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学校繁杂的事务中,静下心来认真地做了一些“问题学生”的调查工作,在与这些学生交谈和对其帮助中,我觉得对这些学生的命名,从“差生”至“后进生”至“问题学生”至“潜能生”,还是叫“问题学生”更适合于实际。综合近段做“问题学生”工作的体会,读几点心得。
一、常见的问题学生心理失衡的现象
1、表面自尊与内心自卑的心理失衡
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思维更趋完善,其自尊意识较中低年级阶段有了很大发展。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扬,尤其是老师和同学的夸奖更令他们感到鼓舞和满足,问题学生的这种心态则表现得既强烈又隐蔽,这是由于他们的缺点、弱点比正常学生多,经常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嫌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的影响造成的。正是这种自卑心理的作用,使得他们表面上对什么都无所谓,远离老师和同学,表现出目空一切的样子,以维护其自尊。
2、愿意进取与畏惧困难的心理失衡
一些被教师视为不可救药的问题学生也有想进步的念头,只是进取需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大量的心血,需要有战胜困难的意志,有不怕挫折的毅力,这些恰恰是问题学生所缺乏的。所以他们经常是空有愿望,虽然也有一些问题学生试图将愿望变为行动,但是,一遇到困难他们就打退堂鼓了,导致有进取愿望和害怕困难的心理失衡。
3、有参与意识,但参与能力低下而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失衡
尽管问题学生有许多心理障碍,对周围的事物和同学、老师表现出冷漠感,但是对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还是愿意参加的,有些人还表现得非常积极。不过,因为他们受学习成绩差、知识面窄等的制约,参与能力显得低下,同学和教师担心他们不守纪律,不听指挥,不准许他们参加,这样就使他们产生了自己无能、叫人看不起、不受欢迎等自我否定心理而自暴自弃,导致心理失衡。
4、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和消极的自我实现方式而产生的心理失衡
一些问题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守纪等方面不如别人,在集体中被同学和老师讨厌,没有发言权,是二等公民。所以心中充满怨气,总想做出一些叫他人刮目相看的事来表现自己,以实现自我。但他们实现自我的方式方法不对,采取一些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手段。如:故意闹课堂与老师对抗或损坏公共财产、打骂同学,甚至发展到结邦拉派充当老大……
二、问题学生心理失衡矫正的基本方法
1、了解和掌握问题学生心理失衡的客观原因是矫正的前提
问题学生中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环境差,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本身就有许多不良行为,这些消极东西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此外,还有学校教育的不当,如教师方法简单,对学生总是训斥、嘲讽,对学生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不分清是性格原因还是其他原因,一律扣上品德不好的帽子等等,都会在学生心理留下不愉快的阴影,其中一部分心理品质欠佳的学生则因此而变为问题学生。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和家长在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教和矫正其心理失衡时,应首先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捕捉教育时机,为他们选择和提供一些可读性强,又适合其年龄特征,内容健康的课外书籍,组织观看健康的影像,并进行影评、视评,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地,举行歌咏会等等,以此来分散和转移社会不良影响对他们心理的刺激。教师和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谈思想,摸清他们心理活动的脉搏。只有这样,矫正他们的心理失衡才会见成效。
2、保持问题学生的情绪,使其处于稳定和理智状态是矫正其心理失衡的重要环节
对问题学生进行帮助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他们的情绪要处于稳定、理智状态。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和家长的批评、说理他们才听得进去,但问题学生情绪变化无常,波动幅度大,有时还会出现丧失理智的现象,所以对问题学生应重视对其情绪调节,应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全面、公正、多角度地看待他们,努力挖掘和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如他们中许多人重感情,乐于助人,劳动中肯吃苦,应鼓励他们加以发扬,这样教师和家长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使他保持了轻松良好的心态,对于行为中消极的方面能够自我醒悟。
3、寄予期望,严格要求是矫正问题学生心理失衡的根本
根据问题学生思想、心理素质和日常行为表现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寄予良好的期望,可以使他们前进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但要使问题学生达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实现期望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应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对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该批评的批评,但要讲究批评艺术,使对方感到是对他真诚善意的帮助,是恨铁不成钢。批评还要注意地点,对那些自尊心强、脾气倔强、易动怒的问题学生应尽量避免在大众场合下批评他,避免给其形成不该有的心理压力,使他失去理智同教师和家长争吵顶撞起来,给教师、家长造成被动的局面。
对问题学生的严格要求还体现有教师和家长的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上,否则转化问题学生、矫正其心理失衡也是一句空话。
来源:http://www.ikejian.com/article/2006/1103/article_21164.html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