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
教:教师的教
学:学生的学
评:课堂的评
基础:目标
平时,我们准备上一节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我该怎样教,设计什么情境,课件怎么弄,问题设计,拓展资源等等。这种思考的共同点是从“教学”开始,在还没有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就开始思考教师“怎样教”,这就好像在没有明确“去哪里”的情况下,首先考虑该“怎么去”。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始于教学的课堂设计”。
而“始于目标的课堂设计”遵循的路线是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
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理解是:许多教师总以为“我教过了,学生一定学过了,学过了一定考得出来了”,因此总是关注自己“是不是教过了,是不是讲过了,有没有讲完,有没有讲漏”,而很少关注“学生真的听懂了我所说的内容了么?真的学会了我所教的东西了吗?”这正说明教师缺乏“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1. 清晰的目标是前提和灵魂。
2. 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3. “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这个有效是寄语证据的推论。唯一证据是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正面学生学会了什么。因此教学评一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路径。
4.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越努力越幸运——我是科学老师
第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第二句话:努力重要,但是方向更重要
第三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努力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为了生存
第二阶段:当温饱解决,这个努力就可以成为实现梦想的具体行动
第三阶段:可以追求个人认知和内在的需求
有人说,人可以有三种活法:
活在过去的人最忧伤;
活在当下的人最快乐;
活在未来的人最焦虑。
有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很想在各个方面超越别人。经过多年努力,仍然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向智者请教。
智者叫来三个弟子,?咐说:“你们带这个施主到五里山,打一担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柴火。”年轻人和三个弟子沿着门前的江水直奔五里山。智者在门前等他们,首先回来的是那个年轻人,扛着两捆柴。智者让他在一边休息。一会儿,两个弟子用扁担各担四捆柴也回来了,另外一个小弟子最后从江面驶来一个木筏,上面载着八捆柴。年轻人见状请求说:我开始就砍了六捆,扛到半路,扛不动了,扔了两捆;又走了一会,还是压得喘不过气,又扔掉两捆;最后我就把这两捆扛回来了;可是大师,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和他恰恰相反,那个大弟子说:刚开始,我俩各砍两捆,我和师弟轮换担?觉得很轻松;最后,又把施主丢弃的柴挑了回来。划木筏的小弟子说:“我个子矮,力气小,别说两捆,就是一捆,这么远的路也挑不回来,所以,我选择走水路,自己打造了一个竹筏。”
智者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弟子们,微微颔首,然后走到年轻人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人,你要永远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错了方向再努力也是失败。”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玻璃瓶里,使瓶底对?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