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交流学习《家庭教育的特点》,谈谈自己哪一两个方面最需要提升? 张晓卿
家庭教育的延承性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过去的经验里哪些不好的东西可以摒弃,哪些好的东西可以发扬。只有这样,在我们实施教育时,才能避免把负面的东西传承给孩子。
我感觉对自己过去的经验里,对于哪些是“好”,哪些是“不好”,并不一定都分得清,有时当时自己觉得好的,后来明白不一定是好的;原来觉得不好的,后来才知道不一定不好的呢。就是说对问题的判断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结果。
比如说在家庭教育中,我得到的真传是认为孩子规规矩矩、勤勤恳恳做个好学生就是好孩子。现在孩子工作了,才知道太拘泥于规规矩矩的表现有时反而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如果一个男孩从小没有一点出格的表现(当然是在守住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上),是不是他的人生经历就不够丰富?有一次孩子对我说,“妈,我同事好几个聊天时都说他们小时候经常逃学去做怎样冒险的事情啥的,现在回忆起来好有趣啊!可是我都没有!”我想想也确实是个缺憾呢,虽然当时逃学啥的被老师批评,被叫家长,是很糟糕的事情,但其实另一方面也锻炼了男子汉的气魄有木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过去的所谓不好的事情又变成人生成长的宝贵经历了,对不对?所以现在觉得,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延承性传承到我们的新生家庭时,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拿捏分寸,不能一刀切。
正确理解家长的权威
在家庭教育当中,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具有天然的权威性,但很多家长误以为权威就是权力,就是家长的威信,要让孩子听话,就是要使用权力来树立威信。所以,很多家长都希望能更多地控制孩子,特别是中国的家长。认为:我是大人,我更有经验,知道怎样做才对,听我的话一定没错;我是家长,我如果不管就是失职,别人看到了会觉得我不合格,我自己也愧对家长身份;在孩子眼里,我必须保持绝对的权威,如果现在就没有权威了,孩子这么小都不听我的话了,那大了还得了,岂不是要无法无天了……
基于这些思路,当孩子做了跟我们期望的不一样的事情时,我们会本能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亲临指挥、发号司令,如果孩子不能当即执行,那我们会继续发布一条比一条严厉的命令,嗓门也会越来越大、汗越冒越多,我们把一段本应美好的亲子时间搞得充满火药味……但是结果怎样呢?孩子真的如你所愿了吗?可以想象,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家长正在跟孩子打着这场权力争夺战。同样可以想象最后的结果:大人孩子都生气;即便我们最终成功地强迫了孩子,我们仍然有挫败感;孩子对我们少了一分信任、多了一分叛逆;孩子下次会做得更好还是更糟,……总之,家长们就像是诉诸武力的暴君一样,虽然行使了权力,却感觉输掉了这场战争。
权威不是大喊大叫,不是唠唠叨叨,更不是威逼利诱!
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哪些是我们的问题,哪些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哪些我们真的无法控制,哪些是我们必须控制的;哪些我们要当机立断采取行动,哪些要放手或等待……这值得我们家长好好交流探讨。
比如,我们可以决定给孩子准备什么食物,可以决定不让他吃什么,但是不能强迫他吃哪样、吃多少;我们可以决定早晨几点叫醒孩子,但是不能控制他几点睡着;我们可以提供乐观的情绪氛围,但是不能避免孩子哭;我们可以给孩子买合适的衣服,但是不能强迫他今天一定穿哪个;我们可以在他学习时,拿走干扰的东西,但是不能左右他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一些事情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要给揽过来,变成自己的事情。比如,孩子忘带作业、不吃饱饭、不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晚上贪玩到点不睡……对于这类事情,我建议,1,事先跟孩子谈到可能有的问题,并尽量具体地制定规则;2,真的出了问题,不必马上干预,也不必生气地批评训斥,让孩子体验结果,并以真诚的态度对孩子的处境表示理解和同情,鼓励他自己想办法;3,找机会集中跟孩子讨论,总结事件,点评孩子的做法和解决办法,提出建议和更多的方法。
而另一些事情,我们必须果断干预。比如,如果孩子面临危险、损害自己的健康、影响公共秩序、损坏东西、伤害他人……那就要不惜代价强制管教。孩子衣服穿的少了一些,或许不必太在意,大不了淌点鼻涕。但是如果冬天穿单衣跑到雪地里玩,那就不怕他哭闹一定硬抱回来。
家长的权威究竟来自哪里?当然不来自说话的音量和巴掌的劲头,也不来自唠叨、数落、责备和自己不断被挫败的情绪,相反,这些都只能降低家长的权威。
我想,家长的权威来自很多方面:身教、魅力、对孩子的无条件的爱、言行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讲技巧有办法、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感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孩子的真诚尊重信任理解和平等相待……来自所有这些家长身上的正向的东西。
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要想让孩子听你的话,更愿意跟你合作,前提是,你自己要处于积极、和谐、饱满充沛的状态。这时,你是有趣的,乐观的。你的脑子转得更快,随时都能想出各种办法,你举手投足都是魅力,你信手拈来的玩笑、游戏都是那么好玩,孩子身不由己地就在配合你,你几乎都没有什么管教的机会。
即使孩子真的需要管教,你因为有更多的自信,也就比较容易不去跟他争夺权力。你在给他选择、规则、后果时,可以做到以关爱、支援的姿态出现,这样,这些管教,在孩子感受起来,仍然只是对他的帮助和支持。事情过后,你也能够不计前科,不做悲观的预期,以全新的眼光去迎接孩子的转变。
总之,家长心里那个满满的油罐,就是家长权威的真正来源。
尊重孩子,从点滴做起
——学习家庭教育基本特点之情感性所获
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江承杏
因为血缘关系,父母为了子女可以无私奉献一切,子女对父母有无限的依恋,他们愿意为父母做一切事情。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的爱似乎会变味,“只要健康、快乐”的初心经常被抛到脑后,当孩子听话的时候,爱孩子很容易,但是当孩子顽皮捣蛋的时候,爱就愤怒了。
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结合自己的实际用心去琢磨尊重孩子的以下方法:
1.让孩子有话语权。女儿已经高二了,学习任务繁重,在家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无论多忙都应该挤出时间陪孩子吃饭,边吃边聊,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心感受,“大耳朵小嘴巴”——多听少说。
2. 让孩子有自主权。渐渐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把生活的自主权和学习管理权从自己的手中移交到孩子的手中,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3. 让孩子有支配权、快乐权。让孩子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在自己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看电视、用手机、阅读、跆拳道、吃美食、逗宠物、旅游……提醒孩子劳逸结合,不让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4.让孩子有建议权。平时给家长讲座的着装经常请闺女当顾问;出去吃大餐让闺女点菜、家里制定旅游计划、平时买大宗物品都跟闺女商量,肯定她提出的合理的建议……适时真诚地表示崇拜,让孩子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不断地提醒自己: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爱的时候,也是最需要自己反思和调整的时机。希望自己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做到尊重孩子,不忘初心,无条件和接纳和爱自己的闺女,期待自己注入的浓浓亲情能滋养出闺女健全的人格之花。
感谢张老师的用心引领和伙伴们的陪伴,感恩!
慎做“权威性”家长
古田家教中心龙华
其实,在孩子成长路上都不可能一帆顺风,而我们,过于“权威”,掌控着他们的行动与思想,这留给他们的,将是没有余地的服从。——题记
我想和大家聊几个小画面,看了后,先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画面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画面1:晚上,孩子正在写作业,突然出现了一个问题,就赶紧跑过来,说:“爸爸(妈妈),这道题我不会,你能给我讲讲吗?”这时的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是劈头盖脸地说老师上课讲的时候你干嘛去了?是拿起孩子的作业就告诉他问题解决的办法?还是耐心地拿起孩子的作业,和蔼地说:“爸爸(妈妈)也不太清楚,要不我们一起研究研究”?还是漫不经心地看孩子一眼:自己认真读题去,不会了多读几遍,然后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了?
画面2:平时乖巧的孩子突然被老师点名批评,并把你请到了学校,你在教室或者办公室里看到了孩子,这时的你会怎么做?是见到孩子痛批一顿:“你看你,我平时怎么教你的,你怎么能上课和人说话呢”?是俯下身子问问孩子到底出于什么原因才有这样的行动?是温和地和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发现自身的问题,在孩子道歉后诚挚地向老师说声抱歉?还是直接对老师说:“我们家孩子在家可乖了,谁知道来到学校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画面3:去了游乐场,孩子对某些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而你觉得有的幼稚,有的危险系数多,许多都不适合于他(她),你会怎么做?是毫不留情地说:“这就不是你这么大玩的,玩这个人家会笑话(或者会出问题),你不能玩”?是和孩子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些设施上坐的都是比你小得多的孩子,而那些设施有要求,必须14周岁以上,而你还达不到呢,咱们试着挑战下适合你玩的怎么样?”……
这些画面是不是很常见?看到这些你可曾想到自己?我亲眼见过家长在我面前威胁孩子说:你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爱跟谁跟谁去;我也见过这样的家长:“我告诉过你不要做,你为什么偏偏要做,难道你听不懂人话吗?”甚至觉得丢脸在老师面前动手打孩子。
在二十多年年的教学生涯中,看过不少类似的例子。孩子向他请教,不是耐心和孩子一起探讨,要么劈头盖脸地批评,要么像倒豆子一样一股脑儿地把正确方式灌输给孩子;孩子偶尔犯了错,不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而是觉得孩子违背了自己的要求,不从根上找原因,而从情绪上进行发泄;孩子做事一切以自己的标准为主,如果他的要求和你的标准不符,那么强求他必须照着你的说法去做。
这类父母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总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孩子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导师,这也是为何别人说优秀的人为何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正是因为自己的优秀,所以老拿孩子和自己比,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在里面;或者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觉得现实中的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相差甚远,也就不时用语言讽刺和挖苦孩子,造成了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的紧张。
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到底会陷入什么样的境地呢?
我所见到的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唯唯诺诺的乖孩子,这类孩子无论在家长还是老师面前都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像一个早熟的小大人,总怕一个不小心就会犯错,因此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长大后缺少自己的主见;第二种是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彻底逆反,这类孩子自身的个性较强,而父母的要求和他自己的看法格格不入,时间久了,他就往往会迸发一种对父母反抗的强烈欲望,于是你让我往东,我偏偏往西,你让我写作业,我偏偏玩玩具。你随便吵,我视若无睹,到时你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能将我如何?
其实,真正在班级里各种习惯都养成较好的孩子往往有一对心平气和的父母,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而这类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拥有自己的主见,懂得和别人如何相处,他们的情商也和智商一样均衡发展,处处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童真和灵动。
因此,无论我们自身是否优秀,都要慎做“权威性”家长,多和孩子交流探讨,而不是直接给出观点或答案,这样的潜移默化下,我们的孩子必将成长得更为茁壮。
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给孩子自主权)
古田县一小 彭能波
孩子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孩子是否有独立意识,是否有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是否有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面对一件难于选择的问题,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都是孩子有自主性的表现。
1、激发孩子的欲望。
做每件事情都是需要有做好它的欲望,只有把孩子的激情刺激出来,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小孩子一定要有激情主动做好自己的事情。
2、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孩子无论做什么,有可能不会一下子就成功,所以,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走向成功。.
3、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一些小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家长一定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让孩子能够有空间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孩子自主性的好习惯养成。
4、不打击孩子的信心。
孩子自主做事,一定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不给孩子压力,不让孩子感到自己做事出错了后果会很麻烦。
5、保证孩子做事的时间。
小孩子做事效率不会有大人那么高,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用对待成年人的标准来对待孩子,否则,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主做事的机会和欲望。
6、不干涉孩子的选择。
我们在把选择权给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不去人为干涉孩子的选择,孩子选择的正确,我们要多祝贺,不正确也没关系,讲明白道理就可以了。
7、多教孩子做事的方法。
小孩子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去做,也需要自己动脑去研究,但是,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多给孩子传授一些做事的方法,让孩子能有效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总之,家是孩子最放松的地方,千万别把家又变成孩子的另一所学校。当孩子回家后,把时间交给他自己去支配,无论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父母都支持他的决定。如果他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执行,就让他自己承受相应的苦果。慢慢地,孩子会在享受父母给予的自由的同时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强化好自己的行为,长大后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通过交流学习《家庭教育的特点》谈谈自己哪一两个方面最需要提升
------黄晓云
本周绿洲学习成长小组的课题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家庭教育有7个基本特点:天然性、权威性、情感性、渗透性、针对性、延承性和灵活性。这些特点都是与家庭教育的血缘性息息相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针对性和灵活性比较欠缺。针对性和灵活性指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然后根据上述这些怎么样灵活性的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针对性”和“灵活性”让我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王子》,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在童年的时候,是很爱绘画,他的梦想是当一个画家。一天,他看了一个:一条蛇囫囵的吞了一只巨型动物,然后就一动不动的趴在地上休息了6个月……于是,他就画了这条肚子凸起的蛇给大人们看,可是大人们都没有看出那是一条蛇,都说那是一顶草帽,而且还对孩子说:画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去学点地理、历史、化学之类有用的东西。小男孩受到了打击,于是就放弃了当画家的梦想……反思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我的孩子也很爱画画,但是因为他是色弱,所以在他画画的时候,我也总是对他说:你还不如把画画的时间,用来学习。因为在我的心里已经认定他不适合画画。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的我要退远一点,站高一点,让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更全面、更具体。另外还要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智慧,更灵活,更有针对性!
学习家庭教育基本特点有感
------陈先锦
首先要感谢我们有一个这么有凝聚力的团队,感恩家庭教育、感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教育。
本周通过学习家庭教育基本特点,让我收获了许多,特别是是从孩子的话语权、自主权、支配权、快乐权、建议权这几方面让我重新反思自我的行为。当孩子要表达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去限制孩子,孩子话语权被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不出来,支配权很少当然就没有了快乐权,建议方面更是以家长为主。那这样的家庭中怎样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呢?
1、给予孩子自由,不要安排得太有规则
快乐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较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特质,给予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更健康有益,属于孩子玩耍的时间不要塞满各种活动和课程,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像力无拘无束的发挥,了解更多的事物,探索他们好奇的世界,家长也可以跟随孩子的脚步,一起探讨。
2、鼓励孩子多运动
多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让孩子更开朗,更活泼,保持动态的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与孩子的距离更近,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3、多聆听多拥抱
用心聆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专心听孩子说话,耐心听完他的话,让他感受到被关怀,同时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轻轻一个拥抱,传达无限的关怀和爱意,孩子更快乐。
4、教导他解决问题
教会孩子学会独立,学会解决问题,当他们发现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时,可以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家长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解决办法。
5、特别的赞美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要懂得赞美,而且要赞美得具体一些,但不能用礼物或者金钱来满足孩子的虚荣心,那样会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父母应该让孩子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来奖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适当给他们机会表现,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可以激发孩子的热情,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孩子更有自信心,也更开心。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与渗透性
古田二中 曾晓琴
家庭教育的七个特点:天然性、权威性、情感性、渗透性、针对性、延承性、灵活性。我觉得我需要在权威性、渗透性需要提升。
一、权威性
儿子经常说:哼,你们都得听我的。我回答:你说的对我才能听你的,不对就不能听。如今回想起来,应该是我们夫妻之间没有建立起对对方的尊重,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无权威。有这样一则关于一个挤奶工妻子夸耀丈夫的例子。这位妻子对孩子说:“你爸爸多伟大啊,如果他感冒了,休息一天,你瞧瞧,岂止你们和妈妈,整个镇上好几百户人家早餐时就没牛奶喝了。”这位母亲在孩子面前夸耀丈夫的行为就是在建立家长的权威。
书中说家长越是有权威,教育的效果就越深刻,越持久。如果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没有什么权威,表扬没有激励作用,批评也没有遏制作用,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只能是个零。
警钟长鸣,在这方面我做得并不只是不够好,而是根深蒂固的错误。
但要避免走入以下误区:(1)权威≠专制,以漫骂、武力为主的教育只能引起子女的反感或儒弱,对教育并没有积极意义。(2)权威≠比孩子懂得多,有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却培养出优秀子女,而有些高知分子家庭却培养出问题子女,可见拥有知识的多少并不等于权威的高低。
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才是提升权威性的关键,(1)学会夸耀爱人(2)对家庭负责,对孩子拥有爱心(3)对工作负责,对学生有爱心(4)对社会献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相信在善良,爱心的作用下必能建立起为人父母的权威性。
二、渗透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融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渗透不是机械灌输,孩子的日常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应将日常生活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给合在一起,例如有这样一对母子对话
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里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呢?”
“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是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瓣一瓣慢慢品味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这也就是告诉你,要懂得珍惜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母亲说,“孩子,橘子的果肉长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还有另一层用意呢,你知道吗?”
“还有什么用意呢?”孩子问。
“孩子,那就是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如果你手中有一个橘子,那就要懂得把橘子分成很多份一小瓣一小瓣,然后分给别人与你你一起分享。”这位母亲将爱与分享责任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有这样的母亲,孩子怎能不优秀。
有关科学知识类的学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吃花生时,可以与孩子聊聊花生的结构,成长,成熟的季节。上菜市场买菜时,可以带上孩子,买鱼时,可以看看鱼贩子如何杀鱼,鱼的结构。吃鱼时,可以观察鱼骨的粗细,这对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优势。
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例如在菜市场可以看到各种忙碌的人们,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不能不劳而获。
以上是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后的随感。
学习《家庭教育基本特点》有感
罗华小学 翁钰瑰
十二月八日晚上,我学习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感悟颇深,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渗透性。
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渗透。就像分子存在物质中一样,教育因素也无时无刻不在日常生活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热闹的环境能使孩子的智力迅速发展,父母的性格开朗、诙谐,家庭常有笑声,孩子心里比较健康、性格活泼;父母性格内向,家庭气氛沉闷呆板,孩子心理受到压印,容易形成孤僻性格。我的家庭气氛是沉闷的,我的丈夫小时候是记在保姆家里,稍大一点又由奶奶带大,奶奶很忙,很少与孙子交流,所以,我的丈夫是很内向的,又因为考不上大学,我的公公总觉得很没面子,常常指责他。有时会说:“跟乞丐差不多。”言语上的指责、贬低,我丈夫感到很压印。我的丈夫虽然考不上大学,但是个勤劳的、善良的、孝顺的人,我都没有嫌弃他,做父亲的怎能那样对待孩子?事业上的成功者,家庭教育素养有待提高。
家庭气氛的沉闷,我很不开心了。因为我不开心,影响了我的孩子。我孩子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是我这个家庭环境造成的,是我当妈妈的造成的。我知道难以改变家中的其他人,总可以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学习了家庭教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知道,只有父母是积极乐观的,,孩子一定也是乐观的,积极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三年来,我不断学习,用自己的笑声感染这个家。现在,我孩子比以前乐观多了。在浙大当了班长,与同学一起创办了软件公司。
王东华老师说:“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与多高,孩子就能走多高。”为了孩子,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变得更优秀。
家庭教育中如何加强情感教育
古田县实验小学 陈小铭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能说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孩子在考试时,总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但正式考试就发挥不好,反而平时学习不好的孩子在考试时会发挥很好,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情商在起作用,因为他们心理素质不一样、坚韧程度不一样、承受压力的程度不一样。前者被担心、恐惧、忧愁等围绕在心里,影响他的发挥。
我们在正确应用情感教育的功能时还要注意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位母亲介绍她的教子经验时说,儿子两岁时,四川老家送来一筐孩子最爱吃的橘子,我就天天让孩子给大家分橘子——最大的给爸爸,第二天再将大的给妈妈,最小的给自己,日复一日地坚持让他这样做,当橘子快吃完时,儿子提出将剩下的三个橘子留给自己,但我不同意,仍坚持分食,只见儿子一面分,一面看着我们,希望我们不要真的吃下去,但我们俩达成默契——“吃!”尽管我将橘子一瓣一瓣地往肚里吞,说实话橘子什么味道我都不知道。这位家长从日常生活中最小的琐事——不吃独食入手教育孩子,让他心中有他人。
我认为我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性:
一、理性定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
1、注意培养孩子的道德感。道德感包括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等。其中,责任感是最崇高的情感。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事业责任感的人,就会无所作为;没有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胡作非为。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教育孩子讲究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诸如孝敬老人、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爱护公物,愿意为集体出力,愿意服务于社会。
2、要培养孩子的理智感。人没有理智,就如同汽车没有刹车,迟早要肇事。因此,要培养孩子的理智感,不动辄生气,不动辄发火,要有韧性。在处世方面,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理解人、谅解人、欣赏人、赞美人。
二、进一步树立民主意识, 在情感教育中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有90%的中学生有心理话不愿意向家长倾诉。作为家长,如果能与孩子交朋友,能与孩子心平气和地商量问题,那么,你就会及时发现孩子的心事,就会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试。孩子就不会走极端。
传统的应试教育常常把那些听话、学习好的孩子视为宠儿,而对那些身上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孩子视为不受欢迎的学生,忽视了对他们的帮助。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放弃、忽视对部分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情感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
在家庭教育中应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科学、探索真谛的过程并非坦途,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光靠意志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情感上的激励。只有情、意相加,以情增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不仅感受到艰辛,也有体会到欢乐和幸福。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古田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池晓星
由于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血缘关系的不可轻易离异性和顺序的固定性,使家长有一种绝对的权威。这种特殊的权威性对教育子女具有有利的一面。它能使教育要求顺利的被孩子接受。家长有权威,家长的意志才能实施,家长才能对孩子的行动有较大的约束力。因此,应该肯定家长权威的作用,但是,这种有利性是有条件的。那就是:
(1) 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先进、正确的,教育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2)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要“言必行,行必果”。
(3) 权威性的运用形式要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
家长有权威,但不能滥用,要合理的用。
周五晚上,晓卿老师给绿洲学习成长小组上了一节《家庭教育的特点》,我觉得自己需要改变与提升的地方太多了。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从一日三餐到穿衣吃饭再到学习,孩子都要按照“我”的方式生活与学习。孩子犯错时,不明真相劈头盖脸乱指责一通,而不去倾听孩子,了解事情的经过,让孩子有机会解释自己的行为。孩子想要动手时,都是担心他做不好,等下自己还要收拾残局而不让孩子参与动手锻炼……
学习了家庭教育才发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但是还来得及,我在学习中努力让自己做到:少说、多听;少说、多做;少说、稍等。
最后以教育名家的忠告作为总结吧,让自己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好的父母,不多说,会倾听,让孩子有解释、证明自己的机会。
好的父母,不多说,多做 ,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时候用事实说话,胜过千言万语。
不妨多听,让孩子知道你是明事理的父母;
不妨多做,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正确得体;
不妨稍等,让孩子知道犯错是要付出代价。
学习《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感
+ 古田城西叶登凤诊所 叶登凤
周五是我们相聚和学习时间。今晚由张晓卿老师主讲《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听着老师的课,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老父亲年事已高,人老多病,前阵因为小手术住院半个月,女儿一直都在旁边默默地陪伴着爷爷。出院回来,我心想着医院里病菌繁多,得把她脚上的那双布鞋“消毒,消毒”。于是就把鞋泡在消毒水中。心想浸泡消毒十分钟后再洗。十分钟后回来一看,傻眼了,才穿一次的新鞋啊已面目全非了,黑一块白一块的。心疼懊恼又不安,不知道该怎么跟女儿说。忐忑不安提着鞋找到女儿说:“孩子,对不起了,妈妈好心办坏事了,本想帮你的鞋子消毒一下,忘记了消毒液也有漂白的作用,你看你的新鞋彻底牺牲了。”我边说边举着鞋给她看,心里做好了挨骂的准备,女儿看了一眼鞋,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惋惜的样子,只见她心平气和地说:“哦,成这样了,那就当旧鞋雨天穿吧!”说完又忙她自己的事。我又问:“我把你的新鞋搞成这样,你怎么不说我或者骂我几句呢?”平常如果是孩子做了错事,我们不都是因此生气而骂孩子、斥责孩子吗?不都是觉得生气骂骂孩子责备孩子后心里会觉得痛快些吗?可女儿仍然平静地说:“事情都发生了,生气有什么用呢?”这一刻,我心里不仅是感激女儿,更多的是羞愧。心想着,如果今天是我面对这个场景,虽然学习了家庭教育这么久,我仍然无法做到女儿的这种境界,仍然无法没有一点情绪,至少也会唠叨几句吧。感谢孩子给钱上了深刻的一课。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修炼,不断修正自己。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