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5年前 [06-30 22:02 周日]
2019—6—1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我反思
“恰好这时,幸好遇见了芝加哥的斯特雷特女子学校的数学教授洪布鲁克女士。我向她讲述了女儿的情况,并对她诉说了我的苦恼。她说:‘我认为可能是你的教法不对,因为你不能有趣地教数学,所以她也就无兴趣地学。其实,教数学也可以和教孩子音乐和绘画一样让他们感兴趣,这主要看教学者是否用了足够的心思。’
“那天晚上,我仔细琢磨了洪布鲁克教授的话,最后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有兴趣就能学好一切。之后,我反复思考了教女儿数学的方法,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我知道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但由于我本人的兴趣在文学、历史和艺术上,我教这些的时候我会想出多种花招,不停地变换花样,所以能让女儿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是由于我历来对数学持有冷漠的态度,所以教女儿时也一定显得枯燥和无趣。
“为了让心爱的女儿学好数学,我不得不迫使自己去喜欢数学。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女儿,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即便我一直对数学没有兴趣。从此之后,我挖空心思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力让女儿对数学产生兴趣。为此,我还专门下功夫学习数学,给自己补课。这一方面有利于我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也对女儿数学学习提供了帮助。”
面对女儿对数学的厌恶,斯特娜夫人先是把原因归结为数学需要死记硬背的特点和女儿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特质。而数学教授告诉她,数学同样能和音乐、绘画一样有兴趣地学,肯定是教学方法有问题。之后,斯特娜夫人认识到,女儿厌恶数学的根本原因在自己身上。因为自己对数学没兴趣,所以,在教女儿时就比较死板,这就导致女儿不愿意学。当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斯特娜夫人开始提升自己数学方面的素养。
有位老师说:“自己不爱学习却逼着孩子学习的父母都是耍流氓。”这句话听起来刺耳,但的确值得父母们反思。愿父母们为了孩子提升一下自己的学习兴趣!
2019—6—2
岳升杰每日分享:加减游戏
“我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中,都有意识地培养女儿对数学的兴趣。比如,把豆子和钮扣装入盒里,我们二人各抓一把,数数看谁的多;或者在吃苹果时,数数它们的种子有几颗;或者在帮助女佣人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不同形状的豆荚中各有几粒。
“有一次,我在维尼夫雷特的每个手指上各画一个小红点,然后与她作数学游戏。我问她:‘你手上共有几个小红点?’她起初回答不出来。我又问她:‘那么你有几个手指头呢?’她马上回答出来:‘10个。’我问她:‘你有10个手指头,每个手指头上都有一个小红点,那么共有几个小红点呢?这时她明白了:‘当然是10个。’
“我又问她:‘10个减5个还剩几个呢?’她又弄不懂了。于是,我把她的一只手放在了她的身后,问她:‘你看这是几个?’‘5个’女儿答对了。我对她说:‘你看,你每只手有5个手指头,那么就有5个小红点,两只手就有10个。把一只手藏起来,那么就只剩下5个了。这就叫做10减5。你说说看,10减5等于几?’女儿想了想,回答道:‘等于5。对,10减5等于5。’就这样,女儿慢慢地学会了10减5、10减2,5加5、5加3等基本的加减法。”
斯特娜夫人用游戏教女儿学习的方法为父母教孩子学习指明了方向,这种教育方法没有哪个孩子不愿意学习的。仔细想来,让孩子热爱学习只须做到两点:一是有兴趣,二是有价值。
有兴趣就是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好奇,让孩子有求知欲。无论哪一学科,都有其内在的美,语文有语言的美,数学有数学的美,只要能学进去,都会有无穷的乐趣。现在孩子厌恶学习很多与父母逼着孩子学习,孩子感受到的都是痛苦有关。有价值就是让孩子感觉到知识是有用的。知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练,所以, 我们的学习也应紧密结合生活。现在孩子厌恶学习很多与父母脱离生活的“空对空”教育有关。
2019—6—3
岳升杰每日分享:寓教于乐
“后来我又用同样的办法教女儿乘、除法。我问她:‘一只手有5个指头,那么两只手有几个呢?”他回答:“有10个指头。”我告诉他这就是乘法,叫做5乘以2等于10。后来,我又把她的脚趾也加进来,渐渐地,她又会了5乘4、5乘3,10乘2等乘法。
“有一天,女儿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对我说:‘妈妈,我会乘法了,我会5乘6、2乘3,还会其他的呢。’我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我刚才想了想,如果把爸爸也加进来,那么我们就有6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头,一共就是30个,这就是5乘6等于30。我有两只胳搏,你有两只,爸爸也有两只,我们3个人就有6只,这就是2乘3等于6。”
“以后,维尼夫雷特面对乘法口诀的时候,就不像以前那样厌恶了,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久,她就将乘法口诀完全背了下来。由于有了兴趣,维尼夫雷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学数学的喜悦之中,后来她又学会了代数、几何,数学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并且成了一个数学迷。”
通过和家人们一起读《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我越来越热爱这本精典了。虽然斯特娜夫人的教育思想源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但她实践、细化、发展了这种理论,其操作性更强。闭目而思,除了游戏教育,她关于母乳喂养、鼓励、想像力和自信心的培养等都让人印象深刻,真可谓字字珠玑、满篇皆宝。
让孩子热爱学习应该是当代中国父母共同的心愿,就以上幼儿园为例,虽然费用令人咋舌,但父母们没有一个退缩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学习能否与父母的付出和愿望成正比,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何让这个愿望变为现实?很多时候父母把眼光放在花钱多少,学校、老师孬好和孩子是否聪明上,实际上,父母自己才是这个愿望能否实现的根本。如何做?就如斯特娜夫人一样做到两点:一是以身作则;二是寓教于乐!
2019—6—4
岳升杰每日分享:不必听话
  在“蒙眼、绑腿”的练习中,母亲不让他看就不看,不让他听就不听,不让他说就不说,不让他动就不动。从现实的角度看,这种练习带有表演性、夸张性,实际上,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在用“听话”的标准去培养孩子,而我们周围也确实“生产”出了很多这样的孩子。这些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到这个学校来,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不知道高考后要报什么样的学校,不知道要报什么样的专业,不知道毕业了要找什么工作,甚至不知道如何谈恋爱,他们一切都听父母的。基于此,吴文君老师提出了一个家庭教育新观念:孩子不必听话。
  有些父母说,孩子在六岁前什么也不懂,我们要教给他一些行为规范,要让他养成一些好习惯,不让孩子听话怎么办?这时可以让孩子听话,但要用一些孩子喜欢的形式,让孩子愿意听话,而不能用强迫的方法。比如刷牙,如果我们用“吼、拉”的方式,吼着孩子刷牙,或硬拉着、压着让孩子刷牙,就不如用游戏的方式。孩子喜欢当奥特曼,父母就装成奥特曼,让两个奥特曼比赛,看谁刷牙快。每天晚上都这样比刷牙,21天孩子就养成了习惯,孩子自然而然就听话了。
  有些父母说,孩子如果要做一些危险的事,比如去摸热水、碰电门、摸刀具、闯红灯、下深水或我群中乱跑等,不让他听话行吗?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父母必须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紧急处置,让孩子听话。但问题是,当情况处理完后,父母要给孩子讲清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让孩子明白父母“是为自己好”的同时,以后避免再做这样的事。
  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显露个性,不必让孩子听话。如果孩子完全听父母的话,孩子用脑就少,孩子的能力必然弱于父母,这种退行不是父母想要的。另外,当孩子只想听话,只想从父母那里寻求答案时,父母不妨用“你说呢”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孩子“不听话”。
  
  
第三个这是我们说的,如果孩子已经懂得自己照顾自己,已经知道如何处理问题,就不存在听话的问题,是吗?所以呢,真正我们也许不是需要孩子听我们的话,是需要他如何学习在空间内照顾自己。
  所以,有的朋友就问,既然这样,那孩子有问题来问我,我到底是给他建议还是不给他建议,我给他选择还是不给他选择?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每当孩子有问题来问你或者他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我们最好的可以教他快速的在头脑中建立新网络的方法就是反问一句:‘你说呢?你说呢?’是的,小朋友欺负你,把你的书包扔掉了,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说呢怎么办?让他自觉自愿的去建立网络,下次遇到这个问题他就会处理,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也能够自己处理。所以,如果说怎样可以教会孩子更多的照顾自己,也许一个简单的问话就是:‘你说呢?’当他说出他自己的几项选择之后,我们再去跟他评估每项选择的优劣,承担的责任大小,由他作出抉择,由他承担后面的责任。所以,看起来孩子不必听话,家长能够接受,是吗?可今天早晨大家的困惑里边关于不听话是一大堆哦。所以看来那个问题已经解决掉了。
2019—6—5
岳升杰每日分享:以身作则
“现在请大家听我的话,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请大家伸出你的右手来,去摸你左边的耳朵。我不是让你听我说吗,你怎么不听我说?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样摸鼻子。孩子就是这样,到底你说的和你做的哪一个是对的?你去摸鼻子,你干嘛让我去摸耳朵?所以,生活中孩子就是在学习我们如何做,而不是去听我们告诉他如何做。
“有朋友说我发现我的孩子很紧张,也许你就要反思,你是不是比他还紧张?我发现我的孩子太卖力、太要强,你现在要反思是不是你在教育他的时候就要给他用要强的方式生存下去?现在当你放松了你的孩子才可以放松。
“有朋友说,我回到家把包放在一边,孩子回来也把包放在一边。我说:‘你怎么不收起来?’他说:‘你怎么不收起来?’简单的例子,就说明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常常忽略掉家长的一些身教,就是我们的沟通情况,我们处理情绪的情况,我们面对冲突的情况等等。我们自己懂吗?我们和别人沟通的有效性如何,我们自己不懂却要求孩子去做。
“我们自己情绪来了,用压、用爆还是逃,除了这三招我们还有什么?当孩子一哭,我们就受不了,就去压他的情绪。这样孩子也会像我们一样变得铁石心肠,之后我们就觉得这孩子怎么这样自私,没有一点感情。我们就没有想过,这是我们的身教培养出来的。当冲突到来的时候,我们是面对还是逃避?当我们的人还不快乐时,我们无法告诉孩子一个快乐的人生。”
随着对家庭教育、心理学的不断深入学习,我越来越意识到父母对孩子影响之大,并且越来越感到这种影响是潜意识层面的,是根深蒂固的。如果从负面、从消极面去看,好像“当个爹还真不容易”,但如果从积极面去看,孩子是来度我们的,是让我们学习、改变、前行的,没有孩子我们可能一生也看不清自己,会变得顽固、腐朽,况且如果方法对路,学习、成长也是件很快乐的事。

2019—6—6
岳升杰每日分享:心理健康
  吴文君老师在谈到家庭教育新观念时,提出三个观点:一是孩子不必听话;二是身教重于言教;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既是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也是父母努力的目标。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李中莹老师提出六类三十六项的标准。
一、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态度
1、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我好、你好、世界好。
2、常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3、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在困难中能够刻苦坚持。
5、灵活。
6、有创意,富于幽默感。
二、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驭浪的能力
7、对很多的事物都有兴趣。
8、有效地运用内感官。
9、想掌握有关的学问和知识。
10、多问“为什么”和“如何”。
11、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有尝试的勇气,可以付诸行动。
三、自我管理——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13、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爱护和尊重自己。
17、有效的时间管理。
18、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
四、人格发展——有效地对自己进行定位
19、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有的能力。
20、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
22、肯定自己拥有与别人一样的资格。
23、尊重每一个人的界限。
24、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做到的对世界的影响。
五、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5、明白情绪其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26、接受自己的情绪。
27、具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关心别人的感受。
29、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30、能够接受“失去”。
六、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他人相处
31、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
32、能够主动与人接触。
33、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
34、能够妥善处理别人的不当言行。
35、能够面对公众说话。
36、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
2019—6—7
岳升杰每日分享:学员收获
“吴老师,我的感受是只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这让我引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爱孩子,一个是如何定位我这个妈妈。开始的时候觉得反正做妈妈就这样做吧,只愁生不愁长,反正他会自己长大的,自由发展也可能有他不同的地方。今天听着听着觉得,原来还有这么多的问题。同时觉得,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不做呢?所以,我要试试看。”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赚到了,还没有做妈妈就开始学这个东西,我觉得一切刚刚开始,仿佛看见天还可以更大,发展空间还可以更大。其实我结婚挺早的,跟先生的感情也很好,但是很多年一直没有要孩子。原因就是以前一直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一个新的生命,完全不知道怎么做妈妈,所以一直在逃避,就不要、就拖延。到了今天,我觉得突然有了一份自信,就很想生个宝宝来实践一下,找点成就感,感觉其实做父母应该是可以轻松、快乐的。”
“我和女儿相处的时候,有时是很开心的,有时却是充斥着无力感和挫败感。我发现,我跟她在一起很开心的时候,就是我把自己从一个妈妈的身份放下来,只是跟她在一起玩儿,跟她有足够的耐心,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有很大无力感和挫败感的时候,是我觉得我是妈妈,你就要听我的,试图去操控她的时候。所以我觉得跟孩子在一起需要有非常大的耐心,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智慧去跟孩子在一起相处。”
“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第一,开始我不懂世界上伤害力最大的两句话——我这都是为你好,我这样做是对的。现在,我真的懂了,看着这样一脉相承下来对孩子都是在伤害着、控制着、影响着、妨碍着。我看到了自己成长中的伤害,看到了女儿成长中的伤害,看到了这个社会上很多人成长中受到的伤害。第二,今天这样的课程安排,让我对做亲子导师更有了力量。”  
2019—6—8
岳升杰每日分享:放松练习
   “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恰当的空间,让自己坐下来,和你的同伴稍微有点距离,不要那么挤,让自己舒服一些。把椅子上的东西放在地下,让两只脚平放在地下,让两只手平放在两只腿上。用你习惯的方式做几个深呼吸,你可以先吸后呼,也可以先呼后吸,当每一次向外呼气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双肩的两个点上,觉得肩膀松下来。
“继续保持你自己呼吸的节奏。你愿意为自己维持一个安全的空间,你当然也愿意为你的同伴维持一个安全的空间。每次向外呼气的时候注意力放在双肩的两个点上,并把你的放松慢慢落到你的双臂、双腿直到你的双脚。你可以选择让自己靠在椅背上,你会有一个更轻松、更稳定的感觉。用你的方式找到最安全、最舒服的姿势,你可以先呼后吸,也可以先吸后呼。
“你可以感觉到有一种代表放松的颜色正从你的头顶慢慢地、慢慢地落到你的面颊,慢慢地落到你的肩膀,同时这种放松慢慢地落到你的手臂、双手,慢慢地落到你的双腿、双脚。用你的方式和节奏做深深地呼、吸,一边可以听到我说话的声音,一边还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脏的跳动。我不知道你的左肩比右肩更放松,还是右肩比左肩更放松。我也不知道你的左腿比右腿更容易放松,还是右腿比左腿更容易放松。但是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你开始和你的呼吸在一起,开始和你身体的每一部分在一起。
“你开始关注到你自己的头顶、面颊,同时关注到自己的肩膀,还可以关注到自己的心跳。你感觉到在一个安全的、充满信任的空间里跟自己在一起,你感觉到这份安全和信任足以打开你紧锁的眉头,让你的前额放松。”
孩子们需要放松,父母们需要放松,当代人都需要放松。只有放松了,你才能与感性连接,你才能与潜意识连接,你才能让你的生命更有弹性、更有活力。而放松有多种形式,你只要愿意,它就很容易被你掌握、为你所用。
2019—6—9
岳升杰每日分享:生命之河
“当你完全放松时,你可以感觉到在你的身后有两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人,右边是你的父亲,左边是你的母亲。你的生命是经由他们而来,当你得到这个生命时,你已经具备了让自己活下来的所有资源。你还能感觉到在他们的身后分别站着给予他们生命的父亲母亲,而在他们父亲母亲的身后还站着他们父亲母亲的父亲母亲。
“这些人是你的祖先,有些你从来没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可是生命就是经由他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生命的河流一代一代由高到低流下来。他们就是通过放在前一代孩子身上的手传递生命,传递着爱和力量。你可以用大力的呼吸把这份爱和力量吸进去,感谢他们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感谢他们让你今天比他们活得更好。他们只盼望自己的后代比自己更好。
“你有足够的时间体会从自己身后传递而来的源源不断的爱和力量,允许自己在心里下一个决定,去给那些给予爱和生命的祖先们一份承诺。带着这样一份承诺,一份深深的感动,大力地做几个呼吸,把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发现、所有的感悟融入你生命的每一个细胞里。
“也许你已经感觉到,在你的前面已经或将要有你的孩子。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传递下去,也愿意把来自祖先的爱和力量通过放在孩子身上的那只手传递给他,你也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更幸福。你会发现,因为你的存在,这条生命的河流变得流畅。
“所有过往的事情都在教会你体验、感悟,都在教会你如何走好未来。用你的方式去发现、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你所有的感动和发现变成生命中一股新的能量支持自己、照顾自己,让自己去做对自己、对家族、对未来重要的事。”
 在放松情况下,做与父母连接的练习,我们能看到祖先和父母传给自己生命的不易,能感受到他们爱的力量,能感觉到我们是生命之河中的一股清泉。为了让生命之河因我们的存在而流畅,我们必须学习、成长。
2019—6—10
岳升杰每日分享:关注自我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给孩子一种完美和谐的生活,而事实上完美和谐只能是一个理想状态,只能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希望父母和其他成员都能步调一致,而事实上,由于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不同,不可能千篇一律,那只能做为一种追求。如果用月缺月圆比喻家庭教育,尽管月圆很少但还有月圆的时候,而家庭教育就不可能出现完美无缺的时候。
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家长朋友,当他们自己学习了家庭教育之后,他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去改变另外一个人身上。当母亲学习了,她就想让父亲参加,甚至让老师帮着想办法动员父亲参加。当父亲不为所动或勉强参加一两次又退出时,那位母亲不久也销声匿迹。当然,也有个别父亲意识到家庭教育重要之后,便认为这个更适合母亲学习,当母亲不屑一顾时,父亲便全身而退。甚至有些一方学习了,由于引导不当,还给家庭带来冲突和矛盾。
追求完美和谐、追求步调一致可以做为一个理想,先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把注意力放在我如何更有效的将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去运用。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孩子就从我身上得到一份有效的支持,这跟以前无效的支持已经有所不同。在孩子得到支持后,我已经给另外一个人做了示范,他也许愿意通过学习开始改变。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共同去给孩子创造一个基本和谐的空间。
对于理想状态,在没有达到让另外一个人也愿意改变的时候,我们要接受另外一个人,而不是去指责他,去强求他,要求他要跟我一样。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保持家庭教育的多样性,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一方面请相信,只要这个家庭系统中有一个齿轮改变了转速,其他齿轮也会跟着改变,因为总的目标是一致的。
也许是人都想让别人改变而不想自己改变的天性使然,现在父母们能真正地关注自我成长,能智慧地坚持学习者并不多。
2019—6—11
岳升杰每日分享:老式沟通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的核心是亲子沟通。我们通常理解的亲子沟通就是父母说孩子听,如果孩子按照父母说的去做,我们就说孩子“乖、听话、懂事”,否则,我们就说孩子不行,当然父母还会针对孩子在措施上加大一些力度。这种一厢情愿、单向、主观、用脑支配的沟通我们称之为老式沟通。吴文君老师把它总结为“说、训、打、弃”四步。
首先是讲道理。“孩子,要听大人的话;小孩要学一些本事,将来考了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生活才会有保障。”“小孩子不该哭,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有难过的事情咽下去,这样显得你才坚强!”我们常常把讲道理、说教的过程称为沟通。如果孩子很听话,去做了,父母不认为沟通有效。如果孩子嘴上说“知道了”,可一转身他照样去摆弄玩具、上电脑,父母就会恼火。
其次是教训。“你怎么这样?怎么不听话?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你真让我生气!”受到训斥,孩子把头耷拉下来了,嘴上答应“是、是、是,我要改。”可坚持了没几天,又旧病复发,这时候沟通父母的措施就升级了。
第三是打骂。现在父母们文明程度也在提高,打骂孩子的现象显著减少了。但确实还有一些父母仍用打骂的方法,有的父母陪孩子与作业时就拿个棍子坐在孩子旁边,写错了、写慢了就打孩子。吴老师自己就说,她当年在陪女儿学琴时,就拿根筷子,当女儿手指不对时就打上去。她认为:怎么讲道理都没用,打一下女儿就老实了,就弹好了。
第四是放弃。“既然你不听我的,你让我生气,我不管你了。随便你怎么办吧,你愿意怎么样怎么样吧,反正将来社会会有法律惩罚你,反正将来吃不上饭我也闭上眼睛,我看不到了,我不管了。”
这种简单、粗暴的老式沟通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虽然有些父母无奈地在嘴上选择放弃,但实际上,亲子之间永远不能放弃,只不过自己将枷锁松一松罢了。
2019—6—12
岳升杰每日分享:八个技巧
如果说老式沟通是我说你听、我改你,是单向从脑发出的主观愿望,那么新式沟通就是在了解和理解基础上的双向互动,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听,是共同谋求改变,是心与心的连接。吴文君老师将新式沟通归纳为八个技巧。
一、用录像机说话。过去我们跟孩子沟通,当声音一出来,孩子就说:不要说,打住,我听烦了。因为我们习惯用“又”“从来”“总是”等主观判断的词对孩子进行否定,所以,往往很难沟通。我们用录像机法客观地叙述,就能得到孩子的认可,进行沟通就有了可能性。
二、声调。我们要了解我们跟孩子沟通常用的声调怎么样?这些声调带给孩子的感觉是什么?我们要明白声调有很多档次,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不同的声调去灵活地配合孩子,让沟通效果好起来。
三、身体语言。在沟通中,身体语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了解,当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什么样的身体语言会更有效。我要多设计不同的身体语言,用最有效的身体语言去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聆听。我们要学会多听少说,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认真、用心孩子的话,并善于听懂孩子话语后面的内容。同时,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复述孩子的话,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是重视他的、是能够理解他的,是能够和他心心相连的。
五、开阔视野。我们要让自己的眼睛更开阔、视野更开阔,可以看到更大的空间,不被孩子眼前的问题所迷惑。
六、精简说话。有一位妈妈说:“我一说话家里人都烦得要命,说你啰嗦半天不知道你讲什么。”通过练习精简说话,就能与孩子有一个有效的连接。
七、换框法。父母要学习换个角度去看孩子的一些问题,从负面问题看到孩子正面的动机。
八、肯定孩子。孩子能得到一份肯定是建立自信最重要的基础,而自信的孩子才能够真正地成功快乐。父母应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培养起自信。
2019—6—13
岳升杰每日分享:意象对话
2016年“5·1”期间,在濮阳心理学会我参加了由准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邱祥建老师举办的“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初级班培训”并获得证书。近期,由水晶级意象对话心理师史晋老师在濮阳心理学会举办初级班培训,我参加了复训。
自从接触了意象对话,我感觉很亲切,好像找到了向往已久的老朋友。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一直感觉挺“外气”的,因为那些心理学家都是外国人。有些例子、语言、思想等明显与中国的现实和风俗习惯不符,我一直在想,难道就没有中国本土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流派吗?朱建军老师创立的意象对话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心仪已久的事情吗?也许朱老师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他的哲学观点、学术观点好像和我想的是一致的。我听过他在濮阳讲的“龙文化意象”,又先后阅读了他著的《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等四本书。感觉他为人朴实,且文笔如行云流水,听着、读着都非常舒服。
朱建军老师本科专业是气象学,参加工作后,经常做一些同事早下班回家接孩子做饭,自己帮着应付的一些事。忽然有一天想到,这样混下去,几十年后不还是老样子吗?于是辞去工作,决定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后又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士,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博士、心理咨询与治疗督导师。关于心理学的意义,他写道:“心灵的领域浩瀚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天心灵障碍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
意象对话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它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1990-2000年创立期;二是2000-2008快速发展期;三是2008至今为转型期,由朱建军个人转为团队。
2019—6—14
岳升杰每日分享:看房子
  “请大家关闭手机,把身上的钥匙、眼镜等物品统统放到一旁,用一个最舒服的姿势让自己坐着或躺下。闭上眼睛,当你闭上眼睛,你感觉全身就放松下来。用你的节奏做三次深呼吸,深深地吸,慢慢地呼;深深地吸,慢慢地呼;深深地吸,慢慢地呼。伴随着呼吸,你全身放松了。
“现在,发挥你最大的想像,想像你离开座位站了起来,你慢慢走出房门,走下楼梯。当你走出大门,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条路,你沿着这条路向前走。你看一下这条路是土路、是水泥路还是什么路?看看路两边有没有树?现在是什么季节?路上有没有行人?
“你走着走着,忽然有一股雾向你扑来,你置身于雾中有什么感受?你体会一下在雾中的感受。一会儿,有一股风吹来,雾气慢慢散去,在你的前面出现了一座房子。现在你看到房子了吗?你继续走近房子,看看房子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有多少间?房子有多高?是什么颜色?房子是用什么材质做的?是土房、木房、砖房还是水泥房?房子建在什么地方,周围都是什么?你沿着房子周围走一圈,感受一下。
“房子有没有门?如果有门,你看一下房子的门是锁着还是开着?如果如果房门是锁着的,你想办法找到钥匙打开房门。你看一下房子窗户有多大?里面光线如何,亮还是暗?你看一下房子里有没有灰尘?你看一下房子里有什么物品?摆放是否整洁?你是否想打扫一下、整理一下?你在房子里待一会儿,看是什么感受?
“如果你已经将房子看完了,就准备回来,感受一下是否想离开?沿着你去时的路慢慢走回,感受一下这条路与你去时是否一样?现在你来到了楼梯口,顺着楼梯慢慢回到房间,回到你的位置。试着搓搓手、揉揉眼,让你完全地回到现实中来。”
这是意象对话中的精典起始意象——看房子。房子意象即是“心房”,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象征,是一个人内心的基本状态和情绪基调。
2019—6—15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的房子
  伴随着意象对话咨询师的指导,我全身放松。然后,我站起来离开座位,打开房门,走下楼梯,走出大厅。这时我眼前出现了一条路,开始是中原路,再看就好像过去一座大桥,向西有一条土路。这条路好像是小时候走的公路,路不是很平,路两边是高大的杨树,还有绿油油的玉米,已是秋天的季节。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团雾,一会儿一股风吹来将雾吹散,这时忽然在前面出现了一座房子。
  从远处看,看到路南面一座房子的一角,它座落在路边的玉米地里。走到近处,看到它是过去开的茶馆。前面是几棵高大的杨树,周围是玉米地,两米高的玉米围在墙外。临路靠西面是一排烧茶水的台面,靠东面是两三间房子,里面放着低矮的方桌还有小凳子,好像窗户很小,里面光线灰暗。东西之间有一条通道,通道西面是垒有膝盖高的花子墙,通道东面是有四五间平房的院落,几个小窗户在通道处。进入东院,院子里干干净净,东南角是卫生间。两间南屋连着西屋,都是单间。虽然没有到房子里面看,但感觉应是很干净的。
  整座茶馆座南向北,看到茶馆就想到小时候阳邵集男的“骨朵”女的疯子两口子开的茶馆。它是过去的砖房子,由于是秋季的下午,处在杨树和高玉米之中,整体光线比较阴暗,房子是土灰的,周围是暗绿的。所有都是平房,有十间左右。虽然已经不开茶馆,但感觉房子还是比较朴实牢固的,并且房间和院子都很整洁。
  从真实的房子来说,我已搬7次家,尽管房子越来越好,但说起房子我便想到我结婚前南阳建老家的四间西屋。做意象对话以来,起初看到的就是同事林场中已经剩下的三间破房,没门没窗空无一物,地面坑坑洼洼,似有大小便的痕迹。前两次就出现了现在的茶馆,但以前感觉破败荒凉,毫无生机,而这次感觉房子整洁坚固,且充满了灵气,如果整一整既可以继续开茶馆,也可以住一段享受清静。
2019—6—16
岳升杰每日分享:草原上的动物
  “请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让自己完全放松。请轻轻地闭上眼睛,当你闭上眼睛,你感觉完全地放松。现在我带领你从头到脚做一次全身放松。放松你的头发,头发像刚洗过、刚吹过一样非常地蓬松,每一根发丝都自然下垂非常地放松。放松你的头皮、额头……放松你的双脚,全身感到完全地放松。
  “请发挥你最大的想像,让自己站起来,离开座位,走出房门。走下楼梯,来到大厅的门口。这时在你的前面出现了一条路,这条路可能是你熟悉的,也可能是你不熟悉的,当你看到路时给我一个回应。看这条路是土路、水泥路还是什么路?看看路两旁有什么,是什么季节?
  “当你顺着路一直前行,忽然前面出现一片草原,当你看到草原给我一个回应。你看一下草原的轮廓,今天你来这里要参加一个动物的聚会,慢慢地你看到草原上有什么动物出现?这些动物可能是你认识的,也可能是你不认识的;可能是你喜欢的,也可能是你不喜欢的。看到什么动物可以告诉我一下。
“‘火凤凰,一只绿色的火凤凰从天空飞来’‘有老虎、狮子’‘有大象、河马’‘有马、牛、羊’‘有狗、兔、鸡’‘有一个大喷泉,里面有各色的小锦鱼’。
“好,现在,让这些动物到这里聚会,围成一个圈。看看这些动物之间有没有互动、打招呼?‘它们手拉手在那里跳舞,非常地和谐。我看到感觉非常高兴’现在请你深深地吸口气,将这幅画面融进你的身体。
“我们现在要离开这个草原,请你给它们打个招呼,然后按着原路返回。你来到了大厅门口,你走上楼梯,走进咨询室,又坐到了你的座位。现在我数一二三,等数到三时你回到现实中来。一,动动你的手;二,两手相搓,动动全身;三,用手揉揉眼睛,睁开双眼,回到现实中来。”
这是我对起始意象——《草原上的动物》的指导,感觉很有成功感,而最大的体会就是不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
  
2019—6—17
岳升杰每日分享:动物子人格
  我靠在椅子上,微闭着双眼,听着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的放松引导,我均匀地呼吸着,从头到脚无比放松,我仿佛进入了梦境。听着指令,我站起身,拉开咨询室的房门,通过廊道,走下楼梯。我走过大厅,穿过广场,看到前面有一条路。这条路起初是向西走的中原路,突然前面模模糊糊出现了高架桥,有南北向的大广高速高架桥,有东西向从中原路到一般公路过度的高架桥。
  越过高架桥,有一条小时候去地里的土路,通向西南方向。在路的西北方没有出现草原却出现了一望无际的沙地,沙丘、平地、沟坎,就是童年家乡的沙地。沙地上面是落了叶的槐树和歪枣树,地面上有些落叶,有太阳照着,非常干涸,好像是冬天的景象。
  随着引导,我看到在沙丘南面的低缓处有一群黑色的母鸡,在成群地觅食。在沙丘的北面我看到了白色的小羊和黑色的小狗,它们在一起玩耍、跳跃、奔跑。在正西方的远处,隐约能看到几匹马,它们在悠闲地走着。忽然好像看到空中有几只鸟在飞翔,还有几只燕子和麻雀在树间飞来跳去。这时想着如果沟渠里面有水、有鱼儿就好了,感觉这只能成奢望了,长时间内不可能有雨水。当听到指令看能否让这些动物来个聚会,让它们相互打个招呼时,我感觉它们在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到一起的想法。
  我看着沙漠,看着沙漠上的树木,看着各自活动的动物,带着没有水、没有鱼的遗憾,我要离开了。我沿着来时的路,走过高架桥,顺着中原路,走过广场,走进大厅,走上楼梯,推开咨询室门,回到我的座位上。在咨询师一二三地提醒下,我回到了现实中来。
  这是意象对话心理师为我做的《草原上的动物》。“草原上的动物”是意象对话中的起始意象,它专门用于分解人格意象,目的在于呈现动物子人格。在我的动物子人格中,都是食草动物,且生活在干涸的沙漠中,彼此互不来往。
2019—6—18
岳升杰每日分享:八大要诀(吴文君)
1、声调和身体语言决定沟通的效果而不是文字。
有专家研究,在沟通效果中,文字占7%,声调占38%,身体语言占55%。就是说,在沟通中如何说比说什么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更大。
2、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得有效果才是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把焦点放在对错上,认为只要自己说得对、说得有道理就属于正确的沟通,否则就是对方有错。
3、沟通的效果由对方决定,但是由自己控制,因为自己可以改变沟通的模式。
  我们说,沟通的效果在于对方的回应,就是说沟通的好坏,沟通的成功与否,完全由对方决定。但由于我们是主动沟通者,我们控制着沟通的模式,当看到沟通没有效果时,我们应及时调整沟通模式。
4、重复没有效果的沟通模式,只会使双方的关系变坏;坚持没有效果的做法,只会使双方的关系破裂。
  当我们不断重复没有效果的沟通模式时,我们内心就会对对方产生不满,我们就会认为是“对牛弹琴”,就会认为对方不可理喻。由于对方听不懂或有抵触,就会认为我们固执死板。这样就会使双方关系变坏以致破裂。
5、说每一句话都先问一问自己,这样说是增加孩子的力量还是减少孩子的力量;做每一个行为都先问一问自己,这样做的效果是更好还是更坏。
  如何判断沟通好坏?衡量标准就是看沟通以后孩子是增加了力量还是减少了力量,就是看效果好坏。
6、每个人都有在某时某事拒绝沟通的权利,如果不尊重这个权利会使两个人的关系继续恶化。
  当父母想与孩子沟通时,孩子有权拒绝,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就会反感,亲子关系就会恶化。
7、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他只能:一、改变自己;二、做一些事情使对方想改变;三、为自己做一些安排,无论对方改不改变,都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成功快乐。
8、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做法,任何情况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2019—6—19
岳升杰每日分享:老师,早上好!
“你好,如果一个学生看到老师早晨起来一般会怎么说?”“老师,早上好!”“你已经表现出了对我的尊敬。那请你用更加尊敬的声调表现出来,让我感觉出来你比刚才还尊敬我。”“老师,早上好!”“还是这句话,还有没有更尊敬的声调?”“老师,早上好!”“大家感觉这句话与刚刚有没有不同?”“有”“慢一些,郑重一些。”
“现在我再给你一个挑战,你还是用刚刚的文字,也用刚刚的声调,实际上能听出来你实际上不尊敬我。”“老师,早上好!”“声调好像有些不同。有没有再大的一个挑战?文字还是那样,表情也是那样,然后一听就是根本不尊敬我。”“老师,早上好!”“大家感觉这个与刚才有什么不同?”“声调高了,语速快了。”
“我再给你一个挑战,你还是用刚刚的那个尊敬的声调、尊敬的文字,做一个很尊敬的动作,让我觉得你真的是发自内心再给我问好。”“老师,早上好!”“大家感觉怎么样?前面那么多他以为的尊敬和这个比起来哪个更尊敬?”“这个”“好,我再给你一个挑战,你还用刚刚的声调、刚刚的文字,还用刚刚的那个动作,但做完之后再加上一个动作让我觉得你根本就不尊重我。你加一个什么动作,让我觉得一点都不是真的。”“老师,早上好!”“有没有再挑战一点?你做一个动作让我很明显就能看得出来你根本不尊敬我。”“老师,早上好!”
“用同样的一段文字,你看到她用不同的声调、不同的身体语言,给大家的感觉就不一样。所以,到底是什么影响沟通的效果呢?文字?声调?身体语言?原来怎么说比说什么更影响沟通的效果。说什么是由文字决定的,怎样说是由声调和身体语言决定的。在影响沟通效果的三个要素中,文字占7,声调占38,身体语言是55,这就是73855定律。这就是沟通的八大要诀之一——声调和身体语言决定沟通的效果,而不是文字。”
2019-6-20
岳升杰每日分享:对牛弹琴
“既然大家知道好的声调和身体语言决定沟通的效果,那现在我就用非常好的声调和身体语言,跟这个学生做个沟 通。‘问你消得美咔(泰语:今天早上你好吗)?’‘问你消得美咔?’‘问你消得美咔?’‘问你消得美咔?’
 “大家看到这个人很没有礼貌,你看我作为老师给她这么大的鞠躬啊,又用这么好的声调和身体语言去表达我对她的问候,她竟然一点回应都没有,还在那边笑。我想跟她沟通,可她却是这样的表情,谁的错?这明明是她的错吗?有人说没有错,可是我想让她回应。有人说是我不对,是我的文字不对,我用标准的泰文说话,文字很好的。有人说我没有让她听明白,可是我怎么看她都像泰国人,我在用泰语说‘今天早上你好吗?”我第一次以为她没听明白,我就再来一次,你看我每一次比前一次鞠躬更深。
 如果用对错判断,那不是她的错是我的错?如果不用对错判断那用什么判断?有人说用效果,对。我想主动跟她沟通,目的是对的,可是我用了一种她听不懂的语言,方法是错的。所以,我虽然用了很好的声调和身体语言,但她没有回应。假如我改为普通话,‘今天你好吗’,‘老师好’,她就有了回应。”
吴文君老师用这个示范在阐释沟通八大要诀之二——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得有效果才是重要。
 现实生活中,想沟通的一方往往是主动的强势的一方,比如在亲子沟通中,往往是父母想与孩子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想沟通的一方往往站到自己的角度,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感受去给对方沟通。有些智慧者会时时觉察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方法,而有些蠢笨者则一味地埋怨对方,并用“对牛弹琴”一类的话来抬高自己、污辱对方。但仔细想来,谁是人谁是牛还需再论。
2019-6-21
岳升杰每日分享:谁先改变?
 在吴老师与学员用泰语沟通的示范中,当吴老师把注意力放在说得对不对、谁对谁错上时,她坚持自己说得是对的,一旦没有得到回应她便一次次地重复着。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双方关系越来越坏。当她不再纠结谁对谁错,而是把焦点放在有没有效果时,她便有了寻找改正的机会。当她尝试着用普通话与学员沟通时,学员听懂了,回应了,她找到了适合双方沟通的渠道。
 虽然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沟通的效果由对方决定,但过程和方向却由想沟通者控制,因为她可以改变沟通的模式。就如我们是否成功要看是否到了目的地即由目的地决定,但去不去或走的路线则由我们决定。如果说第一次没有回应有情可愿,因为弄不清对方是泰国人还是中国人;如果说第二次再试探也可以理解,因为还可以尝试对方是否有耳聋和哑巴现象;但如果第三次第四次仍然重复就有些固执了。既然重复两次没有效果,那想沟通者就要改变沟通模式了。
 有人说,沟通是双方的事,要改双方都得改。实际上,沟通的主动权在想沟通一方,他要想从对方获得效果,他就得主动调整,所以,先改变的一方是主动沟通者。在案例中吴老师将泰国话改成普通话“今天你好吗?”对方做出了回应。
 这就是沟通八大要诀之三——沟通的效果由对方决定,由我们控制,我们要主动改变沟通模式。
 在亲子沟通中,很多父母认为自己讲的都是正确的道理,孩子理所当然就应该认真听。当孩子根本听不明白父母讲的话,或听了就是不去做,父母就会生气,就会重复地去唠叨。“孩子,你要这样!孩子,你要那样!”在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亲子关系越来越坏,甚至已经破裂,所以,有些父母很焦虑、很着急。为了能跟孩子正常沟通,父母从这个要诀中就须明白:亲子沟通的主动权在父母,当沟通出现问题时,父母要首先改变沟通模式。
2019-6-22
岳升杰每日分享:关系变坏
“我一次次地重复给她讲,她却没有回应,如果真是这样的学生,我就要气死了。我以后再也不想理她,一点礼貌都没有,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学生竟然没有任何回应。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关系就会破坏。那我想问问:“刚刚我这样对你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
“茫然不知所措。”
“那我如果从此生你的气,再也不想理你,你觉得是谁的问题?”
“我也搞不清楚”
“所以,她是很无辜的。同时,我也很无辜,因为我怎么看她都像泰国人,我就用泰国话一直跟她讲。”
 “假如从此我见谁就跟谁说,我这个学生很差劲的,一点礼貌都没有,不要理她。这个学生呢,她也很莫明其妙,会想:我这个老师怎么这样,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还用这样的方式来羞辱我,也未免太过分了吧?”
吴文君老师用两个阶段对由于无效沟通导致双方关系的破坏、破裂进行了分析。这就是沟通八大要诀之四——如果不断重复没有效果的沟通,就会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坏;如果不断坚持没有效果的做法,关系就可能会破裂。
 在第一阶段,这位老师还只是把误解限制在两人之间,只是不想理这个学生。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沟通的焦点放在对错上,因为主动沟通的一方肯定会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和方法去和对方沟通,那她当然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当有了这种主观判断,她就会有怨气。很明显,这种关系的破坏责任完全在主动沟通方,因为对方“茫然不知所措”,对方确实是无辜的。
 在第二阶段,由于这位老师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对方是有意的、是错的,往往会以怨愤者的身份出现,到处去抨击对方。而一旦这位学员听说,出于自卫肯定会做出反击。这样在误会中双方的关系就可能破裂。
 现实中,亲子关系的破坏、破裂也是这样形成的。因此,当父母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把焦点放在效果上。
2019-6-23
岳升杰每日分享:衡量标准
  “我最近身体不太好,感冒了,你呢,作为好朋友来看我。你买了一大束鲜花,还买了好多礼物,你来了总要说一些话支持我或者安慰我,你会怎么说呢?”
  “好好养病,病去如抽丝”“你身体一直都很好啊,怎么得病了?”“我很理解你,在病床上,好讨厌、好难过的,你好惨呀!”“你终于找到休息的机会啦!”“你生病我很心疼的,再过几天就会好的”
  “你们的问候,我知道是好意,可我那个内心却一揪一揪的,很难过。现在我把这个反馈给你自己听一下。假设你就是那个生病的我,我是那个买了一大堆好东西来看你的朋友。我会说四种话,你体会一下,哪一句话让你会觉得舒服,能够给你支持。第一句:‘我很同情你’;第二句:‘看到你这样我也很难受’;第三句:‘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第四句:‘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恢复健康。’这四句中前两句虽然让病人感到有人同情和理解,但浑身是感到无力的,对治病没有益处。第三句好一点,能够给对方一些支持。第四句能给对方一些力量。”
  
  这就是沟通八大要诀之五——我们说每句话先问问自己,这样会让对方增加力量还是减少力量?我们做每件事、每个行为之前先问问自己,这样会使事情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生活中,可以说每位父母对孩子都怀着深深的爱,但在亲子沟通中有些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仇人所干的事。他们说出的话不仅把孩子打倒在地,而且还要拿出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用脚踏上,让孩子永远不得翻身。比如“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笨蛋,去死吧”“你真是个没用的东西,我再也不想见到你”等伤害孩子自尊的话,就相当于打断了孩子的脊梁骨。父母口中的这些毒话让孩子抬不起头,让孩子减少力量,让孩子失去自信,这些肯定是坏的沟通。这条要诀给了父母一个亲子沟通的衡量标准,父母要时刻用这个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
2019-6-24
岳升杰每日分享:有权拒绝
“当你不想讲话,旁边一个人不断地说:‘告诉我,怎么回事,说说吧,说说吧。’那个时候你心情会怎么样?‘烦死了,别惹我!’如果我还是不放弃,想着我这么爱你,这么关心你,我看到你心情不好,我很想帮你做点儿事儿,你一定非常反感。
“你也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不想说,因为每个人都有在某时某事里拒绝沟通的权利,那我们作为爱孩子的人要尊重他的这份权利。有人说我不说我憋得难受,这实际是为你说没有为孩子说。所以,如果不尊重这份权利,一定要求对方说,结果就是双方关系破坏。
“常常听到父母说这样一句话:小孩子,小孩子还有心,还有想法,还有愿望?当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就好像对方不是人,他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可以拉过来,我想说啥就说啥。有人说:我比我父母对孩子好多了,父母那时候不管我,我很痛苦,现在我想主动关心你,你当然就应该说。你怎么有权利拒绝我?我是你爸,我是你妈!
“当我不给对方这份尊重的时候,对方就会说:走开!当然,我们做父母的并不是想怎样控制他,只是想帮助他。可是我们帮他的前提是他愿意沟通的时候,既然我们自己烦了、累了、有压力了、有冲突了,不愿意去跟人沟通,我们就应尊重孩子这份权力。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心情不好,不愿意跟我说,什么时候你愿意跟我沟通,我随时都等着你。’等孩子心情好了,父母再去给他聊,你要征求对方的意见,他有权利不告诉你。当孩子发现父母足够爱他、足够理解他,当他遇到压力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他当然愿意跟父母倾诉。”
在亲子沟通中,有时父母想急于和孩子沟通,当孩子表现出抗拒时,便不尊重孩子的权利,这会直接影响沟通效果和亲子关系。 这就是八大沟通要诀之六——每个人都有在某时某事拒绝沟通的权利,如果不尊重这份权利,双方关系就会破坏。
2019-6-25
岳升杰每日分享:改变自己
“我们发现,当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去改变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自己就会处在一种很痛苦的状态,因为一个人本来不可以改变另外一个人。请问各位在成长的经历中有没有跟你讲过,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可是你没读;有没有讲过千万千万不要找那样的男孩子做丈夫,可是你还是找了;有没有讲过,你千万千万不要那样那样教育孩子,可是你不知不觉还是那样做着。当你无论怎样去试图改变另外一个人时,你发现无效,我们能做的就是只能改变自己。
“在今天之前我不停的巴拉巴拉地说,今天我要改变的就是碰到问题我不说先听;在今天之前我老想给对方答案,今天我要改变的就是我开始听一听对方真正需要什么。有些父母说:我光改变自己,我怎么样可以帮他呢?那我们能做的不是我告诉他你要改变,而是做一些事情使到对方想改变。
“我们学了亲子课,我回到家里把我上课学到的一些东西给大家分享,同时我也做得越来越有效果。当我做得好时,我的孩子愿意跟我沟通,从过去一句话都不说,到现在开始跟我沟通。而另外一个人发现,学一些东西确实有帮助,看来我也要学一学。
“有些父母上过亲子课后,由于错误的操作让给自己烦恼不已。“我学了,真是太好了,我刚拿了一,就希望对方也去拿一。”当逼着对方去学时,对方就很抗拒:什么呀,你刚学点东西回来整我,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我不如你,我才不学呢!有人说我提供了很多的机会让对方想改变,可是他就是不想改,那我怎么办呢?这说明时机还不成熟,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就是为自己做一些安排,即使对方没有改变,也不影响自己的成功快乐。”
这就是八大沟通要诀之七——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他只能做三件事:一是改变自己;二是做一些事情让对方想改变;三是为自己做一些安排,即使对方不改变,也不影响自己的成功快乐。
2019-6-26
岳升杰每日分享:凡事有三
  最早对“三”认识深刻源于李中莹老师对NLP前提假设“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的解释。他说: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有能力。
  后来我自己理解,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就是我们说的“一根筋”,那些“死脑筋”“钻牛角尖”“僵驴”“执拗”的人都属此类。那些只有两个方法的人,往往非黑即白、非左即右,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从表面看他貌似有了实践经验,但由于只源于狭隘经验,往往进入两难境地,钻入自己设置的死胡同。而当你看到了第三种方法时,你的脑洞就会大开,就如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一样,你的第四种、第五种方法就会到来。
  有一个“脑力风暴”的游戏就可看出,当人们脑洞打开后潜力无穷,会想出很多办法。比如,从濮阳到郑州有多少种去的方法?1、走着;2、跑着;3、爬着;4、骑着自行车;5、骑着电车;6、骑着摩托;7、骑着马;8、骑着驴;9、开着三轮;10、坐大巴;11、坐出租车;12、坐滴滴搭车;13、坐拼车;14、开越野车;15、开宝马;16、坐火车;17、坐高铁;18、乘直升机。如果继续做,可能会有上百种不同的走法,可以看出人脑的潜能是非常大的。
  吴文君老师给学员们设置的游戏是,如果想听课又不拿钱能有哪些方法?学员们想了十几种方法,如当助教、想办法让别人拿钱、给老师做秘书、做义工等。对于亲子沟通,父母们也想了很多方法,如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与孩子一起看电影、与孩子一起旅游等。
这就是吴文君老师的八大沟通要诀之八——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种做法;任何情况都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法。
2019-6-27
岳升杰每日分享:尊重接纳
“我看到大量这样的案例:中学生女孩子在外边跟男孩子滥交、怀孕、做流产。父母知道之后非常焦虑,把女孩子拉过来打一顿,拿铁链子拴住,不允许她再出门。当父母带着女儿到咨询室来的时候,我问这个孩子:‘你告诉我,当你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很害怕’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最想去向谁求助?’‘我的同学’‘为什么是同学?’‘同学不会去责怪我,同学会帮我找办法。’‘找什么办法?’‘就是找一家可以做人流的地方;帮我垫了钱;把我送去帮我买了好吃的;帮我找个地方让我安心地养一段时间。只有我的同学可以没有批评地接受我。’
“我说:‘就没有想到老师,没有想到妈妈吗?’‘跟他们说还不要整死我!’而我在另一面看到的是那个万分焦虑的家长:‘孩子哪里去了?我找不到了。我怎么样可以帮助他?’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这个孩子需要帮助,这个家长想帮助孩子,可是他们无法沟通,根本就没有沟通的可能性。由此我们可以猜得到,在这件事情之前,家长做了怎样一些事情让孩子不愿意面对他;家长做了怎样一些否定、批判、指责,让孩子害怕这份所谓的支持。”
谈到亲子沟通,首先会想到八大沟通技巧,而八大沟通技巧是由八大沟通要诀决定的,所谓沟通要诀实际就是沟通的理念。在这些众多的理念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生命,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一切,而尊重的表现就是接纳,接纳孩子的现状,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有些父母可能非常反对,因为孩子干了让父母、家庭蒙羞的事,干了毁坏自己前程的事,怎么能尊重接纳呢?如果冷静分析就会发现,孩子现在这种状况不是一时形成的,也不是她自己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造成的。再者,如果仍然不尊重接纳孩子,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
2019-6-28
岳升杰每日分享:该脱毒了!
“你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回来耷拉个脑袋,坐在那里不声不响,这时,你会说一些怎样的话给他沟通?”吴老师设置了一个场景。父母们将平时脱口而出的话说了出来:“你今天怎么啦,垂头丧气的?”“你心量太小了,怎么遇到点事就想不开?”“别坐着了,赶快去洗手吃饭,吃完饭我还有很多事要做。”“你看你那点出息,就会到家里生气,真是窝里横!”“你说还是不说?真是个笨蛋,去死吧你。”“发生了什么事,愿意跟妈妈说说吗?”
我们发现,虽然我们非常爱孩子,也想帮助孩子,但我们脱口而出的话,往往说不到孩子心里,不仅没让孩子增加力量反而让孩子减少他力量,心中添堵。在这些话中,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愿意跟妈妈说说吗?’这句话还好些,但父母须清楚孩子这时不一定愿意说,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静一静。
  “你的孩子原来学了一段钢琴,后来停掉了,现在又主动要求:妈妈爸爸,我想学钢琴!你脱口而出的是什么?”吴老师设置第二个场景。父母们争相发言:“上次说那么好,结果停掉了,现在怎么又要弹了?”“干事一定要坚持,要有吃苦精神,你这样虎头蛇尾,我真不敢相信你的话。”“梦醒了?还是爸爸的路正确吧,这次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啊!”“今天怎么又想学了呢?好、好,爸爸这就给你联系去。”“懒得理你,又是一阵风,没长劲。” “今天怎么这么好啊?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我们想让孩子去学琴,可是我们的一句话却造成相反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远离,让孩子没力量。假如我们反对,用抓过来就打骂的方式,那效果会更差。当然,如果从反面看,我们说的某些话像没长性、一阵风等也是很有效果的。我们告诉他‘你就是这样的人’,他就遵照爸爸妈妈的语言去实现,这就叫做父母的咒语。由于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是权威人士,这些咒语是很灵验的。
2019—6—29
岳升杰每日分享:主观判断
让两位学员做示范,一位男士做爸爸,一位女士做儿子。男士先告诉女士:他的孩子有一种坐的姿势让他最不喜欢——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像个老太爷一样在看电视。他总是去提醒纠正孩子,但一直没有效果。恰巧今天他要把一个很重要的朋友领到家里来,他事先已经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了。他希望孩子也给客人一个有礼貌、彬彬有礼的形象。可是当他打开家门时,看到孩子让他最不能接受的姿势坐着。
“能不能坐端正一点呀!”“这样坐着舒服”“看像个什么样?都来客人了,让人家看着像什么呀!”“能不能坐端正一点?进屋坐去!”“宝宝,我们在客厅,你不要在客厅了。”
“孩子听爸爸说这些话有感觉?”吴老师问。“这些话感觉都不怎么好。说‘好好坐着’,我觉得我坐得挺好的;‘坐端正一点,到房间去’我为什么不能坐在这儿呀!这是我的家!‘坐得像什么样儿,来客人了一点礼貌都没有,盘着二郎腿像个老太爷一样。’感觉特别不好,觉得都是对我否定。后面虽然有‘宝宝’什么的,但只是略微好一点。”“那如果爸爸不停地就在旁边这样说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坐法?“我出去玩了”下一次你愿意继续跟爸爸沟通吗?“不愿意”
这是我们家庭中常见的现象,父母常常看到孩子让自己不能接受的那个行为,然后就脱口而出说出很多自己认为很正确的话。“你看看又这样,好好坐着,坐得端正一点,你像个老太爷一样,你坐得像什么样子,你离开这个房间吧”这些都属于主观判断和否定。“ 你看看又这样”这个“又”字在提醒孩子以前已无数次犯过,这是在揪老账。“你要好好地坐着,你坐得端正一点”爸爸眼中的标准和孩子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孩子听到这话会有抗拒,就会不舒服,甚至一生气就走掉,这样就中断了沟通的可能性。在亲子沟通中,很多沟通障碍都是这种主观判断和否定造成的。
2019—6—30
岳升杰每日分享:录像机说话
  录像机说话就是用客观的、原声的、描述的、没有主观判断的文字进行说话。
“要是一架录像机它会怎样描述这个孩子?你还回到刚刚的那个位置,如果你不是那个爸爸,你是一架录像机,你会怎样描述对面的孩子呢?孩子再来体会一下感觉。”吴老师让那位做示范的爸爸变成录录像机。“你这样坐着很舒服?”“这是录像机吗?”“我看到你抱着膀子,腿架在那里,挺悠闲的。”爸爸说。“这个感觉如何?”吴老师问那个孩子。“没有评判,没有好、没有坏,心情能够接受,后边是正面语也可以。”
“再试着看一看你怎样描述对方才不会有抗拒和反感?”吴老师又向爸爸提出要求。“看到你好像在思考问题?”“录像机可以这样吗?”“我看到你靠着椅背,脚放在地上,看着电视。”“听到爸爸这样说,孩子现在有什么感觉?“没什么反抗的感觉了,平静了。”“爸爸在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我只是在描述他目前的状态、姿势,把他的样子在我大脑里拷贝出来。”当你这样做时你觉得心情如何?“很平静啊”“当你说‘好好坐着,像什么样子’时是什么心情?”“我很生气”“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跟前边那个爸爸沟通还是愿意跟后边这个爸爸沟通?”“跟现在这个爸爸。”
  “在主观判断中,哪一些词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抗?”“又、总是、从来”“录象机法容易吗?”“不容易”“主观判断印象深吗?”“深”“每个人都深受其害,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改变的方向。有人说改变难,难是我们做的理由而不是我们不做的理由!”
当爸爸进行主观判断时,一开始沟通就中断了,后面就难以建立关系。当爸爸客观地拷贝孩子的姿势和动作时,他自己是平静的,孩子也是平静的。当孩子觉得爸爸在客观描述他时,他就没有抗拒,他就愿意跟爸爸继续沟通下去。因此,录像机法的好处就是让沟通继续下去有了可能性。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