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青春期家庭性教育的错误观念和应取的态度(丁洪海)

15年前 [03-25 16:32 周三]

青春期家庭性教育的错误观念和应取的态度

(上海市闵行区七莘路568号304室,上海市闵行区现代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丁洪海 邮编:201100)

 

青春期性教育的错误认识

随着青春期的提前,性越轨行为的年轻化呈上升趋势,这与没有及时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有直接关系。要搞好青少年性教育,有几种错误的认识必须加以澄清。

1、无师自通论。性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知道的,性欲是人的本能,自然会寻找配偶、生儿育女的;老一辈未学过这方面知识,也能生活繁衍后代;年轻一代且未学过这方面知识也能恋爱、结婚、生孩子。实际上,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性问题已经离性本能的原始内涵越来越远了。社会上快速、量大.面广的信息中也包括着性的内容,如不加以筛选和引导,青少年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窥探性的奥秘.追求情感体验而导致早恋、失身与失足。据调查,部分中学生对女性怎么怀孕,胎儿在哪里孕育、出生等问题认识不清。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2、封闭保险论。有人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会促使他们过早地进行性思索,从而引起他们性实践的愿望,导致性犯罪。其实,性欲是正常的、健康的。青少年对性的好奇与兴趣,探求与渴望,对异性的爱慕与追求,对各种感官刺激的陶醉与联想,都是在性刺激作用下自然产生的。越封闭就越会引发他们好奇和追求的心理,越压抑就会使性腺不断充血受刺激而得病,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成年后的性功能。与其让青少年从旁门左道获取性知识,不如正确加以引导。

3、影响学习论。这种说法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反对学生与异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们往往举出不少事例来说明此观点的正确,诸如某某人因为早恋而没有考上大学之类。其实,如果仔细推敲,他们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许多因与异性交往而影响学习(主要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精力不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的东西。一个人在某个时期的精力大小或多寡,有很大的伸缩性,而且受到情绪的强烈影响。心情不好时,人们往往无精打采;心情愉快时,人们就会浑身是劲。研究发现,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与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可能还有积极作用。当然,在与异性交往时,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遇到某些挫折,影响人的情绪,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不多,只能算作特例,而非常态。

青春期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和适应青春期身心的急剧变化,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性地对待性的问题,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异性观、友爱观、恋爱观。按照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一个正常人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学习建立异性友谊。因此,与异性交往并非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缺乏“早练”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

青春期性教育关系到一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难道这不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吗?

4、“早恋”可怕论。在一些家长和老师身上存在早恋恐慌症:一怀疑学生早恋,就如临大敌:一方面把他们打入另册,当作问题学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控制其负面影响,害怕他们起了坏的带头作用,使早恋流行蔓延。在这种心态左右下,不知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妨碍了多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异性交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谈恋爱。即使是一对一的男女约会,也不能与恋爱划等号。两个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可能是在讨论学习问题,也可能是在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可能是在讨论怎么样才能避免早恋早恋是成人世界制造的一个标签,一些人拿着这个标签到处乱贴。一旦被贴了这个标签,异性交往的学生就有嘴难辩,外界的压力可能迫使他们真的恋爱起来。 如果青少年真的早恋,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早恋的学生也不是坏学生。早恋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错误。对早恋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孤立、打击,而应该更多地关心和引导。

青春期家庭性教育应取的态度

第一,应是人性化的。有些子女渴求异性、发生早恋,以及随之而来的是重视容貌的修饰、服饰的打扮,爱靓爱美,实在是自然而又正常的事,都应给予足够的理解、支持与尊重,不应该大惊小怪、惊惶失措、批评责难。到了这个年龄段,让他们经历体味一下未必一定是坏的,重要的是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二,应是开放的、细微全面的。性的自身内容,包括生理现象和身体发育,心理和行为,性的人际交往和关系,性对生活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意义等,只要子女有疑虑、探求、询问,都应给予完整全面的诠释。尤其对性的认识,不仅是性知识,包括对性负责任的观念态度,如何表现,获得何种感受等等,也无需回避。

第三,应是科学的。不仅要讲生理,更要讲性心理;不仅要讲性知识、性保健,更要讲性意识,性道德、性文化……

第四,应是家长与孩子互动的。现今世界,孩子未必比家长懂得少,只是缺乏实际感受和经验。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婚姻是否成功、感情是否融洽、生活是否美满幸福,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长年感受和切身体会……性学专家把性教育视为一种家庭过渡。他们说得好:家庭性教育,就是家庭成员都来学习与性有关的科学知识和健康进步的观念态度,共同在家庭生活中培养一种理解、豁达、和谐的气氛,然后把共同的性道德渗透贯穿其中;家庭性教育,就是从孩子出生做起,就努力为他(她)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按照孩子发育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培养健全的性心理,获得科学的性知识;家庭性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情感能力的教育、完美人格的教育。

 

参考资料:

1、                   腾承安《青春期性教育中的几个错误认识》,《道德与文明》1987年第3

2、                   姚佩宽《青春期性教育的实施原则》,《教育研究》1991年第3期)

3、                   林慧莲著《青春期的性心理与性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