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46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家教误区》专题1《不经意间那些内在的信念悄悄传递》:
爸爸妈妈聚在一块,说不完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办?哪里有灵丹妙药,可以立马解决孩子的问题?其实孩子并没有什么问题,不是“我们想给孩子的”在影响着孩子,而是“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在影响着孩子,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今天学习《不经意间那些内在的信念悄悄传递》一文,侯瑞鹤老师列举那么多具体事例,揭示父母内在的信念,是怎样通过日常的亲子互动,进行着代际传递。
海灵格说过:“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首先要检查自己。”教育孩子首先教育的是自己,改变也还要先改变自己。问题孩子的产生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是父母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现问题,要修改的是父母这个原件。所以学习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内在信念的不断更新改变,内在拥有,外在才能呈现,才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漫长的岁月中,传递给孩子成长必须的心理
营养。如同新买的电脑,怎样的配制,安装怎样的软件,电脑就怎么运作。
学习做合格的父母,成为好父母:1、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2、暴躁的父母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3、父母在意旁观者的眼光、不自觉的攀比等,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可,需要自我调整。 4、父母对孩子具有补偿心理,说明他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的成长,不能忘记自己对父母的渴望。——林文采
20161007江承杏读《不输》分享226
《我长大了 我要离开你们》之三 文/顾向阳
观念更新:放下父母角色 给予认同
●真正的制约,不完全需要强权或者威严。有时,一个关心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受到约束。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是自我观念成形,思想得到启发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
●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使用压制的手段,结果不仅叛逆增强,还把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拱手让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有机可乘。于是,孩子渐行渐远了。
【放下父母的角色,并没有什么可失落的,因为许久以前我们孕育的生命,终将远离我们,独立地生活。】
节选自26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46
李娟读《不输》25卷p99
(20161007)
今日读了《高质量的陪伴是看见人》,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给对方的信号就是:我不喜欢你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的样子。
爱一个人就要无条件的接受和包容,不要去试图去改变。对于我们的孩子,更要去爱她本来的样子。爱可以解决一切不和谐的问题。
当真实的我们和真实的孩子,坦然面对,分享快乐时,这才是真正的陪伴。我不改变你,却如你所是,才是真正的陪伴。
方柳红20161008《不输》第八卷
建立亲子相信关系方法之二
*尊重孩子的人格,是父母自身人格的一种体现,是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关系。
*承认错误。父母抚养孩子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如果能对孩子用慈爱讲理的态度来解决这些过失,那么他们就能够接受,不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父母坦白地、富有感情地承认错误,孩子会宽恕你,和你站在一边,对你更加亲密,更加信任。
*始终如一。天天用同一态度对待孩子。换句话说,不经常改变你对他们热爱、高兴和欣赏的态度。不要今天高兴了对他们一个样,下次生气或忧愁时又一个样。对待孩子始终如一,是孩子对你信任的基础。P132
何瑛每日读不输26卷“家教误区3”《你若这样做,孩子离“孝顺”就越来越远》
父亲为了让4岁的儿子在后排座位上睡觉,而让60多岁的老母亲坐后备箱。因看不惯老态龙钟母亲拿不稳碗筷,给母亲做个狗盆似的小木碗。这样的事例虽是个案,但是,父母对祖辈的不敬行为却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底,待他们长大以后,就变成了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让他的父母在终老的时候无依无靠,到时再怎么样报怨亦无济于事。对待孩子与对待长辈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放弃自己的家庭,终将是不幸的家庭;对上不孝、忤逆长辈的父母,想要得到孩子的孝顺,无异于登天。
“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有孝心更要见于孝言和孝行,在于爱的表达。培养孩子“孝顺”关键在于父母怎么做,而不是你对孩子怎么说,父母怎么对待祖辈,孩子就怎么对待你;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怎么对待你。父母日常的所作所为,都是孩子的榜样和表率,孩子通过模仿慢慢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被宠溺的孩子不能独立,只会“啃老”,长大后不懂“孝”;长幼没有序位的家庭里的孩子自私,只会索取,长大以后不会“孝”;不孝的父母一定得不到被“孝”。孝敬尊长是爱的传承,也赋予孩子生命的正能量。懂得付出的人才会配得更多的爱。其实,行孝真得很简单,一个温柔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深情的拥抱,常带着孩子回家看看,足矣。
何瑛读不输26卷“家教误区”专题4《你是爱面子还是爱孩子》
爱面子没有错,每个人都爱面子,孩子爱面子,父母也好爱面子。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强迫孩子,去做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去做违背成长规律的事情,甚至,剥夺孩子的成长权利和成长自由,不惜伤害孩子。这样的面子观是家长的虚荣心太强,这样的面子不要也罢。
其实,家长的面子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可以达到和谐统一。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家长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亲子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维系这一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亲情,是母子之亲,是父子之亲,是血脉的传承。因而,所有的父母都会无条件的爱孩子;都真心的希望孩子健康,希望孩子幸福;同时,希望孩子优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把实现自己未了心愿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都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因此而忽视孩子,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以及孩子的实际需求,忘乎所以而一意孤行,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亲子关系疏离,父母爱子心切,孩子却感受甚少,以致无为消耗孩子的生命能量,挫伤孩子的生命力,得不偿失。智慧的父母,懂得真爱,善于权衡。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