉者的所有血泪与悲伤,也品尝了一个孤胆英雄才能享有的那份神圣与庄严,而这本《发现母亲》正可以看成是这种努力的一份真实、详细的思想记录。

2016-9-23

岳升杰每日分享:视犊无情。一头刚刚出生的小牛犊,浑身包裹着粘稠的体液,瘫在地上,无论如何努力挣扎也站不起来,母牛这时顾不得生产的痛苦与疲劳,温柔的低下头,一点一点舔舐干净小牛犊身上的附着物,直至小牛犊皮毛干净,独立站起来,这就是成语“舐犊情深”的来历。正常情况下,母子(女)之间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真的的感情,母亲爱孩子要超过任何一种动物。但现实中我们也会看到、听到一些不可思议的情况,有些母亲提起孩子就烦,不要说和孩子拥抱,就连简单的肢体接触就感到浑身像扎了刺一样不舒服。特别是有几例儿子是亲生的,女儿是抱养的,并且从小就在老家养着,她们对孩子的态度判若两人,提起儿子满脸欢笑、阳光灿烂,提起女儿晴转多云、乌云密布。这种“视犊无情”主要源于孩子童年期母亲与孩子的分离,没有建立起亲密的感情。下面一则实验对我们也有启发。

   1976年,日本儿科专家森永良子做了一个实验,一只名叫“蒂罗”的虎犬生了12只小狗,活下来的只有5只,到第12天,实验人员把一只叫“小甜饼”的小狗从妈妈身边抱走,放到家里养了三个礼拜,它被养成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宠物狗。三周后,“小甜饼”被重新送到母亲身边。当其它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兄弟姐妹在“蒂罗”身上吃奶时,“小甜饼”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过了好一会,它才自己走过去找母亲的乳房。结果,妈妈拒绝它,并用低低的吼叫威吓它,同时,也不许它吃饲料盒子里的狗食。 回来后的第四天,“小甜饼”趁“蒂罗”不注意,吮上了妈妈的乳房。“蒂罗”发现后,对“小甜饼”进行了威吓,不过,后来还是默认了“小甜饼”吸自己的奶。但是,与其它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兄弟姐妹相比,“小甜饼”明显受到了歧视,不管它怎样撒娇,妈妈就是不接受。三周的分别决定了母犬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使“小甜饼”有别于其它的兄弟姐妹。

2016-9-24

岳升杰每日分享:捆绑弑母。2016年9月16日,在黑龙江省肇东市锦绣江南小区,2000年6月13日出生的少女陈欣然将母亲李晓梅用胶带、布条等捆绑在椅子上长达8天致母亲死亡

   母亲李晓梅和父亲陈永林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父亲负责财务审计工作,母亲是粮库的核算员。每天早上,李晓梅总是先把女儿送到学校,再去上班。即使女儿读到了初中,李晓梅也坚持要骑车送她到学校。可是,陈欣然却这样描述她和父母的关系:“父母从(我)小的时候就霸权主义,不会跟我讲理。”她形容父亲“脾气暴躁,控制欲极强,导致家庭关系太差。”陈欣然初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高中,整日待在家里。今年年初,陈欣然的小姨李爱青通过济南的朋友知道了山东有一所封闭式管理学校。陈永林和李爱青在一家宾馆见了自称可以治疗“网瘾、早恋、厌学、叛逆、离家出走、逃学、不听话”等问题的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的教官并签下合同。

   2月26日,陈欣然在仅工作一天的夜店里,被父亲和一群亲戚指认,两个陌生的健壮男子上前摁住了她。她被塞进一辆“鲁A”牌照的黑车。那两个男人夹着她的腿和手,把她摁在了车底。一个年轻女性搜了她的身,把她身上的烟、手机、钱都拿走了。陈欣然一个转身,咬住了那个女人的脸,旁边一个高个男人快速拽住了她的头发,用力往下拽。“啊!”那个女的叫了起来。她的脸被咬掉了一块肉,血流不止。高个男人拽着陈欣然的头发,快速地把她塞进了车座和他膝盖之间的缝隙,用他的膝盖用力顶她的肩膀。另一个男人则迅速启动了车辆,那个女人抱住了陈欣然的腿。中途,她两次想在路上逃跑,都失败了。四个月后,她离开了这所标榜为“问题少年纠偏”的学校。回家后,她把所有的怨恨和屈辱都转移到了父母身上,她先是把父亲用刀扎伤赶出家门,之后残忍地将母亲折磨致死。愚昧和法西斯教育将给家庭带来永久的灾难!

2016-9-25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救之路。9月16日,16岁女孩在家中利用胶带、布条将母亲捆绑在椅子上折磨致死。也许有人会说,你是不是学家庭教育学得神经了?中国十三亿人口,按四口之家算,也有三亿多家庭,发生点这样的偶然事件不是很正常的吗?这能算什么比例,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为什么要大讲特讲,一是16岁少女应是腼腆的淑女,现在却成了戾气满身的恶魔,她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她给父母带来了什么?她以后做母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我们追求妇女解放,打破封建礼教,培养新时代女性,但绝不是要培养心狠手辣、打架骂人、抽烟喝酒、没有修养的“刺头儿”。现在经常爆料几个女学生围殴、羞辱一个女学生的事情,这说明女孩子地培养需要我们重视。二是我们常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现在女儿却把母亲杀死,的确有点匪夷所思,不能不引起震憾。实际上,在咨询中,经常能见到女儿把母亲折磨得欲哭无泪的情况。讲这个案例能引起这些母亲的反思,避免走到用生命划句号的境地。三是从这个案子中,我要对事件的“经过”、“起因”“解决方法”进行深入思考。

   就本案来说,事情的经过就是去年女孩未考上高中,由于亲子矛盾离家出走。在小姨的介绍下,父亲下今年2月26日把她关到“纠偏学校”。四个月后回家,亲子矛盾升级,导致赶父杀母。关于原因,很多父母可能认为是“遇到了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命的事,没办法。”而我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有问题”的父母承认这个原因,这需要很长一个过程。最难做的是“解决方法”,假如父母不把她送到“纠偏学校”,那就需要父母接纳孩子的现状,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我清楚,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蜕变之旅,需要父母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如果不忽悠的话,它是唯一正确的自救之路!

2016-9-26

岳升杰每日分享:不是句号。9月8日到15日晚上,16岁少女陈欣然将母亲李晓梅绑在椅子上。期间,她拍下视频和照片发到家人微信群里,家人看到的李晓梅被绑在角落里呻吟。9月15日晚,她向小姨李爱青开口要五万元,说拿到钱才放人。晚上11点,李爱青凑了三万五打到她卡里,结果到凌晨两点,奄奄一息的母亲气绝身亡,解剖后发现母亲胃内空无一物。

  我们难以想像这种残无人道的做法竟出自一个少女之手,并且是对自己的母亲!她在同学眼中是一个爱说爱笑爱帮助人的人,可是她在父母和邻居眼中却是“问题孩子”。而把她送到“纠偏学校”让亲子关系彻底恶化了。她在帖子中写道:“在那过了四个月痛苦不堪的生活,终于逃了出来,明明是自己逃出来的,却偏偏说是自己良心发现把我接出来的。现在用他们的钱练拳击,武术,过段时间就偷袭他们,让他们不死也残。

   下面是几位网友的评论:1、能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的父母的智商也基本告别有个像样的孩子了2、自己的孩子不去努力沟通,不耐心点陪孩子走过青春的逆反期,却反而把孩子送给别人去“管理”,这样的人也不配为人父母。3、这个学校固然可怕,可能就是个监狱,但这个杀了母亲的女孩,主要原因还是家庭教育有问题。父母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能和孩子良好的沟通,只是站在大人的角度想孩子的问题,要么训斥,要么溺爱。这所学校对这个杀了母亲的孩子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就在父母没有从小就让孩子步入正能量的生活中!

   母亲的生命划上了句号,但父亲、女儿、亲戚的痛苦还会延续;这个案件很快就会划上句号,但其他的家庭仍不是句号!顾晓鸣老师说:教育的政绩观就是确保教育“不死人”。王连科老师正在参与这一案件的处理过程,他痛心地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愿这些肺腑之言、警世之语能引起人们的反思!


2016-9-27

岳升杰每日分享:魔幻幼年。心理学,也称发展心理学,它是由儿童心理学演变而来的。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被认为是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直到1957年,美国才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研究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像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也是主要研究“小孩子”的教育,只是最近,我们才将家庭教育的范围进行了扩展。

   虽然现在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的范围拓宽了,但我的眼光总会不由自主地去盯着孩子的幼年。我总感觉孩子的幼年期就像一幕魔幻剧一样,光怪陆离、神秘、神奇;又像一个金矿一样,有待人们去开采;还像一个地基一样,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高度。虽然我一直喊着“改变没有早与晚”,因为我是“半路出家”,孩子上了初中我才接触家庭教育。但我清楚这是为我自己鼓劲,也是为我同类的父母鼓劲,因为现实中90%多都是像我这样后知后觉的父母,觉醒总比不醒强。同时我也明白如果父母从孩子幼年就学习家庭教育,那就是“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如果孩子大了,父母才改变,那只能是愚公移山、事倍功半。因此,我佩服、欣赏像我一样矢志不渝学习、改变的父母,同时我也理解那些放弃努力的父母,毕竟这个事情太难了。基于自己的教训,我总是想在幼儿园推广家庭教育,因为孩子小、收效大;我更想在那些准备做父母的人群中推广家庭教育,因为它符合先有架驶证再开车的规律。但这只能做为一个梦想,因为没有孩子让人家学习家庭教育可能认为是“胡扯”,孩子上学前又没有什么“问题”,学了也没用,只能是到青春期孩子有“问题”了才开始重视,当然,有的认为已经晚了,这样一算,可以说父母一辈子都不用学。尽管如此,我还要一直呼吁:家庭教育一定要从幼年抓起!

2016-9-28

岳升杰每日分享:天才学说。神童、天才,这些字眼在我心目中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什么是神童?在我心中就是方仲永,就是我教过的一个失踪的学生,就是我的亲戚。什么是天才?就是林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把毛主席称为天才。就是说,过去我的观点是神童必然是神经,天才必然是早衰。但通过最近对家庭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我的看法是偏激的。实际上,所谓的“神童”和“天才”都是相对的,“神童”只不过相对于平常孩子表现突出一些,“天才”只不过相对其他人做出了突出的成绩。通过学习,我承认神童不一定成为天才,但天才一定是神童。我所认知的几个神经病虽然都是神童但由于情商不足都不能成为天才,但我所了解的杰出人物即所谓的天才他们都是神童。诸如周恩来、钱学森、胡适、梁启超等杰出人物他们都是神童。由此想到我是不是神童也在考察之列,虽然在大范围内我是平庸之辈,但在小范围内我小时候也有神童的传说。关于天才的说法有三种观点:一是遗传。中国古代有“生而知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传说,国外高尔顿的优生说,还有“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说法。二是后天的勤奋。这是我们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学说,强调天才出于勤奋,认为天才是一分的灵感和九十九分的汗水。

  王东华老师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他认为天才是由教育尤其早期教育培养出来的。他认为,如果说是遗传的,那为什么有“狼孩”的现象,如果说是世界勤奋的结果,那么落后农村的孩子应该是天才满地。他认为,是这种教育让先天的遗传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是这种教育让后天的勤奋更加有效。先天说不要早期教育,因为他们认为笨蛋天生就是笨蛋;后天说也不要早期教育,因为童年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年龄。我有时会喝醉,但我迷醉的眼光将永远盯着早期教育,因为它是天才和善的发源地!

2016-9-29

岳升杰每日分享:早教体会。王东华老师于1993年写出40万字的《新大学人》;于1999年写出80万字的《发现母亲》;于2001年和2003年又出版《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和《超薄学习》。他之所以能在家庭教育方面成为多产专家,能有这样深厚的文学修养,能在2001年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这与他接受的良好早教分不开。他之所以重视早期识字、早期教育、神奇的童年,也缘于他自己的早教体会。他这样说:

    还在我四五岁时,在家颐养天年的外祖父就教我认字,没过多长时间我就认得了近千个汉字。认字不久,外祖父又让我学写字,会写字后又让我写日记!至今我仍记得用赭石调成的红墨水在老屋土地上写阿拉伯数字时,我写的“2”字最后收尾总是拖得很长,像一个浮游的鸭子;仍记得每次写完日记都要画一个圆圈,虽然让我画小一点,可我画得同字一样大,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一个句号。由于较早识字、阅读,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也许是幼年时的记日记和初中时父亲让我坚持记日记(这是我永远要感谢父亲的地方),我养成的一个喜欢动笔的习惯,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可以自恃的地方,也有了一个在以后极为不利的环境里可以逃避的地方。

    在我读了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后,我终于知道并相信是早教挽救了我。我之所以没有成为寄养悲剧的主角,我之所以能够跳出这个怪圈,并不是因为我特殊,而是因为我有了这么一点早教。有很多次我都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边缘,只不过在最后的刹那停止住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为,只是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最后停止了,而现在我终于明白这点可怜的早教对于我人生的意义!回想自己走过的路程,我衷心地感到早期教育对人生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也真心地感到早期识字对人生的影响,早期经验对于人的成长来说真正是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一生。

2016-9-30

岳升杰每日分享:早教偏差。苗苗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全家人从小就让她识字、背诗、学算术、学英语,还让她上了画画和舞蹈两个特长班。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精心培养下,苗苗两岁半就认识了三百个字,会背100首古诗,还能说一些日常的英语词汇;3岁就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三岁半会画出完整的小动物并涂上各种颜色,能随着音乐跳出很有节奏感的舞蹈。如今,四岁半的小苗苗又学了很多技能,邻居见了都夸她聪明,都夸她是神童、天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但直到现在小苗苗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凡生活上的事都由爷爷、奶奶帮着。虽然,爸爸、妈妈多次提出要培养苗苗的生活能力,可是爷爷、奶奶总是说,学习是大事,这些事都是小事,孩子大了自然就会了,再不然有了本事也可以顾保姆。

  在早期教育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是我们在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没有澄清的东西。就内容而言,我们很多时候把早期教育定义为早期学习,而这些学习又窄化为像上面所描述的识字、背诗等知识技能学习。实际上,这只能算是智商培养,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情商。据我观察,那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所谓“神童”最后变为“神经”的例子都是因培养偏差、瘸腿造成的。我所接触的这方面的例子都是不懂人际关系,不食人间烟火的畸形人。就方法而言,对小孩子的培养应该按照孩子的兴趣顺势而为,而绝不能让孩子凭意志、靠毅力去学习。很多父母功利性强,按照成人的方法去要求孩子,以致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厌恶学习。现在很多厌学的孩子大多是早期学习方法不当埋下的祸根。因此,我们提倡的早教应该是以情为先、以养为主,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培养孩子的情商,诸如独立生存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乐观自信的品质等。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