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醉梅:29卷《不输》导读——来吧,走近这片智慧林

6年前 [01-05 17:30 周五]

送10节视频课程:29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导读和作业题、父亲教育专题、母亲教育专题

醉梅:29卷《不输》导读——来吧,走近这片智慧林




来吧,走近这片智慧林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9卷导读

/醉梅

 

  南方冬日的清晨,睁开惺松的睡眼,一眼望见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一角,心情多少会沉郁起来。但如果起身走近窗前,眼前便是绿意盎然的大片常青树。就像父母看孩子,不能只看到黯淡和瑕疵的一角,只有真正走近他,你才能看到多彩而有生机的孩子。家长学校实用性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9卷)(加上正文链接和网络链接240篇约40万字)就是这样一片树林。来,我们走向她吧——

 

NO1:打造一个好学的孩子

如果家中有个不爱学习的孩子,那家长的头可真比篮球还大了!孩子为何如此厌学》呢?其实,“问题并不在学习本身,不在于智力,家庭教育失误才是‘罪魁’”。一定是《孩子不爱学习是你用错了方法》!比如打击法、期待法、包办法。就说打击法吧,有“零敲碎打”和“整体打击”,很可能把孩子打击成了差生。在《这样运用 “马太效应”就不会有 “差生”》一文里就指明了:“‘差生’不是一步落后的,是家长一次次的打击,同学们看不起,老师不待见造成的,即是家长、老师、社会成功地运用了马太效应而培养出来的。”因此,马太效应要这样用才对——“你表现好,我对你好;你表现不好,我同样对你好甚至更好。”后者,你做得到吗?

《访谈: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父母决定的》一文中,专家说道:“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问题是如何做成酒心巧克力呢?或者说《如何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渴望》?第一是寓教于乐,第二是肯定评价,第三……哦,不说了,总之建议都很中肯。

有个把孩子送进北大的家长说,“若要孩子把兴趣和能力放到学习上,就《给孩子装上学习“自控器”》,首先要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情理,并且确立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目标。说得简单,具体怎么装呢?总算在书中找到可以借鉴的方法了!

还有个妈妈,一刻都没有放松对女儿学习上的监督,一时不管她,她的成绩就迅速下滑。问题在哪呢?教育孩子的最大失误,就是把孩子的学业当成教育孩子的大目标,而没有觉悟到通过教育唤醒孩子的内心力量。《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愿意努力,最重要的是唤醒孩子的内心力量!

 

NO2:提供两个智慧的方法

第一个智慧是学会表扬和鼓励。

传统的教育是过度严厉,而现在是过度放养,使教育失去了底线,使孩子没有了界限,问题越来越严重。智慧的方法应该是《妥协之下,底线之上》,说到底,第一是设定底线,怎么设定呢?一是设定缘由,二是设定原则,三是富有弹性。具体操作就是:情感上“柔情”,行动上“坚定”。你会运用这个育儿术吗?

关于表扬和鼓励,应该是《正确的表扬,更多的鼓励》,请注意表扬一定要正确而有效,而不是炫耀型表扬、忽悠型表扬、分级型表扬等等。表扬的流程是:“表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如果你表扬后,孩子心里说妈妈这么认同我,我付出是应该的,我下次还要这样做,那就对了!”

另外鼓励不怕多,哪怕《最糟糕的情况也有值得鼓励的地方》,“学会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鼓励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需要被看见,需要被接纳,需要爱的力量。”但是鼓励也要用对,如果《用错奖励,会失去行为动力》,所以,第一对于学龄前儿童,不建议采取直接的物质奖励,而是多些鼓励;第二尽量避免将奖励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

第二个智慧是教会孩子真正的分享。

举个例子,妈妈把苹果切成块,让姗姗分给大家吃之后看盘子里还剩下几块,就说“姗姗是个爱分享的好孩子,现在盘子里剩下的苹果都奖励给姗姗吃吧。 ”请问妈妈做的对吗?不对!因为这会导致姗姗这样想:我只要分享一点,就可以得到很多。这是不是违背了分享的本质呢?!

《真正的分享是这样的》,仅利用场合来学习分享就有七个,比如享受公共服务时,行善事时,享受公共设施时。这些是物质上的分享,还更应该教会孩子精神上的分享,比如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分享最爱的人,分享成长的喜悦和人生的过程等等。

    关于教育智慧还有很多。比如《从徐悲鸿的成才看循循善诱教育法》看大画家是怎样循循善诱的,《从李大钊受罚的故事看处罚教育法》看革命先烈怎样把握好处罚的度的,《刘墉谈儿子刘轩的教育叛逆少年的成长》看作家是怎样“制服”叛逆小子的,这些都充满了家庭教育智慧的灵光。

    另外想说的是,教育的智慧常常体现在细节上,《幼儿教育的细节》你知道几条?教育的智慧也体现在你能不能抓住良机,《教育孩子的八大良机,你抓住了吗》

 

NO3:打造一个优秀的孩子

优秀的孩子是有梦想的,但千万《别让成人思维毁了孩子的梦想》。“什么,你长大要做美发师?这不叫梦想,这叫没出息!同样拿剪刀,做个医生多好!”家长这样的打击是很残忍的!正确的做法是认同加引导,比如孩子说想当警察,你不妨说:“好,我们每天早起去跑步吧!当警察要跑得快,才能抓到坏人。”孩子可能很兴奋地早起跑步,可能过了几

天对警察这件事就没兴趣了,但是早起锻炼对他一定是有好处的,对不对?!

优秀的孩子是能自我肯定的。看看香港歌星陈美龄怎样《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吧!她提到的10个经验个个实在,比如“不被金钱控制”,她的孩子从来不需要零花钱,却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她的孩子能自我肯定,从来不嫉妒别人比自己强,反而会“视他人之乐为己乐,乐己乐人”,这样的孩子哪个父母不羡慕啊!

优秀的孩子是内心强大的。《想要孩子强大,必须教会他这些》:把基本生存的要领分享给孩子;教给孩子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措施;和孩子一起接受黑暗守护光明。有了这些能力,你的孩子就会不惧风雨,从容前行。

    优秀的孩子懂得承担责任。《责任:就是从小事中慢慢学会承担》,有位家长仅用了一个绝招,就把她孩子妮妮一回家到处乱扔东西的习惯改了。什么绝招呢?就看你能不能下狠心了。

优秀的孩子可以俗一点。《孩子足够优秀,只要再俗一点》一文中就写道:孩子可以吃些零食,否则对于冰淇淋和巧克力一无所知的童年,是多么无味呀!孩子可以脏兮兮地玩玩泥巴,这才是童年最真实的呐喊!

 

NO4:扳正三个错误的思想

错误的思想指引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影响教育的效果。

要纠正的第一个思想是请不要对孩子行使你的“禁止权”。

你为什么总爱说“不许”“不行”“不可以”?因为禁止是在缓解你的焦虑情绪。你的情绪缓解了,但是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一种诱惑》,因为禁止可以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或产生反作用力,“你不要我踢被子”“我就要踢又怎样”,有位家长是这样做的:默默地把他的腿放到了被窝里,然后说“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好了,孩子乖乖睡觉了。瞧,这个方法让孩子突然间失去了打仗对手!

要纠正的第二个思想是《教育不是简单的告知》。

我们的告知用语中常常隐藏了不良的暗示。比如孩子一边让你喂饭一边玩玩具,你会怎样告知呢?“好孩子都是自己吃饭,不让别人喂,让爸妈看看你是不是好孩子!”潜台词是:你现在要爸妈喂饭,你就不是好孩子。“你不喜欢爸妈了吗?不和我们一起吃饭了吗?”这句话又把吃饭和爱捆绑到一起,“让吃饭这个简单的事背负了道德、责任和情感”,如此大的压力,孩子吃顿饭还能轻松,还是享受吗?讲到这里,你一定明白了,我们要注意我们脱口而出的每句话。

要知道,不良的暗示会像魔咒一般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别不信,《孩子频繁生病竟然跟你说话有关》这篇文章里,就讲到了一位奶奶说的非常“正确”话,导致了孩子不断生病。还有,“给孩子贴标签,是最明显的心理暗示”,你平时不小心给孩子贴过标签吗?要是贴上了可就难揭掉了,不如一开始就别贴了。

要纠正的第三个思想是《不教孩子无原则地谦让》。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养成美德时,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秩序。就有位妈妈问:“我都是教哲哲谦让,譬如对方哭了、对方比他小、对方是女孩。难道不对吗?”专家说“当然不对了。这等于暗示他“哭、年龄小”就可以得到谦让,以后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要挟别人。这种无原则的谦让会让双方都产生思维混乱,不利于建立规则和培养辨别是非能力,还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不公正。”说得很有道理吧!

 

NO5:打通一个沟通的管道

沟通是什么?

沟通是倾听。《妈妈,你闭嘴听我说好不好?看,孩子提出抗议了!首先你要会倾听,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所说所做的一切。你知道倾听孩子说话六步走》是哪六步吗?第一步靠近,第二步正视,第三步才是倾听,第四步和第五步都是响应,只是响应手段不同,第六步是询问。询问什么呢,也大有讲究。完成这六步,问题基本解决了。

沟通是说话。但语言是有温度的,任何不愉快的语言都属于冷色系列。看看一位16岁的女孩怎么跟妈妈说话的吧:“你挤公交踩到人家了就要道歉呀,你以后别跟我一起出门,真丢脸!”妈妈听了很生气,说:“我是为了给你占座才被挤的。你不心疼就算了,还让我难堪。你怎么和我说话呢!”女儿大嚷:“我和你怎么说话,从小到大你都是这么和我说话的。拜你所赐,我才学会的。”看,这就是一报还一报啊!这正如《爱,要从良好沟通开始》文中说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好好说话。

沟通是共情。一位9岁的男孩向妈妈抗议《妈妈,你今天骂我好几次了》!粗心的妈妈根本不知道到自己的言语里包含了这么多责备,好在她马上意识到“教育始于孩子为难我们的那一刻。”经过调整,便有了一段饱含共情和倾听的精彩对话。不用说,孩子心满意足地睡觉去了。

     沟通是理解。理解本身包含了认同和接纳的意思。《父母三观正咋还教不好孩子》的作者讲到自己的儿子上学时,气愤地说想把一个欺负他的同学杀了。作者只说了两句话,就让孩子打消了可怕的念头,还跟欺负他的同学成了好朋友。看吧,“年少时,如果你不想听孩子说‘混账话’,以后可能就永远听不到他说真话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你面前表露出脆弱不堪,爱发泄不良情绪、说消极话、气话等等,这是他们独特的沟通方式,等着你的是理解和接纳!

沟通是引导。在《孩子说谎家长要戳穿吗》一文中,第一位妈妈直来直去,当场直接揭穿孩子的谎言,伤了孩子自尊心;而第二位妈妈等回家后,引导孩子慢慢觉悟后,才进行纠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另外,在引导孩子时,也要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灵活处理,这就是《发掘阴影下的成长动力》文中提到的顺势而为予以引导。

 

NO6:解决四个棘手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逆反。

面对小不点的逆反期,最让你头疼了。亲子对抗的结果,要么你赢了,打压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要么孩子赢了,又有可能牺牲了你的权威和原则。那怎么办呢?别急,一是正面引导,给他“我能行”的感觉;二是态度温和,寻找第三条路;三是坚持原则,与之共情,转移焦点。那么,第三条路是什么呢?焦点是又什么,又怎么转移?答案就在《三个方解决逆反期棘手问题》一文中。

第二个难题:早恋。

中学生如果遭遇异性爱了,这《洪水猛兽若真的来了怎么办》?这正是你培养孩子“聪明的爱”的时候了。你需要教导他:一是要用心爱,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学会“做自己”,另外从约会的时间里抽出一部分时间发展友谊;二是勿用身体去爱,要划出亲密接触的界限。

第三个难题:社会适应力。

有位学霸被保送到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却找不上工作,在社会海洋里他刚一下水,就出现了巨大的排异反应。他的妈妈觉得自己教育上是成功的,孩子怎么一下子成这样了呢?真想对这位妈妈说,这是突然的“一下子”吗?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成功吗?绝对不是。《父母的终极使命培养适应社会的孩子》,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学习巨霸。

看看另外一个实习生吧。她去敲门找领导汇报工作又缩回来,人家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我看见主任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喷嚏,我爸说不能打扰别人打喷嚏。”这样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女大学生谁不喜欢?

那么,《如何培养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呢?一是让孩子坦然面对新环境;二是指导孩子学会正确分析环境;三是教孩子学会在陌生环境中微笑。就说微笑吧,当你送出一个微笑时,就会得到一个甚至多个的微笑,内心就不会再疲惫和紧张,人与人之间也会变得更为默契。这是父母要教给孩子的。

第四个难题:性

你会说,肯定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如果问你:要不要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你怎么回答呢?还有当孩子受到侵害时怎么做呢?所有这些,《关于儿童(尤其是男孩)性教育的思考》一文为我们解开了迷惑。

 

NO7: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夫妻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让爱情保鲜,婚姻牢固?《长久的婚姻离不开这六件小事里讲到要“不吝啬赞美,懂得欣赏对方”。其实道理也懂,就是不习惯去欣赏和赞美对方对吧?我看啊,你们的互相赞美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赞美他人,一个会赞美和欣赏他人的孩子,还会有诸如妒忌、仇恨、排斥等不健康的心理吗?

再说说“营造平等的夫妻关系”吧,“婚姻中最可怕的莫过于一方甘愿苦苦付出,而另一方有恃无恐地冷漠相待。”那咋办?作者已告诉我们:“不是你以爱慕的眼光仰视他,也不是鄙夷地俯视他,而是你们并肩看着同一个方向。”

要让亲子间感情浓厚,仅有妈妈陪伴还不够,还要爸爸的参与。《为什么爸爸要深度参与育儿》?因为丈夫深度参与其中,就会懂得“婴语的秘密”。一个会喂奶粉、换尿布、帮洗澡、哄入睡的爸爸会获得一种“同情之理解”的能力,这种实践中体验出来的能力,对教育孩子帮助太大了!一来方便夫妻双方彼此沟通,达到情绪共振;二来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手段。

都说父母要引领孩子成长,其实《最美好的引领是父母恩爱》不要有了孩子,就移情别恋到孩子身上了,父母还要继续在孩子面前不停地秀恩爱。这样孩子才能坚信真爱可以战胜时间的细碎磨损、情绪的千变万化。这种坚信,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乐观,顺境中谨慎。

孩子最在乎温馨的家庭。如果夫妻之间整天战火纷飞,最遭殃的自然是孩子。有一张图片,一根水泥杆上贴了一张孩子的留言条:“老爸老妈我上学了,你们不要吵架了。再吵,我就自杀。”《父母的战争摧毁了谁的城》不用说,是孩子的心理城堡,在这个城堡里他没有了安全感。那些把吵架当家常便饭的父母,你们可以一笑泯恩仇,却有谁来还孩子的破碎山河?有一个原本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因为父母长年冷战,便开始混迹于网吧。后来,父母和好如初,孩子的网瘾却无法自拔,只好休学回家。孩子的爸爸捶胸顿足,肝肠寸断!

孩子还在乎父母的情绪。这家有两个孩子,弟弟说:“周末的妈妈真温柔。”哥哥说:“周末的妈妈像天使。”原来,非周末的日子妈妈是狮子是魔鬼啊!所以啊,《双面妈妈,别让你的情绪毁了孩子》

孩子也在乎父母的笑。有个年轻女孩说《我有个不爱笑的妈妈》小时候我怕她,长大了反叛她。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是感受不到幸福的,父母的微笑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这会“让他确信,哪怕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依然有个人会对他笑。”

 

NO8:提供五个新颖的观点

我说的新颖,是相对于常见的、传统的观点而言的,比较另类和少见、能不能接受,请看下面:

第一个新颖观点:请接受孩子的平凡。

《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你的孩子必将平凡》,你能接受吗?我们中国父母最不愿意接受和承认的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于是孩子们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不甘平凡的人中龙凤。但要知道,在99%的人中有 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而父母通常忽略了这99%的人99%的可能,而将精力集中在 1%的希望中。这意味着从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会失败的豪赌,是悲剧的开端。结果,无论是从心态上,还是从能力上,都丧失了从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与快乐的能力。因不能接受平凡而自杀、杀人者,或导致心里问题大有人在。其实,承认孩子很平凡,也是和你自己和解的机会。只有意识到孩子的平凡,你才能正确地认识他、理解他,而理解了他,接纳了他,他反而会从中生出积极的成长力量,去搏击自己的人生;相反,盲目让孩子追求不平凡,只会促成孩子的平凡。

第二个新颖观点:孩子可以崇拜明星。

《你在乎过孩子心中的偶像》吗?或者说你允许孩子崇拜明星吗?有专家指出,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还没有经历过“崇拜”的过程,说明他最基本的社会化过程还没有结束,相应他内心的安全感未建立起来,将来到了适婚年龄,他很可能会出现问题。按这个观点,我们要允许孩子有崇拜心理。可能你会担忧,干嘛不崇拜科学家、政治家、历史名人,非得崇拜娱乐界明星啊!是啊,《孩子陷入明星崇拜怎么办》?但孩子不是你,不管他崇拜什么,都是他的心理需求——作为弱者的他,对强者产生的认同,待弱者强大起来,就会寻找更强大的目标去崇拜,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崇拜对象会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原因。所以,“父母不要拔苗助长地为孩子寻找崇拜对象,崇拜是心灵的崇拜,要合乎孩子的心理年龄才好。”

第三个观点:允许孩子“破坏”。

你看,好好的他就把包子扔垃圾桶了!气死人了,他竟然用小刀一次次割纱窗门!他还推倒搭好的积木,将玩具大卸八块!别气啊,其实《“破坏”是滋养自主学习力的沃土》

孩子们的认知模式与成人不同,他搞“破坏”是他热衷的活动。凡事要从积极一面去看,这“破坏”的背后滋养的恰恰是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就说他一遍遍推倒积木吧,为何让他如此迷恋?因为这里有观察、判断、推理、假设、总结归纳、拓展思维,孩子的自主学力发展的诸多要素,全都涵盖在这个行为之中了。你说这样的“破坏”值得不?

第四个观点:不要得100分更好。

我们总认为,成绩越好孩子越优秀,其实越优秀的孩子压力越大。一个才4岁半的孩子,因为得不了100分而哭得天昏地暗。这背后自然是妈妈给他制订的严格学习计划,认为让孩子提前接触那些知识,孩子会更自信。其实大错特错!当揠苗助长似的教育一级级推进到完美的100分时,孩子能有自信地胜任他所处的位置吗?看看《彼得原理,得100分的孩子更不自信》这篇文章就有答案了。

第五个观点:学会“请求”孩子。

什么?我是家长,要孩子帮忙做事还要“求”他吗?那我还有什么权威,什么颜面?其实,这不是要你用低三下四的姿态去请求,而是语气上的委婉,态度上的诚恳,语言上的好听。请对比以下两句话:“去,给我把我的拖鞋拿来!”“宝宝,妈妈很累了,请你帮个忙把我的拖鞋拿来好吗?”哪句更中听呢?你懂的。末了,别忘记感谢孩子。所以,《学会“请求”孩子,孩子就会听话》

 

哦,不知不觉间,已经和你分享了很多。《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已经连续出版到了第29卷了,每一卷都有上百棵树,他们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特色。我想这些智慧林当中,一定有你想欣赏的从中汲取营养需要的东西。

走近她,

拥抱她吧!

向她靠拢,

  就是向智慧靠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