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零八)

8年前 [10-06 21:19 周四]

20161004曾满珍每日读《不输》分享:现象展示,孩子拿了家里或邻居的东西,大人判断出是孩子干的,马上兴师问罪:“这是不是你干的?”“不是!”“就是你干的!”“不是我干的。”“你还嘴硬,敢当面撒谎,看我怎么收拾你!”“就不是我干的!”……大人种孩子陷于这种争执之中,愤怒逐渐升级。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呢?根源分析:孩子“不承认”的直接祸首,就是大人的质问。试想,你在单位犯了错误,领导质问你:“是不是你干的?你会怎么考虑?”比如承认的后果是:可能奖金不保,可能影响你升职。于是,在质问之后,很多人都会选择说谎。孩子面临同样的心里考验:我说了,爸妈会生气,会数落我,还有可能会打我;我说了,东西就被没收了,那就玩不成了;我说了,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没面子。于是,为了逃避“严重后果”,孩子们铤而走险,能骗就骗过去,虽然承受了心态压力,但避免了皮肉之苦,还是“划算”的。更何况,有的孩子骗过父母,父母没有及时察觉,孩子尝到甜头,下回还继续说谎,一旦恶性循环,就极易形成说谎的习惯。      举例:孩子把邻居家的玩具弄坏了:父母可直截了当地,平静地对孩子说:“邻居告诉我了,你把人家的玩具弄坏了。”(描述事实)“她说谎,我没有弄坏!”“邻居家的阿姨看见你把玩具摔到地上了。”(继续描述事实)“她看错了,是她的孩子把玩具摔到地上的,她赖我!”“也许不小心,也许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玩具被你摔到地上了,现在的结果是玩具坏掉不能玩了,真可惜。如果你的玩具坏掉了你心疼吗?”(不再追究,抛出假设)“我当然心疼。”“现在人家的孩子就是这种心情”(引导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感受)“不管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它已经发生了,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弥补。”(比追究说谎过错更有意义的是,提出建议,想法弥补,解决问题)“你是一个对事情能进行弥补的孩子,你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孩子,这是真实的你,我期待看到一个真实的你。我们商量一下吧,看看如何做……”(预设优点,预先鼓励,引导其解决问题)。24卷p206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家教艺术6”《男孩需要界线练习和正面管教》:
      我们常听到家长之间有这样的交流,“你家女儿好乖!我家儿子一点儿不肯听话!”为什么呢?相对于女孩,男孩子更具活力,也富有冒险和竞争精神,但是与女孩相比,男孩子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也缺乏共情的能力。缺乏共情,使得男孩子难以听进去道理。对于那些个性强、具有攻击性的男孩,当场制止,让他们暂停,是练习男孩自我控制比较有效的方法。
      了解男孩,采取有效的方式,是成功教育男孩的前提。60期高级家庭教育讲师培训班,专门开设了父亲的教育专题,专题讨论了父亲对男孩、女孩教育的不同。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亲的介入,男孩子勇敢坚强男性品质的培养,更离不开父亲的教育。
      男孩需要界限练习和正面管教。规则意识、界限意识的建立,有助于男孩的自我成长;正面管教,通过让孩子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男孩的在校和人生中的成功的信念和技能,而惩罚、简单地说教、对孩子的人格攻击等等,对男孩问题行为的解决,是无效的的。
      曾经的学生,那年他读六年级。因为时不时说脏话,老师多次教育不见效,那天,班主任让他到了我的办公室。
      孩子是哭着到我这的。
      拉着孩子的手进我办公室,面对面坐下,递面巾纸说:我能想象,刚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你现在很难受。
      孩子情绪慢慢平稳。
      “记得老师和你差不多大的时候,我和我两个妹妹一起玩耍,妹妹不乖,我随口一句骂人的话,被我爸爸听到了,我爸爸当即严厉批评了我。我当时觉得爸爸小题大做,心里很难受。”
      “是啊,我家是大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平时他们这么说惯了,我也学着说,可同学告老师,老师当众批评我,说得还很难听,我都受不了了。”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那你自己看看,怎么消除在同学老师那的不好影响?”
      “我向同学赔礼道歉;和老师说明一下情况,改正说脏话的不好习惯。”
      同理共情,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着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远比严厉斥责,长篇说教有效得多。正面管教的方法家长老师值得学一学,用一用,对孩子长期有效正向教育十分管用。




郭俊红2016.10.5   分享22

《我长大了 我要离开你们》之一    文/顾向阳

解读孩子:青春期,为何一定要叛逆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成人认同,渴望通过他的叛逆行为,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孩子们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面对的,除了他自己生理和心理的束缚,还有成人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

●然而,成人的限制,严密并牢不可摧;成长的力量,也不足以挣脱他生理和心理的束缚。这个时候的孩子,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他会产生叛逆行为,目的只是以显示自我的存在。

节选自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45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家教艺术7”《情景剧:孩子挨打之后》:
      孩子在外挨打,父母肯定心疼,不管孩子有没有错。处理得好,使孩子获得锻炼和成长;处理得不好,使孩子雪上加霜受到二次伤害。文章演绎了四种不同家教类型的情景:以暴制暴型的家长,遇事不分青红皂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一味袒护孩子,并教唆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受此影响,孩子容易发展成两个极端,一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推卸责任,常以暴力相向,结果常被群体边缘化,二是容易强化孩子的依赖感和无力感,退缩不前而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全面压制型的家长,言谈之中传递给孩子的全是否定和不信任,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容易出现亲子隔阂,容易引发亲子冲突,孩子压抑苦闷;漠视放任型的家长,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学业、生活和情感关注甚少、放任漠视,这种环境下的孩子缺乏存在感和价值感,遇事喜欢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民主倾听型的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智慧,以情感到肢体给与孩子回应,理性倾听,了解事情原委,同理共情,既让孩子在倾诉中宣泄情绪,又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关心,并且,把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妥善解决问题,坏事变成了成长的历练。
      家庭教育的差别,在于陪伴的质量,在于偶发事件的处理。高质量的陪伴,是熏陶,是循循善诱,是潜移默化,是保证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而偶发事件的处理,是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教育技能的一次综合考验,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切机。所以,父母必须好好把握。如果说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觉得一下四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不管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面对孩子时,不能带着负面情绪,焦虑、烦躁或愤恨,一定把事情越搞越糟;二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特别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突发事件可能让孩子感到恐惧、焦急、烦恼或愤怒,帮助孩子把负面的情绪处理好了,问题的一半就已经“没”了;三是处理问题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随意给孩子“扣帽子”“贴标签”,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我做了错事,爸爸妈妈依然爱我。”四是要宽容、信任孩子,正确鼓励孩子,给孩子思考、选择的自由权利,让孩子有信心、有能力去直面困难挫折,解决问题。


 何瑛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教育孩子,怎样管住自己的脾气》
      孩子的不良行为,极易点燃家长的心头之火。那么,家长对孩子发脾气有效吗?孩子会就此改正吗?非也。家长越是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教;父母发脾气升级的同时,孩子的坏行为也在升级。家长不要把发脾气和打骂,作为管教孩子的选择。这样你的心才能打开,你的注意力才能转向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法。教育孩子,先要管住自己的脾气。
      如何管住自己的脾气,就是不能带着脾气面对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撒泼,不要把脾气撒在孩子身上。不管你的脾气和怒火源自何故。如果,你的脾气来自于孩子,你不妨先告诉孩子,“爸妈生气了!”,这样做了,你的一大半脾气也就消了。管住脾气,一“忍”、二“宣泄”、三“求助”。不良情绪不能聚集太多、太久,不然,就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无论选择自我排泄还是寻求帮助,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每个人处理脾气的方法也许不同,但是在孩子面前必须是平静的、温和的。规则教育需要坚定、需要坚持,但绝不需要脾气、火气。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成功之路2”:《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才会优秀》
      常有家长问,孩子没有自信心怎么办?不断地学习中,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取决生命能力和生命能量,就是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与自我价值感,自我认同程度和自我价值意识越强,孩子就越自信、越顽强。孩子的自信心很大一部分来自外部环境的支持,而家庭的影响力尤为显著。父母对孩子肯定还是否定、鼓励还是责备、赞美还是挑剔、信任还是怀疑,孩子的自信心就截然不同。常常得到父母认同、赏识、夸奖的孩子,阳光、充满活力、意志力顽强,反之,孩子焦躁、暴逆或者胆怯、懦弱。所以,孩子有没有自信与父母的教养是分不开的。特别要注意的是高质量陪伴和正确的鼓励。
      高质量陪伴孩子,一要保证时间,坚持每天不少于20~30分钟属于孩子的时间。二要保证沟通,与孩子在一起就要保持情感交流,尽可能让孩子敢说、多说,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切忌满嘴大道理,要充分施展肢体语言的魅力。三要保证平等,有平等才有尊重,有平等才有信任,与孩子相处必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观察世界,以孩子目光看待问题,此时,你与孩子的心就会靠得更近,与孩子的关系更和谐、更亲密。四要保证示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榜样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所以,你对还在说什么很重要,但是你怎么做的表率更重要,要求孩子的你必先做好。
      正确鼓励孩子,首先是时空连贯,父母要戴着放大镜去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个优点,及时加以赞美,要戴着滤色镜,从缺点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扬光大。其次是正确方法,重在夸奖孩子的行为过程和努力程度,不要夸孩子先天的“特质和天赋”,对行为结果的评判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成绩还是失败都已成为过去。正确鼓励孩子最为重要的是要发自内心,不带一点点杂念的自然流露,成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潜意识行为。正确鼓励,是给与孩子尊重、理解和信任,是给予孩子成长最有力的支持。你有信心,孩子自信,孩子就更有勇气、更有能力,更加顽强地成长。
      相信相信的力量,你有多坚信,孩子就会多坚定! 



 20161005徐海波读《不输》分享
[玫瑰]《爱照镜子的女儿》摘录:
案例:
还是那个。
剖析:
其实,照镜子也是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象征阶段,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失。
事实上,现在的社会很丰富,一个十四五岁,已经上初二的女孩,正是联想很丰富的时候,每天她的大脑里都会有很多丰富的想象。这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没有想象的人,是很糟糕的人,不可能学习好。
学习有两种,一是理性的逻辑思维,二是感性的形象思维。两种思维都好的人,才可能是优秀学生。如果只是一种思维好,就可能成为书呆子。一个女孩,十三四五岁的时候,会发展她对自我的想象,对社会的幻想,对人际的敏感,实际上就是在发展她的心理能力,不值得大惊小怪。
指导:
青春期的孩子,更希望父母在语言上照顾到他们的感觉,少提他们的缺点,少说过头的话,尽可能多地表扬他们的优点和好品质。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P.126-P.127)
[玫瑰]Booboo微思录:
1、一个“照镜子”,剖析出这么多道道。真心佩服作者。
2、也许,生命中的最美,就是遇见:
遇见未知的自己(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孩子);
预见更好的自己(孩子)。 


 徐海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
《孩子是最敏感的请不要轻易否定他》摘录:
案例3:小小年纪,你懂什么
孩子:妈妈,志民总是来烦我。
妈妈:他是你弟弟啊!你要让着他,他喜欢你才会这样。
孩子:妈妈总是偏袒志民,我很忧愁。
妈妈:哈哈……你知道什么是忧愁吗?
孩子:怎么不知道?伤心、难过,就是这种感觉啊!
妈妈:小小年纪,你懂什么叫忧愁?哪儿学来的?
话语分析:
听到家长这样说,我们小的时候不也在心里暗暗反驳吗?回想年幼时的心情,所产生的情绪,然后再回顾孩子现在的表情,你就不会说“小小年纪,你懂什么”之类的话了。想想自己的过去,你就能理解孩子的内心有多压抑了。
当然,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像大人那么复杂,但孩子的感情也非常丰富。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幸福、愤怒、伤心、惊讶、恐惧、厌恶);满周岁后,幼儿就会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两三岁后,孩子就能察觉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了;进入幼儿园,孩子就开始理解混合情绪了,即在同一件事中同时感受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当你知道儿童的情绪发展后,你就能够明白,孩子们从小就是情绪互动的好手。所以,请不要一味地用年龄小为理由而无视孩子,在情绪交流上,家长应该尝试和孩子进行更为积极的互动。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P.209-P.210)
[玫瑰]Booboo微思录:
1、很庆幸,我开始学习,我现在开始有点懂了,比以前一点都不懂好多了。
2、不否定,不否定自己的孩子,不否定自己的伴侣,不否定自己。不轻易否定任何人或任何事情。
3、上学期期末休业式上,在两个班都跟孩子们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同学之所以成绩很突出,请看她平时是怎样的,沉静的,课前课中课后都是沉静的,我很欣赏这种沉静,因为沉静很美好,沉静也很有力量,这种力量有时会大到你吃惊。”今天仿写一下,“我儿子之所以进步很明显,请看他爸妈平时是怎样的,相信的,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优秀的,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在进步的,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会、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人生的,我现在很欣赏这种相信,因为相信很美好,相信也很有力量,这种力量有时会大到我吃惊。” 


 20161002徐海波读《不输》分享
[玫瑰]《爱照镜子的女儿》摘录:
案例:
女儿初二了,突然喜欢打扮自己,衣服换来换去,发型换来换去,还说:“同学穿了这样的衣服,所以我也要穿。”每早起床,待在洗漱间半天不出来。有一次,我推门进去,发现她站在镜子前,对着镜子微笑。早上时间那么紧张,她还在镜子前浪费时间,我非常生气,就训了她,可是没奏效。有一次,我给她送牛奶,发现她对着镜子,咧着嘴笑,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我非常担心,是不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都会这样?我怎样做才能让她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而不是自己的形象上呢?
剖析:
在心理学中,照镜子是寻求主体(心)与客体(身)的对应。孩子接纳自己,是从接纳自己的身体外形、面部特征开始的。对着镜子笑,扮可爱的人,是成功接纳自己,或正在努力接纳自己的人。对镜子愁眉苦脸,或拒绝照镜子的人,是拒绝自己和不接纳自己。照镜子的象征意义,是找自己,想知道“我是谁”,这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意义的觉醒。
指导:
这个妈妈应该帮助孩子调整好时间,让孩子早上梳妆时对着镜子笑一笑,睡前再照一照,还可以在客厅里放一面大镜子,让孩子随时能够观察到自己的举止、面容和微笑,但不要在她的房间里、书桌前放镜子。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P.126-P.127)
[玫瑰]Booboo微思录:
1、我觉得这位母亲应该赶紧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否则,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女儿,自然也会害了女儿的孩子。这就是“一女害三代”。不好意思,我好像用了比较负面的语言。
2、 如果我女儿这样,首先,我会很开心,因为:
我看到,女儿长大了;
我看到,女儿开始欣赏自己了;
我看到,女儿用微笑这么美好的迷人的方式,在开始接纳自己了。
其次,请你们帮我写……[微笑]
(因为我觉得最重要的我已经都写出来了。)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