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体育专有名词。如果宝宝在玩乐过程中被宣布“暂停”,远离快乐宝地,离开依恋的玩伴,对小宝宝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难受的呢?
宝宝两岁左右时最逗人喜欢,他不但会跟着你的指挥棒团团转,且能用心观察你,热衷模仿你的一举一动,十足一个可爱的小木偶。但宝宝也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各种各样与大人对着干的事,比如:争抢、推人、打人、咬人等等。一旦宝宝做出这些“出格”的举措,父母免不了会呵斥制止,或威胁打骂。这种高压方式除了奏效时间短、效果不如意外,也显示了暴力背后你的无能。那宝宝打不得、骂不得,就由他“造反”啦?当然不是,“惩罚”是有技巧的,这就是“暂停”。
比赛中,队员要重组,再次研究对策,教练会向裁判员请求“暂停”!但如果宝宝在玩乐的过程中被宣布“暂停”,自己的切身利益直接受损,不但“玩权”被取消,远离快乐宝地,还必须离开依恋的玩伴,形影相吊地独自“静坐”——对小宝宝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难受的呢?对2岁以上的宝宝施行暂停,你的“惩罚”技术会显得文明、自信且卓有成效。但在实施前,你还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哦!
实施“暂停”处罚的目的
1、给宝宝一点时间检讨自己的“违规”行为(至少知道自己“做错了”);
2、让宝宝学习遵守规矩;
3、提供一个让他冷静下来的机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父母而言,你不必对宝宝吼叫、打骂、威胁或打屁股。采用平静的“冷处理”方法,让那些精力充沛的宝宝“坐冷板凳”数分钟,这对没有耐性的宝宝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和不轻的惩罚!
“暂停”胜过粗暴的处罚
在当今充满暴力的社会,媒介,包括电视、录像带等,都难免会让宝宝“窥视”到不少暴力镜头,他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大人则要千方百计地“除毒”。如果父母自己也挤进这一行列,对不听话的宝宝采取又打又骂的简单粗暴手法,那其实是让宝宝再“耳濡目染”一堂活生生的暴力课。同时,也会给宝宝传递一种错误信息,那就是:问题是靠武力解决的,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这对宝宝实有误导之嫌。
“暂停”法的实施技巧
·“暂停”环境
选择“暂停”环境,以考虑安全因素为先。注意有无电器或易碎品威胁宝宝安全;周遭环境要简单无趣,让宝宝感到乏味,提不起“玩”的兴致。洗手间绝不是合适的地方,宝宝能从那里创造出不少自娱的活动项目。如果让宝宝在玩具室里“受罚”就更糟,玩具让宝宝目不暇接,玩性大增,哪里还记得自己呆这个地方的最初原因呢?
此外,应让宝宝处于你的视力所及范围之内,以免让“小肇事者”感到自己被大人遗弃而害怕起来(效果将适得其反)。
·“暂停”时间
首先,“暂停”的时间按其年龄计算,如两岁,罚坐时间为两分钟;三岁宝宝,罚三分钟……以此类推。
其次,宝宝犯错的问题较严重,就多加几分钟。如顶嘴、讲粗话,“暂停”五分钟。较严重的,如打架,十分钟。最后,如果宝宝不服从,不愿接受,便要“暂停”时间加倍(一次就足够了)。另外,如果宝宝发脾气,大哭大叫,就等他停止以后再开始算时间。如果宝宝小声哭泣,或自娱自乐,或故意弄出些噪音,采取“不理会”态度,照样算“暂停”时间。如果他弄出的声音大至影响到别人,或者故意耍手段让你生气,就等他安静后,才开始算。
要把闹钟拨好,让宝宝能看到。时间一到,在简短提醒他后,便还他“自由”。平时,虽然有的宝宝可能会说“让我再玩一分钟”,“再玩五分钟”的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有确切的时间概念。所以要公正地为宝宝计算“处罚”时间。
但那种“暂停”时间越长,收效就会更大的想法,也是不对的。两三岁的宝宝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与惩罚性“暂停”之间的联系,他的记忆力很薄弱,大概五分钟后,便会完全忘记不久前自己所招惹的麻烦。所以,“暂停”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三分钟。尽管三分钟对于你来说是“一刹那”,但对宝宝来说,是相当漫长的。
·树立权威,言出必行
一旦决定“暂停”,你便要态度坚决,不给宝宝讨价还价的机会。对宝宝的请求装作不理会,不必回答他的话,否则宝宝从中试探到了有讨价还价的可能性,以后就会变本加厉地与你争论,挑战你的权威。
·纠正坏毛病,勿操之过急
每次“暂停”,最好能集中在某一行为的偏差上,如果要求宝宝同时改正几个坏毛病,这样过高的期望会让你有挫败感,因为宝宝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都改掉。如果想纠正宝宝的几个坏毛病,应先挑一般性的毛病作“暂停”处罚,让他习惯了你的调教方式后,再来纠正其他较严重的毛病。注意,如果想使你的调教方式成功,就要耐心地逐个进行,欲速则不达。
·对宝宝做关于“暂停”的解释
首先,让他知道处罚的目的,是要改进他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下次做正确的选择。其次,让宝宝清楚自己犯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你不可以接受。最后,解释闹钟如何运作。
·“暂停”处罚的要求也要与宝宝说清楚
1、不准离开凳子,不准起来走动。
2、“暂停”期间不能说话。
3、坐在凳子上时,脚不能乱踢,不能大声叫嚷。
4、不准把玩任何玩具及其他任何物品。
5、不准看电视。
即使对各年龄段的宝宝使用“暂停”,宝宝仍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两三岁的宝宝尤其如此。你一定要耐心、反复指导,多次更正;同时,要允许宝宝犯错,在错误中得到再学习和认识的机会,其行为偏差,才能逐步得以改正。
中华心理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