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杰 文章来源:心理与健康 2006年6月 点击数: < language=java src="/sKtjx/GetHits.asp?ArticleID=252">< /> 312 更新时间:2007-1-11 |
“亲子关系”是20 世纪末期在欧洲一些国家日渐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亲子关系”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能促进儿童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对亲子关系的研究正在起步阶段,中国父母面临的亲子教育焦虑急剧上升,研究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迫在眉睫。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有这样的感受:父母尽心照顾孩子的生活,送孩子上下学,琢磨孩子的爱好,说话也加倍小心,但不知怎么他就会误解你,你对他好就像是在害他一样,对他迁就和较真都不行,你严厉一些他就拒绝和你沟通,你忽略一些他就上网成瘾。似乎子女并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亲子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反倒愈加恶劣,亲情成为亲子关系中一个非常微妙而复杂的要素,影响着两代人的沟通和交流。 一、亲情的内涵及要素 亲情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血缘和共同生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共情心、同理心和责任心,由此产生安全、依恋、尊重、关注、信任、沟通、奉献、包容、温暖、担忧、悲哀、爱护、牵挂、幸福、快乐、求助等情感与行为。 亲情中的首要因素就是共情心。亲子双方对情感的变化应该十分敏感,这要求不仅对自己的情感变化十分敏感,也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当感知到对方的情绪情感时一定要为之心动。共情心是一种首要的亲情联结纽带,许多家庭亲子关系之所以恶化,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绪情感变化几乎麻木了,当对方处于痛苦甚至挣扎状态时,都觉得还不够过瘾,非常残忍地希望对方表现得更痛苦些才好,丝毫不知道有些话语和行为会深深伤害自己最爱的人,比如有时孩子已经被妈妈数落得很痛苦了,妈妈还会继续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你干什么什么不成,到哪儿都好不了”!根本不像对世界上最亲的孩子说话,而是像对仇人表达一种仇恨。这时,家长的心态已经不健康了,亲情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共情心要求亲子双方不管是否理解对方,都需要无条件接纳对方,爱对方,尤其是有修养的成年父母更需要宽容孩子。 同理心是指要理解对方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全了解对方之后,对方的行为就会变得可以理解,这时,你就不再想与对方对抗,从而对方也会去除防御心理。共情是同理的前提,你爱他你才要了解他;共情也会因同理心而深化,你因为理解他而更爱他。 责任心则是亲情中最高级的因素。当共情心成为本能,同理心成为习惯时,责任意识就会油然而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甚至在亲子双方都感到对方让自己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状态下,责任意识都在限制着内心那种原始低级的盲目和冲动,不会伤害到亲情。 二、如何表达亲情 亲情培养是孩子社会化和道德发展的初始阶段。增进亲情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信任感。最初的信任感与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密切相关,在建立信任的过程中,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和照顾最为重要。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和情绪要保持敏感,及时解除孩子的不适,积极回应孩子的需要,使他明白,父母能减轻他的痛苦,与他共享快乐,由此,孩子便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表达亲情具体建议如下: 1.对子女投入共情(empathy)。 父母既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对方,同时也应有能力客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以达到最佳判断、决策和行动。所以,在早期的家庭互动中,要让孩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呈现自己,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的举动指手画脚,少一点说教。养育者对自己人性中暴露出的脆弱要有勇气去面对,并且时常与孩子探讨事情发生的因果,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去做真实的自己,去爱,去宽容。 2.充分尊重孩子精神的独立。 父母离婚,母亲往往会说父亲不好,而孩子略有反抗,母亲就会说“和你爸一样”,孩子很痛苦,他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想法,而他的想法有权利被尊重,也有权利表达。如果孩子的权利得到尊重,孩子就会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因而也会相应地负起自己的责任。 3.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 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亲子关系,巴斯卡指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倾向于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明显影响家庭关系,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关系相对越好。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4.父母要注意态度改变。 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导致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这种异常态度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很大障碍,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时刻注意改善这种态度。 5.要形成密切的亲子沟通,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两至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两小时。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是随机的。好的教养不是花最多的时间、最大的精力去顺应孩子,去关注孩子,而是花有效的时间、有价值的精力去帮助孩子尽快地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习惯,让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 6.可以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 亲情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父母的独断给孩子带来了情绪压抑。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子女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是很重要的。比如每周让子女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给孩子一个讲话的机会。在孩子发泄的时候,父母只能耐心地倾听,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作出一些解释。 7.注重子女养育标准的建立。 当前,家庭教育指导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只强调对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强调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家长,却并不重视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即子女教育,因此,孩子并不知道如何当一名称职的子女。如果不纠正这种偏向,亲子之间的沟通仍然会产生困难,和谐的亲子关系仍然难以建立,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深厚情感,不懂做人的道理,不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任,“代沟”将更难以跨越,家庭教育的目标便无法实现。 |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