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陪孩子看了场电影,孩子跟我说:“我再也不要跟爸爸一起出去了。爸爸老觉得我看的没意思,跟爸爸在一起,不到20分钟他就睡着了。”
我觉得还是先生平时陪孩子太少了,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呆在一起就会好了吧
可是很快这样的事就落在我头上了。
晚上正和先生商量,周五带孩子去看儿童剧来回的交通如何解决,孩子看着两张演出票说:“妈妈,你肯定觉得这很幼稚,你还是不要去看了,我觉得我跟我好朋友一起去看会比较有意思。”
我收住拔凉拔凉的心,孩子还从来没有这么“胆大”,说:“你确定?两个孩子进去,没票大人可是进不去大门的。”
“没关系的,妈妈。”
其实,这一天也许就已到来,因为在晚上的亲子聊天中我就被孩子彻底打败了。
晚上的亲子时光,我一般会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哪些地方要改进?忽有一天,孩子反问我:“妈妈,你在公司开心的事是什么?”我竟然答不出来,生活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貌似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
孩子期待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我:“妈妈,我想知道。那有没有不开心的事呢?“
结果每次都得很用力的想半天,结结巴巴的说一个连自己都觉得不带什么感情的事。
而孩子在学校基本每天都不重样,有时候是和同学玩了枪战,有时候玩了飞纸或弹了墨囊,有时候是和同学玩了画画接龙,或者是老师给升了官,当了预备组长,前天孩子说:“妈妈,今天我最开心的是当正组长上任第一天,给办板报的同学洗东西(孩子怕他妈听不懂继续解释)。妈妈,就是打杂,帮忙洗了画画的盘子什么的。”
天天都很丰富多彩呵。
说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孩子老实作答:“上课说话了,我要能管住自己就好了。”
老娘一边看着孩子把自己的小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边又很看不上孩子的“疯”“闹腾”。怎么可以这样?为什么不在“有些”事情上全力以赴?他妈的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家——学校”,全部精力都在学习上,不会玩,也不玩,小学一直保持班级前三名。
可是这样的后果呢?就是三十年后,他的老子娘还是这样的生活模式,只不过由“家——学校”,变成了“单位——家”,刻板教条,索然无味。
他的妈妈学习要极致,不能领略缺憾美。极致的努力,如果失败那又会带来极致的挫败感。
因为用尽了力气,所以即便偶尔成功了,也没有力气来感受成功的喜悦了。生活,一半是努力一半是享受啊。可是,他老子娘不会。天天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不光对自己还对身边的人。
“儿子,你可以再认真些吗?”“儿子,我觉得你可以再努力一些。”
“妈妈,那是你觉得!我觉得我很努力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陪着孩子干他喜欢干的事,和他一起疯闹。
妈妈的眼界和思想不改变,只能加速孩子的远离。
父母只有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才不能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