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八十三(2017年8月)

7年前 [08-31 16:28 周四]

2017-8-1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习改变。当小袁的父母因女儿的问题感到心情崩溃、生活无望时,经人介绍参加了我的沙龙学习。开始哭哭啼啼,一直埋怨自己命不好,急着找个方法快速治好孩子的病。通过几次学习,他们逐渐认识到:孩子出现问题,他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对孩子重视智商轻视情商培养且期望过高。把学习看成了孩子的一切,成绩好了,又是亲又是抱,什么事也不用做,满足所有物质欲望。当孩子成绩略有下降就吹胡子瞪眼,百般指责、讥讽甚至打骂,致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挫。2、不了解孩子。对孩子的批评、指责、说教过多,而对孩子的内心活动了解太少,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致使孩子丧失进取心。3、不了解青春期特点。当孩子开始从自我的立场说话、做事时,他们没有进行启发引导,没有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而是感情用事,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致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当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后,我给他们支招:1、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2、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3、变盯着缺点为瞪大眼睛找优点;4、变指责、打骂为表扬、鼓励。有一次,小袁在期末考试中成绩又退步了,而且数学只考了57分,小袁回到家后很难过地把这一结果告诉了父亲。父亲一改往日的粗暴作风,非常平静地帮助小袁分析失败的原因,与她一起总结教训,并鼓励她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迎头赶上,小袁听了非常感动。后来父亲在分享时说:“现在女儿非常尊重我们的意见,时常和我们聊天,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正在为考取大学而努力学习。我们要和女儿一起努力,帮助她成为一个学习、性格全面发展的人,我坚信,只要我们改变,女儿一定会变得优秀。”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通过接纳、倾听、鼓励等正确的方法耐心地帮助孩子走出低谷。

2017-8-2

岳升杰每日分享:孩子说谎。《狼来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它大意是说:一个放羊娃经常用狼来了”来哄人,让周围的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去救他到后来大家都不再信任他,当有一天狼真的来了,他再喊也没人相信他,最后,他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说谎的人最终是要自食其果的。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经常有父母为孩子说谎而犯愁。比如,作业明明没有写却说已经写完了;今天明明没有安排补习班却说今天去上课;考试成绩明明已经公布了他仍说没有出来等等。孩子天生是诚实的,但为什么会养成说谎的恶习呢?《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说谎主要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故事说: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说自己只不过是哄一下孩子。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注意自身形象,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谎,孩子就跟着学。有人打电话或发信息找父母有事,父母为了推托,就当着孩子的面说或发信息“我在外地呢,去不了”当孩子发现大人也说谎时,他就不会认为说谎是个坏习惯。其次,孩子为免受处罚而说谎。每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真实情况时,由于不符合父母的想法,父母便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有的父母不管孩子的特点,不管孩子是否乐意接受,总是硬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是研究父母的专家,时间一久,孩子就明白只有迎合父母的观点才能不会挨骂,自己才能从中受益,当通过说谎尝到了甜头,孩子就渐渐学会了说谎。

因此,当父母们发现孩子说谎了,一定要先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父母平日是否做到了以身做则;二是父母是否因为孩子经常犯错而施以严厉地责罚导致孩子不敢将真相告知于父母。

2017-8-3

岳升杰每日分享:孩子偷钱。小时候,村里出现过几个“小偷”,有时外出就被别人称为“贼窝”。还有,邻村有一个小偷,只要一见他,别人就会偷偷指给我,小声说:那个就是XX,是“小偷”。每逢“赶集”的时候,就会听说“XX偷人家的东西被人家抓住捆起来了”。那时,在我印象中“小偷”就是另类人——娶不上媳妇、贼眉鼠眼、道德败坏、不知羞耻。后来,我自己也被偷过自行车、相机、钱等财物,所以,对“小偷”是非常厌恶的。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遇到“孩子偷钱”的问题,有些是偶然偷一次,有些是经常偷拿父母的钱。有个三年级的男孩,为了购买Q币偷拿了父亲30元,这位父亲不问青红皂白把孩子打了一顿。可时隔不久,这个孩子又偷拿了父亲50元,这位父亲火冒三丈,把孩子又重重地打了一顿,结果孩子离家出走了。虽然几天后孩子被找到了,也回了家,但父亲的做法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对于孩子偷家里的钱,父母应该有几个基本判断:一是孩子从父母这里“偷”钱与从没有关系的人那里偷钱是不一样的;二是小孩子的“偷”与成人的偷其性质是不一样的;三是孩子偷钱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属于道德、人格方面的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有些父母出于经济条件的考虑或者认为孩子要的东西没用就武断地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没办法就用“偷”来达到目的。2、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有些孩子想用偷来证实自己的勇敢、强大,有些孩子想通过显摆来引起别人的关注,来获得自尊。3、想通过偷东西表示反抗。有些孩子被父母忽略或惩罚,他们想通过偷东西来报复父母。很多父母总是记着“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古训,当发现孩子偷钱时,对孩子处以严厉地惩罚,这种做法会让孩子真的变成“小偷”。正确的做法应是:尊重孩子,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循循善诱。

2017-8-4

岳升杰每日分享:网络世界。大企业家拿着像砖块一样、天线可长可短的“大哥大”,一会儿放到大办公桌上,一会儿放在耳朵旁叫着电话在院子里踱来踱去,那风度实在让人羡慕。这种印象好像没多长时间,我也有了BP机,挂在腰上总盼着别人看到,总盼着别人问一句:“你也有BP机了?”当然,更盼着有人呼一下。没有几天,BP机有了故障,就找销售者去修,还没有修好,手机兴开了。一边换着手机,一边有人就说:以后就可以看着人叫电话,你在哪里你媳妇就可看到你!有人还开玩笑说:如果解手让别人看到咋办?正在狐疑之际,智能手机光临了,不管多远都可面对面说话。计算机从最初配置一台有厚重屏幕的奔腾868到整套薄屏的WIN10,从手提电脑到平板电脑,从家庭一台到一人一台只是几年时间。QQ功能还没有学完,微信又来了;支付宝刚学会,微信红包、“扫一扫”跟上了;网络购买火了,无人超市要开了。总之,网络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现在已成了网络世界。我们这一代应是经历中国变化最大的一代人,我为时代、为国家感到自豪

在我们享受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时候,有很多隐患也向我们袭来。就我而言,本来是爱看书的人,现在也成了低头族。早晨醒来,饭前饭后、晚上休息,只要一有时间就要看一看Q,看一看微信,看一看新闻。仔细想来,影响了学习、影响了交流、影响了眼睛。虽然,我还有自控能力,还不能称为网瘾,但有依赖倾向。因为这种随便看看远比看书轻松,加之也可以解释为学习,所以,成了一种精神鸦片。有位父亲谈起儿子上网,就说,也不知道这时代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有人将过去躺在炕上吸食鸦片与现在歪在床上看微信相比较,虽然有些偏激,但真得引起国人重视。俗话说:“黄鼠狼专掐病鸡”现在,由于思想浮躁,孩子是最空虚、最寂寞的一群人,我们必须明白他们最容易成为受害者。

2017-8-5

岳升杰每日分享:网络成瘾。前几天,我和侄女一家吃饭,小外甥7岁,刚上一年级。自我们见面到吃完饭,他一直拿着一个手机在打游戏。我看着他眼睛有些眯缝,我就感觉孩子眼睛可能近视了。我问侄女得知,小外甥的眼睛真的近视了。还有一个初一的孩子,他几乎就是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中长大的,他对各种游戏都能如数家珍地跟你侃侃而谈。虽然他们还没有成为“网瘾”,但沉迷网络游戏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首先,伤害身体,因为长时间地盯着电子游戏屏幕,这些孩子不仅会早早戴上眼镜,眼镜度数还会快速飚升。其次,兴趣单一。除了玩电脑游戏外,他们对其他事物都不愿意去了解,因为游戏的世界太丰富多彩了。以致于自然界的日月星辰、草木鱼虫他都觉得没意思。跑步、踢球之类的活动他们会认为太累,而音乐、美术或者文学,他们又觉得乏味、无聊,总之,他们只有坐在电脑前才能流露出怡然自得的神情,只有在虚拟的游戏中才能体验到乐趣。第三,社交能力非常弱。这些孩子不喜欢和同龄人接触,偶尔出去玩也是同道中人讨论秘籍、通关、装备之类的等与游戏有关的话题。他们不愿意与成人沟通,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他们对真实的世界失去兴趣。

何谓“网瘾”“网瘾”英文简称为IAD“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做为父母,我们既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网瘾”的结论,因为这样会强化,但一定要预防“网络成瘾”。

2017-8-6

岳升杰每日分享:网瘾危害。网瘾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流行病 、时髦病、富贵病,它已成为孩子学习、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有些父母谈网色变,把孩子的正常上网也夸大为网瘾实际上,只要孩子能自我控制,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都不能称为网瘾。但如果孩子真正发展成了网瘾,其危害性确实很大,戴东老师认为网络成瘾有四大危害。

第一,破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脑游戏一般都是通过一种机械式的思维模式,通过程序的设定,设定了一些条件,然后让玩家通过掌握电脑游戏的思路来操作游戏的主人公。然而电脑毕竟不是人脑,它是机械的,相比人类的思维要差很多。而且由于程序都是事先设定好的,如果玩家想要得到积分就必须要做出大量毫无意义的重复动作。网络游戏的这些特点极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发展。

第二,弱化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人必须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发展思维完善思路,而沉迷于网络的人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人脑,所以,它与电脑的沟通是单向的。久而久之,由于缺乏与他人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很弱,嘴巴跟不上脑子运转的速度,会变得笨嘴拙舌。

第三,影响社交能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进步,社交能力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志。而沉溺网络的人会因为过度依赖游戏的虚拟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变得很少。由于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他们普遍神情僵化、感情冷淡、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此外,由于电脑游戏都是打斗类的,正面的教育意义非常有限,往往会把孩子引上歧途。比如,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模仿游戏中的人物对同学大打出手。

第四,影响身体健康。沉迷网络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影响非常大。由于天天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加上常常日夜颠倒,不按时吃饭,很容易导致眼睛近视、脊柱弯曲甚至会得颈椎病。

2017-8-7

岳升杰每日分享:网瘾探源。“癌症”是让人们恐惧的一种疾病,因为一旦确诊就等于判了死刑。也许是小时候没有关注过这个事情,在我印象中这个病好像是改革开放后才下乡、才普及的。就是说,虽然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几千年为吃饱、穿暖挣扎的局面,让人们真的富了起来,但像“癌症”这样的不治之症也乘虚而入。尽管人们谈癌色变,都在用惊恐的眼神盯着它,但它与健康人相比只是极少数。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这个小群体,我们会发现,他们孳生于老弱病残这个群体中,他们都是先有“小病”之后才得癌症。所谓“小病”就是心胸小,易生气;嗜烟酗酒,不良习惯;身体弱,免疫力低下。经常听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当一个人免疫力强时,癌细胞就处于蜗居状态、就处于休眠状态。

“癌症”我想到“网瘾”,只不过那个团体侧重于“老”,这个团体侧重于“小”。“网瘾”产生于网络,如果不是信息时代,不是互联网的普及,怎么能有“网瘾”?于是有人哀叹“这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有人诅咒黑心的游戏商,有人恨不得烧了网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网瘾”?有人从社会找原因,人心不古,很多商人不讲良心钻到了钱眼里,用色情、武打引诱孩子;有人从学校找原因,学习枯燥,给孩子压力太大;有人从游戏本身找原因,吸引力大,容易操作。如果否定这些原因,肯定会引火烧身,会引起众怒,会被骂为神经病。但如果只盯着这些原因,对解决孩子问题又有何益?“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网络,我们阻止不了;社会、学校,我们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我们呼唤、等待它们的改变无异于对着太阳喊“太热了,太热了!”从“癌症”的发生,我们思考“网瘾”的发生会发现,这些“网瘾”都发生在已经有“病”的孩子身上。这些病源,源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源于家庭残缺,源于父母心理有病。

2017-8-8

岳升杰每日分享:网瘾之母。想治疗网瘾就必须找到原因,而对于孩子形成网瘾的原因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很多原因。有人从网络游戏本身的特点分析:一是吸引力大。网络游戏凝聚了很多高智商者的心血,汇集了很多高新技术,他们深谙人性的特点,所以,它的确很好玩。它让孩子体会到了现实中不可能体会到的乐趣,让孩子体验到了别样的人生。二是容易上手。网络游戏不受天气、空间、场地、人数的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把椅子就可以玩了。而其他的活动要想开展,或多或少都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比如做游戏需要一定的空间、人数,还需要有相应的道具,打球则需要场地、球以及足够的人数。下棋则需要水平相当的对手,唱歌需要音响器材,而跳舞需要教练、伙伴等等。三是充满着鼓励。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它符合人性,时刻在鼓励,即使遇到失败,也没有人在旁边指责他,也不会拿他和别人比,他的内心世界只会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下一次怎样做才能赢?这样,孩子总是充满力量,总是有成就感,总能找到快乐的感觉。

现实中,人们总是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找原因。很多父母总是把矛头指向网络、网吧和不良的伙伴等社会环境。有人把矛头指向现代教育体制的弊端,认为学校教育的枯燥、乏味,从反面刺激孩子走向网瘾。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的眼光一直盯着家庭、盯着父母。如果从纷纭复杂的原因中用剥葱的方法去探究,我们会发现父母是一切原因之母、之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找来找去,原来根本原因就在我们父母身上。如果从解决网瘾的有效性来说,父母更是一块敲门砖,一把金钥匙。像畅占亭、贾容韬、岳建国等家庭教育专家都是通过自身努力将孩子从网瘾中解放了出来。“解铃仍需系铃人”是对父母解决孩子网瘾问题的最好诠释。

2017-8-9

岳升杰每日分享:期望过高。小柳,女孩,13岁,七年级学生,妈妈因为她上网的事情前来咨询。小柳五年级之前,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爸爸妈妈一直以自己的女儿为荣。可是,进入六年级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一学期考试,小柳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在班里排到了十名以后,这对一向感觉自己学习不错的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父母的脸色也开始不好看起来。小柳决心努力学习,下次考试挤进班里的前几名。然而,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仍然在中游徘徊。她有些失望了,弄不清自己是能力低、压力大、太紧张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爸爸妈妈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对她横加斥责,骂她“不争气,笨蛋一个”。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妈妈也往往会指着坐在一旁的她对客人说:“我们这孩子太不争气,脑瓜不聪明,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出息呢!”说得小柳总是低头不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渐渐地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起来,厌学的情绪越陷越深,对自己的学习完全丧失了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同学拉她去网吧玩一会儿,在百无聊赖中,她不情愿地去了。第一次她只是坐在旁边看看,虽然她也知道这不是父母希望自己待的地方,这不是学习好者光顾的地方,但看着其他人不学习也玩得那么开心,心中非常羡慕。之后,又偷偷去了几次,尽管她玩得很少但她一上手就表现出了良好的游戏天赋,她受到了同伴们的赞赏。从此,她在教室如坐针毡,到了网吧兴趣盎然。妈妈知道后暴跳如雷,对她严加管制,但她像着魔一样给爸妈玩起了猫鼠游戏,并且公然和爸妈对抗。在网瘾青少年中,有很多像小柳这样的孩子,父母往往对他们的要求非常高。当孩子在学习中已经非常尽力但仍然遇到困难时,父母会认为孩子是没有努力才导致成绩下降,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过大的压力使孩子不堪重负,从而逃避现实,甚至完全放弃学习走向网吧。

2017-8-10

岳升杰每日分享:没有规矩。人从一个“类人小动物”成长为一个真正健康、成熟、独立的人需要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孩子在六岁之前,父母要教会孩子做人的一些规则。比如,要让孩子劳动,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培养孩子爱心,让他懂得爱是相互的,爱需要付出,有好东西要分享,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培养孩子感恩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信心等。而溺爱恰恰淹没了孩子的“人化过程”——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劳动;一切满足,全方位给予;控制孩子,不让孩子自由。结果导致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懂付出;导致孩子没有生存能力,没有办事能力,没有交际能力。当然,这些孩子在现实中没有成就感、价值感,也不懂做人的规矩。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怕孩子受到伤害,凡事迁就、溺爱,在孩子的哭闹面前妥协,失去一切规则。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学家,当孩子知道哭闹可以改变父母想法的时候,孩子会用更多的哭闹来达成自己的愿望。长此以往家庭形成孩子强势、父母弱势的格局,孩子内化出一个概念:我想要做的事情都必须满足我,我不能忍受失望和拒绝。当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或者拒绝孩子的要求时,孩子脾气会非常暴躁。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行为随心所欲,父母因为缺乏基本的权威,对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无法形成应有的监管,孩子对手机从好奇到贪玩,到最后形成网瘾。一个网瘾孩子说:“妈妈对我非常溺爱,从来对我都是百依百顺,慢慢的我就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约束了。”另外,有些父母为了奖励孩子,给孩子买最好的手机,而在手机的使用上又没有建立规范,孩子很快被手机迷住了。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聊,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最后导致孩子网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溺爱的孩子之所以容易染上网瘾主要就是在做人或上网方面都缺乏规矩。

2017-8-11

岳升杰每日分享:人需要人。改革开放前,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就农村而言,以生产队为单位,人们经常在一起聚团生活。那时,农忙季节一群人到地里干活,农闲时一帮人串门聊天搞活动,没有外出务工一说,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人经常厮守在一起。孩子们玩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想点子玩,晚上几个人“藏猫”或者跑很远的路去看电影,白天一班人游泳、割草、扔铲子、撩铁片……可以说,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都是生活在“人伙”里,都是生活在人的世界里。试想我们现在,父母要么外出务工常年不和孩子在一起,要么忙着工作、挣钱,很少陪伴孩子。而孩子有了电视、手机、电脑,不用出门就能在虚拟的世界里和别人玩。这样对比,我绝不是要歌颂那样的日子(我对那样的穷日子是非常厌恶恐惧的)我要说明是现在的孩子已严重脱离了“人的世界”,这样必然会导致孩子出各种奇葩、畸形的问题。我从侄孙女见我们一次就不舍得让我们离开,我从小狗一见我们下班哪怕不吃也要围着我们转想到:现在的环境下,从小到老、从男到女都需要人,而孩子更需要人!

孩子为什么要上网?因为现实缺少玩伴!孩子为什么成了网瘾?因为孩子在现实中太找不到美好的感觉了!很多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又怕孩子出去惹祸,就找来电脑充当孩子的保姆,于是孩子再也不缠着父母了,但也不出门了。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为此,父母一开始还洋洋得意,可等到他们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时,再想把孩子拽离电脑就难上加难了。另一类是父母缺席家庭教育。比如,孩子从小长期住校,父母外出务工,父母离异、分居、父亲或母亲一方过世、父母长期吵架、打架、闹离婚等。再加上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他们是很孤单、寂寞,他们很容易沉迷游戏从中寻找价值感。所以说,网瘾问题说到底是父母没有用心陪孩子。

2017-8-12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强势。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对孩子充满了期望,他们将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他们设计好了孩子的生活——上什么小学,上什么中学,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找什么对象,孩子的一生都在父母的规划中。孩子的命运牢牢抓在父母的手里,他的生活被父母的“爱”控制着。父母安排同事、朋友随时通报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像被父母放上了定位器和监视器。父母要求孩子像一个木偶言听计从,像一个玻璃人清澈明亮。孩子在学校和异性同学说了一句话,当晚父母就会提醒不要早恋,孩子在日记上写了一点不满,第二天父母便开始给孩子谈心。这样充满窒息的生命质量何在?

在管教非常严厉和管得过细过死的家庭中,父母往往表现得非常强势,他们会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学习、去生活,很少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很多家庭还在使用打骂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所获得的鼓励和安慰很少,孩子不能也不愿意和父母进行发自内心的沟通,亲子关系相当紧张。有网瘾孩子说“有时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爸妈就会严厉地惩罚我。”这种家庭往往对孩子限制过多。孩子的自我长期受到压抑,外表看起来乖、听话,但在生活中容易变得胆小怕事,没有想法,刻板固执、缺乏自信,没有创造性。当孩子受到的压抑无法承受时,就会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的年龄段在12-17岁,这个情况反应出,孩子们到了青春期,他们长期被压抑的自我就要复活。当父母用一贯的强势来重申“你必须照我们说的做,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时,孩子开始反抗。当说教不灵,父母便升级为动武,“打不起、躲得起”“你进我退”,孩子便选择网吧与父母玩起“游击战”。于是,网络成了孩子逃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填补空虚生活的天堂,却成了父母的地狱!

2017-8-13

岳升杰每日分享:爱还是碍?父母曾经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四壁合围、遍布监控、非常安全、充满幸福的家庭。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孩子成了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的“小皇帝”“小公主”。当别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舒活着筋骨展翅飞翔时,这些孩子却在父母的羽翼下“安静”地生活。有朝一日,当孩子要去学校时,那种由六个人托起一个太阳,家中一切活动以孩子为中心的模式行不通了,因为在学校、在老师中、在同学中,没有人将他作为中心人物来对待。由于孩子没有能力和同龄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孩子渐渐的害怕到学校去,害怕和同学在一起,没有能力去面对新的环境。在恐惧中,在不堪重负下,他选择了逃避——躲在家里,躲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间里。在这里,他可以凭着自己的本事驰骋疆场,获取各种新式武器。他用这种方式告诉父母,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是一个强者,我可以离开你们做我要做的事情!“为什么我在外面这么无能?为什么在生活中我毫无用处?这种无能和无用的恶魔是从何而来呢?”当我们埋怨孩子网瘾时,孩子也在潜意识里一遍一遍地追问着。

这是溺爱型家庭培养出网瘾孩子的轨迹!戴东老师将父母类型分为支配、照料、专制、拒绝、残暴、保护、溺爱、服从、忽视、民主等10种类型;苏加胜老师将父母的类型分为专制粗暴型、娇纵溺爱型、放任冷漠型和民主权威型四种类型;我把父母分为独裁、溺爱、自然、民主四种类型。这些类型中除了“民主权威”外,其余都是不正确的,都是以爱的名义妨碍着孩子的成长!网瘾只是“孩子问题”的一种,当土地盐碱或沙化时,那幼苗除了不向上长以外,任何方向都可以扭七别八地长!孩子的土壤是父母,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含一点营养,孩子怎么能不出问题?当父母问“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出问题?”时,父母更该这样想:“我的教育方法那样,孩子不出问题就不正常!”

2017-8-14

岳升杰每日分享:网瘾轨迹。诺贝尔发明了火药,它为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他不应该为炸药用于战争承担责任,因为那是需要战争的人利用了它。同样,网络游戏是为人消遣用的,游戏在在电脑里,在网络上,它为人们提供了快乐、刺激、陶醉和胜利之后的喜悦,如果有孩子陷入网瘾,那应该是孩子内心出了问题。 

孩子小时候,父母因他而骄傲,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渐渐的,孩子长大了,在班上的名次不再名列前茅,父母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于是便唠叨:“别犯傻,赶快写作业”,“别看电视,赶快背单词”,“放学赶快回家,别和同学瞎玩儿”“每天辛辛苦苦,管你吃,管你喝,你却拿这样的分数报答我,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坏,越来越爱唠叨,亲子关系障碍重重。当父母发现自己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束手无策时,就选择了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这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出于“我们是为你好”,但在孩子心中却是被深深的伤害。在被父母痛打的那一刻,他心里的痛苦远远超过肉体上痛苦;在那一刻,他的心离开了父母;也是在那一刻,父母将他心中的梦毁灭了。

在孩子舔着自己伤口的时候,母亲仍在唠叨,父亲更是采取了冷战,老师的批评越来越多,生活变得一团糟。他越来越害怕与人打交道,他缺少了自己和别人一样重要的感觉,缺少了战胜困难,重新走出去,面对学校的老师和网同学的勇气,他的自尊随着父母亲对他身体的侵犯荡然无存。最后孩子破罐子破摔:“我就是不重要,我就是没能力。我就是这种懒惰的,不爱学习的,不求上进的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我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我恨你们!我就是要用上网挫败父母,我就是要用上网来发泄愤怒!” 所以,网瘾源于家庭没有温暖,网瘾源于在现实中找不到感觉,网瘾源于心灵的枯竭! 

2017-8-15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角色。从人的成长来说,经过几十年的“人化过程”有些人还被骂为“没有教养”。虽然是被骂者在有意无意间做了违背道德的事,但骂人者的矛头却指向了他们的父母。虽然也有“子不教,父之过”之说,但真正孩子有问题落实责任的时候,人们都认为父母是无辜的,而孩子是“坑爹小”。随着家庭教育的普及,人们已逐步认同“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有问题”的观点。而在这个问题上,人们越来越较真,眼睛越来越犀利,很多父母用“爱”和“好心”做遮羞布所蒙住的“不会爱”和“办坏事”被无情地晒了出来。过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虽然尝着痛苦,但还可以理直气壮、如数家珍、口若悬河地向别人倾诉一番,从而发泄一下怨气,博得一点同情。而现在好像越来越不行了,当父母以“窦娥冤”的身份向专家讨要治孩子的方法时,专家往往会不客气地说:“孩子有病,父母吃药”。虽然专家没说“自做自受”、“因果报应”、“自掘坟墓”等一类难听的话,但自己明白最无辜最受害的是孩子,如果说自己也是受害者那害人者就是愚昧!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中国几千年可用一个“慢”字形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多少年没变化,土路、步行、牛车多少代如一日。“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成了父母教育子女的资本,而子女们受父母的耳濡目染,自然承接了父母的生活套路。改革开放之后,短短的四十年,中国来了个脱胎换骨,现在我们周身感受到的就是“快”字,美丽的月亮躲在了如同白昼的灯光下,白天和夜晚的界限模糊了,高速、高铁修到了门前,出租车、公交车、自架车随便选,更让人称奇的是远隔千山万水就可以随时随地当面说话。看着那利索地玩弄手机的小手,再听听那沉闷的按键声音,我们不得感叹“老不如小”,“向孩子学习”绝不再是一个谦词。

2017-8-16

岳升杰每日分享:持证上岗。当有人提出父母要“持证上岗”时,有人笑了:这真是个新提法,还从没有这样想过!有人怒了:胡说八道,哪有当父母还要持证的?的确,我们的父母没有持证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我们也非常孝敬他们;我们没有持证生了女儿养了儿子,我们也非常爱他们。但这就能证明做父母永远不需要“持证上岗”吗?实际上,“持证上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83年濮阳师范毕业后就到阳邵乡第一中学教学,好像几年后才取得了三级教师资格证。如果是现在就行不通了,一是中师毕业应教小学却教初中;二是只有师范毕业证,没有教师资格证就教学;三是“全拿”,数学、语文、政治、历史都教过。我吧,还算有点功底,也算科班毕业。再想想我上小学和初中的老师,有的就是小学、初中毕业,不仅没经过教师方面的培训而且“水”很浅。如果再向前推,那些私塾先生更没有“教师资格证”。前几天,我问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侄子,是不是参加竞聘?他说,他想教数学,现在只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格证,他计划今年先考过数学方面的资格证再参加竞聘。由此想到,当老师不仅要有笼通的“大证”还要有更细化的“小证”。另外,驾驶证、会计证、医师资格证、律师证、记者证、导游证等都经历了由无到有、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

   就做父母而言,我们的父母没有结婚证;我们做父母就有了手写的纸质结婚证。我们一证多用,认为有了结婚证就可以同居了,同居了当然就可以生孩子当父母了。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实行了婚前检查、发放准生证、孕期检查等措施。这些措施以及人们对孕妇的照顾、对婴儿的呵护都表现在身体层面,可以说优生做到了,优育只做了身体的抚育,而没有做到心灵抚育。实践证明,现在孩子出问题都是心灵方面出了问题,所以,要想解决优育问题必须对父母进行岗位培训,让父母持证上岗!

2017-8-17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职业。我是2005年通过熟人交1800元报了名,历经近一年时间,于2006年2月27日取得了驾驶证。那时有一个说法是:“现在考驾照严了,每科考试本人必须去,否则,谁也不敢发给你证!”言外之意,在以前只要交了钱就能取得驾驶证。在那之前,确实有很多奇葩的事,如,有人动员只要拿1500元就能得到证;有些人将钱交给“托儿”被骗。到2005年,我已接触车很长时间,经常到空场地去开着车转圈,在路上没人时就开一会儿,感觉车已离自己很近了。报名后,也没有参加正规训练,每次考试,我就从单位跑四十公里到濮阳。三科考试,有一科考了两次,每科都是在熟人的帮助下过的关。我尽管为每次侥幸过关感到庆幸,但内心里还是有个声音:这么折腾人,要是前几年报了多好!由于没有接受正规训练,我开车的一些毛病得不到纠正,上坡、倒车、放车等技术提升很慢。 近几年,考驾驶证都是全程监控,人为的因素杜绝了,谁都要靠硬功夫过关。

时代在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各种考证越来越严,而做为最重要、技术含量最高、发展变化最快、最难当的父母职业,现在仍停留在成熟男女即可当父母的农耕时代实属一种悲哀。有位老师说:“我去一个单位讲课,吃饭时一位老领导带着抱怨的口气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琢磨不透,我让办公室一位研究生毕业刚分到单位的女青年陪你吃饭。她说,这几天是排卵期,她要回家。’”另外,我们在酒桌上经常听到一些年轻同志说:“准备要小孩了,不能喝酒。”可以说年轻父母在优生方面已做得很好,但在家庭教育方面仍沿袭着传统的做法,穿新鞋走老路。看着很多“痴心”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修理”成“问题孩子”,进而共同陷入泥淖不能自拔,怎能不让人痛心?所以,即使国家不实行“持证上岗”,为了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幸福,做为父母也要自觉地进行上岗培训!

2017-8-18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学习。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堵,想办法切断孩子所有的上网渠道。断时——紧盯死守,上学、下学押着,到家看着,不让孩子有上网的机会;断钱——让孩子没有钱去上网;断网——不联网或不缴网费,家中无网;断线——偷偷把网线掐断或者把鼠标、键盘藏起来;断机——不让孩子玩智能手机。这些方法简便易行,短期内见效很快,但从长时间看往往事与愿违。猫鼠游戏不断上演,亲子对抗继续升级,孩子们为了上网甚至不惜采取极端的手段,最后往往会导致父母全面崩溃。另一种是疏,让孩子找到比网络更有兴趣的事情。比如:让孩子锻炼身体,从运动中感到舒畅;让孩子出去旅游,从大自然中感受清新、美丽;让孩子参与活动,从交际中感受心灵之美;让孩子参与家务,从劳动中体会成功;让孩子爱上学习,从学习中体验价值。俗话说: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让庄稼长得旺盛。这条路是康庄大道,是治本之策,但需要父母付出很多、很多。

   孩子的身体来源于父母的细胞,这个毋庸置疑,因为我们从孩子的外形就可找到答案。实际上,孩子的精神坯胎、系统软件、思想底色也源于父母,我们讲的遗传很多是看不见的后天精神遗传。孩子之所以网瘾,之所以出问题,追根溯源其污染源都在父母身上。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是上游,要想让下游的孩子清新明澈,必须从父母处正本清源。由于上一代饱经贫穷、战乱、苦难,他们的紧张、恐惧、自卑、过度敏感,敌意,缺少信任以及不会与人亲近的情绪遗传给了我们。像我们对孩子有时好得令人窒息,有时又用武力解决问题,都是源于自卑心理和负性情绪。父母们都带着原生家庭的教育痕迹在教育孩子。小肚鸡肠怎么培养出胸襟开阔的孩子?农耕时代的老牛拉慢车怎么匹配信息时代的神舟飞天?所以,家庭教育特别强调父母的学习、成长和改变!

2017-8-19

岳升杰每日分享:网瘾标准。如何判断正常上网与网瘾,下面列举中外两类标准供孩子和父母们参考。将孩子上网成瘾的程度分为10个级别:1、偶尔上网,对正常生活与学习基本没有什么负面影响。2、时间比第1项稍长,但基本上自己可以控制。3、自己有些控制不住了,但在家长的提醒下可得以控制;对学习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4、开始对家长的限制有反感,逐步对学习失去兴趣。5、有时瞒着家长上网,并且用说谎的方式为自己掩饰,开始厌学。6、已产生对网络的依恋,一天不上网就不舒服。7、与父母有公开的冲突,亲子关系紧张;上网成了生活的主要目的。8、对父母强烈厌恶,经常逃学,连续上网,通宵不归;并有其他很不理智的行为,如开始在家里有暴力行为,敲打或毁坏东西等等。9、不顾一切也要上网,若父母干涉,非骂即打,不但毫无亲情,甚至伤害亲人、逼父母分居或离婚。10、为了上网,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5级以上,就可以说是上网成瘾了,8级以上是程度严重的成瘾。

美国金伯利·杨教授设计了一种测评方法,对上网者进行测评。这个方法是由10个问题构成,被测试者回答“是”或者“否”,答一个“是”得1分,最后得到5分以上(包括5分)为上网成瘾。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6、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10、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2017-8-20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责任。“一般说来,孩子如果患了网瘾,家长肯定是第一患者。”应力说完这句话后,又微笑着补充了一句,“很多家长不认同我这个观点,但从我们这几年治疗青少年网瘾的情况来看,反映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她还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结果———在抽样治疗的1300多例网瘾患者里,教师、医生和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孩子比例占到了43%,而公务员中又以警察居多。“我们想,主要是这类家长容易把社会上的角色带到家庭中。”她分析说,以教师为例,教师在学校里教孩子,一般把分数当做追求的目标,而到家里也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当学生来期待。这种角色一旦带入家庭,那么给予孩子的温暖就不够,对孩子的心理就造成影响。“而从研究来看,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一上网,保证就上瘾。”她认为,在孩子上网成瘾前,家长就要反思自己,改变教育方法,不要把自己的社会角色带入家庭,尤其是在对待孩子上。

这是在杭州召开的一场有关网络文明与青少年教育座谈会上,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心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应力提出的观点。不少专家和她的看法一致,几乎都将孩子患网瘾乃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归结到家长身上,他们认为该反思的恰恰是家长自己,而不是孩子。“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没错,错的是教育方法。”杭州市健康管理教育讲学团团长汪先玲女士说。“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够贴心,教育方法不当。”浙医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许毅也对当前大多数家长教育不当提出了批评。在回答“孩子出现问题责任在谁”的问题上,许毅认为“该教育的是家长。”他谈起这个话题就有些激动,“我要问问家长们,你的孩子愉快吗?他们的心情你知道吗?”“我们的家长总是站着和孩子说话,要蹲着和他说话,要让孩子感觉到平等。”他直接批评有些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没有给孩子创造一种平等的表达氛围。

2017-8-21

岳升杰每日分享:家长作风。“因为在家里,我是一家之长,他们都得听我的。在这里我要稍微讲一下,我自己这个传统观念哪里来的。我从小跟着母亲,母亲很苦,过去当过保姆,本身是个文盲,不认字。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拿那个小雪球砸在床上,弄得都是水。她就拖着我的脚,脑袋在地上拖了不少的路,从村子外面一直拖到家里。母亲这样对我,但是我很尊敬我的妈妈。她很重视念书,虽然家里生活比较紧,但是我断断续续大概前后加起来念了两年半书,我又半工半读,最后考上了人民大学。所以,从我自己的经历看我对母亲那一套还是蛮欣赏的。所以,我想我儿子呢,父亲母亲都在大学里面当教师,他的条件要比我好得多。而且这个孩子小时候又比较聪明,他当时初中毕业的时候,他是他们学校理科第一名。后来高考的时候,他考了当时江苏省那个重点学校的超过分数线四十多分,他当时的分数线可以上北大的。

“小学的时候,他爬到人家瓦片上把人家瓦踩碎了,人家告到我家里来,我很恼火。等他回来的时候我就罚他跪,那时候房子很紧张,几家人住在一起,他就跪在我门口走廊那个角落里,邻居都看得见。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这个孩子数学不是很好,脑子反应比较快。但是他有个缺点,他那个字写得不好。有一次做作业,有个字我就越看越不舒服,我就问他,我说:‘小海,这个是什么字?’他告诉我是什么字,我说:‘跟这个字像吗?’他说:‘像呀!’我说:‘你再看像不像?’他说:‘像呀!’后来我来气了,我说:‘这个字应该这样写,你这样写像吗?’‘就像!’我来气了,就扇他两耳光,左手一个耳光右手一个耳光,把他甩得两边那个手印子。他就朝我瞪了一眼,从此以后就不喊我爸爸了。”

这是2017年7月9日倪萍主持的《等着我》栏目中,84岁的黄林森教授对儿子小海教育的回忆。专制的家长作风导致父子23年分离。

2017-8-22

岳升杰每日分享:断绝关系。黄林森,是一位84岁的退休教授,爱人刘雅琴,是一位79岁的退休教授。23年前也就是1994年,他那24岁的儿子小海离开了家,从此,在热闹的校园里剩下了两位老人孤独、寂寞的身影。7月9日,他们相互搀扶着来到《等着我》栏目,只求见儿子一面。

儿子小海在父亲教学的南京某大学读书,黄教授对儿子离开原因及当时情景进行了回忆。“他的老师差不多我都认识,有的人见了我,就讲讲孩子的事情。他回来吃饭我们也给他讲,他眼睛瞪起来了。他给他们辅导员写了一个东西,说:‘父亲利用在学校的人事关系,到处布置眼线,对我进行精神监控。搞得我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我都感到窒息了。’填志愿之前他写了个声明,除了不在南京我这个地方以外,只要能够给他一个能够思考思考问题、看看书、做点学问的地方他都去。当时他好像想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后来他分配到北京一个名额。他应该是7月2号到北京报到,那么他的票是7月1号的。学校买的票是有座位的。我女儿就说:‘这样吧,走的前一天7月1号中午给他送送行吧。’我女儿好像给他准备一点钱,我们家里也准备给他带点钱。我就赶快到宿舍去找他了。结果他同学说,他前一天晚上就走了。当时我们就知道他就是不要我们送他。即使是放弃一张坐票,站也要赶快就离开这个家。”

母亲刘雅琴说:“因为他走了三个多月,我们一直打电话想联系他,没有联系通。然后突然我就收到他给我们写的两封信,那个‘郑重声明’是写给他爸爸的:‘由于你控制和操纵我,所以,我决定和你、和你的家庭、和你的亲属网断绝一切联系。从此,我就是一个有人格尊严能追求自己自由生活的人。’签名后面是对我写的几句话:‘由于我与黄林森脱离了关系,跟这个家庭脱离了关系,所以自动地也就给你脱离了关系。’”从此,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在亲子之间展开。

2017-8-23

岳升杰每日分享:怨恨父母。1994年7月,24岁的小海离开父母所在的城市到北京工作,从此与父母断绝关系,到现在整整23年了。虽然现在他已经47岁,父亲84岁,母亲79岁,但他对母亲的怨,对父亲的恨仍然耿耿于怀。

“曾经,我和我妈有一个对话,她要我听父亲的话,我就问我妈说:‘要是有人每天扇你耳光,你怎么办?你会怎么做?’我妈不假思索地就直接反问我一句:‘每天扇你一耳光,需要花你多少时间?’所以经过我和我妈这样一段对话后,我对她也没有什么想法了。”小海对妈的怨主要源于妈妈对自己的不理解和对爸爸无原则的维护。

小海用两件事来说明父亲的专制、包办、干涉、控制。“我完全没有跟他们打交道的意愿.他打我的事情,我有记忆,但是这个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我跟他的关系完全不是因为他打我导致的。大学期间的那些事,我已经看明白了,他觉得他是我的老子,我不听话他就要整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封建社会带来的一套传统观念。比如,大学期间他要我追我们班的女生,他指定某一个人,他要我死缠烂打。我哪是死缠烂打的人,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我当时就不愿意交女朋友,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整天被他死缠烂打。我上大学期间有一点给他说得很清楚,就是我的事情我自己会处理。我中学的一个女同学,有一次向我借了70块钱去勤工俭学,做那种文化衫。她可能是有些事拖久了,没还我,然后,我父亲知道后就找到她的辅导员,据说差点让她退学。这个女孩见到我,对面走过来,她就从我旁边绕着走过去了,我给她说话她就装着没看见,最后就变成这样的一种关系了。各种人际关系都被他控制了。当时毕业分配,去北京的时候我就不想跟他联系。”从我们的眼光看,父亲的做法确实不妥,他极大地损伤了儿子的尊严。正是儿子要求民主、独立的思想与父亲独裁观念的激烈冲突,让儿子产生恨意。

2017-8-24

岳升杰每日分享:可怜?可恨?“一段时间老逼着我吃两倍的饭,比如说刚吃完,再让你吃一碗,我也确实很受不了。后来我就去外面走啊走啊,花两个小时才能消化下去。要是我不吃,他就不知道怎么整我。有一次我被他折磨得实在受不了了,我说我不吃,他还逼着我吃,我就把东西砸了。他说:‘你反了,你无法无天!’我说:‘你又不是法,又不是天!’他就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我是你的老子,就是你的法,就是你的天!’在他冲动之后,他心里的想法立马就爆发出来了。”这是小海对父亲做法的控诉,做为父亲太可恨了,做为儿子太可怜了。

“我碰到的很多事都被他们给害了,我报的是物理,学的是物理,结果离开物理行业;我到现在这么大还是单身;我房子都买不起;可以说这个东西跟他关系特别大。这么多年我受那么多损失,谁来赔我?我觉得我比他们更可怜!我为什么要关心他们?”“我担心他们会找到我。我的一切都是他的,他以这样一种理由来给我打交道。说实话,我跟他的关系不只是他们改变不改变的问题,不是因为他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而是有很多过去的问题导致我现在这样。我感觉他对我有相当长时间是一种怨毒,在小的时候很多东西是想教育我,但是后来发现他教育不了我,然后就产生一种怨毒,很多事情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报复。因为从我的理性的角度,这东西是无法忘掉的。我为什么要忘掉?我不需要忘,这是事实,没办法忘。不想看他,不愿意看到他,我厌恶看见他。所以,不管什么年龄,我不想跟他们有任何关系。”“给你讲一个故事吧:23年前有一个人一直拿刀杀你,然后直到你逃走之后,他们才会开始说:‘我们当时是不小心做错了。’你觉得信吗?”小海向节目组谈了不想与父母相见的原因。做为父母太可怜了,真心忏悔却得不到儿子的谅解;做为儿子太可恨了,狼心狗肺,把人生失败全归于父母!

2017-8-25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是你妈!小海恨父亲黄林森的家长作风,由于母亲总是站在父亲一边,导致他对母亲产生怨气,宣布与母亲脱离关系。做为母亲,她夹在儿子与丈夫之间,其心灵所受煎熬可想而知。在儿子邮来两封信宣布与家庭断交后,母亲想凭借母爱和温情打动儿子,但一切努力都如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他到北京以后,原想随着时间的过去,矛盾会慢慢解决,想不到他写了这么一封信,就断绝了一切和解的可能。后来从同学那里打听到一个电话号码,我第一次打电话,他接到就说:‘谁呀?’我听到高兴得不得了,我说:‘我是你妈,我是你妈!’这时我听到电话一搁,就没有声音了,以后再打回去呢就没有回应了。后来人家告诉我,他不接电话你可以写短信,写短信他可以看到。那时候我有一个老手机,我不会发短信,我也不会拼音。我把每次给他讲的话,都写在一个草稿上,然后翻字典把这个拼音写出来,再给他发过去,这样子一直发了十几年。前年换了手机,可以发照片,我就赶快把家里的照片发给他看看,结果发过去屏幕上显示‘发送失败。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赶快再发一遍,结果还是‘发送失败’。我打电话问电信公司,人家告诉我,可能是对方把你列了黑名单,这样就屏蔽了你的信息。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真是痛苦得不得了。倪萍老师,你也是一个做母亲的人,你想我对着一个没有把握的电话号码,发了十几年的短信。我把所有的感情、思念都写在这个短信里头了,结果我儿子完全没有看到。”

“我是你妈”应是世上最动听的语言。一般而言,当儿子听到这个话语时,都会动容、动情,因为它包含了母亲的付出、关爱和思念,但小海却毫不犹豫的把电话搁下了。当母亲了解到短信可以与儿子沟通时,又学会了拼音,学会了发短信,可是十几年的努力却换回儿子的“拉黑”。儿子的冰冷、绝情,怎能不让一位母亲伤心欲绝?

2017-8-26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很后悔。“这23年来我反反复复地梳理,为什么孩子会这个样子对待我们?我现在想想,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我,在于我这个家长自居,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对他的身心、生活、事业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危害。所以,我现在深深地向他表示道歉!我认错!在我这个风烛残年,能够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够今后跟他平等相处,成为朋友。如果人不回来,至少可以在思想上、在观念上,也承认承认我这个不够格的父亲。现在我很后悔。”84岁的父亲黄林森低头向儿子道歉。79岁的母亲刘雅琴也进行了深刻地反思:“这个当中,我也回想了,我们之间怎么会走到这一步?我这个做母亲的,的确有失职,有做得很不对的地方。在我儿子离开家的前几年,我就看到他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回家。但是我不知道他心里究竟想的是什么,我也没有好好地去想能够帮他做什么。这样就让他感觉到这个家没有温暖没有爱,在他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能帮助他的人,最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所以,我这个母亲是一个失职的母亲。”

在母亲的教育下,黄林森仅读两年书又靠半工半读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可以说,他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成功者,在他的骨髓里也深深地信奉这一套。做为传统教育的受益者,做为有完整教育理念的教授,他承认在教育儿子这个问题上自己错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刘雅琴做为老一代知识女性,也是社会的佼佼者,她却直言自己是失职的母亲!两位教授夫妻,育有两女一男,本是幸福家庭,却由于在家庭教育上出了问题,导致儿子30多年不喊爸爸,23年断绝来往,47岁未婚。儿子断绝来往,孙辈难以为继,对于一个有传宗接代思想的老人来说,该是怎样的打击?它再一次警示我们:棍棒教育不可用!家庭教育是有别于学校教育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任何成功者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2017-8-27

岳升杰每日分享:和解为上。“我们一直在盼他,但是做为母亲我给他讲,我们能等他的时间不是很长了。他爸爸说,我希望能够活到90岁,我算一下他活到90岁也就是5、6年的时间。我们在来的时候,他爸爸说,我这个年龄,这个身体去了可能就不一定能够回来了。就是不回来,能够当面给他讲一下对不起,把我对他的道歉说出来,我也心满意足了。我也考虑到,我们年龄这么大,任何意外都能发生,所以我们走之前,我们就写了一份遗嘱。这个遗嘱一式两份,一份给我女儿,一份给我儿子。这份遗嘱承继了我们对他的爱,我们对他的祝福。我们希望他看在我们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生他、养他、爱他、盼他的这份亲情上,一定要接受这份遗嘱,完成我们最后一个心愿。我们希望他能够回来,希望他能够给我们打个电话,我们在等着他。你有任何的怨言都可以给我们讲。但是我们这份亲情不能断。你回来,我们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重建一个有爱的家庭。这是我们对他的最大的期盼。”

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79岁母亲刘雅琴在节目最后给儿子小海说的这段话,可谓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抹泪唏嘘。做为高材生的小海为什么会这样冷漠无情?如果只从父亲的打骂、专制方面解释似乎有些浮浅,我认为最深层应该是从小的溺爱。黄林森教授37岁得子,溺爱于内,期望于外,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麻木的撕裂性格,其本质是未能“人化”的动物性。这种性格表面看除了他自己心中没有一个亲人,而实际上他连自己都不会爱,他也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很可怜的。做为小海,如果明知的话,应早日与父母、自己、命运和解,否则,如果一意孤行,想通过折磨父母,让父母死不瞑目来报复父母,那么,你的代价将是自我毁灭。请小海记住:亲子之间要么双赢,要么双输、绝不可能一方赢一方输!

2017-8-28

岳升杰每日分享:雨水警梦。柳根是一位公务员,爱人是一位小学教师,本是让人羡慕三口之家,由于儿子柳条在初中二年级时迷上网络游戏扰乱了这一家的生活。那时,柳条像吸毒的人迷上毒品一样在游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柳根和儿子因为上网的事情时常发生冲突。打儿子成了家常便饭。为了防止儿子去网吧玩游戏,每天在他放学时,柳根就守候在校门口,把儿子押送回家。可是儿子并没有就此收敛,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玩网络游戏。当父子之间的猫鼠游戏发展到了极点,儿子便选择离家出走。慢慢的儿子离家出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有一次下大雨,父子两个又吵了一架,儿子气愤地冲出家门。柳根顶风冒雨去儿子常去的网吧,一家一家地找,几十家跑下来,把他累得精疲力尽。他靠着墙,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任由连绵不断地雨水打在脸上。无尽的愁绪涌上了心头。他几乎绝望地长叹一声,感慨万千地说:“世上要是有后悔药就好了。早知道孩子这样,说什么我也不会要他。”

他望着房檐上滴滴嗒嗒的雨水将地面滴出了一个坑;他望着向低处流的雨水有的漫过一个土岗向前欢快地流淌,有的冲破重重障碍向低处汇集。看着看着,他的脑子突然开窍,好像一场梦被警醒一样:我现在做的事情不正是不让雨水向下滴,不让雨水向低处流吗?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里的“高处”应是“快乐、享受的地方”,儿子为什么会迷恋网络游戏?还不是因为快乐吗?因为儿子每过一关,游戏都能对他提供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他很容易在游戏中找到成就感。雨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还不是因为它的坚持和聚集?受此启发,他感觉要想解决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必须像疏通雨水一样,只能疏而不能堵。过去他用的各种“堵”法都违背了规律,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因此,他决定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去理解儿子,耐心地进行疏导。

2017-8-29

岳升杰每日分享:根变条变。柳条中考后,柳根经过深思熟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为儿子买一台电脑。柳根对儿子说:“儿子,爸爸相信你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所以,我决定给你买一台电脑!”听了父亲的话,柳条一脸惊喜地对父亲说:“爸爸,既然你够意思,我也要够朋友!”柳条说到做到,高中阶段他选择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后,柳根心疼儿子的学习太辛苦,就告诉儿子:“先玩一会游戏,放松一下。”可是柳条却说:“再看一会儿书吧,因为老师讲的一个问题我还没有搞懂。”爸爸听了之后,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孩子就是一年前沉溺网吧宁死不屈的那个儿子。当意识到儿子不再迷恋网络游戏时,柳根对儿子说:“儿子,你现在玩的都是别人设计好的游戏,将来你要是能设计出游戏给别人玩岂不是更有意思?儿子一听认为有道理,立马表示,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计算机专业。

最让父亲柳根感到欣慰的是儿子懂事了,懂得体贴关心爸爸和妈妈了,心里话也愿意跟爸妈讲了,从此,家庭里又充满了笑声。有一次柳根和儿子聊天,聊到他初中时离家出走的事情,他对爸爸说:“其实当时我根本就不愿意离家出走。其实外面没有家庭温暖,但是在家里面又没有真正地理解我,我心里有话也找不到跟别人诉说,所以,我觉得非常痛苦。”经过柳根夫妇几年的学习、改变、疏导,儿子柳条完全变了一个人,于2005年顺利考上了某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这是戴东老师介绍的一个案例,父亲最后感悟:“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是有益处的,父母不要一提网络游戏就如视为洪水猛兽。在处理网瘾上,只有采用堵和疏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味地堵只能适得其反。为了更好地与孩子打成一片,父母还需要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不断地吸收最新的电脑和网络知识。”愿每位正在为孩子网瘾而犯愁的父母能从中受到启发。

2017-8-30

岳升杰每日分享:教育遐思。有一次,我和同事对周围的孩子进行了一番“评头论足”,结果是十个孩子有四个孩子基本满意,有六个孩子过不去我们的眼。这四个孩子的特点是:有人生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上进心——每天都向自己的目标努力,有正向追求;有爱心——对亲友有亲近感;有孝心——对长辈感恩、有礼;有责任心——对说的事上心,对安排的事有交待;有自信心——正能量满满,不怯事;有自尊心——凭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爱劳动——他们眼中有活,到哪里都闲不住。那六个孩子的特点是:没有亲情——不管对他多亲,都是一脸麻木、冷漠,甚至弄不清亲人之间的关系;没有激情——未老先衰,对什么都不冷不热、无动于衷;没有目标——一问三不知,混天熬晌;不会理财——“有了狠没了忍”花钱无计划;不愿交往——上不了台面,凡是人际交往的地方就怯、就躲;懒—什么活都不想干,干什么都是丢三落四;自私——心中只有自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   

从理论上讲,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但在现实中,让我们真正满意的孩子并不多。有时我在反问自己,我是不是也成了鲁迅笔下顽固不化的“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肯定是个伪命题,但我们看到和听到的孩子问题该如何解释呢?是我们脑子老化夸大了问题还是当前孩子确实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是随着孩子长大会自然消除还是需要瞪大眼睛举家庭、学校、社会之力去矫正?是麻木地当成偶发事件让后来者重蹈覆辙还是揭开一幕幕家庭悲剧后面的真实动力来警示准父母们?虽然我不能坚持“我死了看你咋办”的迂腐观点,但我必须正视现实,对教育中存在的有违人性的东西进行揭发,对一件件恶性事件进行解剖,唤醒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教育试验在进行,愿父母们因自己的觉醒而没有让孩子沦为试验品,愿这场试验因父母的觉醒而将时间缩短些!

2017-8-31

岳升杰每日分享:两个世界。如果我们问孩子:“学习难不难?”孩子们一定会说:“难!”如果我们问孩子:“玩游戏难吗?”孩子们会说:“不难!”如果我们接着问:“你们喜欢学习还是喜欢玩游戏?”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会说:“我喜欢玩游戏。”

这里所谓的“学习”是指狭隘的“学校学习”,而所谓的“游戏”则是指狭隘的“网络游戏”。如果把“学校学习”当成现实世界的代表,那么“网络游戏”就是虚拟世界的代表。想过去,我们那时没有网络,无论学习还是游戏都是在现实中进行。其优点是重视亲情——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关系都知道,重视人际关系——全村叔侄爷孙辈次都能做到门清;其缺点是知识面窄、孤陋寡闻、缺乏想像力。看现在,网络似空气覆盖在我们的上空,渗透到各个角落,地球成了一个网络村。它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两个世界,一个是能看到、听到、感受到、触摸到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可看到、听到、感受到、却触摸不到的网络世界。现代孩子的优点是从小就掌握大量的信息,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他们聪明、知识面广、想像丰富;其缺点是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从早到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网络上,总是想宅在家里,不愿与现实世界接触。他们不想做家务活——这是父母的事,不用我干;不想出去吃饭——还要说话、搭讪,影响上网;不想出去旅游——网上什么都有,没意思;不想参加活动——太热、太脏、太累;不想走亲访友——不认识,没共同语言,上高中了还弄不清姑姑与爷爷的关系,上大学了还说不出舅家有几个孩子、叫什么名字。

现在很多孩子从不爱学习到不爱现实世界,从爱网络游戏到沉迷虚拟世界,他们把想像当成了现实,这是很可怕的。如何让网络服务于孩子而不是绑架孩子,如何让网络成为孩子幸福的推手而不是祸害孩子?这需要父母随时随地引导孩子让网络世界服务、服从于现实世界。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