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接纳孩子,是父母与孩子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亲子之间的彼此成就,而不是相互征服。接纳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但态度却影响了方法。包容孩子在成长中的一切,让孩子切实感受我们对孩子的爱。遇到问题时,我们不焦虑更从容,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让孩子幸福地成长。
20170102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5卷
成功人士的21种习惯
之三:定期与朋友沟通,联络感情.朋友不是在要利用他时,才想起。要定期与自己圈子里的朋友保持联系。
之四:勇敢和自信.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自信的人。具有勇敢和自信品格,一定会使你在职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创造神奇。所以,要不断修炼你的自信心和勇气,使自己在做事的时候,在创业的时候,更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之五: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职务高低之别,没有钱多钱少之分,高低贵贱人格平等。因此,一个时常能尊重他人的人,一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切记勿居高临下,目中无人,谦虚的心怀是人际的通行证。P97
20170102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
孩子的孩子衣食无忧,还尽想找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与父母对着干,那么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呢?
1.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在1~3岁之间,每个孩子稍有前后差别,大部分集中在2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父母的“搀扶下”,学着尝试自己吃饭、穿衣、大小便等,父母怕他们自己做有危险,而他们却用凶凶的眼神或哭泣对父母的行为表示不满。
2.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在7~8岁之间,这是从儿童到少年的过渡期;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青春期,大约在13~18岁之间。
3.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父母尤其要注意的就是,更要尊重孩子,而这个尊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去倾听孩子,不要去下断言,耐心听完孩子所说所想再一起商量解决
(2)给孩子一定空间,书房或者哪怕是厕所,只要他愿意在里面静下来思考都无妨(3)积极暗示和认可,如果遇到他不愿意或不方便说的,可以采用暗示过提醒的方式
(4)抓住机会提建议
(5)让孩子参与家务事,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来到我们身边引导我们走向自我成长的老师,带我们慢慢走向成熟,我们要感谢孩子,带着平等的心、尊重、接纳对待我们的天使,放平心态,您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好的、善良的、独特的,在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找到适合自己与孩子沟通的“法宝、秘籍”。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学习成长3”《本来冲动的我要离家出走》:
常霞老师的文章中,信任和尊重两个词语出现的频次很高,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心理滋养,也是亲子沟通时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常霞老师用亲身经历,自省自悟,为我们言传身教:亲子关系中,妈妈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好情绪实施好的教育。本案中,是妈妈触犯了亲子沟通的两大禁忌。1、习惯于先入为主。看到女儿带着手机进房间写作业,武断猜忌女儿不会专心,搁谁都不乐意。妈妈责问女儿“带手机干吗?”显然不信任孩子。虽然孩子可能因为手机影响做作业,但是不代表孩子一定玩,有可能孩子真的很自觉。但是,这位妈妈没有先弄清楚状况,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女儿顽劣,受到如此委屈的孩子一定会耍性子,跟你对着干。2、情绪失控发脾气。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不懂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带着情绪处理问题。殊不知,这样不仅不能够解决问题,也会对亲子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还会把这种不好习性带给孩子,使孩子更加的情绪化,更加的难以沟通。
离开现场,让自己的情绪得以修复,并且想法给孩子一个台阶,这是常霞老师给我们传递的教育的智慧。现实生活中,妈妈的愤怒引发和孩子的冲突司空见惯,妈妈们常常觉得很难把控,常常是知道发脾气不好,脑袋知道,行为做不到。今天的学习,是否有收获呢?孩子没有问题,根源在我们自己。家长对孩子缺乏信任和尊重,无限放大孩子的错误,总是负面的看待孩子,不相信孩子而武断的评判,专制蛮横,亲子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那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家长自身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而焦虑不安;二是家长自身缺乏价值感,因而对孩子过度控制。我们学习家庭教育,重要的不是研究对付孩子的方法,而是要通过学习,反思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提升自己的修为,身正示范做孩子的模范,与孩子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为孩子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真正感受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包括孩子的误解、甚至非难;信任孩子让孩子更自信;尊重孩子让孩子更有尊严;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用诚心、诚恳的态度感化孩子,以温柔与坚定去感动孩子,孩子一定会向你敞开心扉。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家长的学习成长。建筑家温暖的港湾,这是爸爸妈妈的真爱,这是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土壤!这是今天学习的最大感悟!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学习成长3”《做一个“看孩子脸色”的家长》:
耿宁静老师在文章中,建议家长要放下自己,学会“看孩子的脸色”,然后让自己从“婴儿家长”开始,慢慢成长为“家长儿童、家长少年、家长青年”,最后成为真正的成熟家长。非常形象地比喻了家长的成长历程,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何尝不是这样,几乎没有人天生就会做家长,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面对快速成长的儿女,出现困难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常事。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成为合格家长,成为优秀家长,这是为人父母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懂得学习,善于学习并努力践行是唯一的途径。常说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从小学起,也许历经过中学、大学、读研、考博;我们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我们参与实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一路学习一路成长。学了无数的科学,培养了无数的技能,然而,唯独没有学习过怎样做母亲、怎样做父亲。或许你事业有成,但是为人父母,你却是一个初学者,你与你的宝宝一样,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习。其实,父母的成长与孩子的成长,始终形影不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父母成长得越好,孩子就越健康、越快乐;父母成长出现障碍,孩子就跟着遭殃。学做父母是我们的再学习,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二次成长。“看孩子脸色”行事,是父母给予孩子人格的尊重;“看孩子脸色”行事,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的表达;“看孩子脸色”行事,是父母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忽视孩子的感受,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还以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殊不知,孩子得到的往往是负向信息,让孩子付出不必要的额外的生命能量。我们蹲下身子“看孩子脸色”,感受孩子的感受,也许与孩子相处也就不再那么难了,教育孩子也就不再那么难了。
张晓霞暖阳心语: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两种声音存在,一种是“你是很棒的!”另一种是“你不行!”这两种声音会一直在每个人的心中存在,只是很多时候只会显示其中一种,当显示“你是很棒的!”时,这时候你无论是说话、做事、展现自己等都相当自信大方;当显示“你不行!”时,就会表现出退缩、逃避、自卑,或者是通过另一种逞强、压制别人、控制别人等形式来掩盖这种声音给自己的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还有些时候,这两种声音同时出现,交错显示,就会让我们纠结、困扰、不确定、不确信、优柔寡断等,这时候内心便是一种冲突状态之中。
这两种声音来自哪儿?我想更多的是来自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评判、给我们的感觉;来自自己多年生活的经验;来自我们的自我评价;来自外界给我们的各种评判;来自我们自身的个性、能力特点等。
那么,在这些所有的来源中,父母对于孩子小时候的态度、看法、评判和言行方式给到孩子的感受是最重要的,那是我们内心状态一个非常重要的铺垫,而这个铺垫就会成为我们很多人内心状态或色彩基调重要的基础部分。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告诉孩子“你是很棒的!我欣赏你!”,那么这个孩子内心中这种声音就会很强,会在很多场景中、在别人面前、在做事过程中表现出自信、阳光、大方的一面;相反,当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断地、有意无意地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你不行!你不够可爱!你不值得被爱!你还不够好!”时,那么,这个孩子内心中“你不行!”的声音会很强烈,并可能一直伴随着这个人的一生,表现出自卑、退缩、逃避等状态。
因此,做为父母,一定要明确,我们要给到孩子哪种声音,要给到孩子内心哪种基础的铺垫,哪种色彩的描画,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也是可以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做好的!我相信每一个父母其实都想要给到孩子“你是很棒的!”这种声音,只是在过程中我们会因为自己的不够成熟而暂时迷失目标和方向,或者是因为选择的方式不够得体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我们不想给孩子的“你不行!”那一部分。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不管我们是有意或是无意,给到孩子的部分和感受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这就是我们做为父母应该觉察的部分、一个极大的教育责任,并且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重视的一个教育部分和目标。
2017年开始了,所有有缘相识、相知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一起带着希望、带着各自的梦想,行动起来,为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份喜欢的事业而携手努力,共同前行!
【】晓岩收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