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负担
中国:孩子很苦 美国:也不轻松对于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大家最关心的是两个国家的学生负担情况。河北区某中学的一位老师向在场的美国专家询问:“我们中国的孩子学习都很苦,听说美国的中小学生都很休闲,是这样吗?”来自美国加州阿苏瑟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克里斯弗·奎恩马上否定了这个看法:“不,美国的孩子也很苦,他们的学习负担非常重。”面对着大家的疑惑,奎恩博士列出了一组简单的数字:美国的高中生要在高中阶段修完230个学分,每门课程5个学分,所以每学期至少要修完6门课程。教师的负担也不轻,每位教师每周要上36节课,合27个小时。而且,在美国,只有约70%的学生可以高中毕业。
虽然两国学生同样承受着学习压力,但是给人的感觉还是美国学生的负担要轻一些。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牛顿中学校长史蒂芬·李解释道,这是因为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生承担压力的方式不大一样。他说,美国基础教育体系是以学分制为基础,这样,学生的压力就被分散了。美国学生不需要一试定终身,高中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升入高等学府,每一个课程的学习都会影响到他们能否顺利毕业。史蒂芬校长认为,正是中国的孩子们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高考这道唯一的门槛,所有的压力和负担都指向一个点,因此压力显得尤其大。
目前,学分制也是中国中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天津市普通高中2006年秋季起已经开始实施学分制和选课制,高中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课程。今后,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也将逐步改变。
关于网瘾问题
中国:谈网色变 美国:网瘾相对较轻
现在,很多中国家庭都谈网色变,尤其是假期,家长们担心孩子上网玩游戏成瘾。媒体对网瘾少年的报道也不少。当笔者问到史蒂芬·李校长,美国的家庭是否出现担心孩子这种现象?美国的孩子上网成瘾的多吗?美国是否也将治理孩子上网成瘾作为教育课题?史蒂芬·李校长表示很惊讶,他说他不愿意相信中国目前存在着网瘾问题,更觉得孩子猝死于网吧这种事情让人匪夷所思。他说,网瘾现象在美国并不多。据了解,相对于中国,美国网吧的数量较少,甚至有人说,在美国找一家网吧要比找枪店难得多。在管理上,美国开办网吧的审批手续比较严格,在一些城市,政府已经把网吧列为特殊行业,经营网吧也需要申请,并对网吧的营业时间作了限制,有的地方甚至要求网吧内必须安装摄像机。
针对中国孩子的网瘾情况,他认为,沉迷于网络是孩子的一种逃避行为,当面对各种压力和选择时,网络成为了他们最好的去处。史蒂芬·李校长建议家长和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网络外的空间大了,网络的魔力才会没那么可怕。
关于校园暴力
美国:学生不信任学校 中国:家校不契合
校园枪击案在美国时有发生,治安已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史蒂芬·李校长对于频频发生在美国校园内的枪击及其他的暴力案件也深为担忧。他认为,这些暴力事件导火索虽然简单,但背后的原因却是深层次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感,导致他们的情绪失控。史蒂芬·李校长认为,加强学校安全,光有学校保护是不够的。最需要做的是,家长一定要跟孩子搞好关系,不能过度施压,学校和家长要成为学生最好的倾诉对象,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对于校园暴力现象,本市河北区教育局的李凤才局长认为,校园暴力是一个综合问题,来源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一种信息上的反差,即在家里大多数孩子接受的是宠爱式教育,而在学校确实团队性质的教育。家庭的小团体教育与学校大团队性质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无法契合,这就可能导致校园学生之间的冲突。
中国:有人批评抱怨 美国:对其推崇备至
中国的教育,现在时常会被批评者用“批量生产”这类词来形容,批评者将矛头纷纷指向了这种统一标准的人才制造模式。当有人抱怨中国的标准化试卷、标准化管理时,岂料大洋彼岸的美国简直走向了“标准化”的极端。用参加这次论坛的丹尼斯·帕克博士的话说,美国的教育生活在一个庞大的数据里面。帕克博士介绍说,美国的中学教室里都常常贴有一张统计表,在这张表上,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被制定成了曲线图,以作为考核和进一步学习的参照。在考试结束后,学校会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去分析学生的每一张试卷,了解该学生在思维和答题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
史蒂芬·李校长说,美国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就是对所有的学生期望值都很高,这就必须用教学制度的标准化来指导教学。此外,和中国一样,美国也存在教材的变化问题。他介绍,美国各个州都由自己制定教材,必须每七年更换一次,这也是一个必须执行的标准之一。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美国:能力即素质 中国:升学也反映素质
美国加州阿苏瑟大学教育系教授凯瑟博士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多少,看作是能力培养程度的一个标志。他认为,美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他说,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美国小学生二年级时就知道如何使用地图,阅读数据,开始研究诸如动物或昆虫等问题;四年级时开始能用地图、照片、图表来理解世界各地区及其气候的不同;五年级时能列、读表格,能利用图书馆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信息进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构的报告;六年级时能使用百科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完成独立的研究计划。而正是学分制保证了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地考虑学生素质和能力。据其介绍,高中学生需完成加州大学制定的全部选修课程才有资格进入该大学。相比之下,如果一考定终身,就很难将这种多元评估落实到实处。
关于素质教育,河北区教育局的李凤才局长认为,理解素质这两个字不能过于狭窄,不是掌握一两个技能就是素质,也不是多修了一两门课程便是素质,素质应该是一种非常综合性的东西,由这种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升学能力未尝不是素质的表现。升学能力基础之上的多种能力的培养,是中国目前素质教育的一个出发点。李局长认为,现在天津市广泛进行的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方面的努力。他介绍说,河北区从2003年进行小学教学改革,2005年中学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教研室开始运用综合技术考虑课程的设置。他们在制定了大纲规定课程的同时,还开设部分以学校为本的课程。与此同时,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也在逐步打开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关于能力与知识
美国:从能力到知识 中国:从知识到能力
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而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目前我们所思索的问题。在美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却是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美国的凯瑟博士认为,传播知识对教师来说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教师要么轻松地浮在知识的海洋里,要么被淹没在里面。知识对于教学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教师授课的关键不是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而是要尤其重视教育过程,重视传授的技巧和学生接受的可能。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
史蒂芬·李校长也谈道,中国与美国教育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中国的教育是传统式的,美国则是互动式的。在美国,首先强调的是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此在美国的基础教育里,特别强调提高说服力技巧。中国教育界的研究者们提道:美国这种源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教改,在提倡“能力培养”、“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基础知识严重不牢固、没有形成学科体系的问题。史蒂芬·李校长也承认,有些课程不是以单纯的能力培养就可以学好,识记与背诵显然不可缺少。事实上,现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一贯方式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授知识被提高到了一个至高地位。对于这种现象,李凤才局长说,现在许多家长都是主动要求老师加课,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重学历、重升学,另一方面也与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所以加班加点这种违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作为学校,也常常不得不偶一为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是知识的极端,也不是能力的极端,而是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结合。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