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董进宇)
17年前 [04-06 09:49 周五]
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来昌传授家庭教育新理念
记者 彭江兵/文 魏勇剑/图
核心提示:10月9日晚上,在南昌大学北区逸夫馆,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的董进宇博士为南昌大学附中的学生家长作了一场“如何培养优秀子女”的精彩演讲。
在2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董博士揭晓了这样一个不太容易接受但发人深省的客观事实:孩子出现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进而阐述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所形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对此,与会家长深感大受启发,有些家长更是发出了“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慨。
调整亲子关系是秘诀
没有家长刻意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坏,之所以说孩子出问题一定是家长有问题,是因为孩子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的一道道缺点毛病的印痕都是家长造成的,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长付有完全责任。
在董博士看来,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因为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什么土壤就长什么苗。简单的呵斥打骂等粗暴方法,绝对无法改掉孩子的缺点毛病,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事情更糟。要想改变孩子的缺点毛病,就必须给孩子提供改变的土壤和空间——也就是必须首先改变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通过改变家长的观念、情感和行为方式,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让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的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就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方法你都可以不会,只要你能激发起他成长的动力,他就可以正常成长”。
塑造精神人格是上策
“假如把孩子比作一棵树,则树冠是孩子的智力,树干是孩子的身体,而树根是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的生命之根”。要想孩子也变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样,家长就必须把目光盯在孩子心灵的培养上——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
但在现实当中,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仿佛孩子只要学习好了,就一定能成才。对此,董博士认为这是在教育孩子观念上普遍存在的灾难性误区,因为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如果家长瞎操心是属于不务正业,没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
在此基础上,董博士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绘成《亲子关系模型》,形象表述了整个家庭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孩子成长的6大支点
自尊心——精神人格的脊梁
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建立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和无条件地爱孩子。如果孩子没有自尊心,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没皮没脸”,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就没有了上进心,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居高临下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在很多家长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当家长用打骂和恶意的批评把孩子的自尊心消灭殆尽,又希望孩子好学上进时,本身就是南辕北辙的笑话。
自信心——启动潜能的马达
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当孩子在内心建立起“我能够”的坚定信念时,他的大脑因为有此信念而排除了对失败的恐惧的干扰,直接进入了“专注”状态从而发挥出他的潜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对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虽说不是一辈子的任务,但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
责任心——管住自己的心锁
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孩子成了小偷,家长当了警察,不断的在后面监督。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
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
进取精神
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将来也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获得成功。
学习兴趣
有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他们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因此,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良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的做,后来就成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的日常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成就。
教育子女的8个锦囊
无条件的爱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有意识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当孩子被无条件的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会大增,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
鼓励
教育孩子,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孩子都比你强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你要每天不断的巩固。
表扬
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家长应及时的表扬,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被认可了,他的自信心会增强。
确认
一个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客观的帮孩子分清是非,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实际上确认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列过程。
理解
很多家长在人格上不能平等对待孩子,能力上却苛求孩子什么都会!这是何等的荒谬。家长要用“理解”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再批评、苛责,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这时亲子关系就稳定了。
陪伴
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钱,而是需要家长的人!太多的家长因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钱打发孩子,其实大错特错。事实是孩子需要家长通过陪伴来体会、了解他,伴随他成长!
批评
批评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评才有作用。如果家长和孩子关系紧张,即使批评是正确的,是对事不对人的,孩子依然不会接受批评,这时批评只会起副作用。
家庭教育的3条“高压线”
忽略孩子的存在
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解释家长不听,这第一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会损害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忽略孩子的存在”是比打骂孩子还严重的恶习。
破坏性的批评
破坏性的批评是扼杀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重要的杀手,其结果是本来希望该掉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反而把缺点给固定下来了;希望激发起孩子成长的动力,却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希望孩子完美,却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
强迫
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会扼杀了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而且形成被动的习惯。只有孩子主动想学习,才能学习好,才能不感到辛苦劳累。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厌倦学习,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是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的。
家庭教育的2个“陷阱”
有条件的爱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要求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取得相应的成绩,然后再给予孩子与之相适应的爱,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成了“生意”关系。这种有条件的爱,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还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父母才能爱自己。孩子在意识深层感觉的是屈辱,是人格的贬损,是自尊心的伤害。
输不起的心态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有输不起的心态。因为担心而加倍看守孩子,严格监视他的一言一行,然后帮做所有的事,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最后导致孩子的自尊、自信、责任、主动精神被加速扼杀!
特别是看到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有坏的行为的苗头,家长就越发担心,越担心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进行破坏性的批评,最后孩子真的学坏了!这个时候真正应该做的是放松,相信孩子没问题,然后通过与孩子建立良性关系来把孩子拉回来。
董进宇其人:
董进宇1961年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上一个贫困地区的贫苦家庭。虽然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母亲只有初中文化,但这个平凡家庭中的6个子女个个考上大学,其中三个完成博士学业。
1980年,董进宇考上了吉林大学数学系,成为家乡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此后,他攻读了经济法硕士学位和刑法博士学位,并对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经济学、管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成为了一位文理兼修的学者。
在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对子女的教育心得的基础上,董进宇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教育成功学理论”,尤其是他所创立的《亲子关系模型》第一次清晰明了地揭开了家庭教育的谜底,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的亲子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