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好“爸比”炼成记:父亲至少每天陪孩子半小时

8年前 [10-12 19:00 周三]


好“爸比”炼成记:父亲至少每天陪孩子半小时


京华时报记者郭莹李琦


  爸爸会带孩子吗?爸爸能带好孩子吗?近日,一档父子真人秀节目引爆社会关于父亲教育的大讨论。随着70后、80后逐渐进入爸爸角色,传统的妈妈管孩子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爸爸们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很多父亲也开始反思,如何才能做个称职的父亲?事实上,由于工作等现实原因,各类爸爸对这个“职业”都有不同的理解。


  陪伴方式

  高屋建瓴指导型

  提出问题让妻子去执行

  “儿子不好好吃饭,你去管一管。”“儿子睡觉太晚了,你去管一管”……这是童先生经常对妻子说的话。妻子杨女士说,这个爸爸是典型的高屋建瓴指导型爸爸,是“形式上的爸爸”。

  童先生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孩子已经快两岁了。他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上班,晚上近9点才到家。童先生说,自己每天和孩子见面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所以他把带孩子、陪孩子的工作全部交给了妻子和爷爷奶奶。妻子则抱怨说,这个爸爸喜欢对儿子的教育问题“指手画脚,下达指令”。他负责提出问题,具体如何解决、怎么操作则全部交给妻子完成。

  童先生认为,孩子小,更需要妈妈是非常正常的。妈妈则认为,丈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有问题。杨女士说,这个爸爸平时没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即便是周末带着一家人出去玩,也只是充当司机的角色。到了郊外后,将妻子和儿子往外一撒,自己就上网打发时间。丈夫即便是偶尔在家看孩子,他的要求是只要不出危险就可以。因此,最常见的现象是童先生将孩子放在客厅自己玩,自己在一边玩手机。杨女士说,由于父子在一起玩耍的时间少,每次孩子见到爸爸回来都会格外地兴奋。但是,爸爸只要一主动和孩子玩,孩子就会哭着嚷嚷:“爸爸久(走),爸爸久(走)”。

  爸爸有话说

  童先生说,他平时工作真的太忙,要赚钱养家,回家的时候孩子基本就要睡觉了。虽然他很关心孩子,但是实在没精力。他说,自己已经在周末尽量带孩子出去玩,带孩子时玩手机,也是一种放松。在孩子的教育上主要是提要求,具体的操作就要靠老婆去管了。

  专家点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很多父亲以要养家没有时间带孩子为借口不管孩子,实际上是父亲本身认为带孩子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这样的想法后会愈发没有时间。他说,欧美的父亲同样要带孩子,他们有的甚至比妈妈还要忙碌,但很多父亲多会拿出大量时间来教育孩子。如果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即使再忙碌也会有时间。对于父亲养家,这本身是爱心和责任感的体现,但是父亲在职场上忙碌并不代表母亲不忙碌,父亲的职责从来不是只有挣钱,其职责比养家要丰富得多。

  全职爸爸型

  让男孩更阳刚

  与大多数孩子喜欢黏着妈妈不同,今年上小学一年级的八顿自懂事起就是爸爸的“跟屁虫”。因为从孩子一岁起,他的父亲便当起了全职爸爸,照顾八顿的饮食起居。

  八顿妈妈在外企工作,由于时差的关系,经常要与国外有业务往来的工作性质,导致她很晚下班,无暇照顾儿子。正处于工作调动中的八顿爸爸便当起了全职奶爸。“当时我跟八顿的作息保持一致,夜里基本睡不了,他一般两三点会醒一次,要喂一次奶,再抱着他溜达俩小时,等他睡着了得凌晨四五点了。我也得随着他赶紧睡一会,七八点他又要喝奶了。”不仅晚上睡不了整觉,白天还要见缝插针地给八顿换着花样做好吃的。八顿爸爸解释说,“一岁以后,孩子不仅要吃奶,还要添加辅食,喝一些粥、蛋羹、土豆泥之类的东西。”

  经过一年多的婴儿作息,八顿爸爸终于可以晚上睡个整觉了,但是,身上的担子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越来越重。陪儿子学习,玩耍,接送上幼儿园,睡前讲故事的“任务”,八顿爸爸全部扛上身。如今上小学1年级的八顿彻头彻尾地成了爸爸的“跟屁虫”,除了上学以外,几乎与父亲形影不离。为了保证接送孩子上学,不耽误陪儿子做功课,八顿爸爸特意找了份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配合儿子上学的节奏。即便如此,八顿爸爸偶尔的一次出差也会让八顿十分牵挂,“就出差一天,儿子就N个电话打来问我啥时候回家”。而对于母亲,八顿则表现得没那么热情,每个周末和母亲玩耍一次,并没有让他感到不适应。

  爸爸有话说

  八顿爸爸坦言,全职爸爸对于男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称谓,最开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老人身体不好带不了孩子,请保姆又不放心,只好亲自“上阵”。但是,当了全职爸爸以后,他发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对男生来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会无意识地模仿家长行为,就像老话说的“孩子跟谁久了就像谁”。一般父亲会更多地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动物及户外运动,可以让男孩子多一些阳刚气,对他们3岁之后性格的塑造很有益处。

  专家点评

  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宗春山认为,即便全职父亲做得再到位,也不意味着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就没有介入的价值了。母亲是培养孩子依恋感的人,从培养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慢慢到对社会产生安全感。父亲是在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把孩子从母亲身边带走的人。因为父亲的社会化程度要高于母亲,所以,父亲要解除孩子的过分依恋,并引导他跟社会建立联系。因此,在全职父亲的教育方式中,如果母亲的陪伴不够,会导致未来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不够。同时,对与异性关系的建立可能也会存在问题。

  有空才管型

  周末与孩子打成一片

  凌先生就职于一家媒体,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所以他在家中参与儿子的教育相对较多。“我属于有时间就管的”,他认为这也是大多数爸爸的状态。

  凌先生说,儿子上幼儿园中班,他属于去幼儿园接送较多的爸爸。他特别自豪地说,自己很有孩子缘,在幼儿园的班级活动中,他带着几个孩子去爬长城,跟儿子和他的同学们玩打仗游戏,孩子们一路围着他转,甚至在幼儿园的运动会上,他陪孩子跳亲子操。“其中有个托举的动作,他的同学一个个排着队等着我来托举”,特别有成就感。

  凌先生认为,自己平时上班,但是周末都尽量带孩子出去玩,平时也会教孩子数学,开导孩子。他说,有段时间,儿子晚上突然哭起来,说希望自己能活100岁,不要太早死。他则在旁边进行开导。对于陪伴孩子,凌先生显得很有信心。他说,他和孩子的爷爷曾经独立带了孩子3天,让他很有成就感,认为自己可以单独带孩子。

  爸爸有话说

  凌先生说,以前时常上夜班,现在工作调整后,陪孩子的时间确实多了。“可招小朋友喜欢”,他说,儿子非常愿意跟爸爸玩。他希望寓教于乐,边玩边教孩子一些道理,通过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专家点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按照哈佛大学的研究,一个人的成长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这使母亲有天然的优势;另一个是独立性,这让父亲有天然优势。因此,父亲可以通过运动等活动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但是,带孩子并不是只有节假日,父亲不应忽视平时的教育。

  宠爱型

  统一战线唯女儿命是从

  俗话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父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多以宠溺的方式对待。无论是刚断奶的小女孩,还是初长成人的大姑娘,父亲大都唯女儿命是从。

  萱萱还不到2岁,已经和爸爸组建了“敌后根据地”,专门对妈妈的禁令阳奉阴违。2岁以前的孩子要少吃糖、盐,清淡的食物遭到了萱萱的嫌弃,于是爸爸便发挥了卧底的功能,偷偷给女儿的蛋羹里加点酱油,偷点巧克力给女儿尝尝鲜……萱萱不喜欢坐儿童座椅,开车出门的时候,从来都是妈妈抱着。不仅如此,喜欢开车感觉的她,还想坐在司机的位置爽一把。抵挡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萱萱爸爸只好在等红灯的时候,把女儿抱到司机位置体验一下,满足她的好奇心。

  父亲对女儿的宠爱是与生俱来的,与年龄无关,即便长大成人,女儿的一句话也是圣旨。读高三的嘟嘟已经成年,但由于晚自习放学晚,一个女孩子回家不放心,嘟嘟爸爸仍然坚持每天接送。不仅如此,因为女儿的一句“爸爸怎么有肚子了,该减肥了!”已过不惑之年体重仅65公斤的嘟嘟爸爸坚持每天晚上做150个仰卧起坐,以保持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

  爸爸有话说

  初为人父的萱萱爸爸把与女儿相处比作“初恋的爱”,“很难形容,就像初恋的感觉,只知道一味付出,只要女儿高兴就好!”对于自己面对女儿时的一些小妥协,萱萱爸爸认为,女孩子应该富养,“我不希望看到她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个也没吃过,那个也没玩过,只要不违反原则,小小宠溺一下无伤大雅。”

  专家点评

  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从心理角度讲,竞争分析学中认同,父亲与儿子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因为当母亲有儿子以后,会把感情从丈夫一方抽离,去更多地关注儿子。而在夫妻关系中,女儿对父亲的冲击远不如儿子明显,而且完全不存在竞争关系,所以父亲会多投入感情在女儿身上。另外,从观念上讲,女儿要富养,多娇惯一些也不要紧。

  但是,无论对男孩和女孩来说,都应该进行客观科学的教育方式。宗春山认为,尤其对女孩而言,宠爱要适度,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同时,孩子也在模仿父母的性别意识,所以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分工应该有一定的明确性,要有所区分,让孩子明白,父亲是阳刚的,母亲是温柔的,从而对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有个初步的认知。

  暴力型

  暴脾气就要“重口味”对待

  正在读小学的大元是个暴脾气,碰到点不顺心的事就对父母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好言相劝无济于事,大元爸爸只好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比如,大元看到父母和别人家的孩子很亲近,就会很不高兴,即便是自己的亲戚也不能接受。一次他看到妈妈和自己的表弟玩得很开心,就冲着他妈妈大喊,“你不许喜欢他!”一边喊一边冲着妈妈拳脚相加。大元爸爸跑来劝架,结果也被波及,最终只能靠出手摆平。因为这个暴脾气,大元没少挨板子,几乎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有时大元不服,还跟他爸爸扭打在一起。事后,大元也曾低头认过错,还曾画过一幅画,名字叫“爸爸别再打我了”。可是没过几天,他就好了伤疤忘了疼,照样跟他爹对着干。

  爸爸有话说

  大元爸爸认为,孩子犯了错误就要给他惩罚,才能长记性。哪个孩子没挨过打啊,尤其是男孩子,不打才不正常!而且对于大元这种牛脾气的孩子,就要“重口味”对待,跟他好好讲道理基本无效。大元爸爸无奈地说:“每次平心静气地跟他说,他就开始犯浑,几句话不对付就上手,所以只能以暴制暴。”

  专家点评

  宗春山表示,首先暴力教育是遗传的,父亲对儿子使用暴力的教育方式,一般是遗传于他的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方法。长期采取暴力教育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容易忽视对他人情绪的反应,也叫情绪虐待,让对方的痛苦和纠结无法正常表达,只好用发脾气或者暴力来抒发。所以,孩子的暴脾气不完全是天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情绪管理教育不到位。比如,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会用摔东西来表达自己不高兴。这时,父母不应该制止他发泄的行为,而应该安静地看着他发完脾气,再抱住孩子给他安慰。当孩子能与父母交流时,要教会他识别情绪,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家长长期用暴力方式对待孩子,会让他们产生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暴力来解决的思维,这对于孩子今后进入社会有很大负面影响,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专家看法 父教缺乏现象严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父子相处,好的关系胜过教育,但是好的关系不等于溺爱孩子,更不是放纵孩子。他说,目前,我国父教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北上广的很多年轻父母都将孩子交给老人来带,说明这些爸爸没有真正长大,他们更关注自己,责任不够。但是,现在年青一代确实更加关注父亲的角色,重视成长是现代意识。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更加需要。

  孙云晓说,男孩成长有两大因素,首先是父亲的教育,没有好的父亲就没有好的榜样,根据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0%以上是因为缺少父教。另一大因素则是运动,现在很多男孩的动手能力不足,这让男孩无法成为真正的男人。因此,仅仅是亲子关系好,没有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不行的。

  他说,如果父亲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自得其乐,玩手机等,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分散注意力,让孩子分心,认为做大人比较好,变得不喜欢学习。

  就目前电视热播的父子节目,也说明父教缺失的深层问题,明星爸爸所表现出来的笨拙、无能只是冰山一角,实际生活中更加严重。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中,中国父亲的排名是4个国家中最低的,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而美国、日本的学生都将父亲和母亲排进了前5位。中国学生则将母亲排在前五位,父亲排在了网友之后。孙云晓说,在他去学校做的讲座中,父亲来听课的从没有超过1/3。

  事实上,就目前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心理、人格、未来发展的需要,对金钱的依赖程度已经降低。

  专家建议 父亲至少每天陪孩子半小时

  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宗春山认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意义。第一,父亲是站在孩子和母亲之间的那个人,要经常保持对孩子的关注和影响,不能把育儿的任务都推给母亲,这样对孩子未来的独立会有负面影响。第二,父亲应该是家庭中的道德警察,要对孩子的学习及品格的发展起到约束的作用。第三,父亲对孩子后天智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亲喜欢带孩子运动,在教育中也比较偏爱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不像母亲管教得比较细致。而这个空间恰巧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所以一般与父亲接触多的孩子会比较聪明,活动半径会更大,社会化程度相对高一些,比如知识面会比较宽,社交能力比较强,也比较自信。

  宗春山建议,父亲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少说话,多办事,要多以行动影响孩子。另外,无论工作多忙,父亲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每天最少半小时。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父亲更要多抽时间陪伴。尤其对于女孩子,父亲不要觉得“女儿大了,管不了了”,就把教育责任都推给母亲,而要转换角色,以哥儿们的方式和女儿相处,防止女儿因突然缺少父爱,而缺乏安全感,出现早恋的情况。对于男孩子,宗春山则建议,父亲应多带儿子进行户外运动,比如远足、骑车、爬山等有挑战性的运动,让孩子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信心,变得勇敢,同时也可以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http://edu.qq.com/a/20131112/008187.htm【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