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六十)

7年前 [05-21 07:31 周日]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庭之道3”《夫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夫妻关系也许是人际交往中最微妙的一种关系。一说夫妻关系最好处理,因为爱是基础;二说夫妻关系最难处理,因为朝夕相处。夫妻恩爱,全家幸福;反之,夫妻冲突,鸡犬不宁。那么,夫妻应该怎样和平共处呢?本文作者给出了五项原则:1、打理好自己,保持自我成长。2、降低期望值,接纳真实的对方。3、要注重仪表,保持美好形象。4、懂得给对方留面子、留台阶。5、有问题就着眼解决,并肩进退。(原文参阅《不输》27卷103页)。

      是的,亲密的爱,是现代婚姻关系的前提基础;自由平等、合作互利是现代婚姻关系的基本原则。婚姻源于爱,发展于亲密,我们都认同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怎样经营好婚姻?首先,就是要温柔地、真实的、亲密的表达对伴侣的崇拜和爱戴,永葆“恋爱”之初心和激情;第二,就是要接纳真实的对方,宽容对方的不完美,不用自己的标准苛求对方、责备或者控制伴侣;第三,就是要内外兼修、努力完善自我,保持良好的形象,常怀对伴侣的感恩之情。自由平等,独立不依赖。夫妻关系不是相互依附的关系,所以经济上要独立,人格上也要独立,这样才有平等的基础,才能享有自由的权利;第四,精诚合作互利共赢,主动尽义务,积极负责任。在家庭中夫妻虽有不同的分工,但是更多的是合作,共同为营造温馨的家庭、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努力付出勤劳和聪明智慧。有爱的家才有温暖,有亲密的关系才会恩爱。夫妻之道,就是亲密地表达爱,让伴侣感受爱的亲密。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家教误区5”《认错重要还是改变重要》
      “错”与“对”是一对矛盾。对于年长的成人来说,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有比较明晰的标准,譬如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社会俗成等。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认知能力有限,缺乏人生经验,因此难以辨别哪些行为是“对”或者“错”。其实“对”与“错”是相对的,成人眼里的许多“错误行为”,在孩子那里不一定成了“正确行为”,因为孩子行为背后必然存在其合理性。所以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合理性”,去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而不是追着孩子“认错”或者逼着让孩子“改变”。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首先要“认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同样要“改变”的也是父母。第一,父母要读懂孩子,让孩子保持好心情,防范于未然。孩子冷了、饿了、困了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父母的标准,不能强行让孩子穿、不能强行让孩子吃、不能强行让孩子睡,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有需求时给予满足,做得更好的是凭我们的经验,准确地先知先觉的“发现”。第二,对孩子的规则教育,在于父母身先士卒的榜样模范,而不是说教。孩子最初的习得都来自于模仿,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学。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先做好什么样的“孩子”。所以父母陪伴孩子与孩子相处,一切言行举止都必须以身作则,身教在先言传于后。第三,无条件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遵循一般的成长规律,又凸显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孩子所有的行为,都与年龄特征相吻合,每个孩子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犯错”是必然的,相反“不犯错”才是可怕的,每个孩子犯的错也不会相同。只有接纳“不完美”,才是对孩子的尊重,才是对生命的崇拜和敬畏,千万不要以我们固有的标准和期望,去评判孩子、去“改造”孩子。养育孩子是引导、帮助、鼓励孩子,去自我探索、认知,让孩子有能力不断自我完善,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要孩子认错并不重要也没必要,父母的学习改变才最重要!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家教误区5”《认错重要还是改变重要》
      “错”与“对”是一对矛盾。对于年长的成人来说,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有比较明晰的标准,譬如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社会俗成等。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认知能力有限,缺乏人生经验,因此难以辨别哪些行为是“对”或者“错”。其实“对”与“错”是相对的,成人眼里的许多“错误行为”,在孩子那里不一定成了“正确行为”,因为孩子行为背后必然存在其合理性。所以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合理性”,去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而不是追着孩子“认错”或者逼着让孩子“改变”。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首先要“认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同样要“改变”的也是父母。第一,父母要读懂孩子,让孩子保持好心情,防范于未然。孩子冷了、饿了、困了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父母的标准,不能强行让孩子穿、不能强行让孩子吃、不能强行让孩子睡,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有需求时给予满足,做得更好的是凭我们的经验,准确地先知先觉的“发现”。第二,对孩子的规则教育,在于父母身先士卒的榜样模范,而不是说教。孩子最初的习得都来自于模仿,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学。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先做好什么样的“孩子”。所以父母陪伴孩子与孩子相处,一切言行举止都必须以身作则,身教在先言传于后。第三,无条件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遵循一般的成长规律,又凸显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孩子所有的行为,都与年龄特征相吻合,每个孩子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犯错”是必然的,相反“不犯错”才是可怕的,每个孩子犯的错也不会相同。只有接纳“不完美”,才是对孩子的尊重,才是对生命的崇拜和敬畏,千万不要以我们固有的标准和期望,去评判孩子、去“改造”孩子。养育孩子是引导、帮助、鼓励孩子,去自我探索、认知,让孩子有能力不断自我完善,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要孩子认错并不重要也没必要,父母的学习改变才最重要!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名人家教1”《林清玄:唤醒内心的种子》:
      本文作者在文章中整理了林清玄老师的几段成长故事。阐释了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的最好“教育”是,用爱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第一,不要太拘泥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很重要,但是好孩子并不是第一名。当今的世界精英,不是当年的学习尖子,而是那些人际关系好、学习压力小、生活轻松快乐、富有创意、敢于创新的孩子。第二,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希望教育成相同的样子,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认识自我。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差别,仅仅在于孩子内心的种子有没有被唤醒,能不能够认识自我。第三,在孩子的生命中,除了文化学习,还必须掌握几个方面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爱的能力、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拓展视野的能力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既一个成功的人,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原文参阅27卷85页)
      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发现,父母“教”得越执着感觉越困难、问题越多,亲子关系越疏离越冷漠,甚至经常发生冲突。这令很多父母纳闷,不知道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背后的真相是,孩子内心的生命种子被禁锢了,即没有得到富足的滋养,也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教”严格意义上讲是学校的事,并非所有的父母都可以胜任。在家庭教育中,其实家“教”根本就不需要,“育”人才是第一位,育人只要“爱”就足够了。然后问题是我们很多父母内心有爱却不会“爱”。那么到底怎么做才算是会“爱”呢?1、接纳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完美的、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种子。2、满足孩子成长的一切需求。一颗种子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需要扎根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需要等待的时间实现完整的成长过程;需要拓展的空间自由伸展枝繁叶茂;需要和谐的环境沐浴阳光和雨露,总之,无条件满足一切成长需求而不是限制。3、认同差异,尊重个性。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过程和结果都是无法预知的。所以,不能有标准甚至不需要有目标。4、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和影响,但不以环境为左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王阳明曾写过一句话:“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告诫我们如果怀着这样的心态,就容易迷失自己,所以,要让孩子识得本心,而不被环境困扰,才能真正开悟。总而言之,父母崇拜生命、会爱孩子,方能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激发生命的潜力和能量。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教艺术2”《为什么你下的指令孩子不听》:
        我们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给孩子下了指令孩子却不听,为什么呢?一种可能是孩子没有听明白,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不愿意听,再一种情况是孩子不愿意按你的指令行事。这就说明你下的指令是无效的,你没有与孩子达成有效的沟通。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听你的指令呢?1、明确表达你对孩子的要求。现在有不少父母亲除了学习老生常谈,似乎不敢对孩子提其他的要求,因此常常是闪烁其词含糊不清,孩子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也没有什么兴趣点。2、留出足够空间,给孩子一个选择。其实现在我们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很大,生活的空间十分狭窄,基本上就是两点一线,在这条线段的两端不是上课、考试,就是刷题、作业,如果我们父母的手稍微再松一点,或许孩子就会多一点的喘息机会,孩子的事尽量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3、赏识你的孩子。孩子本来就是完美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我们用太多的标准限制孩子的成长,结果有的孩子被我们打磨得奇形怪状、惨不忍睹。所以孩子身上所谓的“不合理行为”,其背后都有合理的诉求,这是抗拒和痛苦的挣扎。赏识是对生命的敬畏,赏识点亮孩子的心灯,光明开启孩子的智慧,让孩子的生命之树勃发生机。也许你根本不需要给孩子下太多的指令。 



 2017年5月15日,郑友花分享《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26卷p102。(可以不是豪门,但要有门风与涵养)
我刚从我国宝岛台湾回来,作为同根同源的中华民族的后裔,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的教养。
故事一
在台北一家小店,我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合人民币两百多元,店主是一个胖胖的男孩,他骄傲的告诉我,这是他的团队设计的,获过台湾最高设计金奖。
我请他给我包起来,他却认真的从里面抠出一个小茶杯说:“这个杯子当摆设,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水会很烫,你考虑一下要不要。”我遗憾的放弃了,又看中一个不到一百元的小茶海。他提醒我说:“这不是台湾设计的,我知道很多人来这里是要买台湾原创的产品。”
他让我很惶惑,我说你还要不要卖东西,他说正因为我要卖东西才要说清楚,否则我卖的东西烫了人,人家会说我不诚信,生意也不会长久,我是要开百年老店的。
最后我买了一把非常好的紫烧壶,很贵,上千元。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买到的是台湾最好的原产地的产品,他也很高兴,把东西包好送我出来。
点亮心灯
站在外面的阳光下,我想这个孩子吃亏吗?他因为说实话没有卖掉百十元的东西,但是我因为对他的尊敬和想要成全他做百年老店的意愿,最后买了一个一千多元的东西,诚信不吃亏,反而会有最好的长远未来,我很想调查一下在内地有多少妈妈会不觉得这样的孩子傻呢?
故事二
从台湾临走前我去88岁的大姨家吃饭,她通知亲戚们:小丹来了,大家都来大姐一句话,弟弟妹妹什么事情都能放下,小舅妈70多岁了,在大姐面前像小媳妇一样毕恭毕敬;40多岁的孙子,事业极为成功,看见奶奶下巴上粘了饭粒会赶紧站起来给他擦掉。老人爱说车轱辘话,讲当年跟我妈妈的分别讲,讲,1948年离开大陆的时候还惦记着后窗台上的一串糖葫芦。这故事光我都听了七八遍,孙子们听的次数总有上百遍,但他们一言不发的看着老人一点都不打断,那专注的样子,就像第一次听。
点亮心灯
我们总希望孩子学习高精尖的东西,但损失的是家教和门风,是做人的常识与底线。
故事三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拼命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抢,大人根本没办法伸筷子,我问朋友,你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点亮心灯
他没有想过一个孩子最后是要成为公民的,是要进入社会的,如果漠视别人的存在,当别人的权利受到伤害的时候,他的天性能保证他一生的幸福吗?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自己的爹妈管教,那他被社会修理的时候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所以说,好门风能教我们做人的涵养,好门风一代一代的传承,能让我们在这个训及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内心不变的温暖,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秩序。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国外家教2”《“超级保姆”里的爱和规则》

      英国有一档亲子电视节目《超级保姆》,已经连续播出了十多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英国家庭喜闻乐道的亲子宝典。本文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情景:1、孩子黏人,每一次过来,母亲蹲下来亲吻、拥抱一下,放手。下一次过来,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过来,再重复,就是不把孩子抱起来。2、孩子不肯入睡,抱孩子上床,拍拍被子:“宝宝睡觉了”,关灯,离开孩子的房间,孩子跑出来,重复以上过程,再出来再重复,就是不与孩子多说话,直到孩子入睡为止。3、孩子进入超市恶作剧,把商品撒一地,母亲跟在后面捡起来按原样放好,然后告诉孩子“妈妈这样很累、很不舒服”。孩子继续,你也继续,直到孩子过来和你一起收拾,然后夸孩子摆得整齐。三个情景中我们看到,妈妈特耐心,就是不生气、不对孩子发火,而且只做正确的事情。是的,父母陪伴孩子,需要足够耐心、足够温柔,然后,只做正确的事  让孩子安心、让孩子高兴,也让自己满意,不唠叨、不责备、不发脾气、不打骂、不讲道理。养育孩子就是这么简单:接纳孩子的一切,在孩子面前,不教导,温和地只做“对”的事情!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国外家教1”《诺奖获得者:谈爸爸如何温柔地扼杀了他的早恋》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人奥罕.帕慕克,在重要场合多次提到他高中时早恋的一段趣事,坦言感激父亲,当年温柔地扼杀了一段愚蠢而羞赧的情感,让自己避免了蹉跎年华。土耳其《自由之声》曾这样评论:“奥罕帕慕克父子当年的交谈,是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典细节。”文中这样提到,父亲温柔地对奥罕说:“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不能为他的爱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如果你是女人,你会怎样看待这样的男人呢?”父亲还告诉奥罕:“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一份赚钱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已经40岁,甚至50岁,都不配谈恋爱,如果他了谈恋爱,那就是早恋;相反,只要有挣钱养家的本事,15岁谈恋爱也不算早恋。”父亲的这番话,语出惊人,虽然其逻辑闻所未闻,但是入情入理,无懈可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奥罕终于从这段虚幻飘渺的无根之爱中抽身而退,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高中学业,并如愿考入了土耳其最好的国立大学(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从此牢固地奠定了日后的事业基础。看整个过程,父亲并没有滔滔不绝的大道理,也见不到威风地横刀立马,而是温和地与儿子沟通。看得出这对父子关系十分和谐。现代家庭教育研究发现,父子关系应该成为最亲密的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成长才最为健康。因此,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莫过于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不是所谓的权威和地位,更不需要装腔作势。温柔足矣。你越淡定,越“温柔”,孩子就越崇拜你,也愿意听你的话。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