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我教女儿学英语袁鸿林

16年前 [12-15 19:02 周六]
      我选择将中外语言学习和相关思维训练作为我女儿的早教核心。
  因为在研究古今中外大量的成才个案后,我深感:语言(包括外语)的学习,对于幼儿的早教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而现代科学关于人脑在幼儿时期发展的基本研究成果,则使我坚信:语言的学习,以及和语言学习相联系的思维训练,应当成为幼儿早教的核心。而且,在早教中,多门语言的施教就更具有价值,只是难度也自然更高。
  女儿在一周岁时,中文已能说不少短语短句,而且口齿清楚。我反对教孩子方言、儿语,所以在家里只说普通话。当时并没有教她外语。其实妻子提过多次:你英语那么好,为什么不教她?我的回答,不是说太早就是说她还小。其实,在当时的意识中,我认定母语未学好之前不宜教外语。我也不清楚究竟是因为某些专家的意见呢,还是关于幼儿学外语导致语言混乱的报道,竟对我产生了如此恶劣的影响。但我现在却认为,如家庭或环境有条件,一至几门外语与母语同时教幼儿,不仅可行,而且更好。
  无论是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还是真实的事例,都可以对此验证。我有个外国朋友,他六七岁的孩子能说四种语言:英、俄、法、伊色列语,住比利时。父亲从事贸易,每天要用多种语言与世界各地的商人洽谈。据他讲,环境加上父母的着意教育,使孩子学会上述四种语言。他还说,他们犹太商人能使用三、四种以上语言的,很平常。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华人也会出现很多能使用多种语言的家庭。有报道说,在深圳的华人家庭,进行双语教育,非常成功。据现代科学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研究,语言的学习,从理论上讲是越早越好,在孩子呀呀学语之时,就开始教外语,那就最理想。如想让外语成为孩子的第二、第三母语,那么一定要在6岁前教,最迟不要晚于8岁。在十三岁后学外语,除非有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又特别下功夫,就很难有优异的成效。
  时下,英语学习成为不少学子的一大困扰。这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对有关,也很可能由于英语与我们的母语在思维和语音上相差太远有关,但根本的问题,在我看来,恐怕主要是学得太晚了。我女儿从2岁多开始学唱英语歌曲,4岁不到,就开始每天学习约2小时;至目前(5岁余),在听、说、读、写、唱方面已达到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再学一两年,她完全可以把英语当工具来使用,就像使用中文一样。这就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如想要改变目前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学英语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则完全可以提倡从幼儿开始学习。这样至少能做到,在小学时,已基本建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中学以上,便只是在使用中不断提高了。
  结合我们华人的具体情况,有两点特别需要说明:一、汉语的发声、发音和语音、语调,以及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与英语(包括其他西语)有着很大差异。而在2-8岁,孩子的听能、语言的模仿能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思维的兼容性,都处于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二、在此年龄段学习语言,特别是外语,对孩子的智商开发极为有益,甚至可以明显地改变大脑结构。
  据最近的《自然》杂志,科学家在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学习说两种语言可以改变大脑结构。这一发现解释了孩子比成人能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的原因。他们发现,说两种语言的人在大脑语言区有更多的灰质,学习语言越早,大脑灰质区的面积越大。 伦敦学院神经学家安德里亚·迈克雷说:“相对于只说一种语言的人,能说两种语言的人在大脑区域的灰质增加了。一个人在生命早期就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这一现象会非常明显,而大脑灰质区大小与对语言的熟练程度有关系。” 研究结果还显示,35岁后学习另一种语言也能改变大脑结构,但这种改变不如从小时候就开始学习的人明显。迈克雷表示:“这说明早学语言比晚学好,因为在早期学习,大脑更容易通过改变结构来适应新语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能力逐渐减弱。” 语言是高级思维的载体,也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实质上就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也是知识点的累积和面的拓展。
  从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讲,学外语就像学音乐一样,绝对有益无害,且越早越好。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从现有资料来看,幼儿学习语言失败,多半是方式方法的不当,而并非不该学习。
  2
  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施教,关系到幼儿语言学习的成败。
  某电视台主持人问我女儿,爸爸是怎样教她英语时,她答道:“他先把我语音搞会,再教我读。”她说的是真话,也是最简明的总结。
  我认为,学英语,第一位的是语音,对此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教女儿英语,最初主要是教唱歌,也认读字母卡,说几句简单的口语。记得第一支歌是《音乐之声》中的《Do, Re, Me》,第二支歌是《雪绒花》……后来买了好几张歌碟,一首一首往下教,太难的就让她听。哪个孩子不爱唱或不会唱?愉悦的歌声和着优美的乐曲,几十首歌唱下来,也就建立了一定的语音基础。从这个角度讲,英语确实是可以轻松唱会的。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正式给她上课。我特别注重孩子的听、唱、读、说,并且不嫌其烦地随时纠正她的语音。因为英文的很多音素,中文没有,小孩子有时就含糊过去,比如th的发音要用舌头伸出来摩擦门齿。我教那么多孩子,没有一个例外,都需要反复纠正,才能养成习惯。再比如说,中文更多用口腔的前半部发音,而英文大部分要压到口腔的中、后部去发音,舌头的运动和口型的大小等,这都需要经常提醒。中文靠四声来辨音,而英文听词,就要靠元音的轻重、长短来搞清,在句中更有强弱的变化需要注意。中文读起来一字一韵,英文读起来流水不断。而这些感受就要靠朗读来培养,我的语音很纯正,所以女儿主要是模仿我,跟着我读;慢慢快快,快快慢慢,来来回回地朗读。等语音没问题了,语速也有了,听力也就上来了。输入到一定的时候,她自然就会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我总觉得,语音不好,听力难上,说更免谈,学英语一辈子都会很累。
  结合少幼儿的具体情况,利用他们对声像刺激的特别敏感,因而记忆容易、深切的特点,充分使用外语原声声像资料,应当是首选的方法。这种方法,我称之为感受。视听资料,由浅入深,我主要用过《GO GO学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和《小乌龟学美语》等。这些,以及更多的迪斯尼系列动画片,都是小孩子特爱看的。在女儿视听时,我会适当讲解。讲透单词的词义,介绍使用的语境,放在意群或句子中讲,而不注重中英单词的对译。小孩子学中文,学说话,不是一字一字学。至少,他会抓意群。在我看来,一开始就用意群,或用短句,好过用单词。在最初,用单词也是把它当最小单位的意群。这样,孩子一开始就会感受到:语言是一种信息。随着他对英语这种信息的熟悉,有了纯正的语音,就能很好地感受到语言。只要他在感受了,你就成了,不用逼他去背。注意创造环境,让他反复感受。孩子学说汉语不是背出来的。让他反复郎读,实际上也是让他去感受。看动画片,很多话,孩子自己就根据情节猜出意思来了——他就感受到了。孩子对外语的感受能力很强,远远超过成人。所以,我用的教材有时会用成人的,而且会同时使用几种教材——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我差不多同时使用的,主要有《少儿剑桥英语》和《新概念英语》。剑桥的书有很多画,色彩丰富,字也印得大,又有不少的说唱资料,小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唱唱,颇有兴趣。但问题是零散杂乱,不如《新概念英语》,语言经典,一课一课,读起来特爽。尤其是当孩子进入文字认读阶段,过多的图画,反而成了干扰。
  3
  从女儿看着书本朗读开始,朗读就是我英语教学的主纲。
  结合英语角的教学实践,我把我的朗读方法总结成“哈利快乐英语角朗读三步法”:1)简单短句,着重单词元音长短、轻重和强弱在句中的差异和使用,感受纯正的英美语音,解决语音音素的问题;2)一般句子,着重连读、失去爆破(或省音)、变音等技巧,重点感受意群,并开始加快语速,形成语流;3)复杂长句,着重语调、运气、共鸣,重点感受思维方式和句法结构,并尽量把语速加快至(或接近)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的语速,实现与英美原声的接轨。
  我的朗读法,只强调反复的读和听,并不要求背诵,而主张深切的感受——眼到、耳到、口到、心到。读熟了自然能背也不错,但还是要看着书反复读,几乎没有笔头功课。我觉得,这样的方法,才符合像英语那样的拼音文字。就连单词都不背,因为通过自然字母拼音法的学习,把读音与字母组合联系起来,记住了读音,也就记住了单词。我国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撇开语音,专讲语法,死背单词。结果学习多年,好一点的学生只是能够对付卷子上的考试,听说还是不行,差一点的就几乎是一无所得。这种残废式的英语学习方法必须摈弃。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完全不同于象形文字中文,而用学中文的方法对付英语,自然文不对题,事倍功半,学生学得很累,所得甚少。这实在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上的最大误区。
  采用我的这种读法,无论幼儿还是大点的孩子,普遍感到快乐,没有压力。纯正的语音,畅快的语流,英语思维的语感,就从反复不断的朗读中,很快感受到,并很快能输出。从发音准确,到一课又一课的流利朗读,再到听懂、记住和脱口而出——感受到的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感。就拿女儿来说,从来不知背单词为何物,也很少动笔写,却也不知不觉就能拼读单词,能够在正式上课一年半后,读完剑桥的预备级、一级,读完《新概念英语》的第一册,进入第二册的学习(同时还在读PETS一级),不仅能认读,理解,而且能听能说能唱,语音纯正。我觉得,英语已开始成为她的第二母语。
  4
  学习语言,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一定还要有理解。
  在理解过程中必然要碰到很多难点。采用生动形象和简单本质的理解,对幼儿来说才容易接受并记忆。比如,理解英语名词的可数和不可数,我的讲解如下:一张木头做的桌子,你拿把斧子把它劈开,劈到最后,就成了木柴,不能再叫桌子——这种分下去却不能叫回原来名字的东西就是可数名词;一杯牛奶,你喝一口到嘴里,或拿一个勺子舀一点出来,无论你怎么分,它还叫牛奶——这种你怎么分都还叫原来名字的东西就是不可数名词。这种形象的说法,女儿一下子就领会记住了。
  学习语言肯定会有很多重复性的练习,好在幼儿并不厌烦这种练习。通过不断的重复,从不会到会,又从会到熟练。每个阶段,都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前进,同时又要让他们颇有成就感。因此需要在难易程度上始终把握好一个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添加新的知识,纵向横向地延伸出去。这个时候,语言课实际上也就成了百科知识课了。对于幼儿,这种设计是最为自然而又科学的。比如,当学到讲时间,学到各种数字时,我们也用英文来做算术;当学到气候季节,我也介绍宇宙天体。这样,一本看似枯燥的英文书,我却能把它变得像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故事书。我想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女儿最喜欢上我的英文课了。
  当然,在对幼儿教学中,也要设法游戏化。比如幼儿都很喜欢我的打牌学习法:用扑克牌大小的英语字母卡来玩抢牌,先读出字母,然后说出该字母起头的单词;说得快且说得多为赢。女儿在英语角玩抢牌游戏,做到“打遍天下无敌手”——输给她的就有好几位好斗的初中生。我甚至用做游戏的形式,教女儿学语法。比如,学习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我设计了“凤凰(主动语态中的主语)变小鸡(被动语态中介词by后面的宾语)”的游戏,反之,则叫做“小鸡变凤凰”。来回变那么几次,女儿既理解了句子,又感受到学习如同做游戏的乐趣。我还培养她在英语角当小老师,这样可以在教和学中互动,也可加强她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对此她也很乐意,有点像做角色游戏。当记者问我女儿最喜欢学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说:“英语——因为我现在已能教小朋友啦!”
  家长如果有足够的教育机智,便能善于挖掘教育契机,善于不断创设学习环境,善于寓教于娱,那么,孩子学起来并不会感到压力,反而是快乐!能够享受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乃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能否让孩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关键在于家长的引领。
  在一个快乐学习的环境里,女儿的进步超出了我的预料。从她现有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来看,不会低于初中生。从她听我上课,迄今约一年半,能获得这样的进展,其速度简直是一种奇迹。特别是这一切还是发生在一个五岁多的幼儿身上。冷静总结一下,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十分重要:1、早期教育的潜能确实非常巨大,我们现有的认识还不能充分地解释,但有一点恐怕是千真万确的:3—6岁是幼儿语言飞速发展的顶峰时期。2、方法得当,十分重要。囿于篇幅,在此无法详述。3、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因为我以现代私塾理念办起的英语角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环境,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小规模外语补习学校,也好像是在纽约的华人家庭——双语通行。
  5
  对我女儿而言,英语已不只是英语。
  幼儿学习语言,不仅是因为所学语言作为工具,本身已很有价值,而且对思维训练则更有价值。这就如同学习音乐,音乐带给孩子的东西会超出音乐本身。因为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又学英语、甚至还有其他语言,就会处于两门、多门语言之间各种思维的互相切换、转换,所以对思维训练就非常有价值。拿英语来说,它的语速非常快,其思维方式和汉语不同,两者的语序时常恰好是互相颠倒的。如果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或正在形成过程中,用各种语言,也即各种思维形式对他进行训练的话,那么,对于思维反应的敏捷性、思维形式的多样性、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对于思维空间的打开、以及以后思维上的创造性,都会非常有利。所以,我不只是把它当成学一门英语而已,除了语言本身,通过多种语言的转换,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女儿正式上英语课半年之后,我又给她开了日语,学习的方法大致如同英语,只是用时较少,进度稍慢。等她基本过了语音关,我选了日本人编的《新日本语基础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为主要课本。因为里面有日、英文的对照单词表,我在训练她用英文和日文相互切换,而不是只通过母语中文来理解。按计划,过了今年春节,我将给她开出第四门语言——法语。两门东方语言(中、日)和两门西方语言(英、法),它们彼此之间的语音语法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大,对进行思维训练很有价值;它们的实用性也很强。在我内心,希望女儿无论今后从事何种专业,都能做到学贯中西,有所贡献。在我看来,现今的研究者或学问家,无论在哪个领域,离开了多门语言,是难于成为大家的。
  女儿经过早期中外多种语言的训练,究竟收获如何,客观地说,还有待时日的验证。但直观地说,我觉得她已在思维方式上、理解能力上、表达反映上、情趣爱好上,乃至综合气质上都体现出一种非同一般的境界。当然,这种境界的出现,还和其他方面的学习有关,比如音乐、绘画艺术的熏陶等。而在语言上的收获,比如说在英语上,虽已颇为超前,但却还是一种显性的东西而已,与内在隐性的东西相比而言,似已无足道之矣。 [来源:爱的智慧早教园]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