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案例四 行为外化惹人厌

7年前 [04-26 22:26 周三]

芳芳爸爸,您好!

来信已收悉。您在来信中谈到您生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芳芳今年8岁,正在上一年级,小女儿圆圆,刚好20个月。圆圆没出生之前,芳芳聪明可爱,善良懂事,从不和同伴吵架。圆圆出生以后,不知怎么回事,芳芳经常惹是生非,攻击欲望很强。前天下午,芳芳和一群小朋友在小区的沙坑边上玩沙,住在您家楼上的霖霖不小心把芳芳堆的沙堆碰倒,芳芳马上就去抓霖霖的脸,等您发现时,霖霖脸上已经有三道明显的血印子。昨天晚上,您给了圆圆一辆赛车,芳芳竟推倒圆圆,夺过圆圆手中的赛车,把赛车藏了起来,圆圆当场嚎啕大哭。看到芳芳的这种变化,您心里感到非常纳闷,孩子怎么会接二连三地发生攻击行为,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孩子的这种问题?

芳芳爸爸,二宝出生以后,由于家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抚育二宝上,大宝感觉受到冷落,产生生气、愤怒的情绪,由于大宝年龄尚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情绪很容易冲动,出现行为外化现象,通过攻击来解决问题和矛盾。比如,通过打人、骂人、大吵大闹、破坏或是干扰的方式,把自己受挫的怒气对外发泄,孩子这种行为外化现象目的主要是要引起家长注意,希望家长多给他一些陪伴和关爱。

芳芳爸爸,孩子每一种情绪和行为,背后都有其不同的原因及功能。如果家长不去仔细分析孩子行为外化的原因,简单地把孩子修理一顿,压制或否定他的情绪,不但无法填补孩子心中的缺口,更会使孩子出现更强烈的负面反应,甚至形成行为习惯,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孩子的行为外化问题呢?

1、给予情感陪伴  提供心理支持

和谐的家庭和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和关键,家长要适时地给予孩子情感陪伴,提供心理支持,不能因为忙于工作或照顾二宝等原因,忽视和错失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空虚和不满。孩子在得不到心灵满足和情感安定的情况下,会倾向于寻求其它形式释放和满足,种种怨忿和不满的情绪就有可能演变成孩子的攻击行为。

2、纾解消极情绪  释放心理压力

 大宝在二宝出生后,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中大宝会产生许多困惑和烦恼,这些困惑和烦恼会给孩子还未成熟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的压力和郁结的情感会堆积成过多的心理垃圾,如果没有合理宣泄的渠道,这些心理垃圾就会以各种极端的形式表达出来,暴力和攻击就是其中一种典型表现。因此,家长要接纳大宝内心存在的愤怒、焦虑、不安等情绪,并引导孩子通过绘画、运动、亲近大自然、参与社交和倾诉等方式处理这些心理垃圾,让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和安定。

3、制定行为规则  强化道德意识

家长要与大宝一起制定行为规则,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可以做的,哪些行为不能做的,并通过参与实践体检,让大宝切身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与重要性。同时,家长要有意识为大宝选择有教育意义的题材,比如,利用动画片、故事和身边的真实事件等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

4、控制激动情绪  学会冷静处理

当大宝发生攻击行为时,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先尝试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通过打骂等方式解决大宝的打架问题,往往会给孩子提供攻击的原型。对一些比较容易冲动的大宝,家长可以实行短

时间的冷处理,让大宝独自呆在房间里,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家长故意忽略孩子的攻击行为,会让孩子有所体悟。

5、学会语言表达  培养合适行为

 不少孩子的攻击行为是因为不会表达或表达方式不当引起的。比如,有些孩子只会用抢、夺来表示自己想和二宝分享玩具,不能“得逞”就抓、咬;有些孩子用“踢一下”、“推一下”等小动作表示对同伴的喜爱或是表达自己兴奋地心情。因此,家长要引导大宝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比如,用“你和我一起玩吗?”、“我想借你的玩具玩,可以吗?”等礼貌的话语表达需要;用“拉拉手”或是“拥抱一下”等文明的动作来表达对二宝的友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许多攻击行为的发生。

6、学会自主处理  避免强调谦让

两个孩子出现争执的时候,家长不要总对大宝说要让着小宝,这种说法会无形之中激起大宝的反抗意识,不但不能解决矛盾,反而会加深两个孩子之间的隔阂。因此,两个孩子之间出现小矛盾的时候,家长要学会视而不见,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家长可以和孩子这样说:“弟弟妹妹是你的玩伴,但是他还小需要你的照顾。”这种说法比一味要大宝谦让、懂礼貌有用得多。

芳芳爸爸,行为外化问题是孩子内心感受和情绪的外部表现,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多一点观察,多一点分析,多一份等待,多给孩子一个充分表达的机会,孩子就会淡然面对二宝出生带来的生活

变化。我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孩子的行为外化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好解决的。

最后,祝您全家身体健康,快乐幸福,事事如意!

此致

敬礼

                                              殷老师

                              2015611


【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