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建立现代家庭教育分类指导机制

14年前 [02-23 16:37 周二]

建立现代家庭教育分类指导机制
文/张怡(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一、项目提出背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中曾提出以下观点: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可见,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升华。我们处于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学校教育需要社会成员的支持,尤其是家长的支持和社区的支持,只有在情感上缩短家长、社区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主张和要求,使他们信任学校的工作,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自2004年9月学校开办以来,特别是全区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以来,我们自觉地把家长作为同盟军,把指导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家长义工、创建学习型家庭……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所在的康城社区是上海最大的现代化社区,业主来自五湖四海,由此应运而生了几个鲜明的家长群:
  “白领”群:这部分家长学历高,家庭经济状况较为良好,他们对家庭教育相当关注,会有意识地翻阅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浏览家庭教育的网站,有的家长还会去听一些家庭教育的专家讲座。不过,由于其自身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优越的职位,从而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然而,由于“白领”家长大多工作繁忙,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少之又少,一手交祖辈或保姆、一手交学校的“双脱手”现象严重。
  “经商”群:这部分家长大多来自外地,在上海经营建材、绿化、中介等生意,往往育有多个子女。多子女、高消费等诸多原因,使得家长的生活压力较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尤其迫切,但苦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无计可施,把孩子“全托”于学校和老师,家庭教育滞后,有的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隔代教育”群:由于一些年轻父母终日在外打拼,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祖辈身上。但老人对子孙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学习的意识、发展的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隔代教育的质量不尽如人意,祖辈的家庭教育总体水平明显低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隔代教育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疏于管教和引导,又缺乏及时的亲情沟通,容易造成性格的孤僻、扭曲、裂变……
  “单亲家庭”群:父母的离异、家庭的破裂,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单亲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容易形成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另一方面,很多单亲家庭把孩子作为自己精神的唯一寄托,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又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压力。
  这些不同群体的家长,个体素质参差悬殊,教育需求和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各有千秋,如果沿用过去一般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和方法,虽然普及性得到保证,但针对性不强,其教育指导效果自然也难以得到保证。原因主要有:就内容而言,往往讲述一些家庭教育普遍原则与方法,以理论为主,欠缺操作性和实践性,家长印象不深,面对孩子不知所措,难以直接应用;从方法上看,只有讲课者居高临下、单向传递,缺少家长互动参与,家长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接纳;在学员方面,每个家庭情况差异较大,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实际,一般化的内容难以切合家长个性化的需要,难以引起听课者的兴趣。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惠及不到所有的家庭,有悖于“一个都不能少”的初衷。由此可见,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二、项目目标和内容
  (一)主要目标
  1、实现对“四类家庭”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重点分类指导。
  2、实现90%以上的学生家庭接受到常态式的家庭教育指导。
  3、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在育人上的实质性突破。
  (二)主要内容
  1、构建“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分类指导机制:专家联户、班主任进户、任课教师对户、志愿者包户。
  2、坚持重点指导与一般指导相结合,指导对象重点放在四类家庭:育人理念严重偏差的家庭、生活压力较大的家庭、隔代教育家庭和单亲家庭。
  3、通过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家家联动”新模式,实现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目的。
  无论是“四位一体”的机制,还是“家家联动”的模式,其实都是对“四类家庭”分类指导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对所有家庭制度化、常态化的一般指导外,本项目要突破的是对四类特殊家庭重点指导的内容、体系和方法,帮助和引导这类家庭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育人环境,带领更多的家长步入现代家庭教育领域。
  
  三、项目实施过程
  (一)指导原则
  1、方向性原则
  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遵循现代教育规律,有效解决学校育人面临的困难。
  2、全员性原则
  传播现代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必须重视家庭成员的亲自参与和全员参与,关注每一个家长的发展和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发展,使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惠及每个家庭,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3、适应性原则
  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既要面向全体家庭,更要针对“弱势”家庭的特殊需求,选择特定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使他们也能在家校联动、家家联动中真正“动起来”。
  4、互动性原则
  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家庭教育指导是指导者与家庭互动的过程,是家庭与家庭互动的过程,是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努力创设指导者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双向沟通的环境与条件。
  5、激励性原则
  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施展自己的才能技艺,激励家庭成员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教学相长,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成长与发展予以肯定和认可。
  6、整体性原则
  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须有效整合;坚持以人为本,与创建学习型家庭和推行终身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大众传媒的资源优势,形成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整体氛围。
  (二)指导方法
  在上海市闵行区现代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指导下,经过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学校构建了“四位一体”“家家联动”、菜单式讲座、分层作业、参与体验、自主开发、分类激励等七种方法相结合的、重点指导与一般指导相交叉的现代家庭教育分类指导机制。
  1、“四位一体”法
  (1)专家联户
  指导对象:在登记的四类需重点指导的特殊家庭中,不乏特别令老师头疼的对象,对于这部分“疑难杂症”,我们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团“对症下药”。
  针对问题:家长期望值高,造成孩子过重的心理压力;父母忙于工作,家庭教育被人为忽视;父母教育手段单一甚至粗暴;重组家庭、隔代管教不力;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家长关系冷淡……从这些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普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存在偏差,各方面发展不佳,“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要改变这些孩子首先要改变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分类指导专家联户一览表(表)
序号
专家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
联户学生姓名
家庭教育主要问题
1
黄慧贤
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讲师团
副团长
小B
父母忙于工作,忽视家庭教育
2
刘文侠
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
心理咨询师
小C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3
孙慧
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
心理咨询师
小D
重组家庭、隔代教育的不力
4
郭中平
上海正向教育机构
创办人
小E
重组家庭、隔代教育的家教习惯不良
5
田青
不定
心理咨询师
小F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6
钱源伟
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
处长
小G
家长管教基本失效
7
盛天和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指导中心
常务副主任
小H
亲子沟通问题严重
8
郁琴芳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实验基地分管
小I
单亲家庭的母子关系冷淡
  
  指导成效:近一年来,通过开办讲座、个案咨询等形式,专家们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用现代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引领和指导这些家长素质的提高,告别不良的家教习惯,以此带动家长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有效地把宣传普及“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与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专家的指导下,一些“疑难杂症”家庭育人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孩子也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不足之处:由于专家工作繁忙,不能专注于全程的“一对一”指导,这给指导的长期性、不间断性和持久性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弥补方案:班主任积极跟进这10户家庭的指导工作,同时有针对地推荐家庭教育专著,如:王晓春的《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和《家教参谋》;针对隔代教育问题的《茜茜家教纪实》;堪称亲子关系“金钥匙”的《好父母,坏父母——亲子关系沟通技巧》和《好孩子,坏孩子——亲子关系成功技巧》等。
  (2)班主任进户
  专业培训:我们以《家庭教育函授大学教材》为专业教材,开设《家庭教育基本原理》《家庭教育发展简史》《家庭教育误区简论》《家长教子基本能力》《人才成长与教育基本原理》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六个学科的校本培训,安排学习进度,交流学习心得,进行结业考试,以全面提高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指导对象:针对班级最特殊的学生家庭,通过班主任进户帮助家长改善素质,帮助孩子改变不良习惯。
  指导形式:访问家庭、在校接待、单独咨询、电话联系、信件来往、家校联系册和网上沟通等。
  指导优势:班主任熟悉学生各方面情况,与家长沟通的话题比较多,同时家长对班主任也比较有亲近感,这样就保证了交流的双向与畅通。对于班主任提出的中肯建议,家长也比较能接受。班主任能掌握学生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指导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个案指导。
  指导成效:相对专家而言,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更具长期性、持久性;与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又能显示出针对性、多样性的指导优势。因此,从目前全校班主任结对的22个家庭的发展情况来看,家长素质逐步得到改善,孩子行为规范、学习习惯逐渐步入正轨。
  典型案例:小学三年级学生小X,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有交往不良,学习困难,成绩极差。在校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同学都不敢接近他;被老师批评后,会发生辱骂甚至攻击教师的行为。在家爱发脾气,甚至会向母亲出手。班主任对此进行个案指导,分别给父母开出“不无原则地迁就、娇宠孩子”“坚持鼓励为主,切忌包办代替”“重视孩子自制力的培养”“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学会善于倾听、平等交流”“学会与孩子沟通,把爱表达出来”等菜单。通过近一年的家庭教育指导,小X的父母能较好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对造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家庭原因有了认识,能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承担对小X的教育责任。在老师的建议下,带孩子去医院作了检查,得出孩子确实有一些智力障碍,办理了随班就读,让他能够轻松地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品行。坚持订阅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育儿素质。孩子有错误时不再简单粗暴地使用“武力”,而是耐心细致地做疏导工作。随着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改变,小X的攻击性行为基本消除,暴躁脾气明显好转,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能够积极地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杜绝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任课教师对户
  全校30多位任课教师相继与“四类家庭”结成对子,我们欣喜地发现,任课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发生了四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指导对象的转变
  传统的任课教师帮教对象往往是功课上有困难的学生,所做的工作往往是给予学生功课上的辅导,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考试成绩,这就是所谓的“补差”。通过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任课教师改变了传统做法,更新了教育理念——“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于是,任课教师不再一味地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把目光聚焦于这些学生的家庭,关注这些家庭的育人环境和家长的教育素养。只有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才能大面积有效解决孩子的问题,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指导对象直面家长。
  第二个转变:指导形式的转变
  以往任课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仅限于“家长会”这种单一的形式,因为任课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只有一个主题——学生的功课学习情况。通过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学习和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任课教师的指导形式也如同班主任一样趋于多元化:通过访问家庭、在校接待、单独咨询、电话联系、信件来往、家校联系册、网上沟通等方式进行个别指导;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论坛、家长开放活动、亲子活动等方式进行集体指导。每个任课教师都成了家庭教育指导者,把改善家庭育人环境与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和未成年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第三个转变:指导内容的转变
  指导对象和指导形式的改变,意味着指导内容的相应改变,任课教师眼里一成不变的“要学生学习、向学生要成绩”逐渐变成“向家庭教育要质量、向家庭教育要效益”。教师工作的核心实现了从“要分数”到“育人才”的转变。
  第四个转变:研究意识的转变
  与班主任相比,任课教师的家庭教育研究意识相对薄弱。通过现代家庭教育分类指导机制的实践研究,激活了任课教师的科研细胞。在个案的指导过程中,坚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跟踪记录,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在实践中记录,在记录中反思,为案例撰写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任课教师研究意识的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也进一步提升。
  (4)志愿者包户
  我校发挥家长志愿者和专家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志愿者包户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个别指导:学校推荐家长参加“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训,并且积极开发学校——年级——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中的家长资源,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实现指导者队伍的多元化。
  家长志愿者田青发挥心理咨询特长,主动帮带一位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对家长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予以指导、修正。一学期下来,这个学生的情况大有改观,发展趋势良好,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所改变。
  家长志愿者姚佳元和孙铃雁,与同年级的两个“弱势”家庭结成对子,改善家长传统落后的家庭教养方式,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集体指导: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联校社工根据我校“弱势”家庭中单亲家庭居多的特点,建立了单亲家庭教育工作档案,组建了单亲家庭帮教团队,以家长座谈、家庭访问、电话联系等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传播家庭先进文化。同时针对单亲家庭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开展阳光少年评选、阳光亲子活动,让这些单亲子女变得阳光起来,让这些单亲家庭变得阳光起来。专家型志愿者刘文侠、孙慧两位老师以沙龙的形式与隔代教育家庭互动,发现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的疑难,并推荐专业网站《顾晓鸣家庭教育工作室》上的《分析隔代教育利弊原因及解决方法》一文,供家长学习、实践。
  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加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队伍建设,既是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一大特色,又能帮助学校班主任减轻沉重的家庭教育负担,使指导体系更加多元化、完善化。
  2、“家家联动”法
  经验告诉我们:开发家庭教育的已有资源,以一个家庭带动另一个家庭,以一个家长教育另一个家长,这种“家家联动”的方式,必将成为推动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模式。如何建立“家家联动”模式?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无疑是最好的途径。这里就以三年级的一个班为例:
  (1)博客联动式
  以博客之星“温馨朵朵之家”为领军,其他家庭积极跟进。在朵朵妈妈的引领下,班级将近一半的家长都建立了成长博客,在博客上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互相探讨家教心得、发布亲子活动的信息、宣扬家庭先进文化等。例如:朵朵妈妈在博客中谈到“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的理念,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观点,提出了“放手让孩子整理自己的一切”“鼓励孩子和同龄伙伴交往”“培养一些金钱意识,体会父母的不易”“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学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等建议,引发了其他家长的讨论与思考,从而审视自己的家庭教育习惯,“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习惯”正是“好家长十大好习惯”之一。可见,对于大多“白领”家长而言,博客成了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联动的一大平台。
  (2)活动联动式
  家长轮流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亲子活动,如圣诞寻宝、轮滑比赛、森林公园踏青、参观展览、学习魔术表演等。在活动中,不仅锤炼了孩子的意志,提高了孩子的能力,更联络了家长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家庭之间的距离。     
  以圣诞寻宝活动为例,家长制定了三个目标: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定向能力和丈量能力,考验孩子的知识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以活动为载体,提供家长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提升学习型家庭创建水平搭设有效的亲子互学平台;充分发挥家长义工的主体性,开发家长中的同伴教育资源,提高家家联动的质量和成效。从活动结果来看,三个目标基本达成。三年级的学期初,家长们召开了新学期碰头会,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并达成了共识:要在活动中更多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爱心和责任感的培养。朵朵母女已参加的“麦田计划”成了亲子活动的首选。
  (3)帮教联动式
  学校大多学生家庭来自外地,在上海很少有亲朋好友。亲子活动使家庭之间日益熟识,遇事相互关心、有帮有助。父母工作忙,老人不会辅导学习,几个热心的全职妈妈把孩子的同学接到家中,辅导功课,照顾生活,甚至亲子游也一块带上,俨然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家长的榜样示范对孩子的同伴交往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4)讲座联动式
  家长充分发挥职业优势,机长爸爸为学生和家长揭开了航天知识的奥秘、医生妈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生命教育课《宝宝的由来》、教授爸爸激励每个家庭走向成功……
  (5)同感联动式
  让相似家庭结构的家庭,存在相似问题并进行有效沟通,让同类家庭教育成功的家庭带动同类其他家庭,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三年级的四位班主任在组织家长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将 75个家庭根据自身的特征分成五个类型,同类型的家庭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同一个组里进行联动交流就格外热烈、踊跃。
  例如,“隔代教育”组的家长都是爷爷奶奶级的老人,但是,家长们围绕隔代教育的利弊问题、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谈。胡艾丽卡奶奶面对孙女漠视学习、逆反心理严重的现象提出了困惑,李凌霄外公对此全面而细致的分析,让她找准了方向,找到了对策。这些老爷爷、老奶奶成了本次联动活动中最闪亮的一组,让人感动万分。
  书写组活动气氛非常热烈,各位家长就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了交流。
  学生的作业速度一直是家长的心中之痛,在 “作业速度”组联动中,家长们积极探讨了影响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作业速度快与慢的利弊究竟在哪里?
    “开动脑筋”组的家长们探讨“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上开动脑筋”“如何提高学生写作业的速度”等问题,20多位家长围坐在一起展开激烈的讨论,所交流的一些方法非常实用。
  “行为规范”组的活动中,郭承翰的妈妈谈到了她在教育女儿时,从小就让她做到懂礼貌,讲礼仪,并进行言传身教。久而久之,真正体会到了父母榜样的力量。黄人杰的爸爸听后,深有感触。
  “同感联动式”家家联动活动让各位不同教育方式的家长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家长在活动中交流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家庭教育不单单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家联动,形成合力,良好的社会舆论初步形成。家家联动,推动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无缝交流,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3、菜单讲座法
  开展菜单式家庭教育讲座,有利于家长根据自身的需求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寻求教育,也有利于开展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式探讨。
  例如,我们应对不同年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在2007学年开学一个月内开设了家长学校菜单式讲座。(表)
  
时间
主讲人
授课内容
授课对象
课时
9月6日
黄慧贤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四五年级家长
60分钟
9月8日
郭中平
正向教育策略
一年级家长
60分钟
9月11日
郭中平
正向教育策略
二年级家长
60分钟
9月13日
黄慧贤
青春期孩子教养重点和方法
六七年级家长
60分钟
9月14日
黄慧贤
青春期健康教育
五六七年级学生
60分钟
9月20日
黄慧贤
如何跨过这道坎
三年级家长
60分钟
  
  本次分年级讲座,由于学校精心安排,针对性、实用性强,深受家长的好评。
  4、分层作业法
  (1)“每月一题”分层布置
  我们发现,家长学校每月两道问答题形式的作业,已愈来愈不能满足那些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等家庭教育素质与能力相对较高的家长。于是,受学生分层作业的启示,家长学校作业也尝试采用这种形式。对于一般家长,我们仍沿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思考题,让他们继续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而另一部分家长,我们则给出一个案例,请家长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个案。家长各有所需、各有所得,每月的作业不仅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还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2)“每周一学”分层要求
  在先进文化进家庭的活动中,对于家庭先进文化基本内容,我们每周选择一个主题,及时普及并转化到每个家庭中。在学习反馈中,我们要求每个家庭签上学习本周资料的家庭成员称呼和姓名,但写学习感想和体会是自愿的,因为我们的初衷是推进先进文化进家庭,让家长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前几周的推行情况来看,学习普及面较广,不仅涉及了父母和孩子,也带动了一些祖辈。学习资料普遍受到了家长的认可,表示会和孩子进一步学习、消化。这里撷取一位家长的学习体会:

    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
    一(4)班  詹旻雯家长
  怎样培养孩子,在成长中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孩子需要学习,父母需要学习,亲子之间需要共同学习。自从孩子牙牙学语起,心中便有十万个为什么,更何况学习型社会更是我们终身学习的现实课题。
  我虽是大学本科,也在不断地充电,我们想改变孩子首先就必须改变自己,因为孩子需要榜样。在育儿方面,我不但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还特地到华师大参加学前教育培训。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知识面越来越广,我会在她比较薄弱的方面先做好功课以便更好地指导她。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我正好在进修,她搞不懂大人已经在上班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我就对她说“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以后她在于幼儿园学了什么也可以回来教教大人。就这样,我们家就有了一个小老师。到现在,她还会学老师出卷子考我们。
  每次从学校回来只要有新的课程,她都要教我们,以前幼儿园的每套广播操我都会做,现在的语文课文我也基本都能背出。我觉得家长谦虚、主动地向孩子学习,能不断地强化孩子的自尊感,从而激励她努力学习,当好家庭小教师。平等地与孩子交往,充分尊重孩子的合理意愿,孩子也能家长的重视、尊敬和请教的激励中形成内在成长机制,增加自我成长动力。他们有许多奇思妙想启发着我们的思维,他们的天真童趣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无论是学富五斗的专家,还是普通的工人农民,都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学得越多,我们才能传承给后代更多的东西。
  
  实行这样的分层式家长作业,满足了家长个体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家长个体的发展与提升。
  5、参与体验法
  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它直接将对象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把社会和个体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以个体以往的生活积累和生命感受为出发点,去领悟和揭示世界的意义和生命的意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利梭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是这样,对成人而言也是如此。
  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主题教育中,在一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上,我们坚持校社联动,注重情感体验,引领家长与孩子同体验、共成长。家长从人力、物力上积极投入、支持,每次活动都是所有康城人的节日。我们在给家长莫大的惊喜和感动的同时,也让家长一次次真切地体会着我们的教育目的和育人艺术。办好学校的强烈愿望、成功的策划、真诚的沟通、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使我们的每一次活动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情感的高峰体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学生们兴奋地说:“我们在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活动都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留下了收获!”
  家长们有感而发:“在康城,我和孩子共同经历了许多许多:第一次进校门;第一次戴绿领巾;第一次种小树;第一次收到孩子送的康乃馨,听孩子说:‘妈妈,您辛苦了!’第一次品尝孩子亲手包的粽子……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我开心,让我满足,让我对老师充满了无限的感激,让我对学校和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憧憬!”
  6、自主开发法
  年级组自主开发家校联动项目,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跟进,初见成效。
  一年级结合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开展了“护蛋”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生体验、亲子互动,并向家长发放相关学习资料;二年级针对年级学困生现状进行家长座谈会,指导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传播家庭先进文化;三年级召开“我10岁啦”亲子互动主题队会,使学生回味自己的成长故事,体会父母养育的辛劳,从而学会感恩;四五年级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开设有关学习方法指导的家长咨询会,传播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初中部则对家长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帮助孩子迈好人生关键一步。
  7、分类激励法
  对家庭的分层指导决定了我们的评价方法也必须因人而异,激励机制也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在家长个体上,采用“好学员”“好家长”两级评价制度;在家庭层面,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彰显针对性、多样性:“书香家庭”“爱心家庭”“节俭家庭”“礼仪家庭”“诚信家庭”“绿色家庭”“勤劳家庭”。这样的评价激励机制,以点带面,从个人到家庭,给家庭教育指导和先进文化进家庭建设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深入与延续。
  七种方法交叉进行,无形中织成了一张多维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图)

 

 

 

 

 

 

  四、取得的成效
  (一)理念更新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认识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达成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和“向家庭教育要质量”的共识。在中华家庭教育网组织的首届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资质培训中,四位教师和两名家长参加了培训班学习,学员数量位于全区学校之首。“学习——成长”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成为家长、教师的发展动力。
  (二)意识增强
  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重视度普遍提高,多方收集第一手资料,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个案研究中。从全区家庭教育个案指导优秀成果参评情况来看,无论个案数量还是质量,均有明显提升。(表)
闵行区第二届家庭教育个案指导成果评选参评文章汇总
序号
作者姓名
案例名称
1
程立海
“小胖墩”的过去与现在……
2
柯祥发 韩英
攻击性儿童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3
   傅鹏伟
让孤僻孩子敞开心灵的芳菲
4
顾月香
“爱你,没商量!”
5
薛美香
让心灵快乐地呼吸
6
戴娟娟
让我自己来!
7
黄美萍
对离异家庭教育的个案指导
8
顾凤娴
离异、隔代双重家庭教育问题的个案指导
9
沈叶萍
架起亲子沟通的彩虹
10
鲁斌
请学会理解孩子的“谎言”
  家长的读书、学习意识普遍提高,“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的理念引领广大家长自觉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专业教材,积极参与每月一题答题活动,家庭先进文化每周一学全家总动员,促进了家庭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三)机制建立
  在一般指导与重点指导的结合下,全校90%以上家庭受到了常态式的家庭教育指导,10%左右的家庭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重点指导。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趋于制度化、常态化。
  (四)先进涌现
  涌现出了一批家庭教育先进个人:王若慧校长获“2004—2006年度上海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孙铃雁、姚佳元分获“2004—2006年度上海市好家长”和“2004—2006年度闵行区好家长”称号。

  五、进一步反思
  我们还要努力缩小三个差距,以期实现家庭教育微观领域中的均衡发展。
  (一)缩小家庭之间的差距
  由于家长原有家庭教育素养的差异以及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造成了各个家庭的发展不平衡。针对这个现状,一方面我们还要坚持现代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的指导普及与提高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引领那些还有不良家教习惯的家庭加强学习、改变观念、提升素养,要重点向这些家庭要家庭教育的质量、要家庭教育的效益。
  (二)缩小指导者之间的差距
  在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十一五”班主任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机制建设下,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识和能力提高得较快,育人素养明显提升。相比下,任课教师在育人的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还比较薄弱,今后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缩小个体之间的差距。
  (三)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
  我们发现,由于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参差不齐,导致了各个班级的现代家教育的指导落差较大。各班都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但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这个组织的功能和指导的作用,“家家联动”的机制还处于弱势。要想方设法通过考核、评价、激励等制度,来推动这些班级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学校建立起来的指导机制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大力传播大教育的育人理念,遵循“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客观规律,逐步在家庭乃至社区形成了重视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的氛围。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定将满怀信心地走下去,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建设。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