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转)

17年前 [03-30 13:01 周五]

创建和谐家庭,培育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面临所的课题。

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幼儿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多年来,老师和家长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大量的、有益的探索。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家长应直观地让幼儿了事物的发展过程,让其逐渐从反复的体验中认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源于问题的解决。

幼儿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心理由于不断得到强化,他们的心理过程就会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产生一种稳定的心态。记得我曾给外甥女了一个洋娃娃,她很感兴趣,自己一个人躲在屋玩起来。时间不长,她从屋里跑出来,让我看洋娃娃,原来娃娃的一只眼睛被她捅瞎了。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她说是想弄明白洋娃娃的眼睛为什么会动。由此看出,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一旦受挫折,则达不到目标就会产生畏缩心理,造成学习障碍。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中亲自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作出自己的努力。就像幼儿学走路时在摔倒后会爬起来再走、跑步比赛总是有人快有慢一样,只有在幼儿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勇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磨炼

为了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力,家庭应注意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炼。如,让幼儿到黑暗的屋子里去拿东西;把孩子爱玩的玩具收起来,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去旅游时,引导幼儿去走“勇敢者”的道路;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适当的批评等。但是,设置的情境应符合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把握好情境的“难度”和“强度”,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应注意的是:当幼儿面对难题或遭受失败而出现情绪波动时,家长不必急忙去代替包办,更不能埋怨或奚落幼儿,应该留在孩子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方法,必要时给予一些指导。

增强幼儿抗挫折的信心

在幼儿眼里,父母非常高大,无所不能,家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当我们家长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不能退缩,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如,在家务劳动中,可让孩子一起做;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一起讨论,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是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假期旅游时,带幼儿去登山,如果孩子怕摔;家长可鼓励他说:“别怕,你能行。再说摔一下有什么,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自己爬上去了。”当幼儿有些害怕时,对他说:“你和xxx一样勇敢,甚至比他还强呢!”这样,幼儿就会树立自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他们一次次战胜困难后,他们就会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时,家长对孩子说:“你真行,你真棒。”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行、真棒。

改变幼儿的受挫折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赏识,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进餐,独自睡觉等。当幼儿进步后,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家长的鼓励和肯定,既能树立起幼儿自主自强精神,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改变幼儿抗挫折意识,还可以不断地科学调整幼儿的追求目标。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否认这一点,往往会导致挫折的产生。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他们为孩子制定了许多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条件的目标,或者是因为攀比,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绘画;英语等,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在这方面出类拔萃,结果给孩子人为地设置了挫折陷阱,使幼儿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家长必须在幼儿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地调整幼儿成长的目标,帮助幼儿设置符合自己特点的目标。如果幼儿经常遭受挫折,非常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换句话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家长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挫折,使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