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图书五花八门
分析一下市场上出现的几百部家教图书,大致分为这样一些类型:
一、有关早期胎教和幼儿教育,针对的读者是妈妈和准妈妈,也有一部分是针对爷爷奶奶的;
二、名校崇拜驱动下的“新模范少年”故事,如《哈佛女孩刘亦婷》、《送子上耶鲁》、《我家笨笨上剑桥》等;
三、针对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如《做智慧型父母》、《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成功父母必读》等;
四、针对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拨乱反正”的,如《千万别管孩子》、《千万别教坏孩子》、《望子成龙大败笔》等;
五、写给孩子的励志书,如《自信地过一生》、《我平庸,我快乐》、《做最好的自己》、《我不再做乖乖女》等;
六、传播一种教育理念,如《做称职的父母》、《成功父母的私房书》、《美式家庭》等,前几年流行的《学习的革命》也属于此类。
是谁在写家教图书
家教图书的种类繁多,质量也良莠不齐。一些图书东拼西凑,东抄西抄,观点分散,甚至把违背教育规律的东西也抄进来了;有的作者匆忙推出几本,结果内容雷同。实际上,我们是可以从家教图书作者的身份来判断书的类型和质量。目前,市场上家教图书的作者主要有这样几类人:
一是取得了成功的学生本人,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成功的故事;
二是成功孩子的父母讲述他们培养孩子的历程和观念,记录孩子成长的经历;
三是热心教育事业、但本身又不是教育专业的人士,他们多以第三人称的口气对社会上的教育事件进行记录和点评;
四是热心家教事业的教育人士,如一些大学研究教育的学者、教育研究所的专家,他们期望用科学来武装父母的头脑;
五是海外的家教专家,或者有海外生活经历的人,他们以旁观者或体验者的身份,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家教观点和经验;
六是纯粹只热心于家教市场的人,他们要么自己操刀,要么请人操刀做伪书,图的就是眼前利益。
“望子成龙”让家教书走红
家教图书走红并非偶然,有着多种原因:
一是牢牢抓住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心理,以及学生渴望成功、需要榜样的心理;
二是现行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弊端,特别是一味重视应试教育,德、智、体不能全面发展。怎样进行素质教育,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很容易引起父母共鸣的;
三是国外家长在学校要进行如何做父母的教育,结婚前后也会在社区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而我国的家长教育是一个空白,许多人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己不算太成功的父母就更有学习的需求了;
四是家长的名校崇拜,认为考上了名校才是成功。所以,哈佛、耶鲁、剑桥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五是和整个社会充斥着的一种浮躁心理密不可分。当前,许多人不愿意刻苦钻研,总是希望找到捷径。一些家长也是这种心态,希望能够照搬照抄书中的经验,克隆出一个天才;
六是因为出版社或图书公司的包装和宣传。看一看哗众取宠的标题,“千万”、“必读”、“必看”、“宝典”、“黄金法则”等字眼,哪一个不吸引读者?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以及御用书评人的违心书评,一本本书都在诱惑着家长和孩子。
家教书让家长无所适从
这些图书除了让出版社和书商大赚一笔之外,对家长和孩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总体上说,存在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相互矛盾。这本书上教你要注意在细节上教育好孩子,而那本书教你只要引导好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就可以了,千万别管孩子。是用“哈佛标准”,还是用“快乐原则”,家长们失去了判断力;第二种情况就是书中讲的东西和现实情况不相符。书中说美国孩子学钢琴很快乐,可自己的孩子学起来却很痛苦。书中说多和孩子平等对话,可现实中孩子根本不愿意和你对话;第三种情形是家长极端迷信书中介绍的方法,一切照搬不误,这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孩子在各方面确实有些进步,但也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二是照搬什么“轻松学习”、“玩中学习”之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第四种情形就是家长阅读这些书后,进行甄别,消化和吸收了其中的有益成分,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实际上,家长应该明白,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更何况是高级动物的人呢。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没有一本能够真正解决所有问题的书。即使是同一个课堂,同一个老师,学生的发展也是千差万别的。素质教育本身就强调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模式化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成功的个案仅仅是个案而已,不是具有普遍推广性的教育规律。因此,不可照搬照套。当然,以一颗冷静的心,读一读这些书还是有些借鉴和启发的。真正要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建议家长读几本教育学理论方面的书。家教图书,就当休闲读物罢了。来源: 光明日报 (叶雷)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