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智慧钙片(6)

17年前 [04-25 00:01 周三]
26.父亲的遗言

父亲非常挑剔,对于孩子们,他老是以一种吹毛求疵的眼光去苛求。
孩子考不上一百分,他都要责骂好几天。

但是他的责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孩子的成绩反而急剧下降。
久而久之,对于学习和考试,他们十分逆反,总是有意无意地对抗着。

几年后,原本聪明的孩子变得又笨又呆。
进入社会以后,他们更是平平庸庸。
临终以前,父亲老是纠缠于后悔之中。
面对自己今天一事无成的孩子,他非常痛心,整整一辈子,对于孩子,除了责骂和苛求以外,他什么也没有说过:既没有说过一声“我爱你”,也没有说过一声“你真棒”,他误以为向任何人说“爱”是一种软弱行为。

直到生命最后的日子,他才迷途知返。
他老是在絮絮叨叨地说:“我爱你”、“你真棒”,虽然这样说的时候,孩子早已被他多年的语言暴力所打倒,无法翻身,他的“你真棒”,也只能是一种过时的愿望。

直到弥留的时刻,他依然自言自语地重复着那两句话:“我爱你”、“你真棒”。
除了这两句话,他什么遗言也没有留下。
靠着这样的遗言,他自己得到了灵魂的安慰。

但是被他毁掉的孩子们他却无法安慰,任他再说多少声都已经于事无补了,由于在长身体的关键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以至于现在再补多少孩子都无法吸收了。

非常普通、非常容易出口的两句话,这位父亲憋到临死以前才当成遗言说了出来,真是可悲;更可悲的是,还有更多的父亲,到死都没有对孩子说过这两句话!

连这样两句简单的话都没说过的父亲,一定是世界上最贫穷、最无能的父亲!

27.孩子教会我们

一位朋友生了个儿子。
儿子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原本不做家务的他,突然无师自通地会做家务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不论洗衣还是做饭,他都干得井井有条。

平时说话粗声大气的他,学会了柔声细语,甚至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生怕睡着的宝宝受到一点惊吓。
他欢天喜地,见人就不厌其烦地谈论他的儿子。

我对他说:“以后你要好好教他!”
朋友说:“孩子还小,我还没法教他。不过,在我教他之前,他已经教会了我许多!”
朋友的话让我久久回味。

其实在人生道路上,学习是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既要向成人学习,还要向孩子学习,而向孩子学习,往往比向成人学习更重要,因为孩子的心是一片未被污染的净土,他比我们更容易发现善与美,他们的想象翅膀没有被剪掉,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孩子,我们才能找到丧失已久的爱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不放弃我们成人的偏见,敞开我们封闭的心扉,好好向孩子们学习呢?不论襁褓中熟睡的婴儿,还是路边踢球的顽童,都能带给我们无限启迪!

28.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国

我认识一位小学老师,他对任何一个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不光对那些听话的好孩子,即使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他也极有耐性。

虽然对于他们的错误他也经常批评,但是他批评的口气非常和蔼,任何一句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都不会从他嘴里说出来。

正因为此,孩子们无比热爱他,对他的批评心服口服。
我问他:“当孩子们调皮的时候,你有没有过特别生气的时候?”他说:“当然有。”

我又问他:“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他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国,但是假如错误地对待他,他就会变成一座地狱。天国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只有一念之差。”

29.遗忘的力量

有两个教授,一个深刻,一个浅薄。
“我们同是学者,为什么二者之间的差距那么大?要知道,我的记忆力比你强得多。”
浅薄的那一个问高深的那一个。

后者说:“不错,你的记性是比我强,不过,你的忘性不如我强。”

只要运用得法,忘性甚至也会成为一个优点、一笔资源呢!是的,只有善于遗忘的人才善于记忆最有价值的东西,他不会背着太多的包袱前进,他会让自己的心灵轻装上阵。

对于知识如此,对于成绩如此,对于感情如此,对于曾经拥有过的一切都应该如此。

别挡孩子的视线


父亲一直对儿子耿耿于怀。
这实在是一个笨得出奇的儿子。

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能自己洗脸洗衣服。
离学校只有几步路,但是他上下学还要人接人送,去迟了他就大发脾气。

父亲小时候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却可以自制玩具,到处找课外书看;儿子呢,有许多根本不看的课外书,许多根本不摸的玩具。

生活和教育条件这样好,可他却平庸得出奇,他竟连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都不知道。
“现在的孩子,视野真是狭窄,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这位父亲向我报怨道。

“不是孩子视野狭窄,而是你的背影过于高大,挡住了孩子的视线。”

我说:“优秀的父亲不是那些面面俱到的父亲,而是那些可以把自力能力和自力意识教给孩子的父亲。”

30.劝酒者
在社交场合,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乐此不疲的劝酒者。

你说你不会喝酒,他会说熟能生巧,凡事都要认真学习;你说你身体不好,他说酒能包治百病;你说你怕酒精的气味,他说连酒都不敢喝,还怎么迎接命运的挑战?你说你累了,他说酒是兴奋剂,可以让你倦意全无,恢复精力。

软磨硬泡,轮番轰炸,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时候,同桌的人还会为了劝酒动粗,不是恶言相向,就是拳脚相加。

听一位朋友说,在他们老家还有这样的习俗,假如你不喝酒,劝酒的人甚至会给你跪下。
表面看是善意,实际上是强迫,形形色色的劝酒者确实令人头疼。

然而跟这种人狭路相逢的时候,我不仅不会愤怒,相反还会心存感激——因为他们强迫我接受的只是一杯酒,而不是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选择!
(转载)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