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的条件
学习过家庭教育的家长,往往会在观念上认同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本身非常值得肯定,无条件的爱就意味着给了孩子无限广阔的空间可以任其自由成长,可在实际生活中一遇到问题就有种无力感,没办法落到实处。
追究原因,不外乎这些只是停留在理念上的认同,并没有严肃认真思考过其深刻内涵。今试说之。
先说“无条件”。条件就是前提,是基于现实的考量要达到某种目的或者实现某种预期的前置因素,它扮演的是连接现实和未来的中间角色。最基本的有两个方面:限制因素和导向因素。“无条件”即是没有限制,也没有期待。
举个例子:孩子放学回到家,他可能会先喝口水,或者先上厕所,或者跟着家里的老人先看一下电视,或者先嚷着肚子饿了要吃点东西。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不冷不热的说:赶快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都给办了,啥时候写作业啊?
请问:在这司空见惯的日常情景下,能说家长不爱孩子吗?好像也不能,最起码照顾了孩子现实的正常的生理需要。但能说是无条件吗?怕是也不能。其中有个隐含的限制,即缩短照顾生理需要的时间,更有期待,即认识到完成作业是最重要的并且得马上或者尽快去做。
爱是人间最美的情感,是生命成长的阳光雨露,给它再怎么高的评价都不为过。爱的表达更需要适当的方法,否则就很容变成“你给的并不是我想要的”,变成甜蜜的负担。
举个例子:有家长出于善意经常给孩子买吃的或者在吃饭的时候不断给孩子碗里夹菜。
家长或许会说,我就是喜欢看到孩子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没其他想法啊!但是对于没有食欲或者已经进食足够的孩子,可能已经成为没办法拒绝的负担了。
其实,真要做到“无条件的爱”还是有条件的,它来自于不断的对孩子的观察和自我观察,累积而成的“默契”下的联结和亲子互动。
观察孩子身体的反应、情绪的变化、习惯的养成等。
观察自我身体的反应、思绪的线索、情绪的变化、习惯的养成等。
在此基础上,无条件的爱还包括互动模式的优化等。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