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北京青年报:家长,当朋友还是当杀手

17年前 [07-05 09:06 周四]
北京青年报:家长,当朋友还是当杀手
 
                                   来源:北京青年报:铁铮   
  家教感言  
  
  3岁幼儿不识“蕉”父母联手“灭”亲子———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真有老子打死孩子的例子。在儿童节那天有媒体报道,河南某市一位区政协委员夫妇俩竟打死了自己的女儿。可怜这个只有3岁的孩子,只因为不认识“蕉”字而引来了杀身之祸。乖乖!3岁的孩子啊,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不认识那个“蕉”字不是太正常不过了吗?  
  
  像这样置孩子于死地的父母的确是极少数。但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超出了孩子所能达到的标准,却不是少数父母所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父母,甚至在孩子眼里成了白雪公主的“后妈”!同在儿童节这天,有记者公布了对50个家庭的调查结果发现,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并不懂。  
  
  如今,大多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这就容易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任何教育培养孩子的经验,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一旦发现问题后悔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二是容易把期待集中在这仅有的一个孩子身上。成功了是100%,失败了也是100%。这两点结合在一起,特别容易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值,以至于孩子根本就达不到。对此毫无意识的家长继续训斥打压,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强烈的对立关系。我的一个朋友,与正上高三的孩子基本上无法沟通。  
  
  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之所以出现障碍,其主要原因有三:家长用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的想法;用过高的、成人的标准要求正在成熟、成长的孩子;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条件,一味地与其他孩子攀比。  
  
  作为家长,吃过的盐都比孩子吃的饭多。所以,总想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孩子的思考,用自己的教训避免孩子少走弯路。这原本没错儿。但孩子是个独立的人。孩子再小,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成人的思维方法和孩子也会有很大的差距。做家长的只能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对孩子的思想施加影响,而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问题不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会冲突越来越大。或者孩子过分顺从家长,没有了自己的思想。这其实也很可怕。毕竟家长不能替代他一辈子啊。  
  
  不少家长都没有学习过儿童、少年、青年心理学,当然也很少学习教育学,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凭自己的想象。这样提出的要求难免会带有浓郁的成人色彩。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比如,孩子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坐得住,不可能像大人那样能自己独处,不可能像大人那样稳定。如果按照家长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十有八九是做不到的。  
  
  一家就一个孩子,评价孩子的参照系就瞄准了人家的孩子。而多数家长都是看别的孩子的优点多,恨不得各家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这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于是,有的家长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好,或者拔苗助长,或者训斥挖苦,不但闹得孩子没了自信,搞得自己也灰溜溜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况,孩子和孩子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单纯地比较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聪明的父母会从孩子自身的条件出发加以必要的引导,而不会是人家的孩子学什么,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什么,更不会人家的孩子会什么,就一定让自己的孩子会什么。  
  
  一些家长总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替孩子作取舍。自己小的时候特别想学弹琴没有条件,就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圆自己的钢琴梦。自己当年没能上成大学,就无论如何也要逼着孩子考进大学。自己觉得学好数理化才是真功夫,就不管孩子对文学的兴趣。这样做的结果,要么就是扼杀了一个天才,要么就是孩子勉强按家长说的做了却没有太大的成绩。  
  
  在家庭教育中,还是要提以孩子为本。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而且是从多方面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仅仅让孩子吃好、喝好,还要让孩子精神愉快、心理健康。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做知心朋友。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