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表明,影响人自我价值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部因素,指能反映个体价值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价值观念、能力、成就等;另一类是外部因素,主要指个体周围的人对个体的评价与态度。因此,家庭教育中孩子高自我价值感的培养,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自我价值感 家庭教育 素质 评价 培养
1.前言
现代教育的目标指向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当前的家庭教育已逐渐走出只重能力培养的误区,开始关注孩子的人格教育。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人格的灵魂,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是家庭人格教育的核心要素。
2.高自我价值感概述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对自己基本持积极或肯定态度的人,我们称之具有“高自我价值感”。“高自我价值感”意味着自我接受、喜欢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尊重,但不等同于骄傲、自负。“高自我价值感”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健康心理的主要支柱,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和标志。孩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个性初具雏形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孩子“高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孩子健康个性的关键,也是开启孩子心理和行为的积极、主动性大门的一把钥匙。
3. 高自我价值感与低自我价值感的主要表现
自我价值感作为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和灵魂,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地说,自我价值感不同主要表现在心理状态、人际交往、归因方式、自我悦纳等方面。
3.1心理状态
高自我价值感的人,平静,具有亲和力,积极进取;充满骄傲感和自豪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同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低自我价值感的人,警惕而敏感,常感觉自己被伤害;消极、抱怨,将责任归于他人;自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3.2人际交往状况
高自我价值感的人,心灵开放,有着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主动缩短与他人的距离,沟通灵活有弹性,即使被拒绝也能找到正确的解释,而不沮丧。低自我价值感的人,封闭自己,顺从或固执,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试图操纵别人,盲目的惩罚自己和别人,需要外界肯定,否则就自怨自怜。
3.3成败归因取向
面对成功与失败,自我价值感不同归因取向也不同。高自我价值感的人面对成功,既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也看到外在的客观条件所引起的作用,并及时地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对未来的发展抱有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如果他遭遇失败,也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主客观因素,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既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心,又不丧失前进的动力。低自我价值感的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偶然因素,如运气好,对将来的成功不再抱有希望;当他遭遇失败时则往往归因于内在的不可控制的稳定原因上,如能力差,对未来产生失败感和无助感,自怨自艾、自责自贱,并导致更低的自我价值感。
3.4自我悦纳
高自我价值感的人能愉快地接受自我。自我接受、自我悦纳的人显得更加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自律、自立、自制等等,一句话,一个人充满了人格魅力。能够勇敢地面对自我的人,既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能欣然地接受自己的短处,从整体上把握自己,对待自己。低自我价值感的人往往自轻自贱,自我拒绝,谨小慎微,处处防卫,脆弱的心理承受不起失败的打击,因而丧失了许多获取成功的机会,自己的潜能也难以得到相应的发挥,被群体所接纳的程度也低,人际关系也就相应紧张。
4.高自我价值感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要素,它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共他心理因素的发展和人的行为。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概念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而家庭是孩子形成初步自我意识的重要场所。所以,高自我价值感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1.培养孩子高自我价值感是开启孩子主体性的一把钥匙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高自我价值感的人往往具有积极进取的心理和行为,而低自我价值感的人往往具有消极畏缩的心理和行为。这说明自我价值感水平是影响孩子主体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开启孩子主体性的一把钥匙。根据“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理论,如果相信自己行,你最后就能行;如果怀疑自己不行,你就会退步。高自我价值感的人不断设置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结果开启了主体性的大门,不断进步。而低自我价值感的人贬低了自我价值,导致了低成就行为,而低成就行为反过来证实了低自我价值感的正确性。这说明,影响成功的诸因素中,智力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最关键的因素只能从智力以外去寻找,这就是人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感。
4.2.培养孩子高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孩子健康个性的关键
自我价值感理论表明,低自我价值感的人的主导行为动机是满足自尊的需要,在此过程中,一些人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渐渐形成了不健康人格。因此,培养孩子高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孩子健康个性的关键。孩子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他的人格才有可能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才可能把兴趣和精力投向自身以外的事物,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陷在“自我”的狭小圈子里,他才可能表现出积极进取的行为模式。
4.3.培养孩子高自我价值感有利于避免和摒弃其它不良性格和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许多不良性格和行为大部分与低自我价值感有关。如执拗、嫉妒、孤僻、自暴自弃、攻击性强、控制他人、虚荣、自负、自傲、推卸责任、自卑、蔑视他人等,均能找到低自我价值感的影子。因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越高,自信心越强,他就越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从善如流,对他人也不会感到嫉妒或恐惧。只有那些低自我价值感的人,才会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于是总想操纵别人,但往往事与愿违,双方都受到伤害,所以,很难融入群体。低自我价值感的人,本来就不自信,担心错上加错,所以不敢承担责任。为了免受伤害,会在心里筑道高墙,把自己隐藏起来,从而导致了更加孤僻、自闭。低自我价值感的人习惯于挖苦、蔑视他人,给人的感觉是自傲,其实内心空虚。通过蔑视、挖苦别人,掩饰自己的低自我价值感,通过否认别人来支撑、维持自己那仅有的一点儿自尊.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否则无法生存。总之,培养孩子高自我价值感有利于避免和摒弃这些不良性格和行为。
5.家庭教育中孩子高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研究表明,影响人自我价值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部因素,指能反映个体价值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价值观念、能力、成就等;另一类是外部因素,主要指个体周围的人对个体的评价与态度。因此,家庭教育中孩子高自我价值的培养,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5.1保持平和心态,正确评价孩子,努力营造适宜孩子高自我价值感发展的环境,
孩子幼时,他们在自我评价时往往以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与态度是影响孩子自我评价的主要因素,他们对孩子的评价与态度几乎左右着孩子自我价值感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表扬,会使他感到自己有较强的能力,会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久而久之,会使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自卑的心理。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保持平和心态,正确评价孩子,营造适宜孩子高自我价值感发展的环境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应以孩子是否聪明漂亮、是否符合成人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是否遵守了成人制定的规则为标准,决定对孩子的态度。 家长应以平和、开放的心态,尊重孩子、关爱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有缺点。家长的关怀、爱护、无条件地积极接纳,对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有着无形的推动作用。孩子们都是很独特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可爱之处。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引导孩子用自身的优势带动弱势的发展,或是利用自身的优点效应克服缺点。
鼓励、表扬历来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培养孩子的“高自我价值感”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健康积极的言行,家长不应以其不足挂齿,不值一提而否定、嘲笑他们,而应给予赞赏、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使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这对于有自卑心理、能力偏弱或性格内向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而经常的羞辱、批评孩子,则只能强化他们消极的自我形象,把他们推向自卑的深渊。
竞争的结果使少数孩子获胜,而大多数孩子可能渐渐失去自信心。理想的做法是谨慎恰当地运用横向比较,树立学习的榜样,多用纵向比较——与孩子自身过去的表现比较。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用语言、表情、体态、动作或象征性的奖励,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幼儿的荣誊感,强化其成功感。少在孩子之间进行竞争性评比,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也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5.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能力获取,努力提高孩子自身素质
孩子自我价值感发展的基点最终要转向孩子的能力,因此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具有效能感、胜任感,才是他获得高自我价值感的根本所在。能力有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能力强的人往往自尊、自信。因此,作为家长应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那个年龄能够掌握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干他们能干的事情,让他们去活动,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而获得了知识,他们会更自豪;孩子通过自己亲手制作而获得了产品,他们会更珍惜。不要怕孩子摔着而不让他们运动,而应在安全教育的前提下,让孩子去滑滑梯、翻双杠、踢足球……在各种活动中,他们才会增强自己的运动能力。家长也不要怕孩子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产生矛盾或吃亏而将孩子束之高阁,而应该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要知道,孩子正是在交往中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化解矛盾,从而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试想一个缺乏自理能力的人,一个动手能力极差的人,一个面对多种器械而不会操作或不敢尝试的人,一个不敢参与交往或在交往中不受欢迎的人,他怎么会自信呢?能力在各种活动锻炼中获得,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伴随着能力的提高而增强。
心理学家詹姆斯早在1890年就提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等于成功与抱负之比。换言之,一个人要提高他的自我价值感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他对成功的体验;一是降低他的抱负水平。孩子若在生活中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容易形成高自我价值感。相反地,孩子如果在生活中事事不如意,屡次遭受失败的打击,就容易形成低自我价值感,甚至产生自卑感。因此,家长应努力创设有利于孩子形成高自我价值感体验的生活情境,让孩子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往往首先把家长对他的要求内化为主观期望值,这个主观期望值就是一种抱负水平。家长若以过高过严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容易因达不到要求而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甚至产生自卑感。因此,家长应在了解孩了的基础上,提出合理、适当的期望值,避免他们因总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悲观失望。
身体是自我的基础,而人体的发育状况与健康状况则是身体最重要的方面。体格与人们的刻板印象相联系,有影响着他人与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它既受先天因素的制约,也受后天锻炼和营养的影响。体格健全的人倾向于具有较受欢迎的人格特质,容易受到他人的接受和喜爱;相反,体格不健全的人倾向于有不受欢迎的人格特质,容易受到他人和自己的否定评价。先天发育良好的孩子只有在后天合理的营养及锻炼的强化与塑造下才可能获得强健的体魄,先天身体素质较差的孩子通过后天合理的营养与持之以恒的锻炼则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而提高对自我的悦纳程度。
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成人过多地去评价孩子的外貌、穿着,那么,一个外貌欠佳的孩子,其自我价值感水平就会降低。相反,如果成人看重孩子的能力、品行,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那么一个相貌欠佳的孩子则不会感到自卑,不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从而积极向上。因此,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看重自己的能力和品行,从而促使孩子不断地努力,向着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
家长在认识孩子高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性并努力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6.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孩子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应成为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家长及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作出客观的评价,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提出合理的期望值,言传身教,孩子就会茁壮成长,形成客观的高自我价值感。
参考文献:
[1]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材
[2] 刘丽 儿童自我价值感发展的“三次革命” 网络检索
[3] 黄向真 自我价值感的功能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二期
[4] 龚艺华 纪春梅 试论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第24卷 第4期
[5] 李红 教育心理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6] 武志红 为何家会伤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