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张凤荣:初中学生家长和孩子的有效沟通

8年前 [11-01 14:12 周二]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不仅要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也是不可少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它的精髓之处,学校教育似乎永远也替代不了。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家长与孩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对造成家长与孩子沟通困难的成因分析以及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  家庭教育    有效    沟通

 

当今的家长是最关注孩子的家长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位置或许是至高无上的。对于面临中考、高考等压力的家庭而言,更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围着孩子转。这似乎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在这些努力中,似乎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称为亲子沟通,即家长通过谈话、游戏等方式与孩子进行相互了解、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但下面的现象在一些家庭中就逐一产生:

现象一:一般地说,孩子上初中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大愿意主动和家长说话了,那个小学里什么都回来向家长汇报的孩子似乎不见了。家长不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但是,有的家长又对孩子不放心,什么都想知道,千方百计想了解孩子,如看孩子日记、听孩子电话、收孩子的电子邮件等等,孩子十分反感,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障碍,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现象二:初中孩子不大愿意与家长交流、沟通,自主独立的意识十分强烈,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的限制,他们的承受能力是比较脆弱的,一旦碰到压力、挫折,不太愿意主动向家长倾诉,又觉得孤立无援,难以应对,甚至出现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笔者曾对我校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问卷,问卷中显示87%的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多数家庭的家长并不能经常、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北京某中学做了一个调查,初二学生在与父母的交往沟通中,毫无障碍的仅占0.8%,有不同程度交往障碍的占80.4%,其中有严重交往障碍的竟占29.3%。有些家长不注意学习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功能较弱或根本放弃,常常对教师说:“老师,孩子我就交给您了,他听您的,我说什么都不管用。”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要重视有效性,避免盲目性。想办法接近孩子,做到循循善诱,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对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造成家长和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

1、不良的教养方式

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其与孩子沟通的质量。目前家庭中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教养方式,较为突出的有:一是溺爱娇惯型。由于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溺爱娇惯子女现象也显得较为普遍。家长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过分地照顾、保护着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得特别的“周到”,孩子所想即家长所想,家长所想即孩子所想。过于简单化和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导致日后家长与孩子沟通上的困难。二是专制粗暴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在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中,家长处处唯我独尊,孩子则时时必须无原则地服从、听话,孩子即使有天大的委屈也不能得以有效的申辩。显然的,这一种沟通方式其实就是一种上下级式的机械的“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方式,同样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也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

2、淡薄的沟通意识

有些家长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只要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会快乐,至于诸如沟通这样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则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于是,当孩子向家长诉说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很难有耐心坐下来认真地倾听,通常是一边忙着自己的事情,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或“嗯、嗯”地敷衍应答着,甚至会找出种种的借口,如“我很忙”,“待会儿再说吧”等等搪塞孩子。不错,现在的家长都很忙,但正是因为忙,与孩子进行感情联络才又显得尤其的重要。但家长对孩子这种“不当回事”的倾听态度,无疑是会挫伤孩子想与家长沟通的兴趣与信心。孩子会感到没人愿意倾听他的说话,这样,孩子就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主动地中断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以免受到家长的忽略和轻视的伤害。诸如此情形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孩子就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而不再信任家长,不再期望与家长沟通。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也会因此而成为障碍。

3、不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

31孩子自我意识、独立性加强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他们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这时他们开始出现了“成人感”,既渴望实现成人。而“成人感”与真正的成人是不同的,他们的成人感来自对成人的期盼,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主宰自己。因此他们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一切依赖成人的状况,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活动。但家长并不把他们当作成人,仍然认为孩子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所以他们认为阻止他们成人的是真正的成人,因而他们又会拒绝成人。

32孩子逆反心理加重

正因为孩子成人感的出现,他们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

33孩子学习信心减弱

随着初中阶段学业的不断加重,有的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会遇到这么一些学生,他们总是感慨万千地说:“我在小学时成绩都还不错,可进了初中,却每况愈下,现在我对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差了。”老师、家长若常常讽刺挖苦不尊重学生,必然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对学习的兴趣下降。由于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出现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和自卑心理。

34同伴关系越来越重要

每个周末孩子都会提出和同学出去逛街、买东西、去书城,而不愿与父母一块出门,而且,每天孩子的电话也特别地多。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上的变化就会觉得孩子的行为难以理解,甚至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35异性交往困难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社会性别角色意识加强,即出现了性别觉醒。有了男女意识后,孩子在行为上便注意了自己的性别塑造,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关心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非常地敏感,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在异性中的形象,他们与异性的交往中会出现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等情绪。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变化,当出现困难困惑时需要成人及时的帮助与指导,才能使孩子的沟通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6思想成熟,但感情脆弱;无法克制欲望,但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差

孩子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对事物的看法(包括对父母及父母的关系)也带上了成人的眼光。如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是否和睦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小时候,特别是有问题的家庭,易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孩子在这个阶段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凡是新鲜事物如网络、游戏等都能引起孩子极大的求知欲和探索的热情,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很是不解与不满,常常粗暴地给孩子泼冷水,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限制孩子说话的自由,使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成为障碍。

三、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内涵

什么是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呢?简单地说,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是有效果的,交流方式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不是家长一厢情愿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特点:(1)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是有实际效果的,没有效果,甚至孩子产生反感,就不是有效沟通;(2)沟通是家长和孩子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家长单方面的事。家长的沟通方式要让孩子能够接受,而不能好心做坏事,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防范心理,甚至产生隔阂。(3)有效沟通的目的,是达到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信任,真正成为朋友。

四、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策略

1、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营造平等的沟通氛围

我们知道要达到高层次、高质量的沟通境界,沟通的双方必须是处于一种平等的,轻松的,自然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达到情感的真实的流露,也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心与心之间的碰撞。为此,家长首先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轻松的交谈。听听孩子的心声,说说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应允许孩子对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和进行必要申辩的机会,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限制孩子,应还给孩子自主权、自决权、隐私权。其次是家长应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成员。尊重是一种接纳,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尊重、接纳应是无条件的,它包括接纳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这种信任与接纳,他们内心就会获得一种被尊重的自我价值感,同时对家长充满了信任与尊敬,这是顺利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此外,谈话的时间、场合也应考虑、选择,尽量安排在比较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比如可以在饭桌上,也可以在散步的时候进行轻松的交谈。总之,不要把交流的氛围搞得太严肃,我们没必要让孩子与我们面对面的坐下来进行交谈,这是很不自然的。

2、应掌握有效的沟通艺术,提高沟通质量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孩子受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具有该年龄阶段所特有的特征。家长在与其沟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学会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心声

在沟通中,许多时候听比说还重要。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中,忽略了听的重要性,特别是听到孩子谈论一些自己认为错误的观点和行为时,便迫不及待地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立即加以限制和制止: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于是出现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这样是很难达到沟通效果的。倾听并非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不但要努力地听进去,而且要思考,要与孩子发生互动。通过倾听,往往可以诱出孩子一串串心里话,使得沟通变得容易;通过倾听,家长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使沟通变得更加顺畅;通过倾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关爱和自身的价值,使得沟通进行得更加深入。

22学会赏识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

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那就是渴望得到赏识。笔者发现,与孩子“谈不来”的家长十有八九说不出自己孩子的长处,而对子女的种种“不是”却能娓娓道来。没有谁会爱与一个并不赏识他的人交谈呢?孩子更需要鼓励,孩子更需要表扬,如果我们不是以成人的标准,而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的闪光点,有许多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孩子得到了肯定,他们会更加的自信,也更加乐意与家长交谈,沟通水平也就会自然的提高。

23学会换位交谈消除孩子的戒心

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他们的谈话方式,他们的思维、想象,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都与家长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交流过程中的倾听、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影响了孩子与家长沟通的顺利进行。有时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因此,家长应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角色思考问题,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充分去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到“童心未泯”,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24学会主动沟通让其体验家的关心

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与人进行沟通的水平较差,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与孩子交谈中提高孩子的沟通水平。首先,家长应创造条件,主动、经常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交流中家长应以身作则,遵守谈话的规则,给孩子树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沟通的技巧。其次,家长应让孩子有更多说的机会。家长可以让孩子谈一谈学校的生活,说一说今天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说一说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说得好,家长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使孩子更乐意与家长沟通。

25以正面鼓励为主,多用暗示、间接方式表达

对孩子的良好言行予以奖励和肯定,可用语言和目光表情达意,也可以进行物质鼓励。多用间接、含蓄的语言、表情和手势向孩子传达信息,使其心领神会。充分肯定其优秀品质,鼓励其继续努力。

26不要随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对孩子的不良言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进行必要的惩罚,但方式要适当。不要唠叨个没完,不要对孩子说不可救药之类的话,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避免重犯错误的方法。

27家长与子女经常从事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活动,增进对子女的了解。

家长与孩子可进行一些参观访问、旅行游览,以增加互相接触、沟通的机会,提高交往的能力。如,多与孩子参观博物馆,共同看电影、戏剧、绘画等来提高共同爱好,增进共同语言。

3、沟通的方法多样

    沟通方法是有讲究的,我们体会到,沟通方法多样是取得实效的有效保证。3.1聊天法。

即一般利用吃饭、看电视、散步等时机,问一问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这时,家长和孩子都比较放松,气氛比较活跃,家长的事、孩子的事,方方面面的可以随意聊,在聊天式的过程中,掌握孩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如果听到孩子表现不够出色,甚至某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也不要急于求成,去批语,要另外选择时间进行教育,否则会影响以后的交流。

3.2交叉法。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父亲与孩子沟通时,双方看法不一致,再多说孩子会心烦。那么,父亲就可以主动回避,过一会儿再让母亲去做工作,这样一来,让孩子有一个冷静思考的过程,同时体会到,父母亲都是这个意见,看来自己的观点可能有问题,慢慢会转变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父母亲分别沟通中,尺度可以适当有所不同,如第二个可以适当放宽些要求,但是原则立场一定要坚持。

3.3非语言沟通方法, 包括我们的动作、表情、眼神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家长的言行非常敏感,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方法,有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个激励的神态对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具体的沟通达到心灵沟通是我们家庭教育中的最佳境界,因为心灵沟通的作用远远超过语言沟通。

我想我们的家长能按着上面的沟通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的话,那么你的家庭会从经济型家庭转为情感型家庭,你的孩子会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殿堂。总而言之,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与初中孩子沟通的重要意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让孩子在和谐、温暖的家庭中成长。

 

参考资料:

[1]   梅明平《如何实现父母与子女的有效沟通》

[2]  专家谈《中学生家庭教育》――――――杭州第一家庭教育网

[3] 家长应变尊卑式管教为平辈式管教》―――武汉晨报

[4]   顾晓鸣:五大现代家庭教育观(理念与现实冲突)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