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您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会对我的做法嗤之以鼻。因为现在都在主张让孩子的梦想做主,怎么能把大人的主观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替父母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呢?先别着急,请容我向您娓娓道来。
“妈妈快看,我画得好不好?”2岁的女儿满脸兴奋地向我展示着她的“作品”。我忙里偷闲得抬起头,顺着女儿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女儿所谓的画居然在墙上!一时间,我便失去了欣赏的雅兴,取而代之的却是满腔的怒火。这份不满即将爆发之际,却听到女儿殷勤得向我解释道:“这是爷爷,爷爷正抱着我呢,旁边站的是哥哥。”听女儿这么一说,便让我想起了婆婆家的一张老照片:爷爷在抱着老公,大哥和大姐分别站在两边。我想女儿这幅画的灵感便由此而发吧?其实,这所谓的画,严格来讲并不能称之为画,因为只能粗略地辨别出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而已,只是被女儿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后,便作为一幅画来欣赏了。与女儿满怀期望的目光相接触的一霎那,便打消了我要责备她的念头。因为从女儿清澈的童眸中我似乎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
那年我9岁,妹妹7岁。恰逢一个周末,我和妹妹来了兴致,找出几本废旧的图画书,将其中漂亮的图案剪下来,准备装扮一下我们的房间。贴在哪里好呢?一阵搜索过后,便把目光锁定在了梳妆台紧靠的那面墙上。因为那面墙刚取下了年画,而显得黑一块白一块得很不美观。就这样,经过我和妹妹的一通努力,将剪下来的一朵朵五彩缤纷的小花和调皮可爱的小动物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后帖在了墙上。这时,爸爸回来了,我和妹妹雀跃的拉过爸爸来欣赏我们的杰作,可爸爸却为此大发雷霆,非要让我们把这些东西怎么贴上去的就怎么取下来。我很是不解,于是不满的问道:“这样不比原来黑一块白一块的墙好看吗?为什么非要毁掉它呢?”爸爸说:“好不好看是小事,我就是不能惯着你们随便往墙上乱贴乱画的坏习惯。”最终,我和妹妹只能伤心而又无奈的把刚贴好的图片撕了下来。撕到一半时,由于粘得太牢,图片都撕破了,而且墙上也有残留的碎片。于是,我和爸爸商量说:“爸爸你看,这都撕不下来了,剩下的这些就留着吧,以后我们再也不往墙上随便乱贴了。”可爸爸用一种不容商量的眼神制止了我的要求,无奈我和妹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撕着。当时我很生爸爸的气,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次机会呢?为什么就毫不顾及我们的伤心与失望呢?为什么就不能用一种和平的方式让我们理解你的意图,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教育呢?不过现在我理解爸爸了。因为那个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普遍落后于现在,不像如今的每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宝贝,“捧在手里爬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只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不像现在年轻的父母掌握着丰富的科学育儿方法,更懂得如何去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理去体会孩子。
想到这里,再看看眼巴巴等着表扬的女儿,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我要让我小时候的梦想在女儿的身上实现。我想自己当年不敢说出来的想法,甚至是一些妄想,现在正是女儿所经历的。我不要女儿为了一些小事而伤心失望,或是在心中某个角落留下一片小小的阴影;我要站在自己当年的立场去了解女儿的想法,去表扬女儿的优秀表现,去呵护女儿的弱小心灵。于是,我亲昵的掐掐她水嫩的小脸蛋儿说:“我女儿真本事,画得可真像!”然后,我话锋一转,蹲在女儿面前一本正经的说道:“可是宝贝儿,妈妈告诉你,下次别再往墙上画了,最好是画在纸上。因为这样使墙看起来脏脏得不美观,而且你画得这么好看的画也不能拿下来收藏,不是很可惜吗?”女儿似懂非懂的向我点点头算是接受了我的意见。此时,当我看到女儿绽放的笑脸,我知道她并没有因为我的责怪而失望,相反我替她指明了下次画画的目标正开心不已呢!
现在,女儿仍旧喜欢画画,而且已有几个小画本都被她画得满满的。而我每次都会做她第一个欣赏者和称赞者,女儿也非常享受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我要把自己当年所遗漏下的快乐让女儿来完成,我要用自己当年的梦想去探索女儿如今的渴望,多站在女儿的立场想一想。对于女儿在墙上画画这件事,经过我一番委婉的劝告,不但使女儿接受了自己的意见又继续了她的爱好不是很好吗?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缺少了这份表扬,而一味地去埋怨她,女儿伤心失望不说,今后每当拿起画笔就会想起这次教训,心里渐渐笼罩上一层阴影后对画画也将失去了兴趣。墙脏了可以再擦干净,可给孩子心理造成了伤疤却很难再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