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四十)

7年前 [01-25 08:12 周三]
20170118金闻莺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白眼狼”这类物种是如何炼成的?》D211:懒惰、自私、冷漠、不体谅父母,这是“白眼狼”这个物种的专属定义。这样的标签是如何刻制在了孩子的生命里?追根溯源,罪魁祸首是父母无节制的溺爱。
因为爱,你让孩子远离家务劳动,殊不知,这不仅让孩子远离了对劳动的体验,无法建立起对父母辛苦养育的理解之心,也让孩子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的锻炼机会;
因为爱,你对孩子无理的言行、无礼的态度视而不见,一再隐忍,其实你是在放任孩子人性中的恶的一面野蛮生长,你是在助力孩子成为一个极端自我主义、不受他人欢迎的人;
因为爱,你告诉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但是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即便满腹诗书、满脑经纶,又有何用?没有正确的三观,再多的知识,也只能让他与成功、与幸福南辕北辙。
慈爱与严教应该是父母之爱的左膀右臂,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偏废。
如果没有充沛的爱作为亲子关系的基础,那你严格的管教将会没有落脚的土壤,因为缺乏爱的链接,孩子对你不能建立起情感的依赖和充分的信任,因而你对孩子的管教将会遭遇强烈的心理抵触和对抗;
如果没有严格的管教作为亲子关系的中坚,那真善美将很难在孩子的性情里扎根,假丑恶倒会在孩子的心田里肆意蔓延,那你对孩子的爱将会幻变为一把涂了蜜糖的利剑,洞穿孩子脆弱不堪、一败涂地的人生——那个自私、冷漠、没有责任感的人,你认为他会成为幸福的人生赢家吗?
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中,绝对不能缺失理性的约束和严格的管教。约束与管教,是为了让孩子懂得这个世界的运行是有规则的,比如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付出、勤劳善良、诚信正直等等,个人欲望的满足必须在这个基本规则的框架内进行,否则你将伤害他人、难于与他人共处、与社会融合,最终被生活狠狠打脸。

如果没有理性的管教,父母含辛茹苦的爱只不过就是养育“白眼狼”的营养大餐而已。所以,如果你真爱孩子,请不要忘记你对孩子言行的约束和管教也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吧,慈爱与严教的平衡把握,才是你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20170119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父母怎样拒绝别人“逗”孩子》
1.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
2.家长可以先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
3.家长接着对孩子说:“大家其实是喜欢你,但是这种方式,让你不舒服是吗?如果他们换一种方式,你能接受的对吗?”
4.如果朋友还继续“逗”孩子,家长就要果断地对朋友说“不”。
5.教会孩子怎样面对别人的“逗”。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5卷 P138



20170119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  守时要从孩子和家长同时出发   大清早,从孩子没有起床开始,有些妈妈就开始催促:快点起床,都叫你五次了;快点刷牙、洗脸、吃早饭,不然要迟到了等等,大清早就听到孩子和妈妈斗智斗勇,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让孩子变的守时呢?1.从孩子方面入手(1).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逐步由概念到具体导入时间概念      (2).教孩子管理时间的方法,引导他逐步自我实施(3).给孩子灵活掌握的时间,让他感受到守时的快乐2.从家长方面入手(1).适可而止的提醒胜过无休止的唠叨,以身作则很有必要     (2).学会放手让孩子承担结果,是训练孩子守时的关键(3).耐心等待,不一味斥责,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没有不犯错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要不断地调整自我,配合孩子的成长轨迹,跟上孩子的脚步,耐心等待、悉心引导,总有一天,孩子会变得守时、守信、从容自若地面对每一天。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从2015年5月20日开始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3卷,到今天,已读完24卷,25卷,26卷,在静等27卷的日子里,放慢节奏,整整一年半的每一个日子,天天与一本书为伴,读思悟,心中不禁惊叹我们坚持的伟大,常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总觉得做事开头难,扛过21天就好。殊不知坚持数年,只要心在,我们就完全可以坚持下来;不能持之以恒,不能说万念俱灰,确实与没有了念想有关。
      每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心中真的植入了信念:只有觉醒了的父母,才会有觉醒的教育。至今我不能忘记2015年我们读书沙龙每次必读的文章,23卷的卷首语《孩子呼唤我们的改变》,今天再次呈现,我们再次阅读,相信大家定有所获。
      现在的家长们都在寻找良方,探寻妙招,最好有速成的方法,明天就换回一个“好孩子”。可惜的是,家长总是想改变孩子,从来没想过改变自己,如果家长永远对孩子不尊重,情绪化,即使挽回了一个好孩子,迟早也会被你糟蹋成一个坏孩子。
      我们一直在讨论,怎么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的话题。用什么方式和途径做到呢?请把目标放在自己身上吧,没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你的脾气、个性,行为、语言……慢慢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心,站在全新的角度,对熟悉的或全新的事物重视,以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观念,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并教会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优质的品德和良好的性情。教者受益,学者获益,两全其美,这也是耳濡目染,榜样的力量,而改变的基础是理念和态度。
一、必须对你的孩子负责
      你不是被娇惯宠坏的孩子,你是一位必须对孩子负责的父亲、母亲。曾经由于我们的父辈对我们负责,我们也必须对子辈负责。感谢他们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也要继承父辈的教导,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感恩,学会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怀着一颗知恩图报的心理健康成长。这样的家族精神传承,也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家风。
二、时刻提醒“我要改变”
      找出自己的缺点,每天在心里默念;“改掉暴躁的脾气”“改掉急躁的性格”“改掉恶言恶语的口气”“改掉不礼貌的举动”……改掉一个坏习惯需要二十一天,如果不够,那就三个月吧,看看奇迹是否会发生!
三、求人不如求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新问题会层出不穷,令父母应接不暇,头疼不已。我该怎么办?我要找谁帮忙?我要去哪里咨询?你作为孩子的家长,能不能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面对目不暇接的问题?因为没人比你更了解孩子,孩子每天和你一起生活在一起,脾气、性格、习惯、态度都暴露在你的视线中。如果你去问一个陌生人,孩子该怎么办,陌生人让你叙述你孩子的基本情况,而你此时说出的话语,是很主观的,是带着标签的-----孩子淘气、贪玩、没礼貌,不爱讲话,这不是真实的孩子,是你带着有色眼镜看到的孩子。
四、和孩子结伴成长
      我们还是拿起书本吧,多学习,多体验,理解孩子的情绪和不可爱,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可爱,知道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情绪、生活环境所迫,或家庭教育问题,或父母态度问题等等。孩子在自己的路上孤独地走着,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结伴学习、交流、成长,让他们享受这段同步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独自孤独、寂寞地活着。
      面对人生,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但孩子在完全独立面对之前,需要的是陪伴,引导和理解。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从忍耐更新为宽容,这样的升华,需要自己的努力争取。当下就开始改变吧!孩子呼唤我们的改变!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3卷精彩语丝回顾,《专题策划》,《陪伴孩子需要智慧一》:《陪伴孩子要从小开始》
1、幼小的生命缺少母爱,被关注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留下了不安全感。
2、父母是孩子童年爱和安全的源头。
3、母亲温柔的眼神,将是孩子日后心理自我调整的核心和基础。
4、父母不管多忙,也要过滤一下日常事务,省出时间给你的孩子。
5、人的情绪与经历有关,特别是和婴幼儿时期的经历有关。在悲哀、快乐、愤怒、害怕、惊讶、厌恶六种基本情绪中,害怕是构成气质倾向的基础,而快乐是缓解内向气质负面效应的正面情绪。
6、我们爱某一样东西,就会为它付出时间。不能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不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不失时机地捕捉和利用教育机会,才能给予孩子恰当的敦促、鼓励,必要的警告、责备,才能掌握教育的分寸,张弛有度。
7、人生几十年,在孩子最需要我们陪伴时,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吧,这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情!
何瑛感悟:陪伴孩子,用心陪伴孩子要从小开始,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由妈妈担当孩子的重要他人,爸爸爱妈妈,妈妈情绪稳定,幸福的妈妈就可以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心满意足,没有担心害怕恐惧,奠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如若不是,孩子安全感缺乏,日后就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欢控制人;有偏差行为。当孩子呈现各种问题的时候,爸爸妈妈到处寻医问药,还不如在孩子生命的最初,用心陪伴,不留遗憾。



20170123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不同意也别急着去反对    当孩子说了父母不赞成的做法或想法,作为父母我们常会有一种直觉去排斥:你怎么会这么想?你怎么可以这样做?本来孩子好心去和父母说,为了取得理解或同情,结果却变成了我们对孩子的训斥,真正的沟通就此夭折。当孩子了和我们说时,他的感受是无辜的、中性的,我们应该首先接纳他的感受。       1.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                2.闭上嘴,或者先问问孩子的理由。                              3.想想如何回应孩子的解释。孩子之所以愿意和我们说,是对我们的信任,作为父母应该高兴才对,认真的倾听,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想法,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不管是对是错,先接进来,然后才慢慢消化。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3卷精彩语丝回顾,《专题策划》,《陪伴孩子需要智慧4》:《用倾听表达关注孩子》:
1、 我明白了她女儿为什么语速过快、表达不清了。孩子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妈妈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很浪费时间。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把话说完,就会讲得很快,慢慢地就变得磕巴了。
2、 爱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关注,而体现关注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倾听。不但我们要学会倾听,还要教孩子学会倾听。
3、 人的倾听状态有五种:一是心不在焉地听;二是假装在听;三是专注地听;四是把自己想像成对方,设身处地地听;五是创造性地倾听,从语言、动作、表情到内心,都在理解中倾听。
4、 能够把所有精力,用在倾听一个小孩枯燥单调的诉说上,证明你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
5、 如果能够耐心倾听,妈妈能从孩子重复、没有逻辑的言语中,了解到孩子的独特之处和内心需求。这种完全投入的关注,是妈妈和孩子爱的双人舞蹈。
6、 定期地倾听孩子,会增强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他会向我们敞开内心世界的大门,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当他提出各种问题,不要不耐烦,这可是我们了解孩子想法和感觉的好机会。我们在倾听中欣赏孩子,并捕捉教育的契机。
7、 倾诉是孩子的一种需要,更多的时候,他需要的不是言语的交流,而是交谈中和父母的亲密感。
8、 任何时候孩子都需要妈妈的倾听,都需要我们怀着爱的耐心,走到他们的世界。
9、 为了孩子,让我们暂时把个人的想法和欲望放在一边,很多东西都可以重来,而做孩子的妈妈却只有一次。在倾听中了解孩子,在倾听中理解孩子。

何瑛感悟:常常听到大一点孩子的爸爸妈妈的抱怨:孩子和我们没有话说;或者是我们说话孩子不听。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学着和您说话,您好好倾听了没有?和孩子交流沟通,您有没有低下身段好好和孩子说话?您怎么说怎么听在前,孩子是我们的镜子,从孩子这面镜子中,折射的是我们的问题。静心反思:我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我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20170124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让孩子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
案例:厌学是因为环境中找不到快乐
每个孩子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要多找原因,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有一点是确定的,孩子厌学,一定是他在这个环境当中,找不到自信,找不到快乐。所以,父母的焦点不是紧盯着孩子上学,而是我要做些什么,让孩子更自信,让孩子更轻松快乐。
父母需要懂孩子,首先必须要自己成长,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孩子对自己没有好的感觉,没有力量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只能采取逃避的办法时,父母如果了解孩子内心的脆弱和无力,才能带着一份同理心,支持孩子走出困境。
 生命本身含有无限的可塑性,无限的智慧,无尽的创造。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有这样的特质。父母要做的不是去教育,而是激发孩子内在生命动力,让他成为自己,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这是他以后行走世界的力量。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5卷 P147


20170124许阳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今天没耐心倾听明天将失去倾听机会                                  

在很多现代的家庭里,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爸爸妈妈你们能不能听我爸话说完,不然以后有事也不会和你们说。倾听事一种技巧吗?                                       

1.能否全神贯注地倾听,取决于这件事情对听者的重要性,以及听者的个人修为    

2.全神贯注地倾听,是真的在乎对方,并把注意力真正放在对方身上。我们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是洞察力,知道孩子是一个什么状态,然后决定我们如何应付。我们不必担心自己是否总能在“听与不听”以及“如何听”之间做出准确无误地判断,也不用为做错过什么自责,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点点提高的,每个人都只能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事。而且,孩子也经得起父母犯一些小错。



暖阳心语:怎样的陪伴才是真的用心陪伴?
这几天一直忙于自己的事情,看似我的人一直在家,而心思全部用在了学习和任务上,从而忽略了老公和女儿的感受。当女儿提出我和别人说的话比与她说的话还要多的时候,我才觉察到自己对于家人的游离状态,才又一次想起我们一直在讲用心陪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非常难,并且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事情和自我的世界中而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
春节本来就是家人欢聚、相互陪伴的时刻,工作繁忙的人们都在这一刻才可以停下匆匆的脚步,去静静地、仔细地扫描一下每天所待的温暖的家,用心地去看一看身边的父母、亲人渴望陪伴的笑脸。而我们往往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忽略了这些,各种的学习、应酬、手机、电脑,好像主宰了我们的生活,从而就形成了今天每个人看似坐在一起,却各自游离于自己的世界中一样。
这样想一想,做为成人,我们还会有这样的感受,何况我们的孩子呢?有多少家长看似在陪伴着孩子,却手机不离手?有多少父母看似与孩子一起玩,眼睛却一刻也没离开过电视?有多少爸妈待在孩子身边却让孩子感觉到了孤单?
当今天得到这样的提醒,我才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多么自然地就进入了这种游离状态而不自知?有多少孩子即使内心不舒服也不会向父母提出这样的抗议?甚至还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不舒服到底来自哪儿。
想到这儿,感觉真的很心疼自己身边的父母、老公和女儿。从今天开始,请所有的朋友们觉察一下自己的言行和内心吧,看看有没有全身心地在陪伴着亲人们过个愉快的春节?有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让自己休息一下?有没有真正与家人一起营造一种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
我们一起努力吧!家是温馨的港湾!不要让这句话成为一句口号,而是真真正正地让自己的心也回归到家中、亲人们的身边吧。家人的温暖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珍贵的,愿我们且行且珍惜!
 


20170125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孩子要哭,你同意吗》
       当孩子表现负面情绪时,父母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安慰、劝导、解释等,可结果往往是徒劳的。其实,安抚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真的体会了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这样他才会接受安抚。
方法1.提供发泄的渠道,尽管让孩子发发脾气,等他安静下来之后,再慢慢了解情况,教他如何处理不快情绪。
方法2.提供安静的机会。
方法3.提供聆听的耳朵。珍惜这些聆听的机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是与孩子分享其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首先,必须有正确聆听态度。然后,用我们的眼神、表情或手势,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的话很感兴趣,于是他会继续跟我们说话。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5卷 P151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3卷精彩语丝回顾,《专题策划》,《陪伴孩子需要智慧5》:《最好的教育是一起吃饭聊天》:
1. 哪些因素能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不输》23卷P8
2. 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前美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我最后的目标是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没有意义。”
3. 这些对话,虽没什么微言大义,但却是最好的心灵教育。不用每场都贯彻“教育意义”,餐桌对话重在心灵养护,重在气氛。
4. 有时妈妈们的教导,真像巫婆的咒语,总是让情况向相反的方向走。事情就是这样,他本能地抗拒妈妈强迫他做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是他想做的。
 5. 家庭是温馨松弛的场所,训诫越少越好。如果每句话都暗藏教育目的,总是试图灌输道理,这种谈话一定会令孩子望而生畏。
6.人面对指责,第一本能就是防卫,就像刺猬竖起它们的刺。这时候,孩子很难真正理解指责中的含义。
7. 谈话再多也不嫌多,谈话变成教导,再短也嫌长。愉快地相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能够宽泛和松弛,如果我们相信孩子不用时时刻刻都要教育,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陪伴更加重要,或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那该多好啊!
8. 谈话,构成我们童年最早的记忆,从孩提时代听过的谈话中,我们继承了讲述自己感觉的方法,继承了我们认为举足轻重的价值观念,继承了我们所信仰的真理。

何瑛感悟:
      现代快速生活节奏,工作压力,很多父母陪伴孩子缺位。爸爸都去哪儿了?工作工作,爸爸工作一个小时多少钱?我买一个小时——爸爸陪我吃顿饭!
      孩子要求我们的并不多!忙完您的工作,和放学回家的孩子共进晚餐,交交心,说说话,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缓解学习的困乏,驱散心头的雾霾,自信阳光快乐,力挫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引导!
      前美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我最后的目标是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没有意义。”奥巴马做到了,我们也可以做到。
      知道,还要做到,力争做我们孩子喜欢的称职的爸爸妈妈,全身心经营这辈子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最幸福的事业!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