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样稿18:难题会诊:家有“小磨蹭”怎么办

15年前 [12-06 15:02 周六]

家有“小磨蹭”怎么办

    “佳佳,吃饭了!快点,要不上学要迟到了!”
    “青青,该睡觉了!快点脱衣服,不要这么磨蹭了!”
    “航航,你这孩子怎么穿个衣服都这么慢!”
    ……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像佳佳、青青、航航?早晨起来,穿衣、洗漱、吃饭都慢条斯理,让赶着去上班的你、累得不想动弹的你急得头上冒烟;碰上这么个“小磨蹭”,大人真是着急上火,没办法。
  幼儿期本来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调整心中的“小闹钟”,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其实成为“小磨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客观外在条件的影响,也源于孩子自身的原因,因此父母在改造“小磨蹭”的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仔细分析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葯。
    磨蹭原因一:动作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技巧。因为这时候孩子的神经肌肉活动还很不协调,所以做事的时候只有放慢节奏才能做好;当然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
     给妈妈支招: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良好的、锻炼肢体的环境,例如通过一些竞技小游戏来提高孩子的动作敏捷度,当然也要鼓励孩子的“胜利”,不止于让孩子觉得游戏枯燥而排斥。经常训练可以使孩子的神经肌肉得到及时的锻炼和协调发展。 
    磨蹭原因二: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给妈妈支招:给一个缓冲时间
  在要求孩子做事情之前,事先告诉他待会要做什么,给他一个缓冲时间,等规定时间一到,就果断地督促孩子从事下一项活动。比如,在吃饭前,父母可以先提醒孩子:“饭做好了。你可以再玩5分钟电脑,5分钟以后请你把电脑关掉,过来吃饭。”如果5分钟后孩子还是继续玩电脑,你可以再发警告:“吃饭时间到了,如果你现在不去吃饭,我就把你的饭收起来了。到底是玩电脑还是吃饭,你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告诉我。”这一招的关键是,你说话的语气一定要轻柔而决断。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立场很坚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磨蹭原因三:包办代替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给妈妈支招:放手操作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是稍微有点难度但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机会尝试自己来完成。不过,一开始就放手,孩子会比较难掌握操作要领,这时需要父母给予适当的帮助。比如孩子套头上衣,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配合的热情。如先让孩子把脑袋钻进去,“小老鼠钻出地洞喽!”再把胳膊伸进袖子里,“又该钻山洞喽!接下来,再教孩子学扣扣子。教的时候,要给以很慢的示范动作,反复多做几次,然后让孩子自己操作,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动作。
    磨蹭原因四: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孩子的毛病。如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
    给妈妈支招:尊重选择
  学龄前孩子的发展还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集中很长时间、容易分心等等,但此时的孩子正处于内在兴趣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喜爱,这些兴趣的种子如果得到很好呵护,孩子将来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乐趣,甚至成为他将来事业和生活的动力。所以,您不要随便打扰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磨蹭原因五:指令多,要求高
  爸爸妈妈指令太多,孩子无从应付。他们有时一个指令出去,就要孩子马上做出响应,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就认为和其他同龄孩子比,动作比较缓慢,认定自己的孩子反应迟钝,做事磨蹭,并对孩子加以指责。
  其实每个孩子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动作发展较快,有的是思考方面较快,当孩子的思考动作协调不是很好时,而家长却又要求严格,超出孩子动作能力时,爸妈就会认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则会认为他已经很快了。
  给妈妈支招:家长必须明白每个孩子都有先天性的差异,无论是智力还是肢体上。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但要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不能操之过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