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育,请给孩子留一些“神秘”空间(原创)

16年前 [08-03 00:09 周日]
 


孩子的发言,引我沉思:是什么导致孩子的期望值下降?想想我们的童年,为了实现穿上新衣服的“愿望”,我们会在期待中幸福整整一年;为了能吃到一顿有肉的汤面条,我们会掰着手指一天天地数;为了能得到一、两毛钱的零花钱,我们会“出色”地在家长面前表现……


想想现在孩子,他们比我们幸运了不知多少倍,然而,在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里,他们依旧不开心,不快乐。果真是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是另有原因?透过现代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一斑。


首先,过剩的“爱”,让孩子反应迟钝。如今的孩子,从孕育的那一该起,就被“爱”层层包围着。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受爱的多重性,几代人共爱一个孩子,自然会出现“爱”过剩、“爱”泛滥现象。这种过剩的“爱”,如同过剩的营养品,容易伤及孩子的胃口,影响孩子的发育。正如一个成长吃大鱼大肉的人,时间久了也会吃腻,成天被“爱”包围着的孩子,对爱的本能反应也会变得迟钝起来。即使大家为他做得再多,他也似乎无从觉察,甚至会表现得极不耐烦或很不领情,这让施爱者百思不得其解。


其次,廉价的“爱”,使孩子情感麻木。爱孩子是连动物都会的本能,没有哪位母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人类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在于理性思考。如今的孩子,物质世界相当丰富,他们想要什么,几乎都能实现——甚至孩子还没来得及想,精美的礼物就已经到手了。这种来得太容易的礼物,如同实现得很容易的愿望,很难激起孩子的内心感动来,于是,孩子眼里自然就少了亲切感,对来自周围的关怀,反应冷淡,置若罔闻。


再次,缺少神秘色彩的“爱”,使孩子激情淡化。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如今,孩子们的愿望实现得太容易了,缺少期待的过程。如今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来得都很容易,正因为缺少了这样的期待,愿望便不再神秘,期盼愿望的幸福感也就无从找到了。即使父母给孩子买再贵重的礼物,留给孩子的印象也是短暂的。
我们常说,好事多磨。越是经历长久酝酿,耐心等待的过程,越容易使人感动,记忆也越深刻。期待时的幸福感,远远胜过愿望实现时的一瞬间。期待的时间越久,愿望也就越迫切,幸福感也就越明显。当实现这些愿望时,也就越容易被感动。

 

如果想改变这种状况,请注重教育艺术,给孩子一些期待的时间,多一些教育的“神秘”色彩吧。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