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八十五(2017年10月)

7年前 [10-31 17:57 周二]

2017-10-1

岳升杰每日分享:鲍姆令德。鲍姆令德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教授,她从“规矩和爱”即“要求和反应”两个维度,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权威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应”型。此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他们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2、专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溺爱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应”型。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孩子慢慢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依赖、任性、冲动、幼稚、自私,做事没有恒心、耐心。

4、忽视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这类孩子自控能力差,对一切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还会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征。

她在《规矩和爱》一书中指出: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狂妄和脆弱;在粗暴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愤怒和自卑;在忽略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残忍和冷漠;在规矩和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2017-10-2

岳升杰每日分享:了解心灵。“心灵的领域浩瀚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了解人的心灵,比登上月球更为困难。虽然困难,我们还是必须不断探索自己的心灵。因为几个世纪的人类发展告诉我们,仅有科学带来的物质上的成就不足以给人类带来幸福。如果人们的心灵没有进步、人类还是那么贪婪、还是那么充满仇恨、还是那么不明智,那么物质上的成就反而会加剧人类的危机——贪婪地索取破坏了自然界,武力竞赛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利剑……。只有更了解心灵,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我深爱探索心灵,从中获益匪浅。记得《萤窗异草》中有一个傻书生,连男女之事都不懂。后来经人指点,才知道了鱼水之欢是怎么一回事。一经尝试,觉得真的太好了。于是就和别人大谈云雨之乐,全然不顾忌是不是应该对别人说,会不会被人笑话。我很理解他,他因为太快乐太新奇了,忍不住要告诉别人。在意象对话技术中,我看到的都很新奇,其中之乐,有甚于云雨者。或许我也是一个痴人,忍不住要写下这些。望读者不要笑我。”

   这是朱建军老师在《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这本书前言中的一段话,它思想深邃、发人深思。一千多年前,杜甫老人家曾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做为人生理想,受到人们追捧。三十多年前,我曾以“下雨屋不漏,下雪有暖屋”做为人生追求。好似天空惊现彩虹,中国在短时间内富裕了,下雨不再墙倒屋塌,下雪不再饥寒交迫,多少代人的梦想实现了。在短暂欢娱之后,人们发现贪欲、仇恨、不明智等问题仍桎梏着人们的幸福。如果我们不下功夫了解心灵,并从心灵层面根治这些顽疾,那么我们追求的幸福将遥遥无期。

2017-10-3

岳升杰每日分享:了解孩子。“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孩子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看着一个个帅气的小伙变得木讷,看着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变得抑郁,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离去,看着一个个父亲唉声叹气,看着一个个母亲哭天抢地,我梦中都在问:“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陈默老师上面的分析为我们揭开了谜底,由于时代变化,父母太不了解孩子。如果父母不通过学习去了解现在的孩子,那必然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017-10-4

岳升杰每日分享:痛而不通。“在青少年训练营中,通过两天的训练孩子发自肺腑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种种冲撞行为对父母造成的伤害,禁不住嚎啕大哭。那一刻,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强烈地与父母进行交流的冲动和愿望。有些孩子在拨通了父母的电话时,泣不成声地对着话筒说:‘爸爸、妈妈,我爱你,请原谅我以前的无知和过错。’有些孩子则会坐上好半天似乎是在给自己打气,可是当电话一接通,他们又连忙挂断,好像怕被烫着一样。还有的孩子把电话接通后,一句话都没有说,便愤怒地把电话挂掉了,转身蹲在教室的角落里一脸的落寞和委屈。事后我们了解到那些孩子之所以愤怒地挂断电话是因为电话一接通,孩子还没来得及张口,父母的指责就如连珠炮似的从电话里传来:‘你在哪儿干什么呢?学得好不好?你有没有听讲?有没有听老师的话?你有没有调皮捣蛋?是不是又干了恶作剧?’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景,我们都感到非常悲哀。为什么父母就不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好好地跟孩子说话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大部分中国父母虽然心里爱孩子,但不愿意表达爱也不会表达爱。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心与心离得越来越远,于是误解产生了伤害也接蹱而来。所以父母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毕竟人的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就是爱。不管教育方式多么正确,都必须在父母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实施,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这是戴东老师针对训练营中孩子与父母沟通难进行地分析。在家庭教育咨询中,我们会发现,凡是孩子出问题的都必然是亲子沟通有障碍,这与中医讲的“痛则不通”一个道理。如果您认为孩子有问题了,那么一定是亲子沟通出现梗阻了,您一定要思考前面您在沟通方面出了什么问题,以后该如何改进?

2017-10-5

岳升杰每日分享:说话水平。说话是一种能力,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人缘很好,人们都愿意接近他。这些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说话”,他们要么说话亲切,让人听着如沐春风,要么说话感人,让人听后信心倍增。而还有一类人,人见人烦,说话难听,不会说话,。他们要么是心眼阴暗,说出的话难听;要么是心眼直,说话不讲方式,“一句话打发一个主”。对于心狠说出的话难听遭到孤立是咎由自取,但对于心直口快的人,如果经常遭人烦,就有点“歪嘴骡子卖人上驴价钱”了。在家庭中,有些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是自己人,说话可以不讲方式,以致口无遮拦、出口成脏、负面语言脱口而出,结果是有些语言像刀子一样伤害孩子而不自知。在一次咨询中,有位女孩儿说出了一个心结:在她七、八岁时,有一次奶奶笑着说,我家一辈出一个傻闺女。从此,傻、丑刻在了她心里,她形成了自卑的性格,总认为别人都在耻笑她。

说话是表达情感、传递意愿的工具。如果父母说话时结结巴巴、情绪急躁、缺乏逻辑、毫无幽默感,或者唠唠叨叨一个话题翻来复去地说,即使父母说的都是金玉良言,孩子也会拒绝接受。所以,父母要攻克沟通难关就必须要掌握说话技巧。很多父母总是好心办坏事,问题就出在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自己是真心为孩子好,孩子就应该听他们的。所以,没有通过逻辑思维把想要说的话组织好,没有思考该怎样表达才能令孩子欣然接受。有位父亲曾说:他一看到孩子的缺点心里就着急,嘴巴就不由自主地唠叨起来。虽然他说的话连他自己都感觉到干巴巴的,不感人,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是真心为孩子好,孩子应该能够了解他的苦心。但是他感到孩子对他说的话没有兴趣,于是他就一遍一遍地对孩子说同样的话。谁知道孩子却不耐烦跟他对着干。因此,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须提升自己的说话水平。

2017-10-6

岳升杰每日分享:沟通之道。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出现问题,恭喜你!同时,请你一定审视一下你与孩子的沟通是否畅通,如果经常出现梗阻,那么你的孩子离出问题不远了。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了问题,那一定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你必须从改变沟通方式开始。如何才能让亲子沟通有效呢?戴东老师为父母们列举了三种沟通之道。

1、重情不重理。沟通的秘诀是用情打动孩子而不是用理说服孩子。只有先动之以情,让孩子在沟通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之后再晓之以理,孩子才能听进去。

2、三思而后说。在单位中,如果领导说话唠唠叨叨、含含糊糊,总是一个意思颠过来倒过去地说,虽然领导是为了下属好,但是下属却很难领会到甚至会误解领导的好心。同样,父母在与孩子沟通前,也要想好说什么、怎么说。其次,话语要简洁有条理,尽量把一些没有必要的细枝末节删去。最后,语言要丰富,表达要清晰动人。

3、请用肢体语言。除了有声语言,父母还要请用无声的语言也就是肢体语言。不要小看肢体语言,如果使用得当,其效果甚至超过几个小时的苦口婆心。当孩子犯了错,经你耐心教育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真心实意地感到后悔时,你安抚一下他的头,这样对他的原谅和关爱便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孩子和你的关系将更加亲密。当孩子心情沮丧时,你不必和他说什么,因为语言有时是无法宽慰孩子内心痛苦的,说多了只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使他迁怒于本想关心他爱护他的你。这时候你不妨将手放在他的肩上,用力地压一压,让他感受到你的力量和温暖,让他感到你会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支持、理解和鼓励。虽然你一言不发,但孩子已经明白了你对他的爱。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无声胜有声的道理。说话要像画国画一样讲究留白,当语言无法传达我们的爱意时,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肢体语言去感化。

 

2017-10-7

岳升杰每日分享:耐心是宝。戴东老师将耐心列为沟通的三大法宝之一,他对耐心做了精辟地阐述。

“一位父亲说:‘孩子是上天给予父母的特殊考验,看你是否真正承担起了为人父母的责任。比如你是否对孩子付出了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是否真正关心爱护孩子,是否完全接纳孩子的一切。’这是父母之爱的精髓!一项调查表明,孩子受到父母有惩罚百分之七十不是由孩子的错误引发的,而是父母心情不好导致的,可见是否具有足够的耐心是上天对父母真正的考验。父母可能有耐心哄他慢慢入睡,但当孩子没完没了地问问题时,当孩子屡次犯错误时,当孩子跟父母做对时,就很少有父母能拿出足够的耐心了。“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第三个孩子安娜有智力残疾,戴高乐虽然对此感到惋惜,但对安娜没有丝毫地嫌弃,反而给予安娜更多的关爱。戴高乐是个军人,生性好斗,可是在安娜面前他却非常温柔。戴高乐对安娜的要求从不拒绝,还经常给他讲故事、唱歌、做鬼脸,哄她开心。即实在二战流亡英国期间,戴高乐也寸步不离地把安娜带在身边,对她从不急躁和厌烦。有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患有严重的自闭症,虽然孩子已经十二岁了,但生活仍不能自理。做为孩子的父母他们很坦然地接纳了孩子的一切。他们语重心长地对父母们说:‘与我们相比,你们这些拥有正常孩子的父母太幸运了!但是你们的耐心太差了,往往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发脾气。’所谓对孩子有耐心,并不是要父母放纵孩子,而是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温和的态度。当孩子犯错误时,批评、教育等一切措施都应该在不失去耐心的前提下去进行。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孩子很容易形成急躁的性格,容易焦虑,也很难对他人有耐心。相反,如果父母有耐心,孩子往往懂得自律,性格也会很平和。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耐心会让孩子养成自信、宽容的性格。”

2017-10-8

岳升杰每日分享:时间是金。有这样一个故事:人物是爸爸和5岁的儿子;地点是家中;时间是夜晚。起因:爸爸经常早出晚归,从没有陪儿子吃过饭,孩子非常渴望爸爸能陪自己。经过:很晚了,5岁的儿子靠着门等爸爸。当爸爸回家后,儿子知道爸爸一个小时能挣20美金。因为自己手中有10美金,便向爸爸借10美金。结果:爸爸明白了孩子的想法,儿子是想用钱买爸爸一小时让爸爸陪他吃晚餐。

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二十美金的价值》。这个故事来自国外,说明父亲陪伴孩子少或者重钱不重情属于“世界现象”。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引起中国父母的共鸣,人们并没有追究5岁小孩就有这样智慧的虚构,而是在于孩子极渴望父亲陪伴的现象比这个故事还要严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则公益广告:夜很深了,一个女孩拿着奖状躺在床上。一听到门外有响声,女孩就翻身下床,喊着“爸爸、爸爸”开门观望。一次次的响声,一次次的观望,一次次的失望,最后女孩进入梦乡。每当听着故事、看着广告,想着周围,我的脑中就会浮现出父母忙碌、孩子孤独的身影,我更会想到这一切给孩子、家庭、社会带来的隐患。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永恒的爱是时间的产品。世上任何事情在没有投入足够时间的情况下都是不可能做好的。有些父母认为只陪伴没什么用,不如多给孩子一些钱物来得实惠。这样造成父母只盯着如何为孩子挣钱而不想“浪费”时间陪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比任何物质的给予都重要。对于那些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于督促孩子学习、关心孩子生活起居的父母来说,他们的时间投入是够了,但方向错了。陪伴孩子是为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对于那些经常借口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的父母来说,当孩子有问题时,他们想用简单的几个招数就消除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解决孩子的问题,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2017-10-9

岳升杰每日分享:理解万岁。戴东老师将亲子沟通的三大法宝定义为时间、耐心和理解。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孩子出问题的家庭恰恰是这几方面出了问题。从时间上说,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将很小的孩子丢给祖辈或他人抚养的家庭;父亲常年不着家,只靠母亲一人教育的青春期孩子。从耐心来说,那些性格暴躁总靠打骂解决问题的父母;那些不听孩子解释就妄下断言的父母。从理解方面来说,那些总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的父母;那些总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的父母;那些总认为孩子没有痛苦的父母;那些不听孩子意见而凭自己经验解决孩子问题的父母。而那些孩子优秀的家庭都是这三方面做得较好的家庭,他们长时间陪伴孩子;他们总是有耐心地听孩子解释和申诉;他们总能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弱小、幼稚、无知的。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孩子喜欢做的事像爬树、戏水、玩游戏、看动画片等行为被父母认为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无用之举。继而居高临下地安排孩子课余生活,命令他们像大人一样中规中矩。实际上,孩子的很多言行举止、兴趣爱好,也许在父母的眼中是荒唐可笑的,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是合情合理、充满趣味的。试想一个小孩如果像老人那样老态龙钟正常吗?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谅、理解孩子,你就会惊异于孩子的伟大!人需要被理解而不需要被教训,孩子也是一样。当孩子出了问题、犯了错误,父母们不可教训孩子,也不可逼着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而要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尊重他们的做法。只有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父母说的话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只要能理解孩子,亲子沟通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是无限丰富的,其高度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高喊“理解万岁”!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理解孩子呢?那就是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和信任孩子。

2017-10-10

岳升杰每日分享:六项原则。小鲍,女孩,十一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星期五晚上,已经六点了还没有回家,母亲嗔怪道:“这孩子,又去哪里疯玩了。”等了半个小时还不见回来,母亲就有些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了,我们先吃!”一边吃饭,母亲一边发狠道:“这孩子,回来非得好好教训她一顿不可!”吃完晚饭已经7点了还不见女儿回来,就给班任老师打电话,老师说,下学就和同学一起走了。到了8点,外面一片漆黑,母亲坐不住了,心里越来越焦虑“该不会出什么事吧?”各种不好的想法在脑中挥之不去。越想越害怕,便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八点半时,门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去开门,一看是女儿便劈头盖脸地责骂起来:“你死哪里去了,回来这么晚也不打电话,再不来我就要去报案了!”小鲍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倾听女儿解释?上来就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哭去了。当冷静下来后得知,原来小鲍的一个同学在下学路上把脚崴了,她陪同学到卫生院上完药后,又把同学送到家。

母亲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但女儿接收到的却是打骂和屈辱。这种沟通是“拙劣”的,是好心办坏事。也许母亲有一千个理由能证明错在女儿,而自己都是为了女儿好,是为了让女儿长记性!但客观效果是女儿怕母亲、烦母亲,亲子关系疏远。戴东老师在亲子沟通方面讲了六点原则:有话直说,有话实说,有话好好说,有话正面说,不该说时不说以及不该说的不说。这位母亲起码违背了“有话实说”“有话好好说”等原则。母亲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你回来这么晚,妈妈一直在为你担心。你知道妈妈有多焦虑吗?你干什么去了?”当女儿把原委说清后,一方面对她的行为进行表扬,另一方面可以商量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及时向父母通报一下。

2017-10-11

岳升杰每日分享:正话反说。“又喝醉了,你不喝人家能往你肚里灌?你就喝吧,什么时候喝死你就好了!”这是妻子在唠叨丈夫。“一天打扫不完你就不能分两天?现在累病了还得吃药,你就不能学得聪明点?”这是丈夫在埋怨妻子。“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就不怕被车撞死?你要是被车撞死,我也就省心了。”这是母亲在教训儿子。“你也穿得讲究点,整天邋里邋遢的,和你在一起我就嫌丢人,人家以为你是我奶奶呢!”这是女儿在抱怨母亲。只要留心,我们就会发现,在家庭中、在亲人之间这种正话反说的场景是经常发生的。前一段,我和爱人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是夫妻之间总是用讥讽、嘲笑来进行调侃。有这个意识之后,我们就决心改变这种沟通方式,但改起来还真不容易,那些惯性的东西不自觉就说出来了。

为什么我们对亲人总是那么刻薄?这是不是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负面思维有关?在古代文化中,帝王自称为孤、寡;一般人自称为仆、愚、窃、不才、不佞、不肖、在下、下官、鄙人、老朽、微臣、奴才、罪臣、卑职;女子自称妾、妾身、贱妾、奴婢。男子称妻子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女子称丈夫为拙夫。父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小犬、不肖子、贱息;称女儿为息女、小女。丫环自称奴婢,百姓自称贱民。出家人自称老衲、贫僧、贫道、贫尼。人们称自己的房子为寒舍、敝舍、蓬荜;称自己的文章为无能之辞、鄙贱之语、拙作;称自己的意见为管见、浅见;称表演为献丑;称发言为抛砖引玉。虽然现在这些称呼、说法已有了改变,但这种思想是不是还如鬼随形地跟着我们?

“你为什么吃饭这么慢?”“你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的!”“你总是这么粗心、毛糙,一点都不认真。”这些正话反说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孩子反感,二是负强化。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自己和家庭的幸福,我们对亲人说的一些话该翻牌了。

2017-10-12

岳升杰每日分享:该与不该。学习、研究家庭教育之后,我总会神经般地思索一些人生的终极问题:“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让自己和孩子生活得幸福?”什么是幸福?仔细想来,幸福要求很高、很完美,对于成人而言,患病、家庭矛盾、孩子问题、事业不顺等都可影响我们的幸福。以己推人,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虽然我不赞成“人在哭声中来又在哭声中去”的悲观论调,但我发现他人和自己都认为幸福的人很少。那么谁最幸福呢?思来想去,我心中唯一幸福的就是“大肚弥勒佛”,每次见到他都在那里鼓着肚子傻笑。他之所以幸福缘于他能做到“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对于孩子而言,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幸福,实际上他们的小脑袋想得很多,他们有很多苦恼,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会走极端?孩子苦恼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就是源于父母,且源于父母的语言。

从潜意识层面来说,只有父母幸福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但从意识层面来说,即使父母还有很多纠结,只要能在亲子沟通中注意方式也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毕竟亲子之间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戴东老师在亲子沟通中提到两个原则即“不该说时不说”和“不该说的不说”。所谓“不该”就是没有好处。比如,当双方有情绪时就是“不该说时”,如果父母有情绪就会口无遮拦、伤到孩子;如果孩子有情绪,就可能误解父母的意思或出言不逊。而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话就是“不该说的”,像“我看你就是个废物,什么也做不成”“你怎么这么笨,我看你将来只会去捡垃圾”之类的话。

为什么总有父母违背这两项原则呢?一是自己有气不发泄出去就心里难受;二是说得“狠”了,孩子才能长记性。殊不知,这样做只会造成亲子关系僵化,让孩子永远找不到幸福!愿父母们嘴下留情,认真考虑“该与不该”!

2017-10-13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卑害人。就我自己而言,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贫穷的农村,我家是邻居中最穷的,父母没有文化,母亲很早就病故。在我记忆中,很少见姐姐、哥哥高兴过,很少听到过家里的笑声。做为姐弟五人中的老五,“少年不知愁滋味”有时会蹦蹦跳跳、大声说笑,我记得曾遭大姐训斥:“就你话多!”由于机缘巧合,我一直在欣赏中长大,所以自感心中还有些火苗,总是想像蝉蛹一样破土而出,但自卑的情结好像一直盘旋在家庭的上空。再看我周围,自卑者比比皆是,好像我们空气中就有一股自卑的毒瘤蚕食着人们的身体。我们不关注拥有的却关注没有的;不关注优点却关注缺点;不关注正面却关注负面。我们总是让自己活得很累很累,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文化中的谦虚走过了头?是长久的战乱、贫穷让我们胆战心惊,如鼠过街、如龟缩头?中国已经富有了,中国已经强大了,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我们该把自卑这种困扰幸福的枷锁打开了,我们该让自卑远离孩子了。

 自卑的人通常都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容易对生活失去希望,严重自卑的人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自卑宛如心灵上的一把锁,锁住了孩子的开朗与勇敢,也锁住了孩子的前途。自卑的孩子不敢与人主动交流,当他在与人交流时不敢正视说话人的眼睛,连说话的声音也小得像蚊子一样。在人多的地方,自卑的孩子只敢躲在角落里什么想法也不敢表达。因为他们害怕说出来会遭到别人的嘲笑。自卑既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也是一种性格缺陷,自卑感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青少年时代埋藏的祸根。由于孩子的心理不成熟,容易因某些小事引起自卑。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疏导,自卑就会越来越严重。

2017-10-14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信养人。什么是自信?自己信任自己就是自信。什么是自信心?自己信任自己的心理特征就是自信心。生活中,我们常常把“自信”和“自信心”当成一个概念就说明它就是一个主观的心理学现象。面对一件我们从未做过的事情,我们往往有三种态度:“我能行!”“我试试。”“我不行!”第一种态度就是自信,第二种态度讲究实际,第三种态度是自卑。这三种说法只能说是态度而不能说是实际,因为它不是实力较量,也就是说持第一种态度自信的人并不一定比持第三种态度自卑的人在实力方面强。既然它不是实力而只是一种心理、态度,为什么人们会这么重视它呢?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极大的!有些事情在当时条件下办成的几率很小,但由于有自信最后办成了;而有些事情时机已经成熟,但由于持试试或自卑的态度结果延误时机,导致事情没有办成。

   提起自信,我就会想起温家宝总理的话:自信比黄金更重要。就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言,一个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区别就在于有无自信;就一个人的不同时期而言,当他自信时,阳光四射、顺风顺水,当他自卑时,阴云密布、蜷缩一团。虽然都知道自信好,自卑不好,但树立自信需要智慧、需要勇气。就我自己而言,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个全国闻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我多次告诫自己:“要说出去,要大胆地说出去,要自信,不要给自己留退路!”有几次活动中,当老师问“谁有梦想举一下手”时,我虽然举了手也说出了梦想,但耳边总有一个声音“人家是不是会说‘看你那样儿,还想当专家哩!你凭啥?’”不过转念一想:“我当成当不成对别人也没有伤害,这样说只能对自己起到激励作用。再说,我们整天给父母讲‘要树立信心’‘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己就不敢说,怎么教育别人!”由此想到,自信虽养人,但树立自信必须消除愚昧、解放自我!

2017-10-15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信之光。自信就如阳光和空气,对于人的成长和成功是无价之宝。它不分贫富、不分贵贱地每时每刻守护在每个民族、每个家族、每个家人的上空,随时听候调遣。智慧者将自信奉若神明,让自信融入灵魂,不论何时何地都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聪明者将自信玩弄于股掌之间,高兴了就用一阵,悲伤了就骂一通,以致生活时好时坏、旱涝不均;平庸者坚信“便宜没好货”,将自信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履,结果是气鼓鼓、悲惨惨。

从民族的兴衰来看,唐朝及清朝前期,国力强盛,从平民到官员,从文人到商人无不充满着自信。清朝后期,中华民族屡遭欺凌,从上到下笼罩着自卑,以致小日本入侵大中华,众多中国人遭到日本人的蹂躏、践踏。中国共产党自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短短28年的时间,正是靠自信打败了日本、赶跑了将介石。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萧条,正是靠自信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王牌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依靠自信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之路;十九大的召开,将更加提升全民的自信,“中国梦”的实现将指日可待。从个人而言,马云是当代成功者的典型,从他身上我们也可看出自信的品质。万通老总冯仑曾这样评价他:“马云表达的那个状态非常好,再一个,他跟人讲话的时候,非常之自信,而且有感染力,对未来非常有信心,也始终在讲未来。他表达的时候一直有这种坚定性和对未来的洞察力,以及对一件事情毋庸置疑的自信。这种力量实际上让人听完以后,没有怀疑的余地。”从孩子学习而言,孩子自信了,学习就会主动,学习主动了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更自信,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以说,自信、阳光、积极、主动、兴趣是孩子优秀的必备品质。我们都希望自己和孩子成功,而成功必须拥有自信,愿自信之光照亮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2017-10-16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卑如鬼。人人厌恶自卑,而自卑却根深蒂固地潜藏在我们的灵魂中。如何让自卑远离心灵,这是每个人所期盼的,而要做到这些,就需弄清自卑的来源。在我深思自卑的来源时,它就如青面獠牙的鬼一样,亦真亦幻、飘忽不定。说有吧,看不见、摸不着;说没吧,它明明在吞噬着人的身心,让人害怕。是战乱造成的吗?日本的长期侵略确实让很多中国人屈膝自卑。是贫穷造成的吗?中国几千年的贫穷确实造就了诸多像闰土那样麻木自卑的人。如果说完全是战乱和贫穷等社会原因造成的,那么现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自卑的孩子?通过分析我发现,父母从小的教育是孩子形成自卑的主要原因。像专制粗暴、娇纵溺爱、放任冷漠这些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自卑的罪魁祸首。

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态度粗暴专横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比如,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有不如人的地方,他就会心直口快地对孩子说:“你怎么会这样?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强多了!”或者说出“我怎么生了你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其实,父母说这些话的时候往往是无心的,但是孩子却特别容易把这些话当成父母的真实感受,从而受到强烈的心理暗示。再比如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做得不够好,就对孩子非打即骂。这种父母认为,自己给了孩子吃,给了孩子穿,孩子就应该听他们的。而孩子在这种生存的环境下也会慢慢地认同父母的看法,总觉得父母总是对的,自己总是错的。于是慢慢的变得自卑起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评价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贬抑性的评价:如“太笨”、“脑瓜不开窍”、“饭桶”、“蠢驴”等,都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另外,如果父母总是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比,久而久之,孩子会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形成自卑。这种病态心理如不得到及时治疗,就如鬼附身一样危害终生。

2017-9-17

岳升杰每日分享:强势父母。“小时候家里穷,你爷爷、奶奶没有文化,我上学就没用人管过。不论冬夏我都起得特别早,有时从墙缝里喊那些高年级的学生;我非常爱读书,学习上总是前几名。你看你,现在条件这么好,有吃有喝不用跑,每次上学都得喊几遍。爸妈都是老师,整天支着架子想给你辅导,可你就是无精打采的不愿意学习,每次考试都进不了前几名。我咋就这么倒霉,生了你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很多“优秀”的父母为了刺激孩子的自信心,总是用自己过去的优秀来反衬孩子的无能,以便让孩子痛定思痛、迎头赶上。虽然这些父母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却是让孩子形成“爸爸能干,妈妈厉害,我就是笨蛋”的自卑心理。当然,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形成鲜明对比,难免对自己的辉煌做些夸张(那位父亲说的“学习上总是前几名”,据了解当时他们班就6个学生),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夸大。我们常说:在粗暴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愤怒和自卑。这里的粗暴我们经常会想到打骂孩子的父母,实际上,这些“优秀”“强势”的父母对孩子精神的扼杀和控制与粗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强势的父母总是造就弱势子女。有一类父母,他们天天接送孩子,隔三差五给老师打电话,没事就往学校跑,时时刻刻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在家长的掌控之中。他们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填报志愿、安排工作、寻找对象,生怕孩子出一点意外输了整个人生。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其结果正如他们担心的那样,这些孩子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恐惧自卑,孩子到社会上或结婚后,问题更加明显。父母们应该明白,如果父母不懂弱势,不能看到孩子优点并鼓励孩子,而是以大树、老母鸡自居,那就是一种愚蠢;如果父母包办和打击让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那更是一种罪过;如果父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才真算优秀!

2017-10-18

岳升杰每日分享:举世瞩目。今天是个好日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总书记三个半小时的报告务实、创新、为民,让人听后心潮澎湃,现摘录一些警句与大家共同学习。

1、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7、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8、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9、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10、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2017-10-19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卑温床。一位母亲为她20多岁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专家咨询。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时打了个死结,您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时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点头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您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时,您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站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系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时,您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时,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您最好给他送钱去,别无办法。”

这则故事描述了溺爱型父母培养孩子的特点和这类孩子的成长轨迹。由于溺爱有两种,一种是包办型,一种是纵容型,其结果造成孩子的脆弱和狂妄。虽然从上面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无能、依赖、脆弱和狂妄等特点,而没有看到孩子的恐惧和自卑,但它们都是共生的。由此可见,溺爱是滋生自卑的温床。“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古代那些溺爱多发生在官宦和富有家庭,最有名的应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之所以受到溺爱,一是家庭富裕,不用干活,吃穿住行等所有生活事宜都有丫鬟侍候;二是贾政、王夫人在年龄大了才有了这个孩了子;三是前边一个儿子贾珠早早夭折;四是贾宝玉聪明伶俐。在贾母和王夫人的溺爱中,贾宝玉生活在脂粉堆中,缺乏阳刚之气,没有生存能力。虽然他作为正面人物有很多善良的地方,但内心的自卑导致他经常处于纠结之中,最后出家当和尚。另一个溺爱对象薛潘,表面看是个混世魔王,把家庭搞得乱七八糟。实际上,他是用刺激来掩盖自卑的心理。

2017-10-20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卑冷库。如果说粗暴是制造自卑的机器,溺爱是滋生自卑的温床,那么忽略就是藏匿自卑的冷库。我们常说,在忽略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残忍和冷漠。这种残忍和冷漠从表面看是一种心硬、刚强和自傲,实际上是一种外强中干,是一种被外壳包裹着的恐惧和自卑。这类人往往表现得离群索居,有反社会性人格。比如,杀害多位室友的云南大学生马加爵以及甘肃省白银市在14年间杀害11名女性的嫌犯高承勇等都应属于这类人。这类人的父母之所以忽略孩子,一是不懂爱,没有爱的能力。他们往往来自于溺爱家庭,因为心理年龄小、不成熟,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哪有管孩子的能力。二是他们就出生于粗暴或冷漠的家庭中,成为冷血动物,他们当了父母对孩子也是忽略,没有感情。三是由这些父母组成的家庭,往往会鸡飞狗跳甚至离婚,他们只顾自己闹而无暇管孩子。

“你这妈是怎么当的?不让你工作,天天就这一件事你就做不好!”爸爸大声嚷嚷。“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爸的就没有负责任吗?你就知道挣两个臭钱,你管过孩子吗?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妈妈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知不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羞耻感和无助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离异的家庭对孩子伤害更大,有些父母一旦离婚,就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往往把责任推给另一方。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多余的,不值得被爸爸妈妈爱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孩子内向、善良,他们往往把父母离异的原因归罪于自己不够好,为了能让父母在一起,他们竭力讨好父母,让自己变得乖、听话,以致缩手缩脚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2017-10-21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信如神。如果说自卑如鬼,虽然它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分明面目狰狞地吞噬着人的生命。那么自信就如神,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以超人的智慧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号召全党要做到“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可见自信对一个党和国家的重要性。尽管自信的来源有很多,但一个人的自信主要源于小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果说粗暴、溺爱、忽略这三种教育方式是创造自卑的机器、滋生自卑温床、贮存自卑的冷库,那么民主的教育方式才是抚育自信的摇篮。

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朋友,他们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经常给孩子表扬和鼓励。民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此外,民主型父母还喜欢创造许多交流的机会,并营造欢乐的气氛,从而使儿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就比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民主教养方式的核心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心孩子、赞扬孩子。1、要给孩子说话的权利。在家庭中征求孩子的看法和建议,孩子说得对的意见应积极采纳,不对的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正确想法,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对处理某事所作出的态度和行为。2、要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比如,给孩子买东西时可让孩子自己选择颜色和款式;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方式;让孩子自己确定兴趣、爱好、志向等。3、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独自体验的机会,有面临困难的境遇,有思考问题的时间,有独自经受锻炼和考验的经历等。

2017-10-22

岳升杰每日分享:破除自卑。有一个女孩,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她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非常自信。当别人问她“你为什么总是这样自信”时,她说:“我的自信来自于我的妈妈,我妈妈从不给我任何压力,而是站在一旁赞赏我、鼓励我。”当人们问题女孩的妈妈是“你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时,妈妈总是笑着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我心态比较平和,从不拿女儿和别的孩子比,我对女儿要求就是,只要你今天比昨天强就好行。”

 

  这位妈妈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帮孩子破除自卑、树立自信的一个秘诀,那就是降低标准,切勿攀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只有通过不断地犯错、纠错才能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才能慢慢地形成好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最终形成好的品质。所以,父母要降低对孩子的标准,不要盲目攀比,只要孩子与昨天相比有进步,父母就应该给予鼓励。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往往用很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怎么用心都无法达到父母设立的标准,从而产生自卑并自暴自弃。这种结果完全是父母的标准过高造成的,而孩子会认为这是自己能力太低。我们很多父母往往有个特点,拥有的不珍惜,没有的用力争。实际上,每个孩子身上都拥有优点,与看不到东西、听不到声音的孩子相比,看得到东西听得到声音就是孩子的优点。孩子能够说话、能够走路与不能说话、不会走路的残疾儿童相比就是优点。要知道,我们每迈出一步,孩子就要迈出三步;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是以比孩子多二、三十年的人生阅历和文化背景做铺垫的,。孩子之所以在父母眼里不够好,是因为没有换位思考、没有用心发现造成的。所以,父母们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找到他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取得成功的点点滴滴的例子,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肯定,从而帮助孩子破除自卑。

2017-10-23

岳升杰每日分享: 自我疗愈。一个人的自卑大多源于家庭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些父母一旦认识到是自己导致了孩子的自卑,就会主动调整思路,帮助孩子破除自卑。但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有能力、有时间、有机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却没能力、没时间、没机会帮孩子破除自卑,这就需要个体去觉察、去破除。下面几种自我疗愈自我破除自卑的方法可以做为参考。

1、纠正认知。我们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自卑,是因为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家庭条件不好,就会让人轻视。你我们应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认知:我家庭条件不好,学习条件恶劣, 但是我经过努力会学得更好,我更有价值,更有学习能力,我会赢得更大的尊重。我们因为个子矮而自卑就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个子矮别人就看不起。我们可以想像,可以数着指头查一下查,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伟大的人物中个子矮者有很多, 个子矮与让人看不起绝不成正比。2、挺胸抬头。在生活中要挺胸抬头,从调整自己的基本姿势开始。自信的人挺胸抬头,自卑的人低头弯腰。反过来,挺胸抬头容易带来自信的感觉,低头弯腰容易带来自卑的感觉。 要调整自己的形体动作。3、面带微笑。当你在各种竞技场比赛、考试、学习、日常生活、唱歌、跳舞、 体育等方方面面感到自己自卑时要面带微笑。4、大声讲话。训练表达能力是破除自卑的一个突破口。一定要敢张嘴,一定要放开音量。人多场面不敢练, 人少的场面练,当人面不敢练,先面对镜子自己练。5、自我确认。要经常把正向的确认、暗示在心中默念,如:我是一个高智商的人;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是一个强者;我是一个健康的人;我是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是一个洒脱自在的人; 我是一个自信的人。这种每天为自己种种子的方法非常有效。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立即行动。任何方法都需要行动,都需要去做,不做什么也不会发生。

2017-10-24

岳升杰每日分享:培养自信。自信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自卑的人像月亮,阴晴圆缺不一样。从理论上、心思上讲每位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自信的,试想,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昂首挺胸、热情大方、积极进取、阳光自信、乐观向上呢?谁又希望自己的孩子缩手缩脚、唉声叹气、消极泄气、满脸阴沉、悲观厌世呢?但在实践上、方法上又有多少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呢?试想,我们打骂孩子、轻视孩子、蔑视孩子、不尊重孩子能让孩子自信吗?我们像防贼一样地提防、监视孩子,从不信任孩子自己能做事,能做好事,这能让孩子产生自信吗?我们打着“爱”的旗号,包办孩子的一切,剥夺孩子的劳动权利,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没有责任感、成功感和价值感何来自信?我们总是抱着“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的观点,用鸡蛋里头挑骨头的精神去找孩子的缺点,让孩子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孩子怎么能自信?我们总是从“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才”“我的孩子不能表扬,一表扬就骄傲”的观点出发,千方百计地讽刺、挖苦、打击孩子,孩子怎么产生自信?

自信和自卑就如同钱币的正反面,看到了正面就没有了反面。既然经过实践证明我们在培养孩子自信方面很多做法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我们就要赶快觉醒,反其道而行之。一是尊重孩子。孩子的事情与孩子商量,维护孩子的隐私,遇到问题就事论事绝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笨”“懒”等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有损孩子人格的话坚决禁止。二是信任孩子。坚信人性都是向上、向善的,我的孩子也不是坏种。自信来源于他信,尤其是父母的信任,它是孩子自信的根基。三是智慧放手。能力是孩子生存和幸福的保障,只有劳动才能让孩子产生价值感和幸福感。四是鼓励孩子。多看孩子优点,忽略孩子缺点,“爱听好话”是人性特点,鼓励是激发孩子自信的法宝。

2017-10-25

岳升杰每日分享:奔向幸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今天,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其内容充满着时代气息,很多新的理论和提法让人眼前一亮、心潮澎湃、自信满满。看着报告,想着未来,我们仿佛置身于朝阳和鲜花中,仿佛置身于梦幻和幸福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喊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经过了100多年。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的字典里,在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中,白馍随便吃,屋子不漏雨就已经是天堂般的生活了,谁曾想,现实的生活已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梦想。兜里鼓鼓、衣食无忧本来应是很幸福了,但人们发现生活富裕与幸福生活并不能划等号,于是人们想到了精神、文化、教育。从国家层面,以后要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而强起来不仅需要物质还需要素质。从个人层面,要从富起来到贵起来,做人要高贵,要有精神素养,也只有精神高贵才能真正幸福。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方面讲,人在富起来之后素质一定会提高;从“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讲,人在富起来之后一定会探求精神高贵即做人。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父母的教育,是亲子共成长的教育。如果父母能明白“优秀的孩子后面一定有优秀的父母”,他一定愿意为了孩子优秀而提升自己!如果父母和孩子能共同成长,那么中华民族的素质就会整体提升!因此,家庭教育一定会成为民族强盛和人民幸福的敲门砖!

2017-10-26

岳升杰每日分享:小鸡长大。把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两班,一班围成一个圈。游戏规则是:每个人去和另一个人用“剪子、包袱、锤”进行PK,输的一方为鸡蛋,用手捂头;赢的一方为小鸡,两手向后。接着鸡蛋去找另外的鸡蛋PK,输的仍是鸡蛋,赢的变为小鸡;小鸡去找另外的小鸡PK,赢的变为大鸡,两手高举,输的退为鸡蛋。之后大鸡去找大鸡PK,如果输了就变成小鸡,如果赢了就变成凤凰。没有到凤凰的就一直找同类PK,做了凤凰就可以坐在凳子上了。大约三分钟,老师喊“停”,每个人就保持当时的状态:鸡蛋捂着头;小鸡双手向后;大鸡两手高举;凤凰舒适地坐在凳子上。这样举行两轮。

  当第二轮结束,两班的学员都保持着自己的架势。老师走到第一班跟前,对着一个捂着头的鸡蛋说:“你怎么搞的,一点不上进?人家小鸡的小鸡、大鸡的大鸡,有的都做到凤凰了,你还原地不动?”“我也努力了!”“还强词夺理,努力有什么用?没见一点成效。”接着,老师走到一个小鸡跟前说:“你看你,人家都变成大鸡了,你还是小鸡,你就不嫌丢人?”“我后面还有鸡蛋呢!”“就知道往后面比,没一点上进心!”之后,老师走到一个大鸡面前说:“你上次是凤凰,怎么这次落下来了?是不是偷懒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好找一下原因,下次再这样就别怪我不客气!”最后,老师看到正在偷笑的凤凰,便过去说:“你也不要骄傲,是不是投机取巧了?上次还是鸡蛋,怎么这次就成凤凰了?”“我一点也没有偷看”“好,我相信你一次,下次我亲自监督,看你还能不能成为凤凰?”整班气氛压抑。

到第二班那里,老师看着哆哆嗦嗦的鸡蛋上前抱住,并低声说:“我看到你努力了!”“对不起,我没有做好!”“没关系,老师信任你!”鸡蛋呜呜地哭了。接着老师对着小鸡、大鸡、凤凰说:“在老师眼中,你们都是最棒的!”第二班轻松愉悦。

2017-10-27

岳升杰每日分享:游戏教育。谈到游戏,我们就会想到这是小孩子做的没有意义的事情,属于娱乐、消遣、玩的系列。如果是还没有上学的小孩儿,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如果是上了学或进入了社会,再玩游戏我们就会蔑视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人们往往把做正事与游戏对立起来,尤其是新时期的网络游戏,父母视之如虎、谈之色变。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会发现,游戏是人的天性,它绝不是小孩的专利,大人之所以排斥缘于对游戏的错误认识。

在我的印象中,学习、听课都是很严肃的事情,那就需要授课者一板一眼、中规中矩地讲,听课者正襟危坐、目不转睛地听。我承认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于有控制力有意志力且对所学知识深感兴趣的人是有用的,但如果一个模式下来对有些人就不适用。现在很多孩子厌学是不是与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有关,值得我们教育者反思。我是接受正统教育又经过师范教育培训的老师,我一直沿用着旧的教育方式。从事家庭教育后,我的目标是让家庭教育真正区别于学校教育,一是内容上由知识教育转为做人教育;二是形式上由你讲我听转为聊天互动,让教者和学者都感到轻松愉悦。我参加过一些课程,所有学员都穿着宽松的服装,光着脚坐在地毯上,有的还躺着,老师和学生都非常轻松。我就想,我们对父母讲课何不用一用这种方法,真正让父母知道学习是件好玩的事。我们能不能在学校里尝试一下,让孩子在玩中学?特别是那些半路出家的老师,他们没有文凭,没有经过师资培训,不讲什么套路,他们就是根据听众的喜好加入很多互动环节,把课程讲得有声有色,让我非常羡慕。

经常听说国外的孩子在学习形式上很自由,虽然我们在目前师资缺乏的情况下做到这些很难,但我们只要想办法是能打破当前的僵化模式的。做为老学究,我要解放自己、跳出窠臼,把游戏和互动引入讲课,让父母明白学习可以是快乐的!

2017-10-28

岳升杰每日分享:热身游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讲课、举办活动时,上午还好些,如果是下午、晚上,人们往往有疲乏或精力不集中等现象。为了让听众或参加者提升精神、集中注意力,组织者往往用游戏来热身,进行收心和营造氛围。对那些随手拈来就能弄个小游戏活跃气氛的举办者,我内心非常羡慕。不知是自己没向这方面用心还是自己确实笨拙,对这些游戏要么做不成,要么生搬硬套,总不能得心应手,为了适应新时代,为了适应家庭教育的需要,我也要努力一把。下面两则游戏是我比较熟悉的。

1、《金龙拍拍操》。头头拍拍,肩肩拍拍;头拍,肩拍,头肩拍拍。大拇指大拇指拍拍,小拇指小拇指拍拍 ;大拇指拍,小拇指拍,大拇指小拇指拍拍。儿子儿子拍拍,儿媳儿媳拍拍;儿子拍,儿媳拍,儿子儿媳拍拍。左边扭扭拍拍,右边扭扭拍拍;左扭拍,右扭拍,左右扭扭拍拍。这则游戏第一遍做得慢时比较简单,也很好玩。第二遍、第三遍随着引领者的加快,跟者往往就乱了阵脚,游戏会在一片笑声中结束。

2、心有千千结,有结就能解。让所有参加活动者手拉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与左手和右手拉的人相互交流,问清对方的姓名,记清对方的相貌。然后松开手,每个人再主动去找三个人去问好交流。之后每个人再用左手和右手去拉住你开始拉的人,这样就形成了很多结。接着人们拉着手进行移动,最后就能恢复到最初的圆。这个游戏很神奇,我已做了三次,第一次做了很长时间才弄开,第二次很短时间便解开了,第三次没有弄开。前两次都是用头钻着过去,第三次有人指挥用脚迈过去,不知是这个原因还是时间问题没有弄开。虽然我不知道游戏有原理,但我相信只要人们手没有拉错有足够的时间一定能解开。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再难的结只要方法正确又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也能解开,正如人们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7-10-29

岳升杰每日分享:破冰游戏。为了让听课者或参加活动者能尽快集中注意力,同时也为了让气氛活跃,让大家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组织者往往进行一下破冰(热身、暖身)游戏。下面是我熟悉的三个游戏。

一、大树与松鼠兔子搬窝

规则:1、让所有人站起来,三人一组。两个人扮大树,面对面伸出双手搭成一个;一人扮松鼠,站在中间2、当老师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如果大树动了或“松鼠”没有找到窝就要表演节目。3、当老师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松鼠搭窝如果松鼠动了或大树落单就要表演节目。4、当老师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落单的人都要表演节目。

这则游戏也可以进行变化,把松鼠改为兔子;把地震改为大火。另外,为了增加难度,老师可以临时扮演松鼠去住到窝或扮演大树去组合这样让落单表演节目的人当老师做指挥。

二、马兰花开。规则:所有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然后向一个方向转动,边转边喊:“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马兰要开几朵花?”组织者喊几朵花,几个人便拥抱在一起。人数多的组要集体表演节目,落单的也要表演节目。

三、雨点变奏曲。1、规则学员在组织者的指导下完成表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动作:“小雨”——五个手指相互敲击“中雨”——两手鼓掌“大雨”——两手拍腿;“暴雨”——两手拍腿两脚跺地。2、步骤。组织者说:“现在开始下小雨,小雨渐渐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

这则游戏适合讲课时学员坐着时使用。做完后可以自然地引出老师:“让我们以暴风骤雨的掌声欢迎老师闪亮登场

2017-10-30

岳升杰每日分享:今又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它脍炙人口、耳熟能详。“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寄给丈夫赵明诚的《醉花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主席在1929年填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对于重阳节我并不陌生,除了这三首写重阳节的诗词,我还读过许多古人写的诗文,像杜甫的《登高》等。也许是认为这是古人的习俗,现在已经过时了,也许是因为自己还年轻对“老”的感受还不深,很多年对重阳节从内心并没有很重视。但今年我对重阳节特有感触,可能是我已五十三岁,正在向老年迈进,可能是有两件事触动了我。一是重阳节我去侄子家,侄孙女为她爷爷、奶奶洗脚,还录了视频,说这是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我看后心里暖洋洋的,假如从小就这样培养孩子,孩子怎么能不孝顺?假如敬老之风形成家庭怎么能不幸福?很多人把敬老当成了负担,这种“断根”的做法是一种恶性循环。首先是老人得不到尊重不幸福,这是显性的;其次是本人不幸福,因为他内心是不安的;最后是孩子,他感觉不到温馨,享受不到融融春意。当然,孩子还会不自觉地去学父母,这样代代相传真的很可怕。希望那些在不孝路上执迷不悟的人赶快觉醒,这不是为别人,这是为你谋幸福,这是为你的孩子积德。二是九月十日是我父亲逝世30周年忌日。今年才意识到重阳节后就是老父亲的忌日,好像冥冥之中父亲在提醒我:“我想你了!”虽然父母离我多年了,但我们的灵魂是相通的,我要用他们赐给我的精神财富惠及子孙。

2017-10-31

岳升杰每日分享:九月十日。农历九月十日是父亲逝世三十周年忌日,很多往事像电影一样在脑中回放,为了纪念父亲、弘扬美德、传承家风,再次旧事重提。

  父亲,岳连秀,小名二臭,出生于1914年,属虎,1944年9月经聂金常(1938年入党,任村支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于农历1987年9月10日逝世,享年74岁。在父亲三周年之际,即农历1990年9月10日,我们全家为父母立碑。2001年清明节“平坟扩耕”时将碑埋在坟前。

碑阳横联刻“弘扬遗德”,竖联刻“枝繁叶茂不忘根本,衣丰食足常思父母”,中间竖刻“先父岳连秀德配先母刘凤珠之墓,古历一九九0年九月十日”及女儿、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姓名。碑阴刻铭文:“母亲系苏堤刘氏,在小儿章岺刚满七岁的1971年腊月因长期患病不舍得花钱治病而溘然离开人世,年仅四十五岁,从此家中凄凄惨惨。父亲任劳任怨、茹苦含辛拉扯我们姊妹五个,风里来,雨里去,为我们奔波。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省吃俭用,供应我们上学。大哥高中毕业去军队并学会了开车技术。我考上师范谋得老师职业。二哥在家务农。父亲晚年刚要享受天伦之乐,由于积劳成疾患了肝硬化。几年里一直被病魔折磨,于古历1987年9月10日逝世,享年74岁。请父母放心,我们姊妹几个一定像您二老那样诚实待人,继承您的遗志,发扬您的遗德,做受人尊敬的人,并做为传家宝教育子女。父亲,母亲,我们姊妹几个靠着自己的劳动已经摆脱了贫穷的境地。我们弟兄三个盖了新房,两个姐姐也安居乐业。你们为儿女操劳,儿女却不能在您有生之年进行报答。这将是我们终身遗憾。正值父亲三周年之际,我们全家立碑以志怀念。望父母在天之灵安息!三儿章岺撰文。”

 这是我按日记的记录和回忆写的,可能与碑文有些出入。父亲是老党员,逝世时大队还送了花圈念了悼词。今天问村支书聂孟申,落实了入党时间,在这里感谢他的用心。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