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
岳升杰每日分享:补偿心理。
“有一次,我带着维尼夫雷特陪同朋友母女二人去逛商店。我看见浴巾在减价,想想家里的浴巾该换了,便选了几条,同时对维尼夫雷特说:‘你也选一条给自己用。’于是女儿便选了一条。
“朋友的女儿米娜看见后,也走上前说:‘我也要一条毛巾。’看着朋友不发话,我忍不住开口问米娜:‘你缺毛巾用吗?’‘不缺。’‘那你为什么要买呢?’‘因为维尼夫雷特买了一条。’‘原来是这样。最后我给她分析了一番,她一声不吭将毛巾放回到了购物架里。
“后来,我问朋友,为什么会如此放纵孩子的购物欲?她说:‘你不知道她闹起来有多凶,她愿意买就买吧,省得麻烦,而且我也总觉得她挺可怜的。’我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她与丈夫已经分居了好几年,到现在也还是经常有冲突,她不愿意孩子再在其他方面受到伤害。
“无论怎样,我仍然认为朋友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用物质来补偿并不能补偿孩子在情感上遭受的伤害,反而会使受挫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孩子是敏感而聪明的,她可能感觉到父母心中的内疚,便会毫不客气地利用这种心情,滋长出一些很有害的习惯。更糟糕的是父母这种心态会对孩子产生恶劣的影响,会使她加倍地自认可怜。”
斯特娜所描述的父母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陪伴、爱等精神层面不足的现象在现实中很多,其结果不仅没有按父母的意愿发展,反而养成了孩子自私、贪婪等“白眼狼”特性。
有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丢给长辈抚养,长辈看着孩子可怜,加之怕儿媳埋怨和不懂教育等因素,总是尽一切力量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而父母们由于长时间不能陪伴孩子,感觉对孩子的所亏欠,便用各种玩具、名牌衣物、用品来填补。还有些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或亲戚抚养,父母也想用物质进行补偿,这些做法让孩子成为欲壑难填、精神空虚的动物。父母一定要明白精神的缺失必须用心来爱抚!
2018-8-2
岳升杰每日分享:聪明的笨人。
“自从维尼夫雷特有所成就后,就有很多年轻的父母来向我请教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他们不但为女儿的学习能力而惊讶,更为她的好习惯感到吃惊。他们时常问我,像这么小的孩子居然那么懂事、勤快,是不是天生的呀?
“他们总会问我女儿在家里受到了什么样的训练,有什么秘诀没有?面对这些问题,有时我真不知如何回答。但是有一点,那就是我时常鼓励女儿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
“一般来说,只要是女儿能够自己做的事情,我一定不会去帮她做。如果什么事都帮她做,就等于是剥夺了她自己动手的机会,并且还会使她养成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和万事都依赖别人的坏毛病。我时常对女儿说,能够摆脱对外界依赖的人,才能有信心做独立而骄傲的人。我就是要让她养成独立自主和勤劳的好品德。”
从描述中我们可以想到这些问题:一是维尼夫雷特确实是一个成功的孩子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她不仅小小年龄就成绩出众,而且勤劳、乐于助人、和别人关系好,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二是有些父母想从斯特娜处获得“是不是天生的”这个结论,他们的理由是,孩子这么小居然这么懂事。如果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父母就会如释重负,既可为自己的以前推卸责任,又可为以后不负责任。但对斯特娜来说,这样问,她肯定是不舒服,因为这否定了她培养女儿所付的心血。当然,这问题也很难回答,如果答是,这不是事实,如果答不是,就有些自夸。由此也可看出问者的聪明。
三是有些父母想找秘诀、捷径和方法,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神奇的结果一定会有一枝魔杖。虽然斯特娜介绍了“从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个诀窍,但我想很多父母会感到茫然,他们会怀疑,这么“小儿科”的做法真能创造奇迹吗?
这种为自己不成功找借口,事事想“立竿见影”的人也可叫做“聪明的笨人”吧?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位。
2018-8-3
岳升杰每日分享: 潜能之光。
“在维尼夫雷特两岁时,有一天她在客厅中蹒跚地走动着,东摸摸,西看看,仿佛对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忽然,她手里的点心不知怎么掉在了地上。她没有去理会它,自顾自地向前走,似乎没有看见。我用手指着垃圾桶,示意她把点心放到那儿去。女儿好像没有弄懂,好奇而吃惊地看着我,但就是不按着我说的那样去做,一动也不动。‘听见妈妈的话了吗?’我再一次对她说。
“这时维尼夫雷特的爸爸插进了话:‘女儿又不懂事,干嘛非要她去做。’‘我来吧。’家里的女佣赶忙走了过来,想去拾起那块点心。我用手臂挡住了她:‘安娜,不要这样,让她自己来。’
“维尼夫雷特望了我一眼,向前挪了挪身子,似乎试一试,忽视我的要求我会怎么办,并想立刻离开。‘维尼夫雷特,’我立刻走了过去,蹲在女儿身边‘这是你掉的点心,应该自己捡起来,对吗?好孩子应该做自己的事。’望着我柔和但坚定的眼神,女儿终于妥协了,慢慢蹲下,捡起那块点心,又蹒跚地向房间走去。”
孩子才两岁,走路还不稳当,因为掉块点心就坚持着让孩子放到垃圾桶里,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难怪丈夫埋怨她过分,而佣人想替孩子捡起来。但斯特娜不顾丈夫的反对,用手臂挡住佣人不让帮忙,最后坚持让女儿把掉下的点心放到垃圾桶里。
两岁孩子的表现是偶然做对了还是真的懂得?是斯特娜懂、尊重、信任、爱孩子,还是爸爸和佣人懂、尊重、信任、爱孩子?如果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有这个能力;斯特娜的做法才是真懂、真尊重、真信任、真爱孩子。斯特娜之所以能柔和地坚持,正是缘于她懂孩子,她看透了人类的潜能之光;她把孩子当成了尊贵的人来重视;她信任孩子有能力做到;她明白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想到此,我们不禁打个寒颤:我们父母该是浪费多少资源呢?
2018-8-4
岳升杰每日分享:懒死人!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母亲非常爱她的两个儿子,从来都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担心会让他们受累。
“我刚开始讲,女儿就打断了我:‘你看,别人的妈妈多疼爱孩子,只有你,总是让我干活。’
“别打岔,先听我说完。两个儿子中哥哥很乐意接受妈妈的关心,就什么事都不做,成天在床上睡觉,长得白白胖胖。而弟弟呢,似乎不愿意成天就那么呆着,常常帮妈妈做很多的家务事。慢慢地,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会做饭、会洗衣服,还会做一些有用的工具。
“后来,妈妈去世了,两个孩子都长成了大人,兄弟分开来生活。弟弟每天在外面辛勤地劳动,挣了许多钱,还娶了妻子,开始了幸福的生活。而哥哥呢,仍然因有事去找哥哥,发现他仍然住在以前的旧房子中,而且破破烂烂的,老远就闻到一股臭气。当弟弟推开门时,你猜他看见了什么?
“‘一定是那个哥哥已经死在了床上。’女儿在我话音未落时就回答了我。‘对呀,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因为那个哥哥太懒,成天在家睡大觉,不知道自己养活自己,只好被饿死了。’‘那么,你想不想以后被饿死呢?’‘我才不会呢!’说着,女儿就开始收拾房间了。‘你不要干活吗,躺着多舒服。’看见女儿开始动手收拾房间,我心里很高兴,但仍然一边说一边逗她。‘妈妈,你别以为我有那么傻,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你以前说过的话,我也记得很清楚:勤劳是一个人最好的品德。’”
当六岁的维尼夫雷特不想洗袜子、不想洗手绢、不想收拾房间时,斯特娜没有命令、没有指责、没有埋怨、没有发怒,更没有边唠叨边代替女儿去做,而是利用讲故事进行引导。做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干活、劳动,特别是孩子小时候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帮着父母做家务活的意义;其次,要创造条件、循循善诱让孩子爱上劳动。事实证明,孩子懒父母造!也许懒死人是极少数,但懒人不会幸福则是规律!
2018-8-5
岳升杰每日分享: 幸福之基。
“一般来说,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太小,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其实,我认为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自己会做好许多事情,他们只不过有时需指导而已。父母应该陪伴和指引孩子一同探索,不能让孩子永远躲在成年人的后面,而应该让孩子去适应生活,找出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能承受的经历,使他们有机会去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了这样的前提,孩子才有可能乐于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养成勤劳的习惯。
“维尼夫雷特在两、三岁时经常到厨房中来帮助我做一些事,虽然这些事不算什么,但她仍然兴致勃勃地帮我的忙,这是因为她有一种兴趣。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她是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求知欲,也可能是她的一种别出心裁的玩法。
“有些孩子在慢慢学会做许多事情后,家务事会被他们认为是既没有新鲜感更没有学习新东西所带来的刺激的事情,于是家务事就成了他们的负担。由于孩子没有了做事的主动性,那么培养孩子勤劳的艰苦责任就开始落在了父母身上。在维尼夫雷特五、六岁时没有了那种热情,甚至有时会‘偷懒’,故意不做我给她安排的事。
“在这个阶段,父母不能像以前那样完全顾着孩子,而要有意识地使孩子认识到做家务事的重要性。在孩子对做家务事有所排斥时,父母不应该命令他们,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需要的是弄明白道理,而不是父母‘去做这个,去做那个’的命令。如果因孩子不肯做事就大发脾气、大加训斥,这就是错上加错。这种强制孩子做事的结果会让孩子什么也不想做,宁肯受些训斥,也不会再去做一丁点的事。”
斯特娜对女儿参加家务劳动做了大篇幅的详细描述,足见她对这件事的重视,对此,我深有同感并真正佩服她的伟大。我认为,劳动创造幸福,而当前最能体现孩子劳动的就是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如果父母忽略了这一点,孩子的人生将不会幸福!
2018-8-6
岳升杰每日分享:善于计划。
“有一次,我发现维尼夫雷特在房间里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弄那个,显得狂躁不安、焦急之极。‘维尼夫雷特,你在干什么呀!’‘唉,烦死了。有那么多的事,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什么事让你那么烦呀?’‘我又要学语言,又要做数学题,待会儿还要弹琴,可是我的时间太少了。’
“‘你不是都在房间里学习了那么长时间了吗?怎么还没有做完功课?’‘是呀,我在这儿弄了很久,但什么也没有做完。’‘为什么呢?’‘我刚开始学语言,又想到数学题还没有做,想去做数学题,可是语言课又怎么办?’
“这时,我知道一定是女儿把学习的程序搞乱了,使她做起来没有头绪,导致她心情不好。而心情太乱的时候,根本无法做好任何一件事。‘这样吧,你先休息一下,然后给自己做一个计划,把做每件事的时间都好好安排一下,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可能那样会好些的。’
“女儿接受了我的意见,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并按着我的提议对自己的功课做了详细的安排。没有多久,我发现女儿做完了功课,并开始愉快地练琴了。
“‘感觉怎么样,现在还烦吗?’‘真奇怪,现在好多了。我把功课做了安排和计划后,果然很快就把它们完成了。’‘是呀!维尼夫雷特,今天的事就是给你提供了一个经验。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无论是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都应该这样。你要记住,有计划的工作才会有良好的结果,有规律的生活才会使你得到幸福。’”
成功者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有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这些习惯表现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有节奏感、有张有驰、有计划、有规律才能保证效率提高,并让孩子每天过得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父母要想让孩子跑得快、走得远,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则并指导孩子善于做出计划。
2018-8-7
岳升杰每日分享:面对“小偷”。
“有一次,我和5岁的女儿一同去外面买东西,当我们快要回到家时,我发现女儿的手中拿了一只苹果。女儿说‘我看见那只苹果很可爱,我想那一定很好吃,所以,我就把它拿了回来。’
晚饭后,当家里只有我和女儿两个人的时候,我把她叫到了我的书房。‘今天你从水果店里拿那只苹果的时候付钱了吗?’‘没有’‘今天带你出去买东西,我买的每件物品都是付了钱的。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吗?’女儿摇了摇头。我说:‘拿了别人的东西后要付钱,这叫做买,如果不付钱,就叫做偷,买东西是正常的事,而偷东西是邪恶的事。’女儿说:‘可是水果店里那么多苹果,拿一个有什么关系呢?以前那位先生还给过我好吃的果子呢!’
“‘水果商必须把水果换成钱才可以维持生活,如果都被别人在不付钱的情况下拿走了,他靠什么生活呢?至于有时那位店主送给你一个果子,是因为他看你是个孩子,对你有好感,这是他给你的礼物,你可以接受,但是,这并不是表示你可以随便拿。’这时,维尼夫雷特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斯特娜面对女儿“小偷”的情况,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高度重视,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些父母可能抱着沾小便宜的心态或认为孩子小无所谓的态度,这都是极其有害的。
二是尊重孩子,不伤害孩子。有些父母可能会抱着“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有想法,上纲上线,将孩子的行为等同于成人的“小偷”;有些可能对孩子大加指责,不考虑时间、地点、环境,不给孩子留一点面子。
三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直至孩子认识到错误为止。有些父母只说某种行为不好,但没有说到孩子心里,以致孩子被压制着好像服了,而内心并没有认识到错误,这样会治标不治本。
另外,我认为,如果在孩子认识到错误的基础上,再鼓励孩子去归还苹果或主动向店主承认错误效果会更好。
2018-8-8
岳升杰每日分享:“小偷”有病。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就养成了偷东西的不良习惯。有一天,他趁邻居不注意时偷了邻居家一个鸡蛋,并且把鸡蛋拿回了家。他的母亲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还表扬了他,说他真能干。这样一来,这个小男孩不仅只偷这些小东西,慢慢变成了见什么就偷什么,每一次偷了东西回家后都会得到母亲的夸奖。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了,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
“上绞架之前,他要求和母亲说两句话。当母亲把耳朵凑到他的嘴前时,他却狠狠地咬下了她的耳朵。母亲大哭起来:‘我对你那么好,可是你为什么这样对我?’强盗说:‘如果在我第一次偷东西时你就教训我,我今天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下场。’
“维尼夫雷特听我讲完这个故事,紧紧地抱住了我,并流着泪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你真是太好了!你帮助我改正了错误,使我不会变成个坏蛋。我真恨自己,我是个小偷。’我见女儿这样,便立刻安慰她:‘不,你不是小偷。只不过你不知道拿别人的苹果是不正确的,所以我才给你讲这个故事。我相信你,在你懂得了道理后,一定不会再那样做的。’”
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只不过那是“枪毙前”,这是“上绞架前”,可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人性是相通的。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一是小偷的形成是母亲教育的结果;二是小偷会演变为强盗,最后走入绝境;三是母亲的错爱为自己和孩子制造了悲剧。
小时候,也许是贫穷,村里、乡里总有小偷,至今还记得那两个固定的贼眉鼠眼、人见人烦的小偷,他们晚年都是光棍且光景惨淡。
小偷之为小偷,我想并不是因为年龄小、偷得少,而是因为这些人是心胸狭隘、心地肮脏的小人。仔细思考,这些小偷都是躲在暗处、心理变态的病人。当孩子有了这种现象后,父母一方面不要轻易扣帽子;一方面要明白这是一种病灶,一定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一次全面检查。
2018-8-9
岳升杰每日分享:养人养心。
“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刚进家门就看见维尼夫雷特和邻居的孩子吉姆正在用石块打一只从房屋旁经过的小狗。被石块打中的小狗发出凄惨的叫声。我赶忙走过去制止了他们,并把两个孩子叫了过来。
“‘你们为什么要打那只小狗?’我问道。‘那只狗太难看了,一点也不招人喜爱。’吉姆说道。‘我害怕它咬我,所以想把它打跑’维尼夫雷特皀着小狗跑开的方向说,‘我想它再也不敢来啦!’‘那只狗咬了你吗?’我问女儿。‘没有,我只是担心,它从院子外面经过的时候看了我一眼。’女儿说道。
“‘对了,它还在院子外面,并没有进来,怎么会咬你呢?我看那只狗那么小,躲避你们两个还来不及呢,怎么敢过来咬你?’我说道。‘可是它太难看了。’吉姆说道。‘我看你才太难看呢,你看你满脸都是灰尘,衣服也搞那么脏。’吉姆听我这样说,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吉姆,那只小狗可能无家可归,所以才很脏,你不但不帮助它,还那样欺负它,不觉得害羞吗?还有你,维尼夫雷特,你那样打它,它不咬你才怪呢。你想想,如果有人欺负你,你会怎样?’这时,他们两个都哑口无言,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难怪斯特娜能成为一位世界级成功的母亲,难怪她的女儿能那样的优秀,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用一双慧眼看出小事中所隐含的教育契机。她通过这件事培养了女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我就想,假如是我,我可能一笑了之,或者轻描淡写地制止一句“别打它了,一会儿急了会咬你”。我这样做和说,一是感觉孩子打小狗无所谓,二是真的怕孩子被咬了。我根本没从小狗的角度去考虑,当然,孩子也不会认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对,对待小动物还会这样。想到此,我忽然感到,斯特娜的伟大不仅是教育方法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敬畏,这颗“心”是会感染女儿的!
2018-8-10
岳升杰每日分享:情绪漫谈。
最近,应邀到一幼儿园讲课,他们定的题目是《如何缓解孩子的坏情绪》。接到这个题目,一是感到幼儿园就讲这个问题,说明孩子闹情绪也成了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父母们普遍头疼的问题。二是感觉确实应该写一写,心中有很多话要说。情绪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联,我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过程感觉就是管理情绪的过程,而在咨询中父母最常提的问题就是“我总是控制不自己的情绪,明知道不该发脾气,但就是控制不住”。三是感觉无从说起,很空、很难,好像哪里都是情绪,但哪里也抓不住。
什么是情绪?我看了心理学书,查了百度,答案有很多,但感觉空空的。如果是过去我就把一个现成答案搬上去,不管懂不懂,但一定是正确的。可现在我不想将这些空对空、理论对理论、自己就似懂非懂的东西拿来自欺欺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万万使不得的。我后来静下来想,按我的理解,情绪应是信念、价值观、规则在身体上的感觉,它是由意识和潜意识决定的。情绪是一种感觉,大总分情况属于潜意识层面的东西,我们往往控制不情绪就是这个原因。但有时候也可受我们一时的想法所支配,或者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把内化为潜意识的信念、价值观、规则提到意识层面去控制它。
情绪的第一种分类是基础情绪和复杂情绪。人和动物共有的情绪是基础情绪也叫原始情绪,我们常说的是喜、怒、哀、乐,而心理学中规范的是是喜、怒、哀、惧。复杂情绪往往是基础情绪组合而成,是人类所特有的,如,焦虑、抑郁、尴尬、伤心、后悔、无奈等等。第二种分类是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正面情绪通常也称为好情绪、积极情绪,如,高兴、快乐、激动、喜悦等。负面情绪也称为消极情绪和坏情绪,如,悲观、失望、害羞等。现实生活中,我们谈得过多的就坏情绪,实际上,情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之分。
2018-8-11
岳升杰每日分享:情绪处理。家庭教育重在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关键环节是沟通,而沟通中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如何处理则是一门技巧。假如孩子因为考得不理想非常生气,回家后把书包往客厅一扔到房间里去了。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该如何处理呢?
第一步,接受。父母要接受、接纳孩子的情绪,接受就是“你这个态度我是接受的,我愿意跟你沟通”的意思。可以这样问“看起来你今天很不高兴,好像有些情绪,愿意和我谈谈吗?”或者说“我看到你有些怒气,是什么事让你生气了呢?”
这里不能批判“你怎么可以用这种态度对待父母呢?”不能否定“你不应该来到家里就这样发怒,我们又没有惹你。”不能不耐烦“你怎么老是这样发脾气呀!”也不是忽视,像没事人一样对孩子不理不睬。
第二步,分享。先分享情绪感受,再分享事情的内容。即使孩子坚持要说事情的内容,父母也要巧妙地把话题先带到情绪感受的分享。情绪感受得不到处理,处理事情不会有效果,并且往往使孩子的情绪更大。
先处理情绪。你这一段一直发愤学习,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是不是有些失望?引导孩子将情绪感受说出来。当孩子得到理解,他说话的声调,他身体的动作就会慢慢舒缓下来。
后处理事情。当孩子的情绪平稳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得不理想的原因。
第三步,肯定。给予孩子肯定就能够保留孩子的尊严和自信,孩子就愿意听从父母的引导。尽管你自己感觉不理想,但你想一想这次比上次已经进步多了,再说,这次能找到问题的症结,下次就一定会弥补上。
第四步,策划。和孩子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咱把错误的地方一一分析一下。有些是审题不清的,我们以后要注意把题审清后再做;有些是基础知识不牢,我们应该反复地做书上的习题,弄通弄懂。
情绪不是问题,关键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情绪,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看到正面的意义。
2018-8-12
岳升杰每日分享:课件制作。
今天上午在“蜗居酒店”为幼儿园家长讲了题为《如何缓解孩子的坏情绪》的讲座,感觉还可以。
8月2日(星期四),魏老师说一个幼儿园邀请讲课,准备下周某个时间进行。接受任务后,我就以自选题目《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为题备课。这次我下决心要独自完成幻灯片课件制作,并且要将一些视频插进去。以前,我也制作过课件,一是很多就是把一些文字放进去,很呆板,略复杂一点像改改格式、放点图片都是在爱人的指导下完成。往往是制作时时间紧张,过后却不再涉猎,下次又是时间紧张,就这样平庸地循环着。
毕竟有点基础,这次课件都是自己制做的,一些图片和下载好的视频都能插进去,很有成功感。一些好的视频需要下载或修改格式比较麻烦,虽然也向前摸索了很多,但还感到畏难,有几个都是让女儿下载好发过来。我也给女儿许诺,讲课后一定学会下载,女儿总是笑笑,也许是对我的不相信,我真得学一学,改变这方面的弱智。
当我第一个课件大功告成,准备领导检阅时,8月8日,魏老师发微信说,幼儿园定的题目是《如何缓解孩子的坏情绪》,时间定在星期日九点至十一点。当然,幼儿园也很客气,说如果我们有现成的也可以。当时,我很矛盾,坚持自己的意见会轻松一些,再说对情绪这个题目还真没有深入思考过。但另一方面一是自己曾给人家说过看有没有要求,二是既然园方给了题目,肯定是人家想要的。经过一天思考,决心挑战一下自己,按园方的题目去做。
这样,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昨天晚上制作好的课件。这期间,从台式电脑转移到手提电脑也遇到一些麻烦,有些视频放不出来,后来将下载的视频也转移一下才算成功。
当我拿着自己的电脑,信心满满地去放课件时,结果酒店投影却没有声音, 最后还是靠实力去讲吧。课件要制作,能力更得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呀!
2018-8-13
岳升杰每日分享:讲课思考。家庭教育中,我为自己定的方向就是讲课、咨询和写作。因为“小出身”就站在三尺讲台上,所以,对讲课不仅不陌生,而且还很有感情,有时梦里还在讲课。我之所以最后选择将家庭教育做为自己的梦想,这与过去我在教育和讲课中获得的成功感有密切关系。也许那时的讲课按一套公式下来,也许靠我的热情和程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许在我记忆中只剩下了成功,总之,想起那时的讲课岁月,似乎都是甜蜜的回忆。
从事家庭教育后,我在学校、在辅导机构、在社区讲过很多课,我在呱呱、YY、Q群、微信群、微课等网络上也讲了无数次,也许是期望高,也许是眼界高,总是对讲的课不满意。无论是内容、理念还是形式、结构、语言、声调,都感觉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好像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老教师不敢上台讲课了。
从内容和理念上,可能自己还没有形成一个家庭教育网,很多东西有些生硬、有些东拼西凑而不是水到渠成。我心里清楚,如果自己就没有一套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家庭教育理念,想让听众有大的触动,有良好的回应是不可能的。从形式上讲,我参加过家庭系统排列、意象对话、静心、灵性成长等课,他们都是很自由地席地而坐甚至躺着听课,并且大多是体验课。做为听众,不仅身上感到舒服而且在参与、体验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这些讲课的老师,他们穿着随便,也没有教案,好像一切都是在感觉的引领下自由流动、毫不费力。想想我自己讲课,备课时总要把教案写得非常仔细才算放心,唯恐有一句话落下,唯恐有一个词用得不当。讲课时,自己脖颈上的扣子也要扣上,哪怕天热也要严丝合缝、中规中矩;对于结构,严格按教案去讲,只怕跑偏了,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对比,我真的感到自己年龄不大,但古板不轻,教学时间不长,但受毒不浅。我决心用感觉和体验去讲课,将课变活,将自己变活!
2018-8-14
岳升杰每日分享:灵活高效。
这次PPT课件,从版式、背景、字体、颜色、选图、插图到视频的选材、插入,除下载视频是在女儿的帮助下完成外,都是自己制作,很有成就感。下步努力的方向就是熟练下载视频,并将PPT做成动态的。为防止出差错,我将课件弄到手提电脑上,带着U盘和电脑过去。本以为在酒店应该万无一失,结果只出图像而没有声音,尽管请了很多专家也没有整好。
在没有教案、没有视频的辅助下,我靠硬功夫灵活地完成了讲课任务,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许是上天在冥冥之中帮我达成愿望,因为我一直在追求不备教案、不靠视频、不带片纸,完全凭凭思路、凭感觉去灵活、轻松地讲课,真正把真东西讲出来,真正把着眼点放在听众身上。
讲课也可看做和很多人做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听进去、能接受,而沟通的效果在于对方的回应。为达此目的,就要多研究听众,怎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看自己姿势美不美,看自己讲得多不多。有位心理学家说,咨询师的任务就是为咨询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做好陪伴和倾听,让咨询者在自悟中靠自己的潜能去改变。实际上,讲课也应该想法调动听众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老师少讲,听众多动;老师点火,听众燃烧。这样就要考虑采用多样性、灵活性、互动、体验的方式,时刻让听众做主人,自我成长。
在教学时,我们经常学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法,他当领导、当班主任、教两个班语文,还要写书、到各地讲课,但学生们的语文成绩特别好。做为语文老师,我们也多次尝试放手,但总感到有点邯郸学步,最后还是回到原路。这么好的典型为什么学不成,这一直是我心存疑问的地方,后来我思考的答案就是我们的观念和能力达不到魏老师的水平。
现在我的理想就是,在轻松、愉悦中,把自己的真东西让听众产生共鸣、收获更多,但这样的前提应是内练硬功!
2018-8-15
岳升杰每日分享:备课方向。讲课之前肯定要备课,但备课的方向是什么也让我思考着、困惑着。以前备课,我基本上是“背课”,不仅要写出详细的教案,而且要一句一句地背下来,对讲课时的每一个细节都记住。至于衣服怎么穿、时间怎么把握、要提问谁都是想了又想,往往一堂课下来非常疲乏。虽然劳累,但效果并不让人满意,因为我备课的重点放在了自己身上,只顾了表演,没去研究听众。
从事家庭教育后,我经常听一些没教过学的老师讲课,他们充分发挥个性,敢说敢演,不仅轻松而且效果也很好。特别是最近参加的一些“静心”“灵性成长”“家庭系统排列”等课,老师不拿一纸的洒脱,听众高昂的激情,不能不让我对自己传统的备课进行思考。我深深感到我的备课方向不对,有些削足适履,太死板。现在的方向就是解放自己,让自己笑起来、活起来,把重点放在研究听众上,让听众多参与、多活动,在轻松、愉悦中接收到自己核心的东西。
这次讲课,我除了给自己定下不拿稿子、凭感觉讲之外,还加入些形式多样的内容,像视频、故事、互动等。在制好幻灯片后,只是在脑中列了以下个提纲:1、自我介绍和暖场活动。2、你了解孩子吗?3、与父母讨论家庭教育问题。4、情绪的有关概念和分类。5、幼儿情绪的根源。A、父母情绪的感染,自身的、外来的。B、父母的教养方式。6、缓解幼儿情绪的途径。A、父母要认识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ABC理论。B、采用民主式的教育方式。
7、幼儿教育的重要。A、孩子的问题形成于幼儿期,发展于小学期,爆发于青春期。B、养成教育和矫正教育是正三角和倒三角的关系。8、岳升杰寄语。
也许是“心想事成”,制好的幻灯片不能播放,只有靠脑中提前列好的提纲去放开讲。这样不拘一格、洋洋洒洒,既讲出了真东西,又调动着听众的积极性, 这种“违规”操作让我很有成功感!
2018-8-16
岳升杰每日分享:踢猫效应。
它是心理学名词,也称“踢猫理论”,原版故事是: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我心中的故事是:一位父亲在单位生了气,到家就躺在沙发上一声不吭地看电视。妻子做好饭就叫他吃饭,他气哼哼地说:“你们先吃吧,我不吃!”妻子看着丈夫苦大仇深的脸,满肚子委屈。当她去叫儿子吃饭,看到儿子砰砰啪啪打游戏时,就赌着气大声说:“你能不能不打游戏,跟你那个死爹一个样,大的小的没一个让我省心的。”儿子听了这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将手机扔到床上出来吃饭。看到自己平素喜欢的小猫卧在门口,就没好气地向小猫踢了一脚,小猫悲伤地叫着跑开了。
这些故事是说父亲在外面产生了坏情绪,然后通过孩子发泄到了家中的最弱者——猫身上。它讲的道理是坏情绪是传染的,坏情绪不加管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传递的链条是从金字塔般的最高层逐级向最低层发泄。值得庆幸的是,效应中的最终受害者是猫,而现实生活中,在家庭中的最终受害者是孩子,因为它是最低层、最弱者,往往成为全家情绪的垃圾桶。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父母在职场背负很大压力,由于他们不知道如何排解这些负面情绪,不明白这些消极情绪对家人尤其对未成年孩子能造成多大的伤害,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坏情绪带回家中。我们可以想像,如果父亲有了坏情绪还可以找一些酒友、牌友、朋友发泄一番;如果母亲有了坏情绪还可以和闺蜜一起购物、一起聊天发泄一通;而当孩子有了坏情绪该到哪里发泄?他长期积压能不出事吗?为了不让孩子成为家庭情绪的牺牲品,请父母们一定要学会管理情绪、控制情绪,不要一股脑地将坏情绪倾倒给孩子!
2018-8-17
岳升杰每日分享:精雕细琢。
“抚育孩子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因为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会损害孩子的情感,并给她的个性带来终生的阴影,这种损失比任何事情上的损失都要大得多。
“我认为,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应当约束自己的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所以,我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女儿能够友好地对待他人。但是,如何实施这样的教育,单靠用应该与不应该来硬性塑造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这样 做违反人的天性。特别对于孩子,强制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
“有些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使性子、发脾气,常常觉得难为情,会在心里产生这样的想法:真丢人,别人肯定会批评我没有管教好孩子。这种想法几乎是父母们都有的。
“在很多情况下,当孩子当众有异常表现时,父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心孩子此时的心情与情感需要。父母会立刻做出判断:真是胡闹,太不像话了,并很快地加以制止,甚至强制地要孩子停下自己的行为。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脑海中有成套的清规戒律: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应该接受的。在情感表达上也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样的情感是值得赞扬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应该存在的。诚然,教会孩子懂得这些非常重要,但只采用强迫的方式而不主动地走入他们的内心,他们是不可能接受成人的行为规范的。”
林春老师说:如果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那么教育就应该是一门艺术。特别是以培养做人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它是在塑造人的灵魂,就如外科大夫做手术,稍一疏忽就可能致人伤残;就如绣花女用绣花针绣花,稍不细心就可能前功尽弃。只有我们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走进孩子的内心,并进行精雕细琢,孩子就一定能接受我们的规范和道理。
2018-8-18
岳升杰每日分享:疏导情绪。
“当孩子不听话、发脾气时,做父母的是惩罚他还是责备他?我认为首先应当意识到这是孩子在向父母发信号,他在表现自己内心的一种需要,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需要发泄的时候,只不过成年人知道控制,而孩子却不知注意方式和场合。
“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就要设法找出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只有当孩子懂得别人能理解他的心情,他才会平静下来。这时他才能听从父母的解释和引导,否则只会采取抵触的态度。
“有一次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其中也有和女儿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维尼夫雷特本来很开心,但不知是什么惹恼了她,突然胡乱发起脾气来。我想她一定是有原因的,就立刻把她带到了外面问她:‘妈妈知道你心里不高兴,能不能告诉妈妈是为什么呢?’女儿说:‘我看见你刚才只顾招呼别人而没有理我,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原来是这样,我把她抱了起来:‘傻孩子,妈妈怎么不喜欢你了,因为他们是客人,我当然要对他们热情一些,否则以后别人就不会来我们家了。对客人热情是一种礼貌,我不是教过你,要成为有礼貌的孩子吗?妈妈最喜欢的就是你,你应该相信妈妈。’女儿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她不但不再发脾气,还帮着我去招呼客人。”
斯特娜处理女儿情绪的方法很值得每位父母学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时,要么“硬碰硬”,用超过孩子更坏的情绪去堵;要么“一败涂地”,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
第一种之所以那样堵是怕孩子得寸进尺,怕孩子没有规矩,怕自己在别人面前没面子,而实际效果是亲子关系越来越差,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坏。第二种之所以那样做是怕孩子受委屈,怕亲子关系不和谐,是想得到一时的安宁,而实际效果是孩子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更可怕的是孩子会形成自私的习惯。因此,学会正确地疏导孩子情绪是父母的一种智慧。
2018-8-19
岳升杰每日分享:谁是赢家?
“女儿长大后曾在日记中叙述了我当时教育她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还摔坏了自己的一些玩具,可妈妈并没有责骂我,反而坐在椅子上轻松地对我说:“维尼夫雷特,我看你火气大得要摔东西了吧?你一定看我不顺眼,要不要我先藏一会儿,免得你肢吃掉我。”听了妈妈的话,我忽然觉得自己很可笑,不觉轻松起来,仿佛心里的烦恼减轻了许多。
‘还有一次,妈妈并没有使我平静下来,相反我还说了让妈妈十分难堪的话。我看见她的脸色很不好看,但她没有发火,而是慢慢地说:“你不知道你的话多伤我的心,以后我们再找机会谈这件事,好吗?”我简直要恨自己了,我知道自己是怎样地让妈妈难过的。也许从那时起,我真正懂得了如何理解他人,如何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他人。’”
这是从维尼夫雷特的口中,记述了当她发脾气时,妈妈斯特娜是如何化解她的情绪的。当别人举起拳头时,我们的回应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样举起拳头——“硬碰硬”、“你给我个初一,我给你个十五”、“针尖对麦芒”,其结果是双输,双方都处于紧张、战斗、痛苦状态;一种是用掌迎接,这样的包容姿态,从形式上看,好像被包容者赢了、占了上风,而包容者输了、甘拜下风,但从本质看,包容者是心怀坦荡者、是真正的赢家。按正常人性思考,一般第二种方式,被包容者会慢慢醒悟,会产生内疚,会认识到对方并不是怕自己,而是对方更强大、更智慧。
采用第二种方式,当被包容者有了内疚和醒悟,他就会将拳头伸开同样用掌做出回应,这就转化成了第三种形式:当遇到问题双方击掌相迎,在欢快、愉悦中将问题化解掉。
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我们只能是双赢或双输,不可能出现孩子赢、父母输或父母赢、孩子输的情况。只有父母学会包容,真正成为心理上的“大人”,才能让亲子都成为赢家!
2018-8-20
岳升杰每日分享:男孩之痛。
“有一次,我带着维尼夫雷特作了一次长途旅行。在火车上,我看见了穿着打扮都很讲究的一家人。这家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大约7岁,另一个4岁左右。
“一上火车,我看见这两个孩子,不由心中叫苦,预计这次旅途肯定安静不了,准备好应付吵人的喧闹和爬上爬下、进进出出的骚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孩子竟然是危坐不动,桌上也未摆任何玩具和书本,小的有时探过身逗逗哥哥,但绝不发出吵闹之声。
“相反,维尼夫雷特这时却兴高采烈地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不停地向我问这问那。若在以前,我一定会夸奖这家父母管教有方,甚至会探问良策了;但此时我看看那两个呆呆傻坐着的孩子,又看看活泼可爱的维尼夫雷特,突然觉得这两个孩子很悲哀。
“每当我带女儿出门时,必定要带足够的玩具与食物使她能够有足够的东西可消遣熬过漫长的旅途。孩子是好动的,需要玩耍和娱乐,让他们像成人一样束手而坐未免太勉强了。
“我不禁为那两个担忧起来,他们是否会过早地被纳入规范的纪律之中,本性因此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变成畸形了呢?
“我认为想要孩子懂得纪律的约束,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引导他们,这种引导应进行到什么程度,都是做父母的需要精心而为的事情。如果一不当心,便会生硬地碰伤孩子稚嫩的情感,造成终身的伤害。如果到了他们受伤害之时,那么一切都再也无法挽回。”
最近,我看到一句“少年娘则国娘”,心中马上产生共鸣,男孩危机势必会造成家庭和社会的灾难。在我的印象中,男人代表着阳刚,男人代表着力量,男人代表着方向,而男人是由男孩发展而来。可现实中,我周围的男孩很多都是害羞、腼腆,害怕与人交往,有些成了“宅男”和“啃老族”。是什么让应该生龙活虎的男孩变成了小绵羊?是什么让应该充满阳刚之美的少年变成了毛毛虫?这需要父母深思!
2018-8-21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子之痛。
“我小时候,父亲非常爱我,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买我喜欢有玩具,带我去喜欢的地方玩,并且给我买平时妈妈不同意买的东西。但是,我很少见到他。由于他是个外交官,他很少在家里,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度过。
“我从小跟着妈妈,对很少在家中的父亲感到非常地陌生。每次父亲回来后,我会慢慢地与他熟悉起来,开始跟着父亲到处跑,就像他的尾巴一样,但他很快又走了。日子一长,我又觉得他陌生起来。
“有一天,父亲回来,母亲让我跟他聊聊天,可我说:‘叫爸爸和你聊吧,我和他没有话说。’母亲问我爱不爱爸爸,我说:‘爱呀,可是我不认识他。’当然,当时我想说的是‘我不了解他’。
“等我长大之后才知道,父亲当时是多么悲伤。他爱我,爱这个家,但为了工作,他不能经常与我们团聚。我母亲能理解他,但当时因为我太小,根本不能理解。
“尽管母亲经常会解释父亲为什么不在家,而且我们之所以享受现有的生活,多亏父亲的辛苦,但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抽象了。因为作为一个孩子,我当时需要更直接的体验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我需要父亲能够牵着我的手,回答我提出的许多问题,需要趴在父亲的肩头看着背后倒退而去的树林与房屋,我也需要父亲同我一起玩男孩子的游戏,让我在大胆的扑跌中放声大笑。
“当我长大后,我渐渐地理解了父亲为家庭所做的一切,并为父亲的敬业精神所打动,从而尊敬他。但是,那种亲密无间的情感交流却难以建立起来。直到现在,我都时时为此而难过。”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父亲不能陪伴孩子我们应该理解;如果说在农耕或封建时代,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父亲不主动陪伴孩子是时代局限;那么,在和平年代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父亲却不陪伴孩子或不和孩子交流就应受到批判,就应划为愚昧!愿上面的描述的父子之痛引起每位当代父亲反思!
2018-8-22
岳升杰每日分享:情理交融。
“我和丈夫都非常注意女儿童年时期的内心感受,即使我们都有各自的工作,也从未放松对女儿的关心和照顾。我在此说的并不单是生活上的,更多的是我们能够尽力地走进女儿的心灵,与她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有一天,维尼夫雷特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对我说:‘妈妈,卡特今天被他妈妈打了一顿。’我问:‘为什么,卡特平时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呀。’‘是的,我也这么认为,’女儿看着我说道,‘可是他今天却把他妈妈气坏了。’‘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今天卡特的妈妈问他长大之后想要做什么。卡特说想成为一名海军,要去很远的群岛打仗。他妈妈就问他:“那么你长大后就不管我们了吗?”卡特说:“我要去打敌人,让妹妹照顾你吧!”这时卡特的妈妈就生走气来,说她简直白养了他。后来,他们就吵了起来。’‘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女儿讲完了卡特的事就问我,‘你是不是也不愿意我长大后离开你。’
“我抚摸着女儿的头说:‘当然,当妈妈的总是不希望孩子离开自己的,但是,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认为要做某些事而不得不离开我,我一定会支持你的。因为妈妈最希望就是让你幸福,只要你幸福,妈妈会为你感到高兴的。无论你将来走多远,我也会永远为你祝福。’维尼夫雷特的脸上露出了欢乐的笑容,一下子就扑进我的怀里。‘你真是个好妈妈,我想我是永远也不会离开你的。’”
我们常说,家是讲情的地方而不是讲理的地方,这里的“情”应是心情、感情、感觉、潜意识,而“理”应是思考、道理、逻辑、意识。我们常见一些家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的理”,谁都是讲理高手,只要你愿意听,他可以唾沫四溅、不厌其烦地给你讲,但没一个人能过得幸福。父母对于孩子,应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只有情理交融,孩子的心才会靠近我们,否则,只讲道理,孩子的心会越来越远。
2018-8-23
岳升杰每日分享:爱的真伪。
“7岁的小女孩米娜,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从医院回来后,她用拐棍帮助行走。米娜在医院里学习了很长时间怎样照顾自己,怎样借助于拐棍行走,医生还特意嘱咐让妈妈鼓励米娜自己照顾自己,不要为她做过多的事。
“可是,这位好心的母亲却为女儿而伤心,她总想替女儿干点事来安慰自己,从感情上弥补女儿的不足。她把能干的事,全替女儿干了。帮她换衣服、洗澡、洗衣服,帮她把饭送到房间里,有时还帮她梳头。
“妈妈干得越多,米娜就干得越少。米娜干得越少,就越对自己没有信心。她慢慢地只想呆在自己房间里,什么都无心干。就这样,米娜从一个总是笑嘻嘻、勇气十足、自己帮助自己的孩子变成了常常发脾气、唉声叹气的孩子。有一天我见到了米娜,她对我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并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废人。
“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我找到了她的母亲,并对她说:‘你不应该把女儿当成一个无能的人,应该让她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样,或许会对她更好一些。’后来,米娜的母亲接受了我的意见,给女儿安排了自己能做的事,并时常鼓励她,让她逐渐建立起了信心。
“我第二次见到米娜时,她不仅恢复了以往的开朗,还学会了以前不会的东西。记得那天我去看望她时,还未进门就听到了悦耳的小提琴声。原来,在这一段日子里,由于不方便出门,米娜就开始学小提琴,并且已经就拉得很好了。后来,她还作为小提琴手参加了纽约的音乐节,并获得了优秀奖。”
斯特娜对一个缺腿女孩米娜由于接受不同的爱而结果不同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母亲的心疼和包办让残疾女孩更加自卑和无能,其次是母亲的放手和鼓励让残疾女孩获得了自信和荣誉。从过程看,前者母亲无原则的爱肯定是大众所推崇的,而后者则是“后母”所做的事,但结果前者才是“后母”所要的,而后者则是“亲母”所要的!
2018-8-24
岳升杰每日分享:幸福之源。
“有一天,米希尔在玩耍中不小心伤了脚。他本来是在游戏中经常获胜的人,却因脚受伤在很长时间里不能参加伙伴们的游戏。除了他自己难过,他的母亲也为此而着急,她常常对儿子说:‘我知道你的感觉不太好,我也为你难过。我真希望你的脚马上痊愈。为什么偏偏是你受伤,这太不公平了,太不公平了。’每当此时,他的母亲还会流出伤心的泪。
“我认为米希尔母亲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孩子对她的感觉反应是很细微的,在日积月累中会形成不良的心态。米希尔会感到自己受了委屈,如此积累起来,当更大的意外事情发生时,他可能变得怨天怨地、毫无能力。
“母亲的这种做法也是对儿子的不尊重,因为她认为儿子太软弱无力,没有能力承受这么大的打击,认为他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米希尔受了伤,不能和别的孩子做游戏,其失望是自然的,但伤很快就会好。如果母亲保持冷静,就可以帮助儿子面对现实,如果她自己感到沮丧,就不可能帮助儿子。
“事实上,孩子从本性上是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与困难搏斗的,如果父母一再怜悯或过多帮助孩子,孩子往往会丧失信心,停止努力,这对孩子极为不利。身体上的伤害无法弥补,但如果他们有一个强健有力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心理、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不自怜自惜,可以想像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后会比在父母的怜悯、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有能力和幸福得多,父母对他们爱的意义也要深远得多。
“我认为,父母正确的态度是关怀、帮助而不是包办,用鼓励来代替不必要的服务,使孩子尽快适应或恢复正常生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感到幸福。”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幸福的人,但如何才能让孩子成为幸福的人,这是父母的智慧和高明之处。我想,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放手、鼓励,让孩子具备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才是孩子的幸福之源!
2018-8-25
岳升杰每日分享:七月十五。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华民族传统的烧纸节。因逢星期六,我和爱人带着供品、冥币等回老家去祭祀已故亲人。
报录坟地,自我们结婚到现在三十年间已有11位亲人离世,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嘘寒问暖犹在耳畔,浓浓亲情仍在心间,我们只有用鞠躬来表达感恩、表达思念。
南阳建坟地,自下向上溯,父母,堂叔——祖父母,堂祖父母——曾祖父母,堂曾祖父母——高祖父母。自我记事起,这里先后埋葬了母亲(1971年腊月12日)、堂叔(农历1986年8月20日)和父亲(农历1987年9月10日)。我每每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父母的照片,没有记住祖父母的名字。
它是我的伤心地,我不敢面对,自母亲去世后,二十几年间,我很少去过。直到父亲去世后,也许是年龄大了,我才开始多次到父母坟前,祭奠父母,和父母对话。
它是我的归宿地,这不仅是指我的身体以后要葬于此处,而是自母亲去世后,我的灵魂就被吸到了这里。每当想起老家,我想到的就是母亲住过的老屋和母亲安息的墓地;每当回到老家,我就要长久地向墓地看去。这也许是拒绝性依恋吧,既不想让母亲离开,又不想看到死去的母亲!我们常说,儿女是父母的命根,实际上,父母更是儿女的命根!
也许是母亲的突然离去让我不能接受,也许是我一直沉浸在母亲浓浓的爱里,我感觉自己的灵魂一直都和母亲搅在一起的,我要为母亲而活,我不想离开母亲!由此,我想到,一只耳朵掉了一个人就是残疾,一个指头破了一个人就会痛苦。同样,一个系统中一个人缺位,特别是年轻时或由于意外的缺位,它就会成为一个黑洞,整个系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自己的价值,为了亲人的幸福,为了家庭、家族的完整,我们要珍惜生命。
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有“目连救母”的故事。我们就是要纪念亲人,要感恩生命,要用幸福、善行报答亲人!
2018-8-26
岳升杰每日分享:不想失败。
“我的同事克斯高特先生是一个非常成功而有才华的语言学家,因此他对自己的儿子要求也很高。
“尽管儿子只有5岁,但是他经常对儿子提出要求和批评。渐渐地,他的儿子觉得非常丧气,所以每当父亲对他讲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或应该做得更好时,他总是拉长了脸,说自己是个笨蛋,蠢得要命,从来没有做任何事情能做对的。
“这个5岁的孩子常常会站在那里,低下头,眼睛盯着双脚,一副沮丧之极的样子,看起来像是世界上最失败的孩子。
“我认为,人们在这个世界中会不断地体验到两件事,那就是成功和失败。做父母的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期望到底有多高,在孩子身上施加的压力有多大。许多孩子竞争的能力发挥不好的原因常常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标准和要求如果设得太高,而且经常地批评孩子、责怪孩子,就可能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损伤,导致孩子开始向下滑行,难以停止。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直至他们的自信心完全崩溃。如果这样,孩子一生的幸福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生活中,像克斯特高这样的父亲很多,他们靠自己的奋斗成功了,他们对自己要求很严。由于他们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有目标、有动力,他们在体验失败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享受着成功带来的喜悦,所以,他们的人生是有滋味的。
但当他们把这种模式用于孩子时,这种教育就变了味,因为孩子所做是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没有自主的权利,很多孩子的自卑、自残都源于此。。他们把过高的期望压给孩子;只想成功、不想失败,只准成功、不准失败;优点不表扬,缺点要批评;这种揠苗助长、完美主义的教育把孩子整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
对于一些“成功”的父母,当发现孩子自暴自弃、垂头丧气或胡乱找事时,你一定要检查一下,看是不是“不想失败”“不准失败”毁了你的孩子!
2018-8-27
岳升杰每日分享:接受失败。
“在维尼夫雷特6岁时,她和附近的孩子们一起组织了一次家庭体育比赛。由于每个家庭要选出3个成员来进行接力赛跑,我们决定由维尼夫雷特的父亲先开始,然后是我,最后是女儿。
“开始时我们一直领先,到了我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但也没有落后。维尼夫雷特由于太紧张,在快到终点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本应该得第一的我们却在关键的时刻输给了别人。
“那天,维尼夫雷特难过极了,吃晚饭的时候还不停地埋怨自己。她一点也不想吃饭,只在那儿伤心地自言自语:‘都怪我,都怪我。’
“我对她说:‘维尼夫雷特,今天虽然是由于你的失误而输了比赛,但我们都没有怪你。我认为你已经尽了力。你摔倒了,这是个谁也想不到的意外。何况,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人。虽然我们失败了,但人们都说你真勇敢,居然敢跑第三轮,很多孩子都不敢这样的。’
“‘无论怎么说,我是失败了,输了。’女儿垂头丧气地说。‘不,你不能这样想。虽然输了,你也不应该失去信心。失败只是一个过程,它不是持久的。你有这次经验,在下次比赛的时候,就能做得更好。我想下一次,你一定会赢的。’
“听我这样说,女儿一下子就开朗起来,并就今天的失败作了详细的分析,说自己不应该那么紧张,如果能放松一些的话或许不会摔那一跤,那样就会得胜了。”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当孩子获得成功时,父母一般都能做到表扬、鼓励、拥抱、微笑……但当孩子成绩退步时,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有些父母要么不疼不痒地讲一堆大道理,要么指责、埋怨、雪上加霜、伤口撒盐,以致让孩子一蹶不振、失去信心。
所以,当孩子失败时,如何走近孩子的内心,如何与孩子同频共振,如何让孩子重拾信心,这是对父母智慧的考验。在维尼夫雷特失败时,斯特娜对女儿接受失败的教育是我们父母们学习的榜样。
2018-8-28
岳升杰每日分享:智慧父亲。
“丈夫有一个工作间,用来做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研究。有一天,他在工作间中看到很多东西都被撒落在地上。他知道一定是维尼夫雷特干的,心中虽然不快,但他还是竭力地控制住自己。
“他走到女儿的房间,看见她正在那儿玩玩具,就非常平静而自然地对女儿说:‘维尼夫雷特,你和我一起到我的工作间去一下好吗?’女儿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怯生生地跟着父亲来到工作间。
“父亲和女儿一起查看了工作间乱糟糟的情景,并对她说:‘看来你也想摆弄我这些玩意儿,对不对?’‘是的,我觉得你的工作很有趣。’女儿回答道。‘那么,你应该告诉我,让我来教你。为什么把这儿搞得这么乱呢?’
“‘刚才妈妈在叫我,我就跑回了房间,后来就把这件事忘了。再说我用了这些东西后,不知道怎样把它们放回原处。’‘是这样啊,那么以后你想到这儿,要先跟我打个招呼,然后我来教你一些你不会的东西,好吗?’
“丈夫给女儿指出了错误,对她提出了好的建议,又没有损伤女儿的自尊心,不使她对犯错误产生恐惧感,使她有勇气犯错误也有勇气承认错误,更有勇气改正错误,并让她知道犯错误并不会影响父母对她的爱。”
当孩子犯错误时,有些父母实行粗暴的方法,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打骂,以致出现两种情况,孩子要么胆小怕事,要么叛逆、顶撞;有些父母觉着孩子还小,说了他也记不住,采取无原则地宽容,以致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事。
我们常说,问题孩子后面一定有一个或一对问题父母,实际上,反过来也成立,即优秀孩子后面一定有一个或一对优秀的父母。《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写父亲老卡尔如何培养优秀儿子小卡尔的,但书中处处显示出老卡尔对妻子的称赞,时时透示出一位优秀母亲的形象。《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是写母亲斯特娜如何培养出优秀女儿的,但书中经常能看到一位智慧父亲的身影。
2018-8-29
岳升杰每日分享:亲子旅游。
“有一次,我们和一些朋友去作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在走之前,我给维尼夫雷特提出了建议,告诉她应该带一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她自己照顾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我让她自己收拾行李。
“到了野外之后,维尼夫雷特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我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我问她:‘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女儿说:‘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的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我对女儿说:‘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这儿的天气情况,作充分准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感到冷了。那么,手电筒又是怎么回事?’女儿说:‘我想到手电筒,但在出发时,忙来忙去,就把它忘了。’我说:‘你一定要记住,以后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如果不细心地对待每件事,你就会尝到粗心带来的苦头。’女儿说:‘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要像爸爸出门时那样,先列一外物品单子,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没关系,这次我把你忘掉的东西都带来了,你看,这是你的手电筒,还有你的衣服。’我一边说着,一边把她的东西拿了出来。女儿一下子就高兴起来,并过来亲吻了我。”
谈到孩子,我们就会想到学习;想到学习,就自然想到学校;想到学校,就会想到老师、上课、写作业、考试……仿佛学校学习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实际上,从人的一生看,学校教育只占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是否发挥得好也不是老师决定的。好像“功夫在诗外”,孩子能否学习好,到社会上能否有所作为,最根本的取决于父母和家庭,而亲子旅游是很好的载体。
虽然野外生存锻炼在中国还极少,但亲子旅游已成常态。我们通过旅游可以让孩子学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网络等知识,可以提升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2018-8-30
岳升杰每日分享:变废为宝。
“我虽然在开始就知道女儿带少了衣服,而且忘了带手电筒,这样会影响她的这次出游,但并没有立刻指出来。这样就给她一个机会,在尝试中得到经验。我认为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启发女儿从实践中增长经验。到了最后,我把她忘记带和忽略的东西拿出来,既让她感到了我对她的关心,也让她对这件事加深印象,促使她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在我的家庭里,我们从来不认为我们做过的任何事情是失败的。我们关心的是,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学到了什么知识?人生中很多令人失望的事情,为了让女儿能够在将来有幸福的一生,我从小就有意识地让她学会能够接受失望、迎接希望,勇敢地面对未来。
“我认为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许多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或是基于改进的想法或是害怕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对的,但这样做常产生相反的作用。
“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与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可以将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教给他们正确的做法,不必害怕犯错误,而是学会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视错误为坏事,不因犯错误而沮丧、气馁,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有则寓言说:一头小驴掉到了废井里,人们不断地把垃圾扔到它的身上。开始,它气愤、它抱怨,不吃不喝,几近饿死;后来,它发现废物在脚下越垫越高,并且还可以从废物中找到吃的东西,于是安静下来;没几天,它就走出了废井。
失败、失望、错误、挫折,这些都是人生中必备的东西,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有错误不可怕,关键是父母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如果父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就会养成不怕困难的习性,孩子就会变废为宝,让错误变为丰富自己人生的养料!
2018-8-31
岳升杰每日分享:面对生活。
“有一年鬼节,我给维尼夫雷特买了一身漂亮的服装和面具,准备在晚上到邻居家去要糖吃。早上,我将糖果准备好,放在门边,准备孩子来上门讨吃时送给他们。看着各家门口摆出的南瓜灯和鬼服,女儿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兴奋极了。
“到了傍晚,忽然下起了雨夹雪,女儿在窗户上看了好一会儿,跑过来问我:‘妈妈,这雨会停吗?’我说:‘再等一等看,也许会停的。’但吃了晚饭雨还没有停,女儿开始掉眼泪。我说:‘我知道你心里很难过,但是没办法,好在鬼节每年都有,我们可以等明年好吗?’‘明年,那还要等一年哪。我不干,我不干。’女儿非常失望,大哭大叫起来。
“我向她保证:‘维尼夫雷特,我明天带你到玩具店去,你可以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玩具,什么样的都可以。’尽管这样,女儿仍然不可理喻地哭闹。看到这样,我便不再去安慰她,对她说:‘今天下雨是个事实,我也没有办法。我知道你真的很失望,我也很失望。你要明白,在失望的时候,没有谁能够同情你,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听我这样说,女儿便不再哭叫,而是到另外的房间去玩其他的东西了。过一会儿,她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们来玩鬼节讨糖的游戏好吗?’”
面对下雨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当斯特娜用同情去规劝、用交换去安慰女儿时,女儿表现出的是不面对事实,一直和妈妈门情绪;当斯特娜向女儿讲清应该如何面对时,女儿表现出了出奇的冷静,并马上想出了解决办法。孩子有无承受能力,关键是父母的态度。
酸甜苦辣、喜怒哀惧、悲欢离合犹如大自然的的阴晴圆缺、风雨雷电,都属于正常现象。也正是这样,生活才感到有滋有味,自然才显得多姿多彩。父母培养孩子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他有生存和生活的能力,但有些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豆芽,不敢面对风雨,不敢面对生活,这不能不说是父母教育方式的悲哀。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