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1
岳升杰每日分享:爱的扭曲。“老实说,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知识的教育,而我们欠缺的是对爱的一份认知的教育。这个是我们缺的,我们对爱的认知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一个很大的空白领域。爱就是控制,我是为你好,那么多人我不控制,我为什么偏偏要控制你?因为是我爱你。这就是一个爱的认知的重要的扭曲。第二,你是我的孩子。这也是一个扭曲的认知,就是我们会把人变成物化,就是类似于你是我的物品一样。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的老公,你是我的妻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把老公、妻子、儿子的部分变成了你是我的杯子,你是我的私人物品。我们把爱物化了,这也是一个爱的认知的扭曲。就139期的家长而言,尽管孩子惹了天大的麻烦,这些家长爱不爱孩子?爱啊,爱始终都在那里,爱的能量始终都在那里。没有不爱的,因为爱的认知一扭曲,就是爱的能力出不来了,憋进去了,全部被封住了。我们出来的全是改造孩子、教育孩子,改变对方的想法。后面那个爱的能力没有出来,满满的爱往往变成满满的伤害。”
李老师指出了爱的两种扭曲现象,即“爱就是控制”,“你是我的孩子”。谈起家庭教育就不能不谈到“爱”,可以说爱与家庭教育如孪生兄弟,难分伯仲;也可以说爱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精髓,离开了爱,家庭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亲子关系中,爱同样应包括主观和客观两部分,只有主观和客观、想爱和会爱结合在一起才是正确的爱。从主观的心理讲,我们常用“虎毒不食子”说明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尤其对于中国父母而言,孩子就是父母的希望,孩子就是父母的幸福,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他们怎么能不爱孩子呢?从客观的效果看,我们很多父母的爱是错误的爱、盲目的爱、不成熟的爱,很多“问题孩子”都是这样造成的。如何让父母的爱成为正确的爱、清晰的爱、成熟的爱,答案就是通过学习掌握爱的能力。
2017-7-2
岳升杰每日分享:孩子心声。在《镜子》中,家明那“放开我,放开我”的呼喊声一直在脑中回荡;张钊那“绑架、绑架”的抗争让我们不寒而栗;泽清那“如果不是家长课堂我肯定不会来的,在这里待81天的应该是父母,我只需待6天,”的见地振聋发聩。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面镜子,他能照出父母、家庭、社会的污泥浊水。
阿毅,男,17岁,高三学生,辍学一个月。他说:“妈妈就是上学什么都好说,不上学什么都没有。她为了让你去上学,可以让你一无所有。做到这种份上,无论用任何手段都可以,你哪怕让她犯罪都行,只要让我上学。这已经不是控制了,已经是接近于囚禁之中了。”彤彤,女,12岁,六年级,辍学一年。她说:“都说不逼不逼,什么时候没逼过?都说现在都在减负、减负,哪减过。都说不能开补习班,不能开补习班,哪个老师不开补习班?大人都说他们那个时候苦,过得苦,那我们怎么感觉我们过得更苦。我们小孩子也是人,不是机器人,其实不是中了病毒,是有了自己的感受,不想被受控制了。”汉卿,男,13岁,初二学生。他说:“少年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都成了书呆子。你还童年,你有童年吗?想想看,聪明的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一生快乐,一生过得好。拥有自己喜欢的职业什么的,这些想的都没有错,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
“妈妈,我始终只能一个人走,一个人走着,我好孤独。你不知道,昨天的梦里我也害怕,我担心醒来的时候,我忘记我自己。妈妈,我不想长大,我不想在欲望的世界里生根发芽……这多让人心疼啊,妈妈,走了那么远,我只想做一个乖孩子。这多让人心疼啊,妈妈,走了那么远,我只会唱首悲伤的歌。我从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这多让人心疼啊,妈妈,走了那么远,我不想再唱那悲伤的歌,我决定开始要新的生活。”结营典礼上,孩子们低回婉转的歌声,让父母们陷入沉思。
2017-7-3
岳升杰每日分享:科学施爱。中国的父母应该是世界上最辛苦也是付出最多的父母。他们每天起得很早,只是为了给孩子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晚上还要放弃休闲娱乐的时间陪孩子做作业;白天还要挣钱、奔事业,生怕一不小心就下岗。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每天辛辛苦苦地忙这忙那,无非是希望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出众的成绩和较强的能力,长大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可是很多孩子并不遂他们的愿,毛病越来越多——懒惰、任性、说谎、逃学、早恋、网瘾,令父母们头疼。父母们怎么也想不到,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没有朝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反而走向了反面。他们迷茫地站在孩子的背后无所适从、焦急万分。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如何教育孩子却是一桩伟大的事业。”的确,教育孩子是一份长期、艰苦、细致的事业,需要父母不断地的反思学习。否则,爱得不科学就会让爱变成伤害,付出一切的结果是失去一切,并耽误孩子的一生,这不是父母想要的结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如果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不能科学施爱,自己的言行经常在无意中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那么孩子就必然成为“问题孩子”。家庭教育的成败关乎孩子的一生,父母和孩子都输不起。家庭教育既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如果你孩子的各个方面都不让你满意,在你眼中是“问题孩子”,那么你就需要重新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一番审视;如果你对孩子当前的情况表示满意,在恭喜你的同时,希望你将孩子的未来规划得远一些,保证孩子能一直沿着健康的轨道成长。请相信,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反射出来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倘若我们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溯本求源,不论你的孩子有多大,一切从现在开始都不晚。如果你有了紧迫感,那么,你最智慧的做法就是抓紧学习家庭教育。
2017-7-4
岳升杰每日分享:快乐学习。我一直是一位学习者,我也决定要“活到老、学到老”。从我的学习历程而言,自上小学开始我就一直热爱学习,可以说是个学习迷,是个书迷。尽管高中阶段一生学习最黑暗的日子,但我也从没厌烦过学习。我很庆幸是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考上了学,成了“公家人”,我能有充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假如我一直在农村,整天为生活奔波,没有时间去读、去写,那么我会非常遗憾和郁闷的。想起这些,我就有些后怕,同时也告诫自己,既然上天眷顾自己、满足了自己读书的愿望,我就要在学习上搞出点名堂。但我经过观察发现,即使是一些“文化人”或大学生他们对学习或读书的热情也并不是很高。我就在想,学习究竟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如果说是痛苦的,那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书呆子”嗜书成性;如果说是快乐的,那为什么有很多人不爱读书、学习?实际上,凡事都有两面性,但为了让自己和孩子爱上学习,我们必须坚持董进宇、戴东等老师关于“学习是快乐的”观点。
当一个人怀着快乐与愉悦的心情学习时,他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脑内吗啡的物质。在这种物质的作用下,人体的肌肉会非常放松,内心会非常宁静,而且快乐学习时的记忆水平比平时要高出7倍。但当一个人带着痛苦、紧张、烦躁、焦虑的情绪学习时,身体所分泌的物质是肾上腺素。这种物质会让人肌肉紧张、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记忆蛋白被抑制,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这些反应会让一个人处于非常难受的状态,据说其对身体的伤害相当于天然毒蛇毒素的六倍。有人说,一个极度愤怒的人,从他的血管里抽出几毫升的血就可以毒死一只老鼠。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一动不动地坐在桌前学习两三个小时,而有的孩子学习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动动这个,摸摸那个?其实问题就出在二者学习时的情绪上。前者的学习是快乐的而后者的学习是痛苦的。
2017-7-5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习快乐。受传统教育影响,在我的思想中,学习尤其是在学校学习一直是与“苦”相联系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心似平原驰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中甜。”“头悬梁,锥刺骨”……这些用来激励自己、学生、孩子和别人的名言都一再强调学习是要吃苦的。生活中,人们都承认“追寻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既然学习是痛苦的,那为什么人们还要学习呢?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凡学习的人都是不平凡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都是有意志力的人,都是有义务感和责任感的人,都是想成为“人上人”的人。而另一种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最终是靠他内在的动力,内在的兴趣,如果只靠“痛苦”是走不远的。在旧时代,因为学习是有钱人的的专利,贫穷家庭无缘读书。他们强调学习苦是为了说明,这些人都是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才混到了现在的位置,他们就应该做统治者,就应该享福,就应该有钱。当今时代,孩子的生活、学习条件都变了,如果再强调苦学,不仅不合时宜而且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不利。
孩子的厌学与孩子的畏惧心理有关。很多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用功、刻苦才能够可能把学习学好。这种将学习与痛苦相联反向是激励的做法,不仅无法治愈孩子不爱学习的顽疾,反而会让孩子更害怕、更排斥学习。以喝酒为例,有些人感觉喝酒之后是快乐的,那么他就会乐此不疲,而感觉喝酒是痛苦的,那么一提到喝酒他就会联想到胃疼、呕吐等等,于是他就会拒绝喝酒。相对于成人,孩子的自制力要差得很多,他们即使知道学习很重要,也会因为学习较枯燥而无法长久地坚持。这就是很多孩子能在电脑前坐一天而学习时一分钟也待不住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都快乐的,让孩子树立起学习是快乐的观念。
2017-7-6
岳升杰每日分享:寓教于乐。“学习不可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应该是一件苦差事”这是传统教育中的观点;“学习有时是痛苦的,有时是快乐的”这是大多数学习者的感受;“学习是快乐的”这是新时期教育达人的新潮观点。就我自己而言,以往在教育学生或孩子时主要强调学习是一件苦事必须有吃苦精神;对于自己的学习经验,虽然有痛苦但快乐还是“占大头”的;现在我更欣赏“学习是快乐”的观点,它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就中国文化而言,我们过多地是注重痛苦教育、负向激励、消极表达,这也许与中国人几千年处于水深火热的天灾人祸之中有关。如果我们把家庭、家族、国家当成一个个公司,那么我们闭目冥想就会发现,那些占51%以上控股比例的是痛苦、悲观、消极、埋怨、唠叨、指责、批评、愧疚等低能量、负能量的东西。就学习而言,虽说学习条件已今非昔比,但如果列举学习的痛苦还可能说出很多。但试想一下,我们这样做于己于人除了打击积极性还有什么效果?我们坚持“学习是快乐的”观点,第一,它是客观事实,学习是人的本能,一切痛苦都缘于外在的错误;第二,它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学习,人完全可以快乐学习;第三,它让我们明白快乐学习更高效,督促我们调整教育方法、寓教于乐。
我们坚持学习是痛苦的,我们就会用痛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不愿意听课,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上学,我们就会讲“谁愿意写?不想听也得写,你看看,哪个学生不是这样?谁不是从苦中过来的?”等道理,不会去考虑教育者的问题。我们坚持学习是快乐的,我们就会时刻想着“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学习?”的问题。现在我参加的很多学习班,他们都在游戏、体验、互动、自由上做文章,让参加者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我一直在家庭教育中想改变“我讲你听”的教育方法,怎奈中毒太深,改起来太难,但我要努力尝试!
2017-7-7
岳升杰每日分享:游戏学习。把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在过去我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提到游戏,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它是小孩子玩的把戏,它是简单重复无意义的事情;而提到学习,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它是追求高尚、理想的敲门砖,它是正经人正襟危坐所做的正经事。随着对家庭教育、心理学及社会上各种流派的学习,我脑子逐渐开窍,我认识到游戏和学习是可以融合的。就拿孩子学数字来说,让孩子坐在教室里看着黑板抽象地学,孩子也可以靠技巧学会,我们也可以让孩子用手指、脚趾、扑克、麻将、划拳等在游戏中学。虽然两种方法都能达到目标,但前一种会让孩子越来越感到枯燥,而后一种会让孩子感到学习非常有趣味。除了枯燥和趣味的区别,还有鼓励和打击的不同。
孩子为什么爱玩电脑游戏而不爱学习?可以说,游戏中充满着鼓励,而学习中则充满着打击。孩子在打游戏的过程中,每过一关每完成一次非常漂亮的动作,都能获得来自于游戏系统的夸赞。这些赞美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让他们下意识地去战斗。当他们没有过关时,游戏系统仍继续鼓励,重新点燃孩子的信心。孩子在学习中,往往是做好了是应该的,而做不好则会受到埋怨、指责等打击。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父母应该适当地向网络游戏去学习。也就是说,先让孩子从最容易上手的内容开始学习,到孩子获得了一定的自信后再逐渐地增加难度。在此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及时做出表扬。比如孩子是四年级的学生,那么父母就可以把三年级的书找出来让孩子从第一页的第一个字开始看,然后让孩子做例题、做课后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只要孩子做对了一道题,那么父母就一定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当孩子经常被夸奖,他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样当他面对一道难题时,他内心的第一反应绝不是“太难了我做不出来!”而是“我能够战胜它!”
2017-7-8
岳升杰每日分享:体验学习。“请闭上眼睛,全身放松。你仿佛回到母亲的怀抱,仿佛睡到了摇篮里,放心地睡吧。你是可爱的,有那么多人爱你,有那么多人支持你……”这是在“濮阳市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志愿者培训班”上名为“摇篮”体验的指导语。八人一组,一人躺下,一人在前面抬头,两人在左右抬肩,两人在左右抬臀部,两人在后面抬脚,七人中有一人做指导说指导语。大家准备好后,将体验者抬起,到腰部位置前后有节奏地摇晃;之后再将体验者抬高举起,在头顶前后摇晃;最后将体验者慢慢地从空中放到地面上。在乐曲的伴奏下,每位体验者都感到特别地舒服、温馨,有的感动得流泪。做为成人能够真正地放松一下,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怀还这样激动,对于心灵干涸的留守儿童,用这样的体验一定会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现在成人参加的很多课都侧重于体验,像家庭系统排列、意象对话及各种心理成长课程。他们都很随便、很舒服地席地而坐,这种轻松愉悦地形式确实能让学习者感到快乐。像一些夏令营、冬令营等训练营也大多是体验课,这种体验课的特点是每个人都要参与,每个人都能主动学习,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每个人的内在都有成长的需要,当孩子通过体验获得某种启迪、发现,比如当他通过做家务活、通过学习获得某种能力受到父母的夸奖体验到成就感、价值感和快乐时,为了再次获得这种感觉,孩子就会自觉地去体验,最终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
当前很多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直接的原因是学习不快乐,间接的原因就是这种空对空的学习脱离生活,孩子没有体验、没有感觉。虽然由于师资原因,由于安全原因,由于条件限制,学校完全让学生去上体验课可能不现实,但只要有这种理念,认识到体验对孩子的作用,老师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体验课。做为父母,在假期中也可以通过旅游、活动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
2017-7-9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以致用。“毕业即失业”成为很多大学生苦恼的事情,也成为一些父母不想让孩子上学的口实,很多人把这种“不公平”现象指向社会、指向政府。现实中我也确实看到,有些小学初中毕业或者肄业的孩子凭借着出力每个月要挣到四-五千元,并且社会经验丰富过得很好,而有些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成了啃老族。我就想,本来学文化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如果通过教育慢慢把孩子的思想套牢了,学了一肚子知识生存却成了问题,还不如没有受教育的孩子,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了问题?仔细想想,孩子从小到大,我们一味强调学习书本知识,家务劳动不让干,社会劳动不参加,连最基本的自我服务父母还要包办,孩子学的知识根本用不到实践中去,都是“空对空”,孩子的生存能力从哪里来?这能怪孩子吗?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孩子没有实际能力都缘于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如果孩子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运用所学知识的乐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提升生存的能力。父母应告诉孩子,学习生物学可以让他了解到神秘的动植物世界,可以了解生命的奇妙,能够了解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男孩、女孩是怎么形成的。学习化学知识他就能够解释生活中许许多多奇妙的变化,比如铁在受潮之后为什么会生锈,水是什么组成的,为什么会变成冰和气体等等。学习地理知识,能让孩子了自己家乡在地球上的位置,四季变化的特点,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能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语文,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能够与人更好地交流,能够从优秀的文章中体会到精神的正能量和语言文字的美。而学习英语就可以更好地与世界交流了解各国的风情。总之,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知识源于实践,还要在实践中运用,只有这样才有生命力。2017-7-10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习趣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中国先人用十二种动物应十二种地支用来计时,俗名叫“十二属相”,学名叫“十二生肖”。每每想起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这些发明,我就由衷地佩服他们的智慧,如果那时就有诺贝尔奖的话,我们的先人最该领取。遗憾的是好像在学校、在课本上我没有系统学习过这方面的识,这些知识都是从群众中学到的。
在上小学时,我曾向一位邻居聂顺堂学习武术,他父亲聂秀岭老先生会看风水,社会阅历丰富,老人教我如何查属相。第一,确定十二属相位置。从左手无名指最下面第四个关节为“子鼠”,以此向左,中指和食指第四个关节分别为“丑牛、寅虎”。顺食指向上三个关节分别为“卯兔、辰龙、巳蛇”。接着向右,中指和无名指第一个关节分别为“午马、未羊”。之后,沿小指自上而下四个关节依次为“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第二,11岁以内查法。首先,确定当年是属什么,找到对应的关节,比如2017年为鸡年,就是小指的第二个关节。然后,根据年龄从当年属相处按逆时针查就能知道属什么,比如11岁就可查出属“猪”(这些都是虚岁,比周岁要小一岁)。第三,11岁以上查法。如果遇到超过11岁的,就是从当年属相处按顺时针每隔一个关节分别为11、21、31……,凡在两者之间的再按逆时针查到该年龄即可。比如54岁,从小指第二个关节按顺时针查到无名指第一个关节为51,然后,按逆时针查到食指第二个关节为54,这对应的就是“辰龙”。由此,还可根据他的属相,结合他的大致年龄推算出准确年龄。
我学会以后,经常为别人查年龄、查属相。记忆最深的是去舅母家,舅母让我跟好多人查,经常受到别人的夸奖,我心里很得意。四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忆犹新。可见,知识若能与实际生活结合,将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2017-7-11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习之美!一位同事,她儿子在北京一名牌学校学习,前段在一起聊天。“去年大三时说想找工作,不想考研究生,就没有准备。后看到人家都考又改变主意,但已经来不及了。今年毕业后,准备在学校里学习,下半年的房子也已经租好。昨天又给我说考研究生还要学哲学一类的内容,感觉学这些东西没用、没劲、不想学。”我听着为孩子心灵的干涸感到难受。这些“学霸”,这些父母眼中的“娇宝贝”,这些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这些人们眼中的“成功者”,为什么一面向社会便成了瞪着眼观望的小老鼠?即使是学习这样的强项,为什么一遇到挫折就以“没用”为由打退堂鼓?
也许我是“滥学者”,我认为一切知识都很好玩,都有它的美丽之处。即使像物理、英语这些我自认为花了很长时间却没有学好的科目,我也从不否认它们的美。要不为什么那些物理学家做起学问如醉如痴,那些翻译者像唱歌一样轻松洒脱?虽然我们已记不住自己第一次会走路、第一次会说话时的内心感受,但是我们从孩子身上能看到他们自豪、得意的表情。当你扶他时,他会拨开你的手;当你把东西拿到他面前时,他会不依不饶地非让你把它放回原处;当你妨碍他说话时,他会以倔、以哭、以捂你的嘴来反抗。前天,我十个月大的侄孙到我家,我喊着他的名字,说“跳舞、跳舞”,他就有节奏地浑身摇晃。不论是坐着还是抱着,只要我一喊,他就要晃动。后来发展到很友好地看着我,等着我逗他,好像只要一看他就想跳。从孩子的灵性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的本性中就有一种求知欲和好奇心。孩子在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不会做到会做的学习过程中,不是在时时收获着喜悦,享受着快乐,体验着美的感受吗?语言美,逻辑美,画面美,感受美……可以说,学习中时时、处处包含着美。让学习恢复美的原貌,让孩子在享受美中激动应是我们教育者的目标。
2017-7-12
岳升杰每日分享:爱上学习。“我家孩子各方面都好,就是不爱学习,这该怎么办呢?”“我家孩子打游戏能忘记吃饭,可是一到学习时就坐不住,一会儿这疼,一会儿那痒,看着就让人烦。”“我家孩子也是那样,一打游戏目光炯炯、兴奋异常,一说学习东倒西歪、蔫了巴叽。”“孩子马虎怎么办?孩子磨蹭怎么办?”……可以说,在家庭教育咨询中,父母提问最多的就是学习方面的事。所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话题是父母最热衷的。按戴东老师的理念,让孩子爱上学习要分三步走。首先必须转变孩子的观念,让他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其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愿意学;最后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胜任感。
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美好的,这些正面的、积极的、现实的观念必须代替“学习是痛苦的”这一负面、消极、陈旧的观念。每当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脑中马上就会浮现“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草原,牧童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微风吹过,满眼成群的牛羊……”这样惬意的画面,不学习能有这样的景象吗?高尔基曾说:“我读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利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中国人用“如饥似渴”形容读书。总之,树立学习是快乐的观念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都是非常有益的。其次,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毛主席最喜欢读书,有一次和工作人员孟锦云说到读《资治通鉴》,小孟想读,就说:“试试看吧,我怕没那个毅力”。毛主席说:“不是毅力,是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轻松,像休息一样。如果咬着牙读书,你的毅力再大,也是读不下去的”。第三,利用鼓励的方法让孩子有成就感、价值感和胜任感。当孩子对学习有了美好的感觉,孩子就会爱上学习。2017-27-13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习痛苦。有个笑话说,一位保姆哄婴儿睡觉很难,便向男主人要书,男主人觉得奇怪,保姆说:“先生不是每次一捧起书立刻就睡着了么?”有些父母,因为自己觉得读书苦,便常常用读书需要吃苦来教育孩子。还有的父母用读书上学来吓唬爱玩的孩子:“玩两年吧,一上学你就上套了,你就不能这样疯跑了。”所以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头脑中就打上了这样的烙印——读书是苦的,学校就如地狱,考场就是刑场。现在,虽然中小学生厌学的具体比例我们说不清,但很多孩子为学习而苦恼我们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高考前很多校园“天女散花”的画面让我们深深感觉到孩子厌学的情绪。
学习是人的本能,为什么它会成为痛苦?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很多都是负向思维、反向激励、正话反说。对于学习,从古至今反复强调“寒窗”、“苦读”,意在激发孩子努力学习,但这种思维已经成了学习的绊脚石。二是父母自己的感受。有些父母自己就很害怕读书,喝酒、打牌可以用大把大把的时间也不感到疲乏,但是一读书就打瞌睡。有的家里很难见到一本书,有的一年到头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有的这样教育孩子:“我们也是从那时熬过来的,上了大学就好了”。三是不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父母的思想就是“学习不可能快乐”,所以只要看到孩子们快乐了,就会不高兴,就认为孩子们“淘气”“好玩”“不用功”。四是应试和期望过高带来的压力。孩子们常常被简单化、重复性、题海式的学习搞得苦不堪言,焦虑地生活着。总之,学习痛苦的原因都源于处在。
如何改变这种观念?我们应向犹太人学习,他们把蜂蜜滴在《圣经》上面,让刚出生的婴儿去吻、去舔,从而让孩子一出生就感知书本是甜的。他们还常常在墓园里放上书本,意思是在夜深人静时先人们会出来看书,可见在他们的心目中读书是多么的快乐!
2017-7-14
岳升杰每日分享:恶性循环。多表扬让孩子感到我能行。许多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是因为挫败感作祟,挫败感会使一个孩子产生恐惧,所以很多孩子都会在成绩下滑后变得不爱学习,越不爱学习成绩就会变得越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你家的孩子是不是这样呢?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摆脱挫败感呢?就是在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做为家长一定要看到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赞扬,对于孩子做得不够的地方要及时给予鼓励。很多家长都这样问我,戴老师,我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分数一次比一次考得低,我该怎么办呢?这时我就会反问她们,你每次拿到孩子的考试试卷时是先看孩子做对的题还是先看孩子做错的题呢?据我观察,许多家长一拿到孩子的试卷,往往会先看分数,再看做错的题,随后就开始数落孩子:“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平时你是怎么学的?这道题你要是再细心一点肯定就能做对。哎呀,这道题应该这样做才可以。”而对于孩子做对的题家长几乎不会看,更不要说去表扬孩子了。因为在很多家长的心里孩子做对了是理所当然的,做错了就是不应该。当家长把关注点放在错题上时,孩子的关注点也会放在错题上。伴随着家长的数落,孩子会产生我不行,我不能,我怎么这么笨等等的负面情绪。心里就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很多家长听了我的这一分析,都显得非常震惊,他们以为自己的批评只是就事论事,没想到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2017-7-15
岳升杰每日分享:恶性循环。在“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有时是痛苦的有时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这三种观点中,前后两种观点好似带有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而中间一种观点貌似客观 、全面、辩证,实际上它更倾向于前者。孩子厌学可以从父母和老师处找到原因,而父母和老师厌学则可从中国文化中找到原因。从道理上讲,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是智慧的;一个民族要走向富贵,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做后盾;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都应热爱学习。但从现实层面看,中国人的厌学情绪像毒瘤一样漫延着,像乌云一样笼罩着。原因何在?是负向思维、挫败感、痛苦说在作祟。
当孩子将试卷拿到家,父母按照程序就是先看分数,再看做错的题,随后就开始指责、埋怨、训斥:“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平时你是怎么学的?我这么多年不学了,一看就会,让你多看书、多看书,你总是当耳旁风!这道题你要是再细心一点肯定能做对,我前几天就给你讲过,总是马马虎虎。哎呀,这道题你怎么能这样做?简直是猪脑子,真是朽木不可雕!” 在很多父母的心里孩子做对了就不用再管,继续发扬就是了;但对错题绝不能放过,只有把错题纠正了孩子才会越来越好!当父母把关注点放在错题上时,孩子的关注点也会放在错题上,全家都在盯着那个黑点,其空气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伴随着父母的数落,孩子会产生我不行、我不能、我怎么这么笨等负面情绪,心里就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挫败感会使一个孩子产生恐惧,所以很多孩子都会在成绩下滑后变得不爱学习,越不爱学习成绩就会变得越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也许很多父母认为这样分析有些大惊小怪,有些扩大化,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再说这些批评只是就事论事,能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吗?我们须明白,这是一种长期的浸染!
2017-7-16
岳升杰每日分享: 积极思维。“俺妮这次考得太差了,年级落了50个名次,气死我了!”“俺小这次考得太好了,年级进了200个名次,我就怀疑他是偷看了。”“孩子即使偷看点也说明很有实力,那过去就没偷看吗?你这样怀疑对孩子不好。” “过去没有手机,现在有手机了。我就怕他养成偷看的习惯。”今天参加活动时两位老师妈妈在谈话。我插话说:“孩子考得差了,你焦虑;孩子考得好了,你怀疑;那孩子该怎么做才能让你满意?”“儿子也这样说:‘我考得差了你说我考得差了,我考得好了,你又怀疑我偷看,真拿你没办法。’还捶了我一下。”我说:“你这种怀疑对孩子危害很大。假如孩子偷看所得的分数大于或等于增加的分数,孩子可能佩服妈妈火眼金睛,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假如偷看的比例很小,因为无法辩解而倍感委屈,影响学习。假如孩子没有偷看,孩子会认为反正我在妈妈眼中不是个好孩子,干脆不学了。如果我们采取绝对信任的态度,假如孩子偷看了,可能我们有被骗的感觉。但孩子会把那点内疚转化为动力,以便对得起妈妈,或怕露馅而努力学习。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思维。”这位妈妈听了表示认可,但不知能不能改正。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关于“学习是快乐的”这个命题。我认为探讨这个命题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个命题能不能成立?二是坚持这个命题有什么积极意义?从我自身的成长和人与学习的关系探究,我认为这个命题是成立的,我还要继续思考并和大师们探讨。也许这个命题含有主观片面的成分,但我发现这是一种正确的“苦乐观”,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像上面两位妈妈的做法,也许从当前的事实上有正确的部分,但这种负向思维从主观和学习上对孩子危害极大,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孩子为什么出现厌学,我们都可以从这种祖辈传的消极思维中找到原因,该到扭转的时候了。
2017-7-17
岳升杰每日分享:四种境界。小俞的妈妈和小任的妈妈,同时在观看孩子投篮。第一轮,小俞投了10个球只进了1个,小任投了10个球进了3个。当小俞走下场时,他的妈妈立刻扑过去开心地摸着他的脸,非常兴奋地说:“我太为你感到骄傲了,你刚才的那个球进得太漂亮了!当时妈妈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直在为你加油,一直在为你鼓掌。”听到这些话,小俞感觉投这么差,妈妈还鼓励自己,真够朋友,于是磨拳擦掌,表示第二轮坚决投好。当小任一下场,他的妈妈涨红着脸嘟嚷道:“你今天是怎么搞的,投这么差?刚才你那球没投进时我真感到丢人!”小任说:“不知为什么有些紧张。”妈妈说:“光给自己找理由,有什么好紧张的,把自己平时的成绩拿出来就行了,还是努力不够!”小任无话可说,只得悻悻地坐到一边去。小俞妈妈的做法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这是家庭教育中的最高境界。在孩子受伤时,给孩子伤口抹点药;在孩子情绪低落时,给孩子进行心灵按摩;这才是父母正确的做法。而小任妈妈的做法可说是雪上加霜,这是家庭教育中的最低境界。当孩子受伤时,再给孩子伤口撒点盐;当孩子心情糟糕时,父母再进行讽刺、挖苦;这是父母最常用也最错误的做法。
第二轮开始了,小俞10个球进了8个,小任进了9个。小俞下场后,妈妈一边竖起大拇一边拥抱他,眉开眼笑地说:“我儿子真了不起,比平时发挥得还好!走,回家庆贺一下。”小俞拿着衣服,蹦跳着跟妈妈走了。当小任一下场,他的妈妈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你看看你9个球都进去了,为什么就那一个球没进呢?刚才那一个球没进时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吗?妈妈花了那么多钱供你打球,又没有达到目标。”听了妈妈的话,小任满脸懊丧。小俞妈妈的做法叫锦上添花,而小任妈妈的做法应叫贪得无厌吧?贪得无厌的父母对孩子杀伤力很强,孩子会表面优秀、内心痛苦。
2017-7-18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学习。不管自己有没有文化,不管自己爱不爱学习,也不管自己懂不懂教育,好像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爱上学习并且学习好。而现实中,爱学习且成绩好的孩子出自于各种不同的家庭:有的父母没有文化;有的父母不懂教育;有的父母爱学习;有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爱学习……这些复杂的情况让人们眼花缭乱,好像孩子爱学习是从树杈上一下子蹦出来一样,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人总是拿“张三的父母没有文化,人家不是照样学习好吗”“李四的父母有文化,他也不爱学习”等说事,意思是孩子学习好不好与父母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事实上,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做深入分析,这些孩子一定是与父母的教育有关系的。
现实中,我们往往把没有文化与不会教育联系在一起,把有知识与懂教育等同起来。实际上,这是个误区,没有文化不等于不会教育,有文化不等于懂教育。有些没文化的父母在与孩子交往时能做到耐心和蔼、平等交流、认真倾听、经常鼓励。这些孩子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其认知能力、主体意识极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极高。当然,一些土豪在家里一边打麻将一边告诫孩子好好学习时,孩子会认为:“父母没有文化也能挣大钱,看来学习好不好与以后混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对于有文化的父母,有些在社会上有点地位,回到家后习惯于把孩子当下属看待,总是居高临下,对孩子颐指气使。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总是拿自己的能力出色说事,反衬孩子的无能。有些父母从小就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会经常告诫孩子:“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吃了没有知识的亏,你一定要给我们争气呀!”当然,那些有文化又懂教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定是非常爱学习的。当父母想让孩子爱看书、爱学习时,你是否看书、学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父母同样适用!
2017-07-19
岳升杰每日分享:点燃激情。从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看,学习是人类成为高级动物的标志,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习是衡量人类文明的标尺;从人的自我成长来说,学习是人的本能,学习是人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学习是人内心丰盛的调味品,学习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媒介,学习是人幸福的源泉。从这些“大道理”看,每个人都应该是热爱学习的,尤其现在的中国,民富国强、衣丰食足,无论哪一个人,只要想学习都有条件、有时间学习。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父母们除了业务学习,能主动看书者寥寥,图书馆与饭馆形成显明的对比。在父母和社会的影响下,孩子厌学的比例很高。对此现象,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解释,这是人们在突然富有后沉浸于物质享受,还没有意识到精神对人幸福所起作用的必然现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人们长久的生活安康,人们一定会重视学习的。就当前而言,父母不学习、孩子厌学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唤醒人们:重视学习,少走弯路,将损失降到最低。
如何点燃孩子学习的激情?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别的什么方法。因此,要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父母就要想法发现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优点不断地鼓励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化冰三尽也非一日之暖,所以,想要重新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需要努力与孩子保持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情感因素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父母与孩子只有在情感交流中实现理解,承认对方的存在价值,让孩子找到安全感,他的学习才能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实际上,父母简单的鼓励和信任,亲切的微笑和抚摸,就足以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当然,要点燃父母的激情,也需要政府引导、鼓励,让全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
2017-7-20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习方法。回想小学,印象最深的就是背课文。每当下学,许老师在那里烧柴做饭,我们就在他身边背课文,不背完不让回家。我属于听话且学习好的那类,课文背得很熟,很多时候还让我监督、帮助不能完成任务的。有个学生趁老师不注意扒着墙跑了,老师就会急得骂那句口头禅:“肮脏的东西”。那时的学习方法好像就是听老师讲课、背课文、写作业。初中阶段,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8年中考时我是全校第一名,但现在想来那时学的东西真的很可怜。由于“文革”刚结束,没有正规的课本和老师,语文没有学过古文就背了几首毛主席的诗,数学连不等式就没有学。到中考时,看到古文不知何物,看到不等式以为老师出错题了,后来只听说我的数学考了8分还是高分。这期间想不出什么学习方法,感觉是轻轻松松就取得了好成绩,可能是经常受老师的鼓励对学习有兴趣吧。高中阶段是拼的节奏,老师们很负责,学生们很努力,确实是“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老师们不仅要给我们讲正常的课还要补初中的知识。早上五点就到了教室,晚上要学到12点,那时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个苦学、死学。也许只埋头拉车不注意抬头看路,没有去思考学习方法,总感觉付出大于回报。到濮阳师范除了正常学科按老师要求学习,业余时间就是写日记、背诗、背古文,认为这样很好玩、很充实。现在想来,在我的学习阶段从没有有意识地去思考学习方法,只是强调刻苦,这确实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期间,在教数学时,我想到了一套研究式学习法。 每位学生把自己当做老师,一是把学过的课讲一遍(对象可以是同学、父母、自己或物品);二是让学生相互出考题,等同学答完后再批改。教语文,我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爱读。我的方法就是根据不同的课文挖掘其中的美,让学生感到美滋滋的,他自然愿读。
2017-7-21
岳升杰每日分享: 事半功倍。对于学习方法,仔细想来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上学期间除了按照老师的安排一步一趋地跟着走,就是自己刻苦地学,从没有根据学科特点找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经常说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人还套用孔子“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的话说明复习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做到预习和复习的时候很少。教学期间,自己也探讨过一些方法,像语文利用发现美感引导学生多读;利用讲小故事让学生喜欢写日记;作文方面和学生一起去观察、体验;数学使用互讲、互出题的探究式学习;历史编一些顺口溜……但总感觉不系统,上不了台面。对于家庭教育而言,一是家庭教育主要是情商、心灵抚育;二是没有文化的父母很多,他们就不懂学习方法;三是即使有文化的父母,他们的学习方法也是支离破碎,一些指导会出现偏差。所以,在从事家庭教育后,认为学习方法不属于研究范畴。实际上,父母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群体,比如有老师,有高级知识分子, 特别是以后文化水平高的父母越来越多,如果在搞好亲子关系的同时,再对孩子的学习方法进行一下指导也是很好的。另外,在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看的、听的应接不暇,如果不讲究学习方法,将会被无穷的知识所淹没。
有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学习很认真,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呢?”这除了从心情方面找原因外,还需要考虑学习方法。许多父母认为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而现代社会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的广泛,很多学科尤其是数理化是不适合死记硬背的。对于每一门学科只有掌握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如果不加辨别,一律靠死记硬背,那么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一无所获。如果孩子用了十分的努力却得不到三分的收获,心理上就会倾向于自我否定,会以为自己脑子笨,不管怎么努力都学不好,从而会放弃学习。
2017-7-22
岳升杰每日分享: 学习步骤。时代在进步,父母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很乐意在学习上给孩子以指导。同时,学生学习的知识量在剧增,如果还靠以前的苦学就会真正让孩子感到知识海洋泛小舟,永无出头之日。所以,在密切亲子关系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父母如果能够给孩子以学习方法指导是非常好的。这里可以学习一下戴东老师所提出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专心听课。很多孩子在听课时通常是这样做的:在老师讲课时他试图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由于他们过于专注地把老师所说的话转变为文字,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理解这些话的含义,所以当他们下课再看笔记的时候,不仅费时效果还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在上课时的大部分时间里,目光要始终盯着老师、盯着黑板,而不是记笔记。因为老师讲的内容绝大多数都能在书上找到,所以记笔记时只需要记住老师所讲的例子以及几个关键词即可。注意力和焦点一定得跟着老师走,大脑要不停地分析老师所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阐述了哪些内容?然后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地听懂老师所讲的话。第二步,认真看书。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可以把课本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从头到尾到一遍,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两遍看不懂就看三遍、四遍,直到把公式、定理、定义等全部的知识点都记住。第三步,做例题。让孩子把书上的例题抄下来,独立地在草稿纸上演算一遍,再与例题一一照,完全吻合了说明孩子已经学会了,如果不吻合,说明孩子并没有真的搞懂,这时候就需要返回到第二步认真看书再来一次。第四步,做习题。经过前三步,孩子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老师所留下来的课后作业。如果孩子能够按照四个步骤学习,那么学习的难度系数可以下降四分之三。在很多孩子的眼里,学习之所以那么难,主要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步骤。所以,做为父母一定要把这种方法传达给孩子。
2017-7-23
岳升杰每日分享:整体推进。“如果我们要挖一条100米长、2米宽、2米深的壕沟,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先挖一个100米长、2米宽、10厘米深的沟,然后再从开始的地方沿着100米的长度再向下深挖10厘米,这样经过20次不断地反复,最终将壕沟挖至2米深。第二种,先挖一个5米长、2米宽、2米深的坑,然后经过20次地向前推进,最终挖至100米,完成任务。”这两种挖沟的方法就分别代表着文科和理科的学习方法。谈到学习方法,我们习惯上往往分为以语文为代表的文科和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进行讨论。许多人认为文科的学习不需要太多技巧,只要肯下功夫死记硬背就会学好,其实不然。戴东老师用四句歌谣总结了文科的学习方法。
第一句,鬼子扫荡,不要在不懂的知识点上停下来。所谓鬼子扫荡就是不管懂不懂、会不会,先把需要学习的部分从头到尾地都扫一遍,要点是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要对知识来个囫囵吞枣,等到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以前不懂的地方瞬间就可能豁然开朗。第二句,大面积反复,温故而知新。由于文科的知识点既多又杂只读一遍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所以,就需要反复地阅读,也就是所说的大面积反复。要点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句,充分联想,形成图画。文字只是知识的表达符号,读懂了文字并不代表掌握了真知,只有当你把它放进了脑海里,才能够对它进行有效地运用。比如,只有将它运用到写作当中,口语表达当中,它才能够变成自己的知识。要想把文字变成自己的知识就需要不断地使用联想。第四句,整体把握,悟透道理。一篇文章只有反复读五遍以上你才能够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分几个层次等问题。所以,要想学好文科,一定要在反复读中理解记忆。当知识点熟烂于胸的时候,自然就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2017-7-24
岳升杰每日分享:步步为营。小时候,每当下雪,我们就不顾寒冷,呵着手在雪地上滚雪球。为了把雪球滚大,我们通常先捏一个很结实的小雪球,然后让小雪球不断地在地上滚,随着时间的推移,雪球会越滚越大。有时候我们没有把小雪球捏结实,雪球就会在变大的过程中忽然散掉。孩子学习理科的过程就如滚雪球,有的基础扎实,越学越有兴趣;而有的因为基础不扎实,导致学习味同嚼蜡,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所以,在孩子学习理科的过程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知识点搞懂、弄透,做到步步为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越来越顺。戴东老师将理科学习总结成十六字歌谣“步步为营,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反复练习”并做了分析。
第一,步步为营。所谓步步为营就是旧知识没有掌握不学新知识,在学习一个定义或者定理的时候必须把它彻底地搞懂、弄透,再继续向下学习。如果在旧的知识还没有搞懂之前就去学习新知识是没有办法学好的。第二,循序渐进。学习理科还必须一步一个台阶,绝不能跳跃。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跳跃,中间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就学习新知识,那么孩子对老师讲的新课就没有办法真正地理解。这样时间一久,包袱就会越来越重,而长此以往,所学的知识点就缺乏连贯性,最终会导致孩子学了一学期却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考试成绩当然就上不去。第三,重点突破。所谓重点突破,就是突破定义、定理和定律。搞清楚定义、定理和定律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孩子虽然能够把简单的题做正确,但是由于对定义、定理和定律不是非常地明白,这就造成他们没有办法做到举一反三,题目只要少有变化就不会做了。第四,反复练习。要想对各个知识点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就必须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反复地练习。尤其是对课本上的习题一定要重视,只有对各种类型的题目做得多了,其能力才能越来越得到提高。
2017-7-25
岳升杰每日分享:英语学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太多的孩子付出了十倍的努力,可是最后连一分的收获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其实原因就出在学习方法不正确上。学习英语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小时候大家都是怎样学习汉语的呢?往往是妈妈说一句,我们就跟着说一句,爸爸说一句,我们就跟着学一句。渐渐地,我们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把词汇变成短语再把短语变成长句子,其实这就是学习英语的正道,也是所有人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可是现在的英语教学却把重点放在教授语法上,把重点放在背诵单词上。仿佛学会了语法,再把单词放进去,英语就自然而然学会了。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是先有语言后有语法,语言是按照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需要逐渐产生的,而语法是通过人们大量的语言现象所总结出来的规律。而这种提升是以舍掉具体原型为代价的。据考证,每条语法都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例外现象。所以即使我们把语法背诵下来也不能保证用语法套出来的句子百分之百正确。”
这是戴东老师对英语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于英语,我很好奇,也很想学,我对那些精通几国语言的奇人感到佩服。记得初中时有两位老师教英语,学会了26个字母,还记得一句“Long live chairman MAO”。高中时有两位老师教英语,学会了“thank you”“I am sorry”“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等短语,高考时占30分,也不知考了几分。按说这一生与英语的缘分就完了,偏偏这几年一直想考北京大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生,而这又需要学习英语,所以,能否突破英语关一直是一个心结。这两天看到戴东老师对英语学习的分析,心中又蠢蠢欲动,不管结果如何再新鲜一把。过去这样说可能会害羞,但现在脸皮厚了,再者感觉做梦对自己有利而对别人无害,何不说出来,何不做梦?想到此,我眼前一亮:人活着,梦就在,学习!
2017-7-26
岳升杰每日分享:六大方法。“学习语言的关键就是模仿,也就是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不要去分析对方运用了哪些语法,运用了哪些单词。只有通过不断地模仿,单词和语法才会慢慢地渗透到你的潜意识当中,进而变成记忆。这个过程尽管是漫长的,但是一旦知识进入到脑海当中就很难被抹去。这就像你刚刚出生的时候,虽然对世界一无所知,但是爸爸妈妈总是抱着你不停地告诉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你通过知觉不断地确认接收到的信息,渐渐地明白了那个一直抱着你,饿了给你吃,冷了给你衣服穿叫着妈妈的人就是妈妈。而那个当你跌倒的时候把你扶起来,当你郁闷的时候一块儿陪你玩,把你放到他的后背上,给你快乐,让你把他当马骑的人就是爸爸。所以,想要学好英语必须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地模仿,然后才能够产生记忆力。”
这是戴东老师学习英语“六大方法”之一——模仿。其余五个方法依次为: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大声朗读;大量阅读;反复地听;大胆地说。学习语言一定要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因为在句子当中不仅包含了词汇、短语、语法,还有具体的语言场景。如果以词汇为单位,即使当时记住了,时间一长也会因没有联系而忘记。大声朗读是学习语言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而在英语阅读中不需要将每一个单词都搞懂,只需要搞懂关键词的含义即可。通过联系上下文,其他陌生单词的意思也是可以猜出来的。只有这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单词量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英语听力这个问题上,许多孩子贪多、贪快,想一遍就能完全地听懂,但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对英语的熟悉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听就懂的水平。通过大量的联想,背景知识的积累,反复地听,这样才能够越听越顺溜。最后,想要学好英语,一定要大胆地说,只有说出口,才可能知道哪里说错了。然后通过不断地修正,从而学会正确地表达。
2017-7-27
岳升杰每日分享: 师生关系。尊师重教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但现在许多孩子对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抵抗情绪,师生关系非常紧张。有的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选择消极抵抗。比如,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在课下见了该老师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总是想办法绕着走。有的学生会积极地对抗,有意的与老师做对,一言不合就当场顶撞老师,甚至辱骂、殴打老师。
师生关系不好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首先,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上课时,孩子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心理压力会巨增。长此以往,在生理上很可能出现饮食障碍、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神经功能紊乱、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下降等问题。在心理上会出现紧张、烦恼、易怒、焦虑等等的负面情绪。其次,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叫做交往动机。交往动机包括愿意和别人相处而不愿意一个人独处;愿意跟语言、兴趣、习惯相同的人相处,而不愿意与兴趣、观点不同的人相处。所以,如果孩子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动机会起积极作用,孩子就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他所喜欢的老师的课程。但是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交往动机就会起消极作用,孩子就会反感、厌恶甚至是逃避老师,不管老师讲了什么他都一概无法接收,结果就会影响这门课程的学习。最后,师生关系会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孩子就会感到学习生活是轻松、安全、愉快的,从而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而当师生关系紧张,孩子就会感到焦虑,从而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
我们常说:偏科是偏老师。就是说,孩子有偏科现象往往能从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找到原因,有些孩子的偏科甚至可以追溯到最初是因与这科老师关系紧张所致。所以,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就要智慧地帮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关系。
2017-7-28
岳升杰每日分享:师生桥梁。当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很多父母会不问清红皂白一边倒地指责孩子:总是你有问题,不然班内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老师会对准你!老师都是为你好,哪有老师害学生的?当然也有个别“护犊子”的父母会指责老师,他们往往当着孩子的面发泄对老师和学校的不满或者拉着孩子去学校找老师评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妥当的,戴东老师为我们指出了父母帮助解决师生问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表对老师的看法。在沟通时父母一定用温和的话语、鼓励的眼神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切,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够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打开倾诉的大门。在孩子发泄对老师不满的过程中,父母要放下手中的事,专注地去倾听并不时地用爱抚的目光去注视孩子。如果你一边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一边对孩子说:“你说吧,我听着。”这样孩子一定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尊重,自然就不会敞开心扉。第二,与孩子一起寻找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是老师冤枉了孩子,还是冷落了孩子,抑或是当着其他孩子的面用言语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正确判断孩子的抵触情绪。在得知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后,父母应该正确在看待孩子这一情绪。这可能反映出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这时父母应该主动地去与老师沟通,找到更加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第四、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自己对某个人产生了误解或意见,那么很难和对方冰释前嫌。这时如果有人做为第三方教你换位思考,你会发现对方其实在做人做事上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糟糕。对方之所以让你不快,也有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当你了解了这些原因的时候,你的看法可能就会发生改变。所以,当师生关系紧张时,父母要做好师生之间的第三方,做好二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2017-7-29
岳升杰每日分享:三角关系。老师、学生、父母构成了一个微妙的三角关系,按说这应该是一个“铁三角”关系,因为目标是一致的。但事实上,由于观念、文化、阅历、角度等的差异,这个三角关系又呈现出敌视、排斥、松散等异常现象。我当过学生,对真心欣赏、帮助过我的老师,我终生难忘。小学的许明诗老师,上学时,从家里拿一串辣椒绕道东边的坑里偷偷送给他;这几年,为老师立块碑的夙愿一直未能实现。高中的姬建标老师,在我人生低谷时,鼓励我复习,并免去我10元钱学费,还送给我20斤粮票,我每年都要去看望恩师。我当过老师,我最欣赏的话就是“师傅教徒弟还要留一手,当老师的不仅不留,恨不得将心掏给学生”所以,当老师最伤心的莫过于好心得不到理解。当老师最期盼的就是父母能重视孩子的教育,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反馈、鼓励。我当过父母,我最盼望老师能喜欢我的孩子,我也非常期盼孩子能谈起他的老师眉飞色舞。儿子上初中时从清丰转到濮阳市实验中学,由于儿子内向我怕他不适应,内心非常忐忑。天随人愿,儿子分到了董瑞凤老师班里,她是我的老乡,非常有爱心。有一次儿子高兴地向我们说,董老师给了他一个香蕉,实际上,儿子在家是不喜欢吃香蕉的。还有一次说董老师拿钱和他们一起吃了顿饺子。亲其师、信其道,那一段儿子的成绩明显上升,做为父母非常感激。
父母如何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使者,我有几点体会:一是一定要多与老师沟通。放下面子、抽出时间多与老师沟通对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是非常有益的。现在生活富了,平时没事还要与一班狐朋狗友在一起海吃胡聊,假如老师有时间,能与老师在一起吃顿饭交流一下我想比那有意义得多。有人可能说这是腐败,我不这样认为。二是做智慧的传话筒。“好事两头传,坏事两头瞒”,让师生之间相互产生好感,事实证明,用第三方的话传可信度更高。
2017-7-30
岳升杰每日分享:五步纠错。孙云晓老师提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此观点,我一直心存疑惑。虽然我知道孙老师是家庭教育权威专家,我理解孙老师的“惩罚”绝不是简单的打骂,而是科学有度地批评,但这种提法会误导父母,会成为很多父母“惩罚”孩子的口实。董进宇老师曾提出“打杈”必须在树长大之后,假当嫩芽才有几个叶时你就“打杈”会将整个苗毁掉。所以,纠正错误必须慎重,既要适时又要正确,这里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戴东老师的五步纠错法。
第一步,倾听。当孩子有了缺点时,父母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给孩子一个解释自己行为的机会。第二步,认同。当孩子说出犯错的理由,父母先不要急于反驳,而是要适度认同孩子的观点,这样做才能快速拉近亲子关系。第三步,赞美。就孩子错误行为中的某些值得赞美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孩子会彻底放下防御心理促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第四步,当孩子能够与父母畅所欲言时,父母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五步,征求反问。当父母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比如问孩子“你怎么看”来征求孩子的想法。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他会更愿意给你交流。最终达成有效沟通。以孩子上网为例,父母就可用上述方法与孩子沟通。首先,倾听孩子喜欢上网的理由。其次,认同孩子的做法。比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小孩子喜欢玩是很正常的,妈妈小时候也喜欢玩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第三,赞美孩子。妈妈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聪明,你看这么难玩的电脑你都能够运用得如此自由,妈妈好佩服你呀!第四,父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过妈妈觉得,一个人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该学习的时候玩电脑而在应该玩的时候心里又惦记着写作业,这样,既学不好也玩不好。我建议你先把功课做完再开开心心地玩。最后,用“你说好吗?”来反问孩子,从而让孩子醒悟。
2017-7-31
岳升杰每日分享:希望暗淡。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提倡养成教育,就是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但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矫正教育,就是等孩子有了问题,父母们才重视家庭教育,才想办法矫正孩子的问题。父母们走的路是,开始对孩子期望高,使用自然跟风教育;当孩子成绩下滑,心灰意冷,对孩子进行惩罚教育;走入家庭教育,看到曙光,绝处逢生;潜心学习、勇于改变,步入良性循环。孩子们的路是,开始听话、服从,认真学习;青春期后叛逆,成绩下滑;父母学习,关系回暖;父母改变,孩子慢慢变得优秀。我和小袁的父母都是走的这条路。
小袁的父母都是老师,由于他们结婚很长时间才生了女儿,所以,女儿一出生夫妻俩就发誓一定要好好培养女儿,让其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他们未完成的梦想。当小袁刚学会说话他们就为孩子买了很多画书,开始教孩子认字、查数。小袁两岁时,父母就教她背唐诗、小曲和歌谣。在父母的不懈努力下,小袁在初中二年级以前学习一直十分优秀,这让父母非常欣慰。当小袁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可父母依然沿用旧的教育模式,结果亲子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小袁上了高中,情况日趋严重,父母发现孩子不再听他们说教,不再按照他们规定的时间回家或者睡觉,亲子之间只剩下了无休止的争吵,根本无法正常沟通。更严重的是,小袁的学习成绩开始大幅度下滑,由原来的第四名一下子降到六十名,并且出现了厌学情绪,这让父母非常着急。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没有冷静地分析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又没有办法与她语言交流,于是多次动手打小袁。当小袁质问父母“你们凭什么打我”时,父母总会粗暴地说:“你不听话,学习成绩又下降得这么快,不打你就不会长记性。”结果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争吵也越来越多,孩子成了父母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