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七十六(2017年1月)
2017-1-1
岳升杰每日分享:绽放生命。今天是元旦,在这个辞旧迎新、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天,我既想到了“2016我做了什么”,又想到了“2017我该做什么”?
自2009年10月开始写“每日分享”,至今已7年多,它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2016年,我基本按照“题目为4个字,字数为740”这样的模板写作。尽管我爱人多次提出字数应少一些,这么多字我写着累,读者读着也累,我也考虑着无论字数和题目都应灵活一些,但不知是固执己见,还是这样有个模子更好操作一些,一直没有改变。尽管有时会遭到质疑,有时也感疲惫,但我固守“坚持才是硬道理”不敢稍有放松,终于完成了“每日分享”,对我来说,功莫大焉。在腾讯、新浪、网易三个网站,我坚持每天发一篇说说和微博,形式多是集中发表,内容多是摘录,并且一题多用,这只能算是学习和宣传。2016年地面讲课和公益沙龙较少,基本转移到星期五群中答疑和参加各种学习。在家庭教育中,最核心的是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中,有些属于教育方式,有些则是“根基”关系造成的,“根基”关系包括夫妻关系、自我关系、与父母的关系。有些夫妻关系出问题,是由于这一个或两个人有问题,他们内心就是苦菜花,怎么能结出甜果呢?而这些人的问题往往可以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中找到原因。2016年,我学习了家庭系统排列、意像对话、“金牌调解”,主要想探究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自我关系和夫妻关系。由此我明白,亲子关系是“照妖镜”,它可以照出父母身上很多问题,搞好亲子关系需要我们父母“修行”,这也是我的一大收获。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7年,我要继续写“每日分享”,力争做到灵活、可读;我要继续“修行”、自我成长,让自己成为一个和谐、通透、正能量的人;我要立足自身、家庭、家族,周围的人,做落地家庭教育,让这团亮光向外四射!总之,我要在家庭教育中让生命绽放!
2017-1-2
岳升杰每日分享:钱多好吗?“他给我要钞票、要钱,我不给他。他就是不上班,一天天在家里,我看到我心里难受、烦。他来的时候,他要钱,说没有钱不来。我没办法就拿三万块钱先给他,这两万块钱等到回去才给他。要全给他我怕他不来。”这是2016年12月24日“金牌调解”《母子为拆迁款大闹一场》中母亲余女士的诉求。
“就像明星演出一样,先付一半,余款在表演完了再结。”主持人章亭听了余女士的诉求后幽默地说。“不是、不是,之前就说了拿五万就是打理生活方面用,她之前已经答应把钱给我,她非说来了之后再给。”儿子小曾解释说。“我们的房子写的是他的名字,打款得经过他,你不叫他去,到银行里取不出来。没办法了,我跟他一起去了,我找那个工作人员,我叫他跟我办,他说你这钱怎么转走一万多块钱。我说,把卡给你了,为什么少一万块钱?工作人员就说了不关我的事,叫你儿子说,手机就能转走钱,小儿子转的。”小曾也承认此事:“我当时就给她说了,我说我拿钱给我点用,然后我当时的估计就是即使我不转她也会给我,但是会很费周折,就是有点麻烦,然后我当时就直接绑定了银行卡,我没有转多,就转了一万块。”
母亲说:“我听着一万块钱转走了我心里不舒服,我就让工作人员把钱转到了我卡上,他不高兴,就说:我是充话费充的呀!意思不是我生的,好像捡的。你说的再好,我这个钱绝对不会放给你的。我放给你,你给我花干了我跟他爸爸的房也没有了。”
把钱转到母亲的卡上后,小曾很不高兴,就出走了。几天后,妈妈给他叫电话,他说,我要开一个面馆需要交6万元。妈妈没有答应,他回来后对妈妈斥责一通并摔掉了很多东西。妈妈最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让他娶个媳妇管管她,结果他花光了钱对自己打理了一番却没有找到媳妇。总之,得到拆迁款后,母亲和小曾护钱和要钱,都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
2017-1-3
岳升杰每日分享:痛则不通。余女士历数了在分得拆迁款后,儿子小曾掉到钱眼里的劣迹:先是通过银行卡转走一万;之后是离家出走,以学面食为由要六万,要不成就和母亲闹;接着以娶媳妇需要打理为由要两万;最后是到金牌调解来先支付三万,等回去后再付两万。可以说,在余女士的眼中,儿子小曾是一个朽木不可雕的孩子,是一个混日子啃老的孩子,是一个不讲良心的孩子。她的描述也确实有感染力,让我们听众马上就产生共鸣:这孩子确实不咋的!像余女士这样看不到孩子优点,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孩子一无是处的“优秀”母亲在现实中还真不少。
“你给他聊没用,我就知道他不是那个料,我不给他聊。”“她说我拿钱去搞传销,说我懒,说我懒可以,可是老是打击我,没意思。”“当然看不起了,因为他不干活,白天睡觉,夜里出去。他以前在外面推销跑保险,卖车,他好像干着干着就烦,嫌工资低。越是穷越应该争气好好干,你要是好好的工作,假如说我这个工作干一年了、两年了,我不喜欢干,那我有点信任你。像你现在干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最多两个月不干了,那我会相信你吗?你要是好好的干工作,那要是你学面,我必须给你。”“我有个蓝图,不怕嘲笑,到时我有能力了,多少还能反哺,乌鸦反哺。”“我听着什么感觉,听着是空白,不想听。”
以上是余女士和儿子的对话,可以说处处是打击、讽刺。对此,柏燕谊老师给余女士谈了沟通问题。“我想跟妈妈说的就是,沟通这个事情上,你有误区。刚才主持人给你说沟通时,你说,对呀,我给他沟通了,他不听。沟通可不是下命令,可不是我说的对方一定要接受了才叫沟通,不是的。沟通更多的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感受、去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只让对方服从,那就不叫沟通了,那就直接叫通知了。所以你和儿子之间还有很多关于沟通和情感方面的误会。”
2017-1-4
岳升杰每日分享:不太亲密。“那时候确实穷得很,他爸爸从二层楼上摔下来,身上、胳膊、腿不舒服,我就出去打工去了,那时儿子才十岁左右。有时候,他爸爸在家看看他,大部分是我的大儿子照顾他。我的妈妈死得早,我的爸爸没有照顾我。我们家的房子东头漏月亮,西头漏太阳,我和他爸爸天天晚上捡钢筋,这样生活了十三年。”“她小时候,我姥姥死得早,我姥爷又成了家,我家比较穷,差不多家徒四壁。”
这是余女士和儿子对家庭痛苦生活的回忆。正是这种经历,让余女士死死守住这笔拆迁款,因为这个家庭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和浪费。正是这种经历,让母子之间“不太亲密”。主持人问:“小曾,你在心里会不会埋怨妈妈,那么小,妈妈就没有照顾我,有过吗?”小曾说:“以前有,上学那会儿,住校的时候,人家都接回家,我都自己一个人回家。我上初中一直到大学,人家没事爸爸妈妈都去看一看,我爸爸妈妈好像各去过一次,那时候比较埋怨。现在还好,现在释怀了。现在大了,也理解他们很不容易的,也许是没有亲身体验,我没有深入骨髓的那种,只能是表面理解,反正她是我妈,我对她没有大的冒犯。我感觉有的时候她的思维有点刻板,也想好好沟通,但是没有这种氛围。”主持人问妈妈:“你想和他多说说话吗?”妈妈说:“你跟他沟通,你说他他不听,一说我知道了,说我想逼死他不给他钱。”
在儿子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余女士再次提到了钱,她的这种表达让人感到心酸,因为苦难,余女士对于经济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家人情感沟通的关注。母子之间缺少了互动和交流,以致于他们今天无法走进对方的心。对于苦难,我们过多的强调它的正面意义,实际上,它也有很多负面意义,它限制人的思维,阻碍人的幸福。这些在余女士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情痛苦不堪,不允许自己幸福;思维刻板,不懂得如何表达母爱。
2017-1-5
岳升杰每日分享:读懂孩子。“刚才妈妈的那个眼泪让我也特别的感动。因为她自己在如此苦难和孤单的人生中,一个人独自坚持了那么多年,她承担的不是她一个人的生命,她承担的是全家四个人的生命。小曾,在你整个的描述过程当中,我感觉在你的内心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欲望。那个欲望就是想让妈妈不再成为你的依靠,而你想成为妈妈的依靠,这是我感受到的。但欲速则不达,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你越想尽快地让她信任你,让她欣赏你,你可能离自己真实的状态越来越远。因为你做的那些事情都会是跳跃式的,而不是一步一步在前进。但是我特别能理解你这种急切的心情,因为恰恰是你很爱她。所以,妈妈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是一个无爱的、无心的、自私的,他真的不是这样,你可能真的没有读懂他。我能理解妈妈,因为在十三年如此漫长的人生当中,你没有人可以相信,所以你只能相信和依靠自己,也正是这样一个强大的惯性会导致你看不见孩子的成长。所以儿子这样一种不安全的行为导致你特别的恐惧,然后你会打击他、否定他,你试图让他回到你认为安全的轨道上来,循规蹈矩地过日子和生活。可那样,儿子就会变成永远蜷缩在妈妈羽翼下内心没有成长的一个‘老男孩’可他不甘心。如果你能读懂儿子的爱,你能够允许他以不安全的方式过一把,可能他真的可以还给你一个惊喜。”
这是《母子为拆迁款大闹一场》中,柏燕谊老师进行的一番分析。不愧是资深心理学家,柏老师一方面看到了儿子正向的力量,在他嘻嘻哈哈、调皮捣蛋的被后有一颗善良的心、上进的心,只是表达方式有些不妥;一方面理解母亲不相信儿子的原因,她沉溺于过去的痛苦,总是从负面看儿子,没有读懂儿子,用一种儿子不能接受的方式在爱儿子。由此我明白,调解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从乌云密布中看到一丝丝亮光!
2017-1-6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我成长。余女士很早失去母亲;在儿子十岁左右时,丈夫从二层楼上摔伤;自己靠外出打工独立支撑这个家十三年;现在因为拆迁款儿子整日闹着要钱。“房子东头漏月亮,西头漏太阳”。“小曾,你知道妈妈这么多年是多么的孤独吗?她的上一辈不能帮助她;她的丈夫不能很好的帮助她养育自己的儿女;她的下一辈让她这么的担心。”余女士的这些经历连柏燕谊老师也禁不住哽咽。我们在为余女士过去唏嘘不已的同时,更让人纠结的是,她在获得六十万元补偿款后,并没有过上安宁的生活。值得庆幸的是,她主动地、大胆地求助了“金牌调解”,在众多老师的帮助下,她从此会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可惜的是,很多像余女士这样经历的人,他们并不知道向外求助,并不知道要学习、成长,他们会在诸如“命不好,遇到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等埋怨中,一直循环着痛苦的生活。
在调解即将结束时,儿子小曾想给母亲一个拥抱,可是当他走到母亲身边时,母亲拒绝了。对此,柏燕谊老师做了精彩点评:“小曾,刚才妈妈那个拒绝的状态为什么?难道因为她不爱你吗?绝对不是,而是因为她在过往孤独、独自打拼的人生当中,她已经不习惯被拥抱。所以,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要让妈妈去习惯接受你的拥抱。”从余女士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自幼丧母、一贫如洗的生活虽然让我养成了很多勤俭、善良、知足、刚强等美好品德,但最近通过学习也发现了自己思维局限、生活压抑、享受贫穷、沉溺苦难、墨守成规等问题。由此我想到,从家族、四周,再扩展到整个中华民族,有余女士和我类似痛苦经历的人很多很多。这些可爱的同胞一定要反思苦难带给自己负面的东西;一定要让苦难成为滋养心灵的营养剂,而决不可成为吞噬幸福之花的蛀虫!我认为,告别苦难、迎接幸福、打破痛苦循环的良药就是自我成长!
2017-1-7
岳升杰每日分享:养狗风波。“一是我要把养了两年的狗找过来养;二是我妈的态度说白就是控制欲望要稍微减一下,对我们施压太大,什么事都要管。”“这只狗肯定不能养,没得商量,如果养就出去养断绝关系,就这么简单。”这是2016年12月20日“金牌调解”《母子因养狗引发争执》中母亲马女士和儿子小许的诉求。
马女士有一儿一女,十年前离婚时,儿子判给了她,女儿判给了丈夫,后来丈夫再婚又生了孩子,女儿到了她这边。她怕影响儿女的生活,买了两套房,儿子和女儿住一套,她住一套。儿子小许从小就喜欢狗,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直想养只狗,因为上学妈妈就没同意。到大学二年级,由于时间宽松一些,妈妈就花几千元给他买了条阿拉斯加犬。实际上妈妈是勉强同意的,用妈妈的说法就是““我怕失去他,怕得罪他,怕他受委屈,我一直迁就他,想损失几千块钱让他玩几天,我付出一点。”两年中,这只狗一直是小许和姐姐在养着,由于与妈妈分开住,也没有对马女士造成什么影响。小许大学毕业后去武汉工作,姐姐又去了广东,他们把狗寄养在别人家里,后来不行了就让妈妈帮忙养了半个月。马女士养不久就偷偷送给了一个“好人家”,她对儿子谎称说狗丢了。后来,有人从网上看到了这只狗,就告诉了小许,小许把照片发给了妈妈,妈妈知道后也很恼火,因为送人时已经说定不准卖、不准杀。妈妈到武汉给儿子说明了情况,并哭诉自己的艰辛,小许妥协了。但后来小许打听到现在的狗主人是狗贩子,便执意要带回武汉的出租房去养,并说已经征得室友同意。小许坚持要养狗,而马女士则以“有我没狗,有狗没我”和断绝母子关系对儿子施压。
养狗是时代特征,从表面看是养狗的问题,实际上,它折射出亲子之间深层的矛盾。离异、与儿女分居、怕失去儿子、断绝母子关系等都透视出许女士内心的问题,养狗只是一根导火索。
2017-1-8
岳升杰每日分享:母子争执。“养狗会影响他找工作、找对象、生孩子,他带着狗是没法生存的,经济方面他跟得上吗?100多斤,有体味、又臭、掉毛,把沙发都咬了,鞋子都啃了很多。养狗对身体也有影响,同睡在一个屋里头,床那么低,狗睡到床跟前,那么大的狗,有细菌,跟他睡在一个屋里,睡在一块儿。”“很多养狗人,一说媳妇,人家都不要。如果一个小伙子把百分之五、六十的心思放在狗身上,人家会怎么想?”“你说你一天在狗身上付出三个小时,你有没有说十天、二十天给你妈打个电话问问妈妈是死了、活了?你妈起早贪黑,你有没有问一句:你在哪儿?你吃饭没?你说你有爱心,连生你养你的妈妈,你都没有爱心,你跟狗身上去爱。”“他说他必须得养,辞职也要找回来,因为他要狗,我就不要他了,我让他选择。他到武汉可以不回来 ,我把家的房子卖了,不回来可以。”这是母亲马女士讲的不能养狗的理由:
而儿子小许则陈述了必须养狗的原因:“狗是犬类,人是灵长类,除非养猴子,会与人类共病,人和狗是不可能共病的,你讨厌一个东西,怎么说都没用。”“我现在要把狗接回来带到武汉去养,我和室友租了一个房子,也商量好了,80多平方,完全可以养狗的。现在狗大了,一天遛两趟,早上一趟,晚上一趟,我早上八点十五上班,晚上五点钟就下班了。”“我问她不让养狗的原因是不是吃醋,她说是的,我觉得现在跟一只狗吃醋,那我以后还结不结婚了?她控制欲太强了,你问他,为啥,她不说,就是不能养。我二十二岁了,连养只狗的权利都没有,你说养我就养,你说不养我就不养。”“因为最后一个买家是一个狗贩子,我觉得你今天过去找他,他说我把你的狗好好养,你不去找他他就会把狗卖掉。必须得找回来。”我在想,母子是在争“养不养狗”还是在争“谁说了算”?假如没有养狗矛盾母子关系就能协调吗?
2017-1-9
岳升杰每日分享:痴母教子。主持人:“什么时候觉得妈妈的管理围绕到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小许:“大学呀。以前上学比较规律,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管得比较少,因为就是晚上睡个觉,所以说感触没有那么深刻。上了大学以后,我7点钟和同学吃饭,她打电话问:回不回来?我说:今天可能不回来。7点半给我打一个电话问:吃完没?我就很纳闷了,吃饭只用半个小时吗?我说没有。8点钟打个电话:喂,别喝酒!8点半打电话:喝了多少酒?9点钟打电话:回去了没?我和朋友在那里吃饭,就一直接电话、接电话、接电话……我都在家说,每天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中晚、早中晚、早中晚,早上打电话:你吃了没?中午打电话:你吃了没?晚上打电话:你吃了没?又不是小孩子,我又不是生活不能自理,又不是在床上动不了。”
马女士:“由于我自己身体不好,从小就缺营养,我怕他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跟我状态是一样的,那个时候就晚了。”
主持人:“如果你不在本地上大学,会不会好一些?”
小许:“不会。我是上二本线,因为我妈那时候说,我们学校对面有个专科离家近,要不你就上这个专科吧?”
主持人:“就是宁可从本科降为专科,也应该在家对面上?你没有反抗一下吗?”
小许:“我肯定反抗。女朋友就不说了。她有点迷信,说什么生肖不对,八字不和,不准交往。”
马女士:“我每次说,我只是给你个建议,然后我说我不管,你找啥只要你喜欢。如果我高兴,我满意的话,我可以给你买新房子、买电器啥的。我不高兴,我不喜欢这个人,我说我不管你,我只是给个建议。”
小许:“一开始养狗,她也是我建议你送给别人,现在弄成啥样?她所谓的建议,商量过吗?她所谓的建议就是,我建议这样就是这样,你按我的来。如果我不接受那就不行,这就是她所谓的建议。”
天下这么多痴心的母亲怎么才能变成知性母亲呢?
2017-1-10
岳升杰每日分享: 极端思维。小许之所以因为养狗的事与妈妈闹到“金牌调解”,主要是他在反对妈妈的强势、控制。马女士在对待儿女的言行上有很多过激的地方,如“要狗就不要我,要我就不能要狗”;因为想让儿子在离家近的地方上学,强迫儿子由二本改上专科;在儿子处对象上,如果她喜欢什么都管,否则什么都不管;“我觉得他们离了我没法生存’。她女儿说:“反正挺强势,叫干什么不干马上就急,解释的机会就没有。她就觉得我们应该早上一个电话,中午一个电话,晚上一个电话,就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她。”她这些极端的思维就是想牢牢地控制住儿女,完全按她的想法去做,这势必让儿女们感到压抑、沉重、反抗。
另一个我们不可思议的问题,就是马女士和儿女分开住。一般儿女不成家的,父母都是和儿女一起住,特别像马女士这样极度恐惧失去孩子的单亲妈妈更应该和儿女们一起住,可是她却让儿子和女儿住一套房,自己在附近买一套房单独住。用她自己的话解释:“我是想怕给他们添负担、添麻烦,我就在隔壁买个房子,等我老了,他到我家来照顾,离我近一些,他生孩子,我帮他带孩子也近一些。”小许说:“一开始我、姐姐和妈妈三个人在一起住很好的。妈妈说,怕我们以后不养她。她当时出去的时候说了句,怕你以后不养我。我就纳闷了,我说过不养你吗?你把大逆不道的东西往我头上一扣,你肯定以后不养我了,我先把自己的事情搞定再说。”主持人认为,马女士很缺乏安全感,很害怕有一天只剩她自己。当问起“你为什么总有这些担心”时,马女士说:“我付出那么多,他从来没有问长问短、问寒问暖感恩过,从来没有。”
不安全感缘于一个人的童年,其隐秘性极深,其危害性极大,且往往有年老复发的特点。它如一片荒漠,可长出各种畸形的病态的弱苗,如果不进行滋养,还可能造成生命枯萎,我们应时刻警惕!
2017-1-11
岳升杰每日分享:你安宁吗?母亲马女士坚持“要我就别要狗,要狗就别要我”,让儿子做出选择;小许针对两位观察员的劝说用“道德绑架”来抗议,表示“坚决要养狗”。面对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胡剑云老师独辟蹊径,要为母子“算卦占卜”,用“叠瓶子”的卦相来达到格物致知。规则是:母亲伸出一只手,离开桌面,手背向上,坚持五秒以上;儿子拿两个空矿泉水瓶子,一个先放在母亲手背上,将另一个再垒起来。儿子很努力地放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然后,胡老师让妈妈收回手,让儿子将两个瓶子在桌面上垒,结果一下子完成了。
胡老师首先向母子提了几个问题:为什么手背上垒不起来?为什么桌面上能垒起来?母子做出努力了吗?母子配合了吗?这个卦相说明了什么?接着进行了剖析:第一层,当家长的要学会放手。第二层,一张摇晃的桌子放不好哪怕只是一个瓶子。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面对生活,我们的心境没有那么的稳当的话,哪怕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我们心里面都会掀起波澜。这时我们会在具体的事情上跟别人争论,却忘记了在我们心里面还缺乏一张稳稳当当的桌子。这时要反求诸己:我的心安宁吗?如果我的心不安宁的话,一阵微风可能就刮倒了我所有的心情。养狗这个事情,以你们的能力其实是很容易解决的,只是心情在影响着这件事情的判断。做为妈妈,你这边很坚韧地这么多年一个人来照顾孩子,那一边结了婚还生了孩子,这是肯定有对比的,它是影响你内心稳定最重要的一面。另外,你试着在孩子们身上寻找情感的依赖和寄托,可是你的孩子还不能理解你,更不能让你依靠。母亲看到了儿子不想依赖自己的孩子气却看不到儿子探索世界的成熟,用管制的方法让儿子感到委屈。如果母子二人能从养狗这件事上跨越一下,分别观照一下内心:“我安宁吗?我成熟吗?”实质上,养狗问题的根源在于内心的不安宁、不成熟。
2017-1-12
岳升杰每日分享:标本兼治。“为什么妈妈会跟一条狗过不去,我认为这个妈妈是很悲哀的。她没有跟儿子的关系处理好,只是反映在养狗的事件上面。实际上,母亲心里是很痛苦纠结的,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完整,对儿女有很多亏欠就要对儿女有所补偿。买那条狗的时候,她就是很迁就的,怕失去儿子,其实她内心在这一点上一直是没有安全感的,很紧张。所以她当时买这条狗的时候花几千块,没想到,养着养着就养出了感情。妈妈越来越觉得当初买那条狗不应该迁就、不应该买。到今天儿子坚持要把这条狗找回来自己要养着,妈妈也受不了啦。难道我一个养育你二十多年的母亲,我这么辛辛苦苦花这么多时间,花这么多钱,花这么多精力养育你,最后居然还不如一条狗在你心目中的位置?”这是宗月英老师的分析。
在母子养狗这个问题上,母亲是本,儿子是标,我们应重点解决母亲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人会把矛头指向儿子,因为“母亲没有不为儿女好的,儿女应孝顺母亲”。虽然经过调解,儿子放弃了养狗,但如果母亲的教育方式不做调整,以后还会产生矛盾。对于儿子来说,反对母亲不让养狗是标,反对母亲强烈的控制欲是本。对于母亲来说,反对儿子养狗是标,缺乏安全感是本。最近,我将家庭教育中的关系归为四种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自我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在四种关系中,后面的是前面的本,如与父母是关系是自我关系的本;而前面的是后面的标,如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的标。本案中,马女士与儿子关系的僵化完全是缺乏安全感、内心矛盾、过分恐惧造成的。我们不难想像她之所以离异也应缘于自我关系不和谐,而自我关系不和谐应缘于其父母。但从当前情况看,不管马女士父母是否健在,都必须让马女士自己来改变。因此,就本案来说,治本的方法是解决母亲的不安全感,治标的方法是让儿女理解并帮助母亲。
2017-1-13
岳升杰每日分享:为了孩子。经过专家们的调解,儿子小许最终以妥协退让放弃养狗而结束。这是专家和观众要的结果,但我一直感觉很沉重:母亲能明白自己缺乏安全感吗?母亲能想办法填补这个黑洞吗?母亲能不再像魔爪抓小鸡那样控制儿子吗?儿子能扫除阴影轻松地生活吗?马女士为了儿子,离异后十几年没有再婚;花几千元买名狗;起早贪黑问长问短。当然,同样是为了儿子,马女士在儿子上学、婚姻、养狗、甚至自由方面也进行着全方位干涉。这种满足儿子物质需求而捆绑孩子心灵的“中国式父母”该打多少分呢?
从本案我想到了自己,从专业来说,我是师范毕业,我是初中老师,我是班主任,我是口碑不错的优秀老师。所以,在其他方面不敢吹,但在教育方面自认为还是有发言权的,还是可以仰着脸指手划脚的。如果有人说我不懂教育,我会横眉冷对;如果有人敢教育我,我会嗤之以鼻。从责任心来说,我对儿女们还是比较关心的,除非上班和应酬,我是很愿意在家待的,我是很愿意指导孩子学习的,对于那些嫌麻烦不想回家者我是不屑一顾的。从性格来说,我是善良的人,我是温和的人,我是不爱发脾气的人,我是有包容心的人。总之,无论从哪方面衡量,我都应属于优秀的父亲。可是随着对家庭教育的学习,随着与儿子心灵的交融,我了解到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想让我回家,我在家孩子就会压抑、紧张、恐惧。现在想想,像我这类“优秀”的父亲还真不少,他们在外面是天使在家中是恶魔。父母是一种职业,有着特殊的内涵,好人、成功者都不会自动升格为好父母!
孩子在家族系统中是最底层、最下游,任何压力和污秽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他让我想起压在五行山下的孙猴子,无论如何抗争,都是弱势群体;他让我想起小乌龟,外壳看起来很硬,实际经常处于恐惧中。家庭教育水很深、路很长、性价比很高,为了孩子,我们必须学习!
2017-1-14
岳升杰每日分享:家教深渊。“多轻啊!”“我是你妈!”“你早就不是我妈了,从你做完那些事情开始。你要相信人做错事是要有报应的。”“我没有做错。孩子,你记得我是你妈!”“是我妈就可以随便伤害我?我还是不要好了!”以上是2017年1月6日“今日说法”播出的《深渊》栏目中发生在黑龙江肇东16岁的女儿陈欣然用学校里的方法殴打被绑着的母亲李梅时的一段视频对话。2016年9月16日凌晨4点多,母亲在被女儿捆绑、殴打9天后折磨致死。
陈欣然是陈刚和李梅的独生女,上高一后由于学习压力大,外出打工。父母为了纠正孩子的问题,将女儿强行送到了“山东科技防卫学校” 。陈欣然在这所学校受尽了屈辱,把怨恨都记到了父母头上。2016年6月,她用计逃了出来,回家后,她向父亲要五万元,一是18岁前的抚养费一次清,以后与父母断绝关系;二是她要去上体育学校。为了要钱,她绑架了母亲,至于为什么打母亲,她说:一是特别害怕,总怕有几个人把她摁住送回那所学校;二是想让母亲也尝一尝她在那个学校曾经经历过什么,让她也体验体验那是什么滋味。
对女儿的行为,李玫瑾老师做了分析:“我认为这个案件悲剧就是父母很爱孩子,但爱的方式是错误的。我经常强调一个理念,就是未成年人犯罪实际上是他身边的成年人造就的,这个成年人首先是他的父母,第二个是就是他父母把他送到什么样的环境。有一个教育家尼尔森提出一个理念:教育孩子要和善和坚定。你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这个原则不是以一种简单的粗暴的甚至暴力的方式来实现。这个案例非常典型,这个孩子自己出去打工去了,然后父亲不由分说直接派两个人把她抓到一个特殊学校去了,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沟通。所以这个孩子在整个过程当中,她是完全是被动的。她被动的过程当中,她积累了不良情绪,因此到后来对父母的那个反应实际上是这个情绪的反馈。”
2017-1-15
岳升杰每日分享:“愚公”难醒。9月8日,女儿陈欣然将妻子李梅绑架,陈刚对女儿要五万元钱一直没有松口,他一边同女儿周旋,一边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算有,你能给孩子五万块钱吗?好几次想是否报警,如果我选择了报警,孩子往下的路该怎么办?我想天下任何做父母的,我不说100%,也可能是99%会选择这条路。”
“媳妇没了,孩子还要进监狱,如果没有这件事我们家是很多人羡慕的家庭,都有工作吗?老人在家还能给孩子做饭。在教育女儿上,我承认有失职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女儿对我如此仇恨让我始料未及。当然肯定是我们家长关心照顾不够,我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交朋友,自己孩子啥样自己能不知道吗?跟你在一起生活十五年,变化就是突然之间的。女儿之所以变成这样,其实和一个人有关,孩子在一个贴吧里说了这么一句话,自从我遇见那个人我才知道反抗,我要反抗。别说一个小肇东了,偌大一个中国,又能发生几个这种事儿,”
在看守所,陈刚带着冬衣去看女儿,父女进行了一番对话:“你知道你妈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把这个弯转过来,我认为你以后就可以。”“想要我转变什么想法?到底想让我转变什么想法你说啊、说啊?”“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想到一些问题,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把我抓去,为什么把我送到那地方去?为什么?你告诉我?什么事情你都是听别人说,你懂吗爸?”“你既然懂,你为什么还要用钱用你妈来威胁我?”“你告诉我你现在最恨谁?”“我最恨的是谁?你应该心里应该明白,我恨你,但是有用吗?因为恨你能挽回你妈妈的生命吗?”
看着这幕悲剧,不要说教育家就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虽然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是蛮女陈欣然,但全剧的导演即事件的始作俑者应该是爸爸陈刚。更可悲是陈刚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缺失,依然把矛头指向“外面交了坏朋友”。
2017-1-16
岳升杰每日分享:死不瞑目。2016年9月8日,李梅回家给女儿做饭,被女儿绑架做为向爸爸要五万元上学费用的筹码,直到9月16日被女儿硬生生地用饥饿折磨致死。第一天,李梅用泡沫板写上“没事”,让陈刚放心。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直用纸条给丈夫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在屋里就是吃和睡,再看看书,她就不让我出去,都是小孩的把戏,过几天就没事了。”第五天陈欣然发现爸爸之所以不给钱,原来是妈妈一直向外传递着信息,一怒之下把妈妈从七楼转移到六楼。那天下午,李梅将一张纸条绑在葱上扔到下面:“不用报警,只是和孩子生气了,亲要求捡到的人帮忙给丈夫带个话。我手机被拿走了,千万不要打电话了。在六楼,手机没了,没事,给吃喝就是手肢被捆住不方便。”实际上,从这时开始,陈欣然不再让妈妈吃喝。到16日凌晨陈欣然在家庭群里发了一张母亲脚面浮肿的照片,并有语音:“你们真的都不管她了吗?她真的快不行了。你们真的不理吗?只要陈刚答应我的要求就可以了,我也不想怎么样,可是陈刚一直沉默下去,真的会出事的。”
案件发生后,办案民警说:“这个案子很惨痛、很惨痛,所有人都感到吃惊。”李梅的妹妹说:“我就感觉每个角落里都是我姐姐绑在椅子上在哪儿呻吟的感觉,我感觉特别的不可思议,我感觉特别的恐怖,怎么会这样呢?”对此,李玫瑾老师分析说:“我个人看到这个案件,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剧,而且这个案件是一非常典型的最错误的家庭教育的一个范例。这个行为我个人认为,她并不是事先就想杀母亲,她只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她整个这个表现你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任性、自我,然后不择手段,而这个过程表现在孩子身上,我个人认为,她的这种任性,来自于父母的教育的缺陷。走到今天这一步实际上是她前面的每一步错误累积到今天的结果,这是一个爆发。”
2017-1-17
岳升杰每日分享:三口之家。陈刚、李梅都是工作人员,有车,住着复式楼,夫妻关系很好,从没有吵过架。独生女儿陈欣然也很懂事,汶川地震时还把自己所有的钱捐出来。9岁时在日记中写道:“妈妈,您是个勤劳的人,天天下班不管多累,都要给我们做一桌可口的饭菜,妈妈我爱您!”这样的三口之家多么地让人羡慕!虽然在很长时间内这三位亲人已经处在痛苦、煎熬之中,但“家丑不可外扬”,也许别人并不知情,即使说出去别人也会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当女儿弑母这一事件发生后,家人震惊了,社会震惊了,母被害,女儿住监狱,这要比战争、意外死亡更悲惨,因为不知道仇人是谁?因为余波很难平息!
这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虽然从陈刚口中我们了解到其原因就是突孩子然之间变坏了,更主要是结交了张南这样的坏朋友变坏了。但从女儿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事件是必然的,原因也是明了的。第一、女儿的男性化特征。陈欣然从穿着打扮看,服装、发型跟特种兵似的,穿得非常利索,像一个男生;从说话的声音和走路的姿势也像一个男生;带着电棍、喜欢体育更像一个崇尚武力的男孩生。这也许缘于爸爸的榜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第二、不尊重女儿。“他们可以离谱到什么程度?他们觉得我们不和他们聊天是因为我有朋友,朋友把我带坏了,他们到我的朋友家里去闹。后来他们给我整没朋友了,他们就觉得我不跟他们说话,一旦我出什么错,因为我老看书。他们可以把什么事情都可以赖在别人身上,从来没有想他们自己错过什么。”据陈欣然讲,有一件事对她刺激很大,那就是上初中时,体育成绩优异的她想要专门练体育,但父亲反对。当时,她参赛都已经报名了,爸妈不让她去。爸爸非强调让她学文化课。
现在,像陈刚这样的三口之家很多,有车有房并不能保证家庭幸福,只有父母学会正确教育孩子才是家庭幸福的保障!
2017-1-18
岳升杰每日分享:为父之戒。陈欣然在山东科技防卫学校填写的经历表上有这样的内容。在“困惑和苦恼”一栏填着“为什么不能尊重我?”在“记忆中开心的事”一栏填着“无”在“伤心的事和原因”一栏她写了很多。她说,从小父亲对她十分严格,功课管得很紧,还会打她,平时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动不动就打她,动不动就挨揍,动不动就挨训。他在外面受什么气,都往我身上撒。陈欣然对父母的积怨很早就开始了,只是一直埋藏在心底,只是一直没有反抗。尽管长大后父亲不再动手打她,但父亲仍处于干涉她的自由。在山东的学校里,陈欣然接受过几次心理辅导,在记录表上老师这样写:该生的父亲一直对她比较控制,基本上剥削了她选择的权利,对于父亲,陈欣然确实是恨的。
从陈欣然下面的语言中能看到对父亲的恨。“没有任何人可以把我送到这里,没有任何人有权利把我送这里,就他们有所以他们做了。”“他们说,再待一年吧,是他亲手把你送到深渊,当你一点点爬上来见到他们的时候,他居然不把拉上来,还要踹你一脚。”“我出来后想的就是复仇,我要让所有人都付出代价,这种家长就应该把他们送去电击。”“我这么弄她,不是因为她是李梅,不是因为她是我妈,是因为她是陈刚的媳妇,因为陈刚对我的伤害太大了,明白吗?”在案发后,刀子给朋友的语音中说:“一个,还差一个,不可能,做不了了。真的绑错人了,如果杀了他,我一点都不后悔。”
陈刚做为父亲是失败的、是悲哀的、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女儿对自己这么恨是他始料未及的。孩子要上体校,他野蛮地阻止了;孩子交朋友,他粗暴地干扰了。也许他在外面是个体面的人,在妻子面前是个称职的丈夫,但对女儿来说,他是一个凶神恶煞的父亲。是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让他毁了女儿,毁了妻子,也毁了自己,愿我们每位父亲能引以为戒!
2017-1-19
岳升杰每日分享:是误杀吗?16岁的女儿将41岁的妈妈硬生生地绑着饿死了。陈欣然说:“她毕竟是我妈呀,我怎么能杀她呢?”“我只是想饿她,让她没有力量,没想到这么严重的后果。”“我这么弄她,不是因为她是李梅,她是我妈,而是因为她是陈刚的媳妇。”人们更多的会认为这是误杀,她妈是爸的替罪羊,她最想杀的是她爸不是她妈。我认为不论是陈欣然说的这些话还是人们的猜测都是从意识层面、从表面、从善良的方面去分析这件事情,实际上,从潜意识、从深层、从恶劣的方面去审视,杀死她妈才是她真正的思想,当然,如果杀死她爸,她更解恨。
为什么这样说?一是从她所用的手段,正如她老姨所说:“给你妈绑在椅子上,不给你妈吃,不给你妈喝水,做为一个人,你能不能做出这种事?更何况你还打你妈,你还折磨你妈,还有电棍打你妈,我理解不了。”二是她语言中透出的故意、冷血、残忍:“你们真的不管她了吗?陈刚这样沉默下去,真的会出事的。”“原来杀人就是一念之差,我杀了人,但是我没有什么感觉,第一反应可能是想救她,第二反应就是逃跑,我要跑,我不能进监狱,彻底完了。”这句话中“我杀了人,但是我没有什么感觉”是她最深的表达,而其他表现出的是害怕自己受罪,并不是对杀妈妈的内疚。她给好友张南的话“其实杀了她我也不后悔,帮凶也有错不是吗?”更能透视出她真实的想法。为什么这样仇恨妈妈?陈欣然说:“小时候爸爸打我妈妈会护着我,但是大了以后,也许这时候跟她说得好好的,事情跟她商量得好好的,但是一转眼就站在我父亲那边去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认为陈欣然杀死妈妈绝不是误杀,从潜意识她是很想杀死妈妈的,从意识层面,她思想矛盾,因为她会想到社会评价,她会想到法律后果。至于她为什么这样狠,这应缘于小时候溺爱形成的自私、任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2017-1-20
岳升杰每日分享:早教黑洞。家庭教育有一个观点:孩子的问题发生于幼儿期,发展于小学期,爆发于青春期。对于这个案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 ,我们更多是从青春期逆反、接触坏朋友、父亲简单粗暴、送进防卫学校等方面解读,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应是幼儿期溺爱造成的动物性自私有关。
对此,李玫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未成年人有三个6,叫6岁、12岁、18岁。6岁之前,孩子特别乖,特别可爱,跟爸妈特别亲,因此这个阶段教育不成问题,但恰恰是父母认为不成问题的这个阶段,父母没有给孩子立规矩。这个案例,我认为她在早期缺少一个重要的教育就是性格的培养。当她有意向、有主观任性表现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她这事是不对的、是不行的。这两们父母肯定有一个缺陷,就是孩子在6岁之前,没有转达父母坚定而不同意的一些表现。如果这个孩子明白的话,她到后来就不会对父母的反抗这么激烈。就是你以前顺着她,突然到青春期她自己想要做决定的时候,你去截断她、反对她,她就接受不了。这个案件我们还应该看到孩子有任性、自私的表现,比如,她对母亲的表现很自我,要钱及出去打工的表现很任性,这实际上是孩子早年性格培养当中出现了严重缺失。虽然她的表现和青春期有关,实际上她更和青春期前特别是6岁之前有关。就是说,幼年期家教的缺失积累到青春期之后就会爆发。
本案命名为“深渊”,我认为包含了作者很深的思考,从现状看,对这个家庭中的父母女儿而言都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从社会看,这个深渊还深不见底;从长远看,这个深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填平?我认为这个深渊最根本是家庭教育的黑洞造成的,再直接一些就是早期教育的黑洞造成的。《今日说法》的“深渊”报道已经过去,我的分析已经结束,这个悲剧慢慢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我不知它能让几个人警醒,也不知下一个“深渊”在什么时间出现?
2017-1-21
岳升杰每日分享:关系之根。一个人可能没有孩子但一定会有父母,在所有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与父母的关系,当我们其他关系出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想到与父母的关系如何。理论上,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你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等等都取决于你与父母的关系,一旦与父母的关系改善了,一切都会改善。无论父母是否健在,无论是不是与父母同住都不重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我们以后与其他人的关系。如果对父母有任何不满,以后的人生就会一直带着这份不满;如果跟父母的关系良好,就会把相同的鼓励与感恩带入以后的每一段关系里,因为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童年时期与父母关系的复制。比方说,你憎恨父亲权威、武断,成人后,你就会渐渐憎恨那些权威的、或是让你恐惧的人。
如果你很爱父母,你会模仿他们,我们容易理解;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讨厌或害怕父母,你可能会说:我最讨厌父母的做法,我长大以后一定不会学他,或者说我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会那样,但实践证明,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仍然像他们,这很让人不好理解。实际上,父母并不是活在你之外,而是内化在你灵魂里。即使你的身体已和他们分离,即使你已长大成人,他们仍活在你的内在。有人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父母跟我的关系早就没有影响。我小时候受过的伤害,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伤痛早已不在。我理解父母,我能原谅他们。”这只是意识层面的语言,但我们在潜意识层面受伤的感受并不会自动消失。如果你与母亲的关系已经疗愈了,母子关系变得很好,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就可以与所有女人连结,也许是你的妻子或女儿,因为这些关系都活在我们之内。如果有人与伴侣、亲子或朋友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想到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它是一切关系之根。2017-1-22
岳升杰每日分享:关系漫谈。“人是高级动物”有两重含义,一是从生理、本能角度讲,人属于动物;二是从思维和社会关系角度讲,人高于动物。有些“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自私、凶残至极,对父母等至亲的人也表现得冷酷无情,这些人从社会角度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我们在看这些人时,过多的是看到他们的可恶,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也是很可怜的。他们做为一个“动物”生活在人群里,也是很自卑、很恐惧的,正如一个狗,它之所以咬人是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下,它怕人伤害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当然,这个人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父母没有正确教育的结果,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是否健康、幸福完全取决于他的关系。一个人外在的关系有同学、朋友、邻居、同事、上级、下属等关系,家庭的关系有与子女、妻子、兄弟姐妹、亲友的关系。实践证明,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中的关系决定着外在的关系,而家庭中这些关系是受自我关系决定的。自我关系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源于与父母的关系。就我自己而言,虽然父母已经病逝多年,但我通过学习发现父母的很多言行、思想、习惯已经内化为我的性格,有些东西需要忠诚,而有些东西需要背叛,需要在批判中继承,做到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理顺与父母的关系。由此可见,不管父母是否健在,修复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谈的亲子关系就是我们站到父母的角度把它分为父子、母子、父女、母女四种关系。而我们做为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也称为亲子关系,就容易混淆。如何区分上游的、老的亲子关系与下游的、新的亲子关系?是否可以把老的亲子关系称为子父、子母、女父、女母四种子亲关系?事实证明,老的亲子关系决定新的亲子关系,春节期间,我们在为新的亲子关系绞尽脑汁的同时,更应在老的亲子关系方面下一番功夫。
2017-1-23
岳升杰每日分享:子父关系。儿子与父亲的关系就代表与天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如果跟父亲的关系处理不好,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冷淡,内心容易脆弱、孤独、恐惧,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如果儿子对抗父亲,他跟世界就有距离,他就经常会和顶头上司对抗,跟一切保持距离,这样的人喜欢独处,不喜欢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得理不好,当然更获得不了幸福。男人只有和父亲搞好关系才能拥有男人的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的男人。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严父慈母”“棍棒教育”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男人与父亲的关系大多是物质供养关系,在思想交流方面普遍存在沟通障碍。新时代男人怎样才能处理好与父亲的关系,防止这种僵化的模式传到下游的亲子关系上呢?
一是了解父亲。我们的父亲有的已到老年,有的已经过世,他们不可能再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他们在教育方法或其他方面对我们的伤害,只有我们去面对、去调整,如果我们一直揪着过去不放,只能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自己伤害自己。如果我们能通过想像、通过一些活动站到父亲的角度去理解他的一些思想和做法,我们就会原谅他。事实证明,每位父亲都是很爱儿子的,只是他们受思想的局限,不善表达、不会鼓励,无意中造成对我们的伤害。另外,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很恶劣,他们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让孩子生存下来或吃点好的,至于思想层面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做到。
二是孝敬父亲。有一次去买菜,有位老年男售货员说:“来买菜的都是说‘我儿子想吃什么’,很少听说‘我爹想吃什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健在的父母,我们不仅要从物质上赡养,更要多花点时间,多花些心思,多陪伴,多交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让我们的内心少留些遗憾。对于已经过世的父亲,我们要用做对家庭、对国家有益的事来荣耀他。
2017-1-24
岳升杰每日分享:子母关系。儿子与母亲的关系相当于与大地的关系,大地可以孕育万物,承载一切,包容一切;与母亲的关系也代表与水的关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如果一个男人处理不好与母亲的关系,他的情感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他就会缺乏爱的能力。在与异性的关系上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对女人有排斥、有愤怒、有攻击性,婚姻是很辛苦的。从小缺乏母爱的男人终生受着"无所归属"的焦虑的折磨,以至于他和妻、儿之间存在一种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缺乏必要的亲密感,生命的滋味对他来说如同嚼腊。一种是“宝贝儿子”型,对女人过分依赖,他往往被强势的女人所吸引,婚姻是找妈妈型的。这种过度的、无节制的母爱也是一种双刃宝剑,它给予男人生命的快乐也磨灭他探索世界的勇敢精神,使之变得依赖、敏感,神经质,这样的男人拒绝长大。有人认为恋母是男人一生的基本情感,他在一个女人身边长大又马上投入另一女人的怀抱。恋母的男性似乎有一种情感饥渴症,内心充满着依恋和渴望,他们对异性有极强的征服欲,但又缺乏与异性保持稳定关系的能力。他们对爱不是显得太热烈,就是太冷淡,在他眼里,伴侣只是母亲的影子。
男人如何从母亲的阴影中走出来?一是要认清缺少母爱所造成的伤害。我幼年丧母,养成了上进和刚强的性格,以前我总认为丧母带给我的是悲伤和激励,很多是从正面意义考虑,通过学习、反思,我发现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一直沉浸在丧母的痛苦中,不允许自己自由、幸福,情感缺乏,感受性较差等。二是要认清溺爱带来的伤害。有些男人由于童年受到母亲的溺爱,养成了懦弱无能、自私的性格,这些人需要自我成长,慢慢爬出陷阱。我们在现实中出现的感情纠葛往往与母亲有关,我们要学会批判地摆正与母亲的关系。
2017-1-25
岳升杰每日分享:女父关系。在有些家庭中,因为父母离婚、酗酒、外遇或家暴等原因,女儿会在内心对父亲存有不满和怨恨。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不好,或者说对父亲有抗争,她就会容易对男人发火、有愤怒、有攻击性。当她结婚后,她对父亲的怨恨和不满,会‘投射’到(俗话说发泄和转移到)离她最近的那个男人,也就是丈夫的身上。她会总觉得丈夫不够好,让她失望,其实她真正怨恨和不满的是她的父亲,丈夫只是替罪羊。另一种情况,在小时候女儿是父亲的“乖乖女”,和父亲的关系特别亲,父亲给予女儿更多的爱和接纳,甚至是溺爱和满足。这样的女儿,往往在心中最崇拜欣赏父亲,也往往会觉得自己的童年是最幸福的。她们小时候幸福的亲密关系模式,让她们对婚姻充满了理想化。在婚姻模式中,她选择老公往往是按照爸爸的标准去选择,每次谈恋爱都要找比自己大好多岁的男人。由于她们对有家的男人特别有感觉,所以很难在伴侣关系里维持长久,往往会不停的换男朋友。之所以这样,是因她们在潜意识深处渴望将丈夫改造成自己小时候父亲的样子,然而这样的渴望总会成为泡影。
俗话说:“父亲是女儿第一个情人”女儿和父亲的关系模式会影响到女儿长大后的婚恋模式。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在包办婚姻时代,有些女人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上,将婚姻和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而自由恋爱时代,离婚率却不断攀升。从正面讲,可能那时的婚姻质量没有现在的高,但从反面讲,婚姻需要用心经营。我认为,幸福的婚姻30%靠缘分,70%靠经营。很多女士用离婚来摆脱婚姻带来的痛苦,但往往从这个泥潭爬出又掉进另一个深渊。事实证明,女士在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很多缘于与父亲的关系。如果当女性婚姻出现问题时,能从与父亲的关系模式中寻找根源,并通过成长独立判断问题,全面理解父亲,那么,婚姻之舟就会越过险滩扬帆远航!
2017-1-26
岳升杰每日分享:女母关系。俗话有“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看爹嫁郎,娶妻看娘”“娶妻看岳母,嫁郎相公爹”等说法。按正常理解,女儿与母亲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但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见到很多对母亲非常反感、对抗的女性。最近发生的陈欣然弑母案,从表面看她最恨的是父亲,杀母亲只是误杀,但据我分析,她在仇恨父亲的同时也非常仇视母亲,把母亲杀掉也是她真正的想法。在前边我分析过的“金牌调解”栏目中,就有几例女儿与母亲激烈对抗的案例。11月3日《冷漠母女情》中,小顾对妈妈吴女士非常恼恨,其根源是吴女士不孝敬小顾的爷爷;11月21日《母子到底谁怨恨》中,儿子小寥与赵女士的矛盾在于赵女士对母亲的反感;11月29日《母女之间的硝烟》中,女儿小文与母亲黄女士的矛盾在于黄女士在孩子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没有心到做母亲的义务。在我周围,我也接触到几例成年女性对母亲不接纳的案例,有的是因母亲从小溺爱,女儿长大后叛逆;有的是母亲在两个女儿之间有偏见,抬一个压一个,伤害女儿的自尊;有的是母亲为了女儿的幸福干涉女儿的婚姻。
从以上我总结的案例中,我认为相比子父、子母、女父的关系来说,女儿与母亲关系出问题的还是比较多的。究其原因,总的来说都是母亲错误的家庭教育所造成,其根源都在于母亲。有些母亲做事感性,率性而为,作风又太强势,加之传统观念对女孩的束缚,女孩爱面子,自尊心极强,这样母女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虽然我们能划清责任,能看到女儿是受害者,但如果只停留在指责埋怨之中,对女儿来说丝毫没有益处。如果女儿一直对抗母亲,她的内心也是很纠结、痛苦的,她的事业、健康、婚姻、家庭都会受到影响。这些女性中,有的母亲已年老,有的已去世,再让母亲改变已不可能。“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愿这些女性能通过成长用一颗包容的心与母亲达成和解。
2017-1-27
岳升杰每日分享:子亲关系。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探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核心是亲子关系。而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源于他与父母的关系,我把他命名为子亲关系。有个年轻人对印度心灵导师巴关说:“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就一直争吵不休。他们不爱彼此,我在家里从来没有感受过平静和喜悦,我所有平静的记忆都是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该怎样对待我的父母呢?”
巴关说:疗愈你自己的方式就是去爱他们。要爱你的父母,仿佛你是他们的父母,仿佛他们是你很小的孩子。将他们视为小孩,哄他们、爱他们。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开始去体验他们。就像你到了海边,看着海浪、感觉微风吹拂,这时你会如何去感受呢?或是想象你正在品尝一道美味佳肴,你会如何体验呢?同样的,如果你的父亲正在咆哮,就把他当做狮子吼般享受;若你的母亲正在做一件你不喜欢的事,就将之转换成一个美好的事物。你必须开始去体验这些事情,去经历那些对你而言可能很痛苦的时刻。你必须开始去体验。这个练习并不苦难,我看过许多印度人只花了一个月就办到了。重点不是改变他人,而是你改变了。这就是我们必须练习的方式。抱怨父母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致力于处理自己。人们习惯处理他人,但这样会一事无成。你无法改变他人,你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最奇妙的是,你若改变了,只须再等待一段时间,他人就会自动改变。对于你与父母的关系,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处理自己,因为你没有接纳自己,也没有爱自己。而当你处理自己时,就会开始体验你的父母,你会接纳他们,爱他们真实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他们成为的摸样,一切都会改善。在所有的关系中,他人并不重要,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感觉与对他人的看法。你只要在心中改变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并以这个方式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2017-1-28
岳升杰每日分享:《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来了,孩子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动起来了,春联红起来,爆竹响起来,香味飘起来,孩子疯起来,父母忙起来。
家里人齐了。壁纸贴好了,彩电挂上了,炉子换妥了,儿子在忙碌地思考着、调试着。女儿购置了鲜花、窗花、铃铛,每个地方都靓起来,每个角落都苏醒了。爸爸扎着围裙,鲜鱼炖上了、丸子出锅了,小酒摆上了,一桌饭菜整好了。妈妈打扫着卫生,物归其位、各有次序,窗明几净、地面发亮,尽管腰酸,无怨无悔。小狗也没闲着,趁人不注意将新沙发枕套咬了个洞。
街上人多了。街道两旁,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排排、一行行,在迎宾、在迎春。娶亲的车队逶迤前行,烟和糖从车窗抛向人群;姑娘、小伙三五成群聊着、走着,进了歌厅;回家的游子带着父母、领着孩子、挂着笑容,不停地置办年货。地面上摆满了春联、鞭炮、食品,人们在谈论着、品尝着、购买着。
夜晚人醉了。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烟花拖着一条美丽的尾巴飘然而下,像喷泉、像星星、像花丝。龙湖边、乐桥上,华灯初放,美不胜收,湖面波光粼粼,游人穿梭如织,仿佛陶醉于梦幻之中。春晚的旋律奏响了,一家人品着茶、嗑着瓜子、抢着红包,笑声和着乐声,美妙动听。
老家叶茂了。四个月的孙子传来抱去,哼哼哈哈;四岁的孙女钻来藏去,风吹银铃。外甥一家人来了,侄女一家人来了,一拨拨、一片片,家和万事兴,春节情更浓。“每逢佳节倍思亲,叶茂常思父母恩。积善之家有余庆,祖先德行佑子孙。”有良好的家风,我们的家族一定会越来越好!爹、娘,儿子、儿媳、孙女、孙子给您拜年了!
天上五颜六色,地上万千灯火,东南西北到处闪耀着亮光。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幸福中。
春节过后是春天,
它如新放的烟花,孕育着未来和曙光;
它如新贴的春联,孕育着憧憬和梦想;
它如新婚的情侣,孕育着生命和希望!
岳升杰
丁酉年正月初一
2017-1-29
岳升杰每日分享:面对灾难。“我希望我老公和我站到一条线上,把儿子放在第一位,把他自己放在第二位。不要把他自己放在第一位,把我和儿子放在第二位。在身体上没有照顾我,在语言上对我冷暴力,我忍受不了。我借这个金牌调解给我儿子一个保障,如果没有保障的话选择离婚。”这是2016年12月17日“金牌调解”《妻子为儿操碎了心,丈夫辱骂找麻烦》中,吴女士的诉求。可是丈夫江先生却说:“老婆说的话不是事实,我对我老婆很关照,对我儿子更不用说了。”
江先生和吴女士夫妻二人有一双儿女,女儿已经成年,2013年正月初6在儿子10岁时被确诊为癫痫。据吴女士介绍,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正是从这时开始的。首先是病因。在怀儿子时进行产检,发现有脐带缠着脖子的现象,吴女士经过锻炼这种现象消除了。到生产时,江先生提出要到城里医院,而吴女士感觉费用太大,坚持要到乡下医院。在乡下医院生时,果真难产,孩子生下后缺氧,放到保温箱里。后在喂奶时,儿子又被卡住,经十几天抢救才活下来。现在儿子患病后,吴女士本身感到很内疚,可是有次当着儿子的面,江先生说:“都是你妈害的,恨她一辈子。”其次是对儿子的态度。在“六一”儿童节时,吴女士想让儿子去玩,江先生却让儿子在他的马场为他牵马。当儿子快要犯病时,江先生还辱骂儿子没有牵好马。吴女士认为江先生太狠,而江先生认为老婆太溺爱儿子。第三是关于钱的使用。当夫妻经营马场赚了钱后,吴女士想用钱为儿子治病,她却发现丈夫一心想用钱买车。
针对吴女士的哭诉,一位观察员问吴女士:“你说江先生在儿子患病后心态变了,你的心态有没有变化?”吴女士承认她的变化就是自我保护。观察员指出她变得焦虑了,她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问题。俗话说:夫妻合心,其利断金。在家庭中挫折和灾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夫妻面对灾难时不良的心态。
2017-1-30
岳升杰每日分享:沟通之前。吴女士和江先生的矛盾主要是沟通问题,而其中的主要障碍是江先生语言的口无遮拦。从这起案例中我们能看到语言的力量,沟通的重要性。
第一件事,儿子在十岁左右患了癫痫,吴女士一定会自责当初没听丈夫的话到人民医院去生儿子,如果江先生能理解吴女士当时是感觉家里穷,想省点钱才去乡下医院,只不过好心办了坏事,那么夫妻感情会加深。可是江先生却是伤口上撒盐,当着儿子的面说“都是你妈害的,你会一辈子狠她”。试想,妻子听了这话出于自我保护能不反抗吗?这样的夫妻关系能处理好吗?实际上,江先生虽然心里埋怨妻子,但她明白这时再说这些已经晚了,并坦承自己也有责任,儿子犯病他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心里是很难受的。
第二件事,吴女士说,自从经营马场赚了点钱,她一心想为儿子治病,而丈夫却是想买车,因为想买而不能买就怨她没到人民医院生了。在吴女士看来,江先生买车比给儿子看病更重要,并且一有不满是去责怪老婆。而江先生说:“我是想买车,但现在买车也没什么用,再说儿子现在得病,还想到北京、上海去检查。如果我要买车,我现在就有钱,也不用和她商量就能买。我只是想想而已。”当谈起儿子的病情,江先生显得深沉,虽然儿子的病情打乱了他的计划,但并没有影响他爱儿子的心。只是他心口不一的咒骂让已经焦虑的老婆深陷恐惧之中。
第三件事,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儿子想去玩,爸爸怕他去外面打架就让儿子牵马,儿子不肯,爸爸就大声骂他。儿子在牵马时,有患病的症状,妈妈去照顾儿子,爸爸不让。对这件事,吴女士认为丈夫对儿子太狠,而江先生说自己真的不知道儿子已经犯病。
这些事情,我们旁观者很自然地能看出吴女士是把事情向坏的方向想了,而江先生虽然心是热的但语言是冷的。这就是沟通不畅带来的极端后果,这就是语言所具有的杀伤力!
2017-1-31
岳升杰每日分享: 沟通之后。吴女士列举了丈夫好多问题:恨自己让儿子患病了;梦中骂自己;对自己做的事总是挑三拣四的,如洗过的衣服要在太阳或灯光下照;不让自己看金牌调解等。这些问题都缘于吴女士心态的焦虑,缘于沟通不畅。两位老师对江先生的语言暴力进行了分析:语言就像刀子一样刺向妻子;这些语言对孩子的病极为有害,再好的药也抵不上这样的伤害。他们的大女儿客观地对爸妈进行了分析:妈妈做事急,对弟弟有些溺爱;爸爸很辛苦,有大男子主义,说话唠叨,全家人都烦。经过调解,夫妻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接着,沈珊老师让夫妻两个相对而坐,手拉着手,眼睛看着对方的眼,做一个沟通游戏。她说一句让江先生说一句。“老婆,我懂你,你辛苦了!我知道我的性格上比较直,希望你能够原谅我!”听着丈夫的几句表白,老婆哭着说:“老公,我希望你的声音小一点,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我请你教我,不要老是指责我,用言语攻击我。咱们的孩子有这种病,已经是事实了,咱们好好地把孩子养大,好好的把孩子的病治好,我就可以了。我也知道你辛苦,我也知道你对我好。上次我手摔到了,你赶快把我背到你身上送到医院,在过坎的时候,我的手很痛,你都轻轻地推我,不要我走动,这我都知道,我怎么能忘记!”“经过金牌调解,我回去是要改一下坏习惯,对老婆温柔一点。实际我老公对我不坏的,心是好的,但他的语言不好,他改我很高兴,我对老公也要尊重、也要好,咱们两个要好好的,我再怎么不好,我对咱一双儿女都是好的。”“老婆,我爱你!”“老公,我也爱你!”
简短的游戏却展示了语言的神奇力量,半个小时前还相互指责、水火不容、甚至说出“离婚”等伤心话的夫妻,现在却好得酸溜溜、美滋滋的。真诚的眼神、温馨的话语是化解一切问题的良药,凡是夫妻、亲子有问题的不妨一试!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