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家长的苦涩
在我们这个不到两万人的山区小城里,几乎没有人不认识我。我之所以有点名气,并不是因为我是个什么“人物”,而是我的一双儿女成功地考取了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断有人向我讨教成功经验,我哭笑不得,因为在小孩高考这个问题上,我只有说不完的后悔和苦涩。
感谢上帝赐给了我一双聪明好学的儿女,他们姐弟俩从小学到初中所走过的路程几乎相似: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只是女儿善于表达,曾获得过“全县小学五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一等奖”和“全地区初中生‘迎接香港回归’演讲比赛二等奖”;儿子善于思考,曾获得过“全县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第一名”及“全地区初中物理竞赛三等奖”。
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尖子班”后,给全家带来了更多的荣誉。她的作文接连在学校《龙江报》上刊登,其中两篇还登上了《井冈山报》(地区党报),为学校争得了荣誉。1998年江西省中学生运动会在原宁冈县举行,她成功地主持了“全省中学生运动会文艺晚会”,第一次在省电视台上露了脸。另外印象最深的还有,她写的英语作文“Come Back Macao”发表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英语辅导》杂志上,并且还被该刊评选为优秀英语作文。
“她应该去读‘北京广播学院’或‘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开始我就把对女儿的期望值定得很高。在校长邀请的家长会上,我大言不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比如我女儿就想当记者、当翻译、当节目主持人。(励志一生http://www.lz13.cn)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从各方面为小孩创造条件,不要压制小孩的兴趣爱好,要留给小孩充足的发展空间,让小孩自己去选择人生的道路……
可是说归说,我的做法却大相径庭。高二开始分文、理科。女儿说要读文科,我不同意,我要她读理科。理由是理科招生数量多,专业多,且大多数专业是热门专业,读理科将来好就业。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县高中理科设有“尖子班”,而文科只有普通班;二是她弟弟紧随其后,明年铁定读理科,两人都读理科,有利于互相帮助。
最后女儿妥协了,进了理科班。接下来我就不敢在人们面前趾高气扬了,因为自从分科后,事情来了个大逆转,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跌。到了高二下学期,在排行榜上30名以内,再也见不到她的影子了。每次发榜,看到女儿下滑的排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她可是以全县第五名的身份进入高中的!班主任建议她留级改读文科,但我却固执地认为她是因学校活动太多影响了学习,只要辞去干部职务,她的成绩会好起来。高三开学后,学校采纳了我的意见,只让她在校团委挂了个虚衔。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尽管老师们对她关爱有加,但她的理科(数、理、化)就是上不去,因此高考成绩不理想。虽然最后女儿被一所农业大学录取了,但离我的愿望相差甚远,没多作考虑就放弃了。
复读这一年,她几乎是在拼命。我也疯了似的想方设法帮助她,请了最好的老师给她补课,买了大量的“高考冲刺”、“高考兵法”、“高考宝典”给她指点迷津,另外还天天晚上陪她复习到深夜,就这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高考时她的数、理、化才勉强过了及格关,好在她的强项(语文、英语)拿了高分,才幸运地被江西师范大学录取。但遗憾的是专业不理想,因为江西师范大学理科专业里没有女儿想读的新闻学、英语以及法学专业。无奈之下,只好填报了“公共事业管理”。说实话,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该专业是干什么的,完全是冲着“管理”二字填的,因为我想:当不了记者和翻译,从政当官还更好。录取后,偶尔看到媒体上说随着MPA(公共事业管理硕士)的升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将一片光明,心里美滋滋的。
回过头来说儿子。儿子也是靠实力进入重点高中“尖子班”的。因为老师说他是尖子中的尖子,所以从高一起,我就开始为他策划未来了。我是个医生,我希望儿子学医。恰好当年上海医科大学来我们山区扶贫挂点,我负责接待工作,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上海医科大学的老师明白我的意图后说,进我们学校除了要有一定的实力,更主要的是看你儿子对医学有没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千万不要学医!接着他们跟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学校一个系主任,为了把自己的医学技术传授给儿子,强行作主把儿子留在本校读大学。结果不到一年,他儿子就因多门功课不及格退学了。用他儿子的原话来说就是:“阿拉对学医一点兴趣都没有!”第二年他儿子考上了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学的虽然是既冷门又艰苦的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但由于志向、兴趣、爱好对路,他儿子学得非常轻松,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全系第一,后来被公费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我是第一次听说兴趣对学习有这么重要,那么我儿子的兴趣爱好在哪里呢?除了打篮球、踢足球等男孩子喜欢的运动外,我发现他爱好收藏飞机模型,图片也好,玩具也行,只要是飞机,他都视如宝贝,爱不释手。而对我书架上的医学书籍从来没有翻动过。
要说儿子的正经特长,算得上的是美术。他画得一手好画,曾获过“全区中学生绘画比赛三等奖”。我想利用他这一优势,叫他将来学“建筑”,因为我发现不管哪所大学的建筑专业都有一个附带要求:“需加试美术!”为此,我还看好了不少建筑专业实力强的学校,可是当我说出这个想法后,立即遭到了儿子的反对,无论我怎么说“建筑学”是门前景广阔的热门专业,就是提不起他的兴趣。“那你想学什么专业?”我问他。“航空航天!”他脱口而出。原来他有这样的想法,难怪他收藏了那么多飞机模型。可是我不喜欢,我觉得这种专业不如建筑、医学好就业,挣钱多。
进入高三,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全校前三名,这时我的眼里就只有清华、北大了。2001年,儿子第一次参加高考。开始不敢冲击清华、北大,填了南京大学。过了一天,受各方面的蛊惑,我急忙要回了志愿表,重新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叫儿子学医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医学是应用性极强的热门专业;二是让儿子继承我的事业;三是北大“医学部”与北大“校本部”相比门槛稍低,填报北京大学医学部更能圆我的北大梦。谁知再次遭到了儿子的反对,他说要读就读北大校本部!儿子不如女儿听话,我不再与他争执。只要填北大,“校本部”就“校本部”。
录取结果出来了,南京大学的录取分比儿子的高考分低了3分!(可惜我们放弃了),更让人晕倒的是,由于北大“校本部”与北大“医学部”是分开招生的,儿子的分数卡在两“部”的门槛之间,想进“校本部”,分数还不够,能进“医学部”,志愿却没填!又因为“非清华、北大不读”的思想指使我只给儿子填了一个志愿,并且不同意调剂,所以尽管儿子考了个“榜眼”(仅比第一名少1分),也只得接受高分落榜的现实,复读一年了。
第二次高考,他发挥欠佳,考得不是特别理想,估计进清华大学风险较大,进北京大学(医学部)似有可能,但为了保险,“0批次”我还是主张填报复旦大学医学院。再次要儿子学医,除了上述理由外,就是我打听到复旦大学的一个招生政策,即“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医学院可加10分投档”。“清华、北大进不去,总得读个复旦吧?!否则咱们的脸往哪搁。”我乞求儿子同意我的意见,因为我认定被复旦录取不成问题。做了整整一天的工作,儿子违心地接受了从来就不愿意学的医学专业。接下来的志愿,我同意儿子的要求,填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与儿子发生了分歧。儿子要把“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填为第一专业志愿,我不同意,我理直气壮地把《学什么专业好》(一本来自大学校园的纪实书)给儿子看,里面有段文字是这样写的:“由于我国航空工业不是很景气,所以到这类单位去工作时收入不是很高,分配到航空研究所的不少学生最后都跳槽……”结果,儿子拗不过我,按着我的要求填报了专业志愿。
可能是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公布的投档分数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儿子的分数可以上北大医学部,却进不了复旦医学院!两次与北大失之交臂,难道还有比这打击更令人痛心的吗?虽然最后儿子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录取了,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回想伴随儿女走过的高考路,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苦。倘若女儿不听我的话,坚持读文科,或许考取了重点大学;倘若儿子听我的话,愿意当医生,第一年就圆了北大梦……
事情过去之后,我一直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莫可名状的烦恼,难以控制的后悔,直到最后从《求学》杂志里找到了我存在的问题及失败的原因才得以消除。一是忽视了孩子的能力趋向,违背客观规律,强迫文科功底扎实的女儿去读理科;二是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独断专横,大包大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为了自己的“北大梦”,强迫不愿学医的儿子去读医学,(好在没有读成,否则不知什么后果!);三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忽视了孩子的实力和水平,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把自己的欲望当成孩子的志愿。三种情况都是没有尊重事实,没有尊重孩子意愿,没有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即未来的路是要孩子自己去走,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当我明白上面这些道理后已经于事无补,因为高考时犯的错误,对于别人来说是个教训(可以引以为戒),但对于自己来说,可能会造成终生的痛苦——
女儿就读的“公共事业管理”不是真正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是原先的“教育管理”,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主要是为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教育学”和“心理学”师资力量的,属于冷门中的冷门专业。“哪怕是读个历史、哲学,也比这个专业强啊!至少可以去中学当老师”,女儿无奈地说。为了逃避就业尴尬,她选择了考研,又为了保险,放弃报考钟爱的新闻学(因为跨专业报考风险很大),迫不得已沿着“教育学”这条路走进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现在名声是有了,也圆了我的名牌大学梦,但却委屈了女儿,美好的憧憬、远大的理想,已经离她远去。另外,她们这个行当的研究生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就业不理想,女儿说还得考博,但大龄问题却使她无法回避高学历的女子将会遭遇的婚姻危机。
儿子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直博生)。庆幸当年没有被录取在北大或复旦学医。否则,他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因为他说过,即使被录取了,很有可能完不成学业。他说北航是他心仪的大学,遗憾的是没有读到最想读的专业。假如当年我依了他第一志愿填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那么现在正好赶上国家启动“大飞机计划”和“嫦娥奔月计划”。作为获得过“北航”最高荣誉奖——“金质奖章”的优秀学生,他肯定能被国家选进科研队伍,从事他梦寐以求的探空揽月事业。两个“计划”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是振兴中华的最伟大的两个航空航天工程,其国际影响绝不亚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两弹一星”!“计划”的实施时间(2007-2017),正处在儿子的黄金时代,本来他已经搭上了“班车”,却被我拉住了后腿。
女儿的“记者梦”和儿子的“航空航天理想”就这样被我扼杀在摇篮里。每当想起他们本来应该拥有的不可估量的前途,我就有种犯罪的感受,自责、忏悔、痛彻心腑……
后记:
我是个虚荣心极强的人,跟许多爱面子的家长一样,名校情结很浓,很在乎大学的名气和大学的排名。填报志愿时只重学校,不管专业,在“当时出名”与“今后成才”二者之间,(励志一生http://www.lz13.cn)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在常人眼里我是个成功者,其实我是儿女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经过7年的炼狱般的反思,我对兴趣与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1.兴趣,对每个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专业的选择比学校的选择更为重要!没有兴趣,即使学校再好,名气再大,也不应该报考。
2.“兴趣”能开发一个人的智力,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特别有天赋、有野心的学生以及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今后的“饭碗”,压抑自己的兴趣,填报一些所谓的赚钱专业。而应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挑选专业,不要考虑专业是否冷门、热门。
3.如果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应直接报考这个兴趣专业。因为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获得成功,与他对所学专业和准备从事的职业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考生对自己的兴趣不大清楚,至少应该避免填报那些自己没有兴趣,甚至讨厌的专业。
4.如果考生爱好广泛,适应性强,但暂时没有固定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些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宽的学科专业,比如文史哲、数理化,以利将来跨学科学习或兴趣成熟时调整专业。
5.“兴趣”必须结合各门学科成绩来考虑挑选专业。比如,考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就不应该报考计算机专业;再比如,考生对海关、外贸工作感兴趣,但平时英语很难考及格,就不应该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6.如果看中了感兴趣的专业,却担心高考分数不够,录取不上,可填报一些与兴趣有关但不太热门的专业。比如想学新闻,看好了某所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又顾虑分数达不到,可以改填与之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来实现自己的记者梦。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