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在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方面的雏型。因些,近年来,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左右, 目前,有近3亿儿童、青少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 前不久,记者分别对湖北省大悟县、河南省淮滨县、武陟县和山西省昔阳县的12个乡镇共100个中小学学生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发现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盲目性太强。 由于大多数家长文化素养质偏低,所以他们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教子成龙”之方 ,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在所调查的100个家庭的200名家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2人,占6%;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有26人,占13%;初中文化程度的有64人,占32%;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多达98人(其中还有32人未达到小学毕业),占49%。另外,48%的家长说不清家庭教育的真正含义,更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他们很少对孩子进行成才教育、成人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一切皆由其“自我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于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便偏颇地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学习也放松了要求。据统计,在100名中小学学生中只有28人曾得到过家长的辅导,有11%的家长检查过孩子的作业,查看过孩子的学业成绩单。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有74%的家长从未亲自给孩子买过一本书、订过一种报刊,从来没有就孩子的学习问题与孩子进行过交流,或者给予点拨、引导、鼓励。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 特别让孩子们难以接受的是,有半数的家庭缺乏文明教育,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言语污秽;此外,农闲时,有的还经常酗酒、赌博,严重污染了家庭的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在调查采访时,记者发现不少乡镇的成人学校和中小学校都设有家长学校,但仔细了解发现 ,这些家长学校已名存实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学生家长不能到校接受家长学校免费培训。 一位家长学校的老师介绍:“这些家长学校原本都计划每学期为家长们上两次课,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同时向他他介绍其子女在校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校有长互相沟通、不断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路子。可是每次家长学校开课,都只有30%左右的家长不能按时到,有的家长从来就没到家长学校上过课。”不仅如此,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老师、学校联系,对学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的教育,学校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难衔接起来。 “唯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依然存在 在农村,目前还有不少“唯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仍相当严重。他们要求孩子对家长必须惟命是从,若有不顺,便采取“高压政策”,甚至拳脚相加、施以棍棒。据统计,90%的家庭教育中都有打骂行为,这些家长似乎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却认定孩子不百依百顺就是错的,要让孩子“改”掉“叛逆”行为,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体罚。 记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50名小学生中,竟有49名都挨过父母打骂,而其中32名男生中有27人反映,他们在家里几乎天天都要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或打骂;被调查的50名中学生中,多次挨父母打骂的有46人,其中,有22人至今仍经常遭受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或打骂。 回忆受到打骂的原因,他们认为多数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吃饭较慢,起床后没有叠被子,星期天早上睡一会儿懒觉,平时爱看电视,节假日在家里没干家务等。黎林是某校初一班团支书,在校表现一贯很好。一次,学校上劳动课,老师要求他带劳动工具,而父亲不让带,父子俩因此发生争执,父亲以他“不听话”为由把他狠狠打骂了一顿。从此,黎林日渐消沉,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致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怯懦、孤僻的性格,有的甚至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一份心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常常产生心理失衡,所以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而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更高。 隔代教育徘徊于溺爱的误区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进城经商,致使一部分中小学生因父母双双外出谋业而被托付给祖辈们照料。于是,这些家庭的教育的重任也自然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根本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这些家庭的隔代教育往往含有很大的溺爱、娇宠成分。淮滨县某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程老师告诉记者:“我们班4 7名同学,其中有2 9名学生因父母都在外地务工跟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他们中有2 2人的成绩和表现均属较差,平时经常迟到、旷课,我在家访时发现,他们迟到 ,旷课的原因是每天早晨大人舍不得叫醒他们,遇到雨雪天气,大人又舍不得让他们顶风冒雨上学……”这种教育的结果不言而喻。 在被调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的孩子跟祖辈们生活在一起,然而,这些多辈份家庭的隔代教育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 其一、无原则的满足。有些老人们只是被动地承担起家庭保姆的义务,因而重“养”轻“教 ”、细“养”粗“教”或只“养”不“教”的现象十分严重。过分迁就孩子、保护孩子,而忽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老人们不论正确与否,一概无条件地满足。要吃买 吃的,要穿买穿的,甚至连一些无理的要求也全部满足。结果使孩子自以为“小子天下第一 ”, 生在农村却不愿过艰苦生活,不知道爱惜东西。 其二、过分的代替、包办。另一种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缺乏教育和引导,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结果使他们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 其三、盲目的干涉、袒护。他们对孩子的活动干涉、限制过多,影响了孩子的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有些老人还容易阻挠、干涉和指责子辈对孙辈的教育,充当了孙辈的“后台老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父母如果批评指出,老人便出来干涉、包庇、袒护,做孩子的“保护伞”和“ 辩护律师”。结果,一方面使父母的教育失去尊严,一方面也使孩子养成只能听表扬而听不得批评的坏习惯。这种做法无疑阻碍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鉴于此,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问题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老人们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支持和帮助年轻的父母教育好第三代。 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未来教育的发展。我们建议着力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培训家长,尽快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学校可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的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促进农村家庭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溪 清) |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