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VS身教 家庭教育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转自:百灵网 www.beelink.com
第一大纪律:
关键词:权威VS尊重 错误的认知:我必须所有的事情都是权威的。 错误的行为:因为我是权威,所以孩子必须无条件的信服我的观点,我让他做什么无需解释,“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是最好的方法。 错误导致的结果:孩子的抗拒心增强,沟通难度升高,自尊心低落。 结论: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有小孩都希望自己被接纳。 正确的认知:在尊重的前提下,做孩子的道德评判、生活教练、人生导师。其实任何孩子都有有别于他人的长处,就看你如何去鼓励他发挥长处而往正确的轨道上去发展。 正确的行为:本着互相接纳、互相尊重的原则引导对方共同探讨自己的观点,以开放式的沟通去让孩子自己感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导致的结果:亲子沟通和谐,具备走进孩子心灵的绿卡。 举一个例子,选择题:你更愿意面对一个怎么样的领导呢? A拥有经验,可以建议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员工意见及建议尊重并重视+尊重每个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思想。 B 拥有经验,有些事允许你做、有些事坚决不允许你去做+从不采纳或很少采纳员工的意见+不允许员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思想。 广大家长肯定会选择A ,为什么呢?因为“宽松的环境、有安全感的权威引导、自己本人和观点充分被接纳”是我们选择领导的前提。 不要试图认为孩子真的是什么都不懂,这样只会让自己与孩子的亲子沟通产生隔阂。同样,如果你能够像A那样对待自己的(员工)孩子,孩子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大纪律: 关键词:言教VS身教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榜样是最好的激励。父母因为很多缘故,自然而然的变成为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很多家长都习惯了用说教的形式来教育子女,“我能害你吗?按我说的做就没错,别学我,我是大人”。 我们联想到了中国内战时的一段细节。国民党军队常说的一句话是“都给我冲,不冲的军法处置,别在我后边,我是长官”,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而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冲锋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弟兄们,都跟我冲”。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找到中国内战最终以我方胜利为结果的原因了吗?如果你是士兵,你希望站在那个阵营呢? 孩子也同样什么都明白,“与其你总让我去做,可是你为什么不做呢”。这是孩子的内心真实写照。 一则真实的故事。宋涛是某大学教授,而李大中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公司老总。宋涛的孩子很快乐,和李大中的孩子在一个班。宋涛的孩子在班里学习很好,而且人缘也不错,尤其口才,简直可以用出口成章来形容这个十岁的小孩子。李大中就约宋涛在宋家会面,想要看看到底宋涛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后来宋涛说:“我的孩子就是能看书,其实我真没下什么功夫管过这孩子”。于是李大中就让秘书记下了宋涛孩子都读得是什么书,然后就安排公司的人去买了很多很多的书,全是按照宋涛的标准买的。回到家,也模仿宋涛的口吻给儿子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最有营养的绿色食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然后不让孩子每天踢足球了,就是看书看书看书再看书,结果发现在强迫孩子看书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孩子学习反而不行了,而且居然偷偷学会了用收音机在卧室里收听英超联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才发现,李大中和宋涛最大的区别在于“给我冲”和“跟我冲”,李大中回家就和自己的朋友们谈论生意打麻将,那么孩子呢?环境在哪里?。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感悟到的是什么呢?“没有适当的环境,却要求孩子有那样的特质,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第三大纪律: 关键词:说教VS引导 其实家长最困惑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沟通”。很多家长不懂得情绪控制,经常会把沟通就理解成“说教”,尤其是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其实当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生两种情况:发泄,压抑。 我们举一个例子,家长常扮演的角色。当然,这些角色都是反面的: 背景:小明妈妈看到小明脸上有两道被抓伤了痕迹,事先小明的成绩已经连续三次考试连跌7、8名了。 第一种职业:汉奸。 小明我告诉你,我都说你多少次了,你屡教不改,我不打你,我让你爸回来打你。 你犯过的事我没和你算,我都攒着呢,等出大事和你一起算。 第二种职业:警察。 我说过,你不准哭,你要是再哭,我可要惩罚你了,我的政策你是知道的。 今后不允许你再惹事,否则小心我把你皮,和你的血。 第三种职业:假冒伪劣导师。 你已经很大了,你应该懂事了。 中学生了,不能再让妈妈操心了。 你应该为你的行为去反省。 你真的感到你很懂事嘛? 第四种职业:事后神仙 我就知道你不是省油的灯。 怎么样,学习成绩出问题了吧。早就料到了。 第五种职业:法官 学习成绩不好一定是好惹事导致的。 妈妈什么时候骗过你,就知道打假,百害无一利。 一定是你先动手的。 我不相信你了,你曾经总是欺骗我。 第六种职业:虚假的安慰者 没事儿子。 天塌了有你爸呢,谁也不敢欺负你。 其实殊不知,这些角色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不可逾越的伤痕。其实父母要说话以前,真的需要学会怎么听孩子去说话,然后再能站在对方的观点上来引导对方。 有下面的一段故事,张雪与罗华是同班同学,两个孩子几乎在春天同时感冒了,因为他们是同桌。张雪稍微厉害一点,罗华略微轻一些。他们在周一的早晨都不太想去上学了,于是发生了这样的一则对话: 张雪在即将出门时对妈说:妈妈,我今天头疼的可真厉害,好像还发烧。 妈妈显然听出了弦外之音:你头痛的很厉害,是吗? 张雪:是的,特别特别的难受。 妈妈:哦,你是不是感觉今天在家里休息一天会好些呢? 张雪:是的。这样会好些。 妈妈:你感觉你真的不能坚持了吗? 张雪:不能了,太难受了。 妈妈:好吧,你在家里休息一天,但是你感觉情况稍微好些的时候,就赶快的返回学校吧。在家里你看看能不能做些事情,比如看看书什么的?当然,这是在你自己认为身体能坚持的前提下, 张雪:好的,妈妈。我认为在家里看看书还是没问题的,我上午休息一下,下午就去上学。 罗华在即将出门前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学了,头疼。 妈妈同样也听出了弦外之音:必须去上学,不上学怎么行? 罗华:可是妈妈,我真的很难受。 妈妈:妈妈生病了还坚持上班呢?你为什么不能坚持,你必须去!你这样下去,学习肯定会受很大影响! 罗华:我真的很难坚持,就一上午可以吗? 妈妈:你是不是没写完作业? 罗华:没有。 妈妈:好,就算是妈妈给你批这半天假,你也得在家里给我好好的读书,要不功课落下了你可担当不起! 罗华:哦。 妈妈:我决定近期就去学校校访,看看你小子到底有什么鬼,一点病就不去上学。 罗华:哦。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看到了吗?即使是同一样的事件,不同的认知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第一大注意: 关键词:训斥VS鼓励 家长朋友,如果让你选择你的领导,你愿意选择A\B呢? A 经常会训斥你、批评你,但是自己也确实以身作则了! B 经常会鼓励你,遇到问题即使是你的错误,也会充分的鼓励你并一同去解决。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肯定是喜欢在那个喜欢鼓励你的领导下去工作对吗?既然你们都知道需要鼓励,那么孩子呢?孩子当然也需要鼓励了。 我们再做一道选择题。你更愿意和谁讲出你心中对育子的苦闷?A还是B? A 经常训斥你,对你罗列出你很多在亲子教育中失败的地方! B 经常鼓励你,告诉你,其实你很爱孩子,就是方法不得当。愿意踏实倾听你的倾诉的人? 我想,广大的家长朋友还是会选择B。既然大家都愿意和鼓励自己的人说心里话,那么孩子呢?孩子也是一样。 我们讲一则故事: 李伟和黄立是两个很聪明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一个单位的,都面临着从北京调到南方去工作,于是经过他们的商量,孩子们同意了跟随爸爸妈妈去南方,他们都转学到了南方的一所重点实验中学。 李伟和黄立因为学习进度和当地的孩子不衔接,所以学习很吃力,期中考试分别是班里的23名和30名。 李伟的爸爸得知孩子考试成绩后,对李伟说:你简直就是废物一个,都是一样的孩子,你吃的穿的都不比别人差,你怎么就靠这个烂成绩呢? 李伟说:我确实是因为自己进度跟不上,才失手的。 李伟爸爸:这都不是理由,人家那么多孩子都是转学来的,人家都没有考砸,怎么就你砸,我看不揍你是不行了。你不会的题不会请教老师,请教同学吗? 李伟:都不熟! 李伟爸爸:我看你就是废物一个,没什么大出息,连和人说个话都不会。行了,你后我看你也就是能做个民工了。 黄立也会到家里,告诉了爸爸自己的成绩:爸爸,这次考砸了,在班里能倒着数了。 黄立爸爸:是吗儿子,你认为什么原因让你考这么差呢?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黄立:主要是因为进度不一样,还有就是老师出题的风格我还无法适应。 黄立爸爸:你感觉和你与同学们不熟悉,不愿意请教有关系吗? 黄立:对了,有很大的关系呢? 黄立爸爸:没关系儿子,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距离中考还早着呢,慢慢来。刚来到这个环境,能这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爸爸已经很佩服你了。 黄立:爸爸,别说了,没考好,终归还是我的责任,我今后一定努力。 黄立爸爸:儿子,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够超越自己,爸爸来到新单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努力吧。 黄立:好,一起努力。 广大的家长朋友,从这则故事里,你们能悟道什么了吗? 第二大注意: 关键词:批评VS赞美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润滑剂是什么?感情。而批评总是能够把好不容易积攒起的感情吞噬,即使出发点是好的。而正确的赞美却能够成为感情的添加剂。同样的事情,即使我们目标是一样的,我们正确地合理的运用了赞美,往往也能事半功倍。 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从下面的这三道数学题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1+1=2 2+2=4 4+4=16 一定是先发现了里面有一道数学题是错误的,对吗?这说明每个人总是会先关注错误。家长也是一样,总善于在孩子发生错误的时候去找孩子沟通,而往往运用的所谓“灵丹妙药”就是批评。 家长朋友,如果下面是你的领导日常的行为,你更喜欢哪种行为呢? A 领导总是能够聚焦你的劣势,比如你上班期间经常会接到关于家里事情的电话,然后就开始批评你,有时候甚至指责,全然看不到你的工作成果或很少看到。 B 领导总能够发现你与众不同的优秀特质,比如你总是能够提出工作上不符合流程,但是很有时实效的建议,然后鼓励表扬赞美你。 家长朋友,你喜欢领导哪种行为更多一点呢?肯定是B。为什么?批评是破坏性的,正确的赞美则是建设性的。 有一则故事,分别是批评、虚假赞美、赞美。 批评。曾经引导力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碰到过这样的一则案例。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曾经对数学特别的感兴趣,小学一直数学相当的好。所以我就没有怎么管过他的数学成绩。到了初中开始,他的成绩开始受到更多同学的冲击,我一看不行了,就开始加了把劲,只要他作业错一道题,我就批评他,从来不会放纵他骄傲的态度。这位妈妈说,她看了很多家教的书,所以从不打孩子。可孩子为什么就从初中开始不喜欢学习了呢?其实引导力认为,孩子缺乏兴趣恰恰是因为这位妈妈的批评导致的。为什么?因为每当做错一道题,就会招来批评,就像你小时候用勺子喂孩子吃药一样,如果勺子伸过来有可能是糖水也有可能是药的话,孩子索性不吃好了。学习也是,当兴趣被批评和惩罚力压的话,谁还喜欢冒着风险去完成自己的兴趣呢? 虚假赞美。小澜学习一般化,其实主要是因为没有兴趣,可是小澜就是喜欢手工。于是她的妈妈根据引导力的书籍,开始对孩子使用“赞美攻势”,结果孩子不仅没有被唤醒学习的兴趣,反而对妈妈的话从此再也不信任了。妈妈是这样说的:“小澜啊,别再玩手工了,那东西长大了连工作都找不到,你还是好好学习吧,你比任何的孩子都聪明”。引导力认为,这位妈妈说的话是典型的“正确的废话+虚假的赞美”,孩子是有辨别能力的,这话当然没有用了。 赞美。曾经的一个小孩子学习很不好,每门功课都在学校里是倒数第二,而且倒数第一是一个弱智儿童。这个孩子唯一的优点就是喜欢足球,于是老师安排每天写日记,这孩子就是把日记里写上足球评论。老师和这个孩子的爸爸都打击孩子,说些这个什么用都没有。后来这个孩子的妈妈下决心自费供孩子上大学,孩子受家庭影响,准备医学。结果孩子妈妈给了孩子一句鼓励,“其实你应该学新闻,因为你的文笔和口才很好”,结果这个孩子因为这句鼓励,就开始在学校里做兼职的足球评论员,起初稿件经常被拒绝,但是妈妈话让这个孩子有很强的动力,时刻在想“我绝对比别人强,我妈妈说的。”于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补充,这个孩子的稿件终于开始被各个媒体接纳了,于是这个孩子开始转读新闻学,现在是新闻学的博士在读生,而且现在在他所属的科研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发现什么了吗?赞美永远都比批评有效,赞美不在数量多少,而是看看是否赞美到了点上,真正有效的赞美,哪怕只有一句,便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三大注意: 关键词:关闭VS开放 沟通是从倾听开始的,首先要让对方知道你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沟通还要注意“关闭”与“开放”的区别。想让对方开放的和你沟通,你自己首先要开放。“开放”永远比“关闭”要积极。举一个例子: 鸡蛋如果是让小鸡自己开放的话,那么出来的是一只小鸡。 如果我们一定要生硬的让鸡从里面出来,而不是让鸡自己开放的话,那么锤敲后,出来的是一只鸡的尸体。 选择题,如下的领导,你更喜欢在谁的手下做事: 面对一项工程,你和领导有不同的观点。 A 领导不愿意感受,不愿意了解,否定了你表达自己感受和建议的权利。 B 领导愿意接受自己员工所说的,表示他承认员工有表达自己感受和建议的权利,并谈成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权利,双方讨论。 我想,作为员工,你更喜欢B,对吗? 说明什么了?同样是沟通“关闭”与“开放”有着天壤之别。 讲一则故事,故事里孩子的妈妈是否运用了正确的开放式回答,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小雅前一天放学前听说今天要到预防针,于是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对妈妈表示,自己今天不想去上学了。 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说:你今天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呢?可以告诉妈妈吗? 小雅:反正就是不想去了,想在家里休息一天,我讨厌学校。 妈妈:是什么原因让你讨厌学校呢?是作业没有完成还是和小朋友闹别扭了?告诉妈妈,妈妈一定能够有办法帮你解决。 小雅:其实也没有啦,作业一直完成了,也没和小朋友打架。 妈妈:那你还会有什么问题让你不愿意上学呢? 小雅:其实也没什么,如果我告诉你,你真的不会责备我并且帮助我吗? 妈妈:是的,妈妈一定是你坚强的后盾。 小雅:其实就是今天打预防针,我怕打针,我不想去。 妈妈:哦,是这样呀。还记得那年你感冒,咱们在医院里住院吗?每天都要打针,多痛苦呀。其实预防针就是来预防这些事情的。 小雅:记得。但是,总不能老轮到我的感冒吧。 妈妈:你们办多少同学都感冒了呢?平均五个孩子就会有一个,对吧。所以你来选择,是现在预防,还是期望自己变成那五个孩子里的其中一个呢?妈妈的观点是预防总比得病好。你的观点呢? 小雅:那好吧,我去。 不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说:小雅,你一直是好孩子,怎么今天说不去就不去了,你到底怎么了? 小雅:就是不想去。 妈妈:不上学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必须要去,否则妈妈会生气的。 小雅:我真的不想去,我就是讨厌学校。 妈妈:我告诉你,上学是为你好,你别以为是为你妈妈学的。你肯定是和同学打架了或者是作业没完成。我今天就送你去,到底问问老师你出了什么事。 小雅:妈妈,别去学校了,我告诉你还不行吗?我不想打预防针。 妈妈:打针不疼,别怕。快去,不去我就生气了。 于是,小雅在妈妈的强迫下去了。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发现什么了吗?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善于引导孩子,而孩子也可以在引导中悟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只会用封闭式的口气再指挥孩子,丝毫没有给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空间,典型的“骗子(说打针不同)+法西斯(集权管理,没有沟通)”。你们想做哪个家长? 第四大注意: 关键词:消极VS积极 (导向问题) 凡事肯定是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即消极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科学认为,同样的事件,消极的导向与积极的导向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下面是一道选择题,你认为谁更能够很快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家培训公司遇到了研发人员的毁约,科研项目面临着瘫痪的危险。 A 这可怎么办,研发人员不干了,咱们这个项目可就全完了,工期不能如期完工,这事可就麻烦大了。 B 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研发人员毁约)居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凡是必有其因果,一定对我有帮助,我又得到了一次成长的机会。问题一定有我的责任,我必须积极地去改正。 同样的困难,不同的导向给了这个团队不同的力量。 孩子也是一样,就看我们给他什么样的导向了。 讲一则故事: 小翔和小航是同班同学,他们其 中考试成绩都很一般,班级排名小翔35、小航38,距离中考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了。 家长会结束后,这两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各自产生了这么两种导向。 小翔的妈妈说:儿子,你能不能争点气,距离中考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就你这个成绩,别说重点高中了,就是普通高中都没戏,你天天还就知道玩,玩咋那么好啊,你啥时候能懂事啊。你想把妈妈气死啊,告诉你,你要是考不上重点高中,我就不要你了。 小翔得到的信息是:1、我不争气,妈妈否定我了。2、只有一年半了,我没戏了。3、既然没戏了,就玩吧。4、我根本没想气死你,你却拿这些事情来威胁我。5、我今后有了孩子绝对不让他上高中。 小航的妈妈则给了小航积极地导向:儿子,胜败乃兵家常事,妈妈始终相信你还可以有提升,现在距离中考还有一年半,我们平均每个月为自己提升一名,我们就可以杀到20名,如果我们再加把劲,我相信你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小航得到的信息是:1、妈妈在鼓励我。2、胜败乃兵家常事。3、妈妈还相信我,妈妈把压力留给自己。4、每月追赶一名似乎并不难。5、考高中的主动权还在我的手里。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看到了吗?同样的事件,不同的导向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力量。 第五大注意: 关键词:和别人比VS和自己比 人最大的敌人是谁,使自己。战胜自己,才是永恒。 我们经常在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时候,我们会怎么说孩子呢?其中惯用的伎俩可能就有如下两条: A 你怎么不和好孩子比,专门和那些落后生去比呢! B 你看看人家隔壁小新,门门功课都是第一名。 你们认为谁对啊?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是B。但是很遗憾的告诉你们,这两条都不对。你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就是但凡这本书里的题目,肯定是有一个正确的,其实你们大人也会粗心,不是吗? 面对错误,我们改掉就好了,超越自己才是最好的竞赛。 如果你对你太太说:你看我们办公室的小杨多好啊,穿衣得体、说话客气、多有女人味,你怎么就不能和人家比比,你看看你,现在就是一个黄脸婆。 你太太会怎么想?天呢,你是不是嫌弃我了。 如果你对你老公说:你看看我们单位的老刘,工作多卖力,赚钱又多,而且对老婆孩子那么好,你再看看你,什么德行,不务正业、吊儿郎当。 你老公会怎么想?天呢,你嫁他算了。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知道你不能和你的爱人说这样的话,可为什么却总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呢?难道就是因为孩子小,无从反抗吗? 讲一则故事: 这是一个我们接触过的这事的对话案例。 妈妈:小叶,起床了,快点。不起床我可收拾你(命令的口吻)。 小叶:知道了,唉。(无奈)。 妈妈:人家隔壁小阳都已经上学走了。(和人家比) 小叶:知道了,小阳天天去那么早,学习一样不如我。(已经不耐烦了) 妈妈:你学习怎么不和一个好学生比,专和他比,你怎么我和小马比(看看这家长,简直就是奴隶主,起床和小阳比,学习又和另外一个人比,你以为你的孩子是圣人吗?) 小叶:行了行了,那个小马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就知道学习。(疲于应付) 妈妈:有没有朋友是现在你关心的问题吗?你的任务就是学习,明白吗?(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别人) 小叶:我知道了,行了吧。别那么唠叨行吗? 妈妈:你看看你的同学,谁说他妈妈唠叨啊?妈妈天天这么早起来伺候你,你看看你那德性,我怎么摊上你这么个孩子。(言谈间小叶已经感受到了妈妈的嫌弃)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么几个问题:1、小叶没有自己发表观点的舞台2、小叶的妈妈想让小叶明白,学习好才是好孩子,任务只有学习,没有别的。3、小叶认为妈妈嫌弃她了。4、小叶已经对妈妈的话一定都不愿意接受了。5、小叶最起码讨厌了小马和小阳。6、妈妈的价值观强加,让小叶慢慢的丧失了自己的生活乐趣以及正常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第六大注意: 关键词:大家的责任VS我的责任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大家怎么回答。 下雨了,你上班忘记带伞,你要付多少责任?答:百分之一百。 你和你太太下班回家,都忘记带钥匙,你付多少责任?答:百分之五十。 你们项目组十个人,大家忙于过年,把项目给做砸了,你付多少责任?答:十分之一。 学校、社会、家长、孩子、智力。你的孩子学习不好,你付多少责任?答:五分之一。 我想告诉你们,以上的答案除了第一个是正确的以外,其它全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最大的弊病就是责任共担,毛主席都在“十年动乱三七分”的问题上推卸自己的责任,可见这种弊病在中国有多么的可怕!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把上述几个问题的答案改成“责任在我”,那么我们忘带伞、忘记带钥匙、项目流产、孩子教育出问题等问题出现的概率不就降低很多了吗? 中国的孩子现在普遍没有责任感。讲一则故事: 在一所大学里。中国学生的宿舍和日本学生的宿舍是邻居,中国学生的宿舍厕所和日本学生宿舍的厕所几乎都堵上了。 中国学生做事的流程是这样的:1、查找堵厕所的真凶,并且让他出面亲自打扫干净。2、找不到凶手的话,则由宿舍长出面收舍费,然后一起买工具处理问题。 日本学生的流程很简单:1、第一个发现的学生买来工具。2、悄悄的打扫,打扰的不要,然后处理完毕。 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中国的学生——伟大的民族复兴,我必须承担十四亿分之一的责任。 日本的学生——大和民族的复兴,我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PK日本 如果当这批孩子成为我们社会建设主流的时候,我们还有战胜对手的机会吗?斩钉截铁的回答:没有。 但是,家长会说,孩子没有责任感又不是我的错。 我再讲一则故事,你们看看是不是你们的错! 幼儿园有一个海洋球的大池子,孩子们都喜欢在里面玩。上午九点的时候,海洋球池完成了使命了,因为孩子们要去画画了,于是小朋友们各自去海洋球池边把球捡回去,大家在比谁拣得多、谁拣得快。下午放学了,孩子们在池子里等待着父母来接孩子。于是一个孩子就开始不断的方池子里捡球,结果他的妈妈说:“拣什么拣,你真傻,别人不拣凭什么你拣”。 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找到根儿了吗? 我们必须学会责任回归。家长、学校、社会、孩子,多需要勇敢的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在我!不要再推卸了。 |
|
|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