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父母有这样的忧愁,小孩子手里拿着一大笔钱,要是乱花了该怎么办?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能够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要教会孩子正确地向“钱”看,而零花钱则是培养孩子理财的最好教材。
让孩子正确地向“钱”看,可以借鉴的案例有很多。让我们看一看美国的父母们是怎么帮助孩子理财的。美国不像中国,父母或长辈没有过节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不过孩子们平时都会得到一些零花钱。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出了一本书,叫做《第一家爸爸银行》,讲述了他在家里开银行的故事。这家私人银行的客户只有两个人,那就是欧文的儿子和女儿。
银行开张的时候,欧文的两个孩子分别是6岁和10岁。虽然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私人企业”,这家银行却相当专业,欧文甚至还使用了Quicken软件,进行透明管理。银行规定,每个孩子每月存入25美元,就可获得5%的高额月利息,这样年复利可达到77%。
为什么定这么高的利率?欧文说大多数孩子对现实世界的银行不感兴趣,因为利息太低了。手里只有很少一笔钱的孩子们不愿把钱存入银行,但爸爸银行却很有吸引力。
欧文不仅把利率定得高,他还教导孩子利用复利的好处。他告诉孩子,只要他们想要钱,可以随时取走,但是复利就没有了。孩子受到复利的诱惑,取钱之前总要好好合计一下,很多时候不愿随便说取就取。当孩子们的存款越来越多的时候,欧文把每月利率降低到3%。
当孩子长大了一些,欧文开始经营他的爸爸股票交易市场。他允许孩子在他的股市里交易真正公司的股票,不过价值只有真实股价的1/100。目前他经营了6种股票:英特尔、微软、诺基亚、美国在线、麦当劳和Gap。这个方法相当不错,可以教会孩子如何确定公司的价值,如何买入、卖出股票。很快地,欧文的“客户们”提出新的要求,开办债券基金、共同基金和股票指数基金交易。
这么学下去,孩子会不会太早就钻到钱眼里了?欧文认为不会。他说孩子从小学习管钱,并不会变成守财奴,反而会学会将钱花到刀刃上,把钱看作是一种工具。当然,这还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
无独有偶。美国纽约有一位名叫格蕾迪斯·格雷厄姆的中学教师,无论是圣诞节还是孩子的生日,她总是把股票替代零花钱,并当做礼物赠送给孩子们。迄今,她的儿女们通过这份特殊的礼物,各自的账户已经膨胀到1万美元左右。这位教师的观点是,此举不仅能为孩子们积累上大学的费用,而且也给他们灌输了金融、经济知识。她说:“现在我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习惯,每当得到现金或者支票礼物时,就会立即将它们转入股票账户。”
据芝加哥一家投资公司调查,在10—18岁美国青少年中,有35%的学生持有股票或债券。他们选择的往往是自己熟悉的玩具公司、巧克力制造商、快餐连锁店、电脑软件公司、音像制品公司的股票。
美国经济教育证券工业基金会曾经发起一种股市游戏的教学活动,吸引4—12年级的学生组成团队,把假设的10万美元投资于真正的股票,看谁能建立盈利的投资组合。经纪人克雷格曾指导一个由150名女中学生操作的投资组合,5年中增长了5倍。克雷格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们选择的股票,任何人跟他们一起投下巨资都会发大财。当然更重要的足,根据股票投资组合结果的上涨和下跌,学生们会感受到自己决定买何种股票和制订长期目标的重要性。这使他们比寻常的股市短线投机者更具战略意识。”
还有分析家认为,投资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行为,需要具有前瞻性、进取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孩子对市场有着良好的直觉,按照想象力行事,依靠敏锐的洞察力把握市场形成初期不易为人觉察的发展趋势,虽然他们对此不一定有深刻的认识,但足以指向成功。
在美国,成年人对孩子理财的具体目标要求与训练项目是: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认识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他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5岁时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样来的;6岁能够数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至储蓄账户里;9岁时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术语;12岁以后至高中毕业阶段,则鼓励孩子去做一些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和业余时间从事打工或商务的赚钱实践工作,从而为以后的社会人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普遍认为,孩子的理财教育一般都应从3岁左右时开始,像其他教育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丰富材料,而不必像我们的家长那样,认为孩子的少儿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不能跟他们提钱的事。
同样是十几岁的孩子,中国的独生子女显然就缺乏这样的意识,去年过年时,就传出了重庆某中学生拿压岁钱请同学洗桑拿的消息。所以,当孩子拿到大笔的压岁钱时,与其叮嘱他要注意勤俭节约不如让他尝尝做一个富孩子投资盈利的感觉,使孩子简单地了解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投资理财意识,对将来管理好家财,管理好一个企业、一家公司都是非常有益的。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