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完美主义倾向

16年前 [03-10 21:00 周一]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完美主义倾向

培森 

[笔者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家庭教育中,追求教育的成功,追求孩子日趋完美的成长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完美主义倾向,则会使家庭教育走上穷途末路。家庭教育中的完美主义者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追求想象中的完美目标,极力消除现实中的不完美。追求完美和害怕不完美这两种动机相互加强,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力。在这种内在驱力的作用下,家长对孩子要求苛刻、不考虑孩子成长的实际,往往造成孩子人格的扭曲,使孩子形成焦虑、抑郁、强迫等人格特质,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其实,每个人都有完美主义倾向,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完美主义的倾向。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出:不能包容孩子小的缺点,对自己的孩子的表现永远不会满足;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盲目上补习班、辅导班;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强迫孩子必须闷头学习;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空间,过度追求秩序;不考虑孩子的成长,一味急功近利等等。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这些做法往往会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发展严重,就会造成孩子也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在此,笔者想通过家庭教育中的两个案例,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重视和反思,达到家庭教育和谐的目的。

[案例一]小林是某校初中三年级的女生。一年前,她由另一所学校转到现就读学校,转学原因竟是因为在原来学校学习成绩不能是全校第一。转学后,小林如愿已偿成为了学校第一。可是,老师们发现,小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不能容忍老师的批评。一次,英语老师因为作业的问题批评了她,她背起书包就走,说要退学。

小林的母亲是某银行的普通职员。高中毕业时,由于身体的残疾,没能被大学录取。这件事,一直是小林母亲心中的一个解不开的结。小林自小就是母亲的唯一希望,在学习上,小林的母亲对孩子出奇的严格。在母亲的严格管理下,小林便形成了学习必须第一,容不得别人批评的特点。

[分析与思考]小林对不完美的害怕让其被迫转学,容不得教师的批评。记得,北大有一个宿舍住着四个各省的状员,原来全省的第一变成了宿舍第四。如果小林真是有幸考到这样的学校去的话,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实。”家庭教育也是这样。小林的母亲将孩子作为自己实现人生情结的工具。“你必须学习好,你必须考大学,考名牌大学。”这样的信念让小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要么反抗,要么就象小林一样成为一个永远追求第一的孩子。小林选择了后者,成为了象母亲一样的完美主义者。人生的路还很长,不管小林今后能否如愿以偿,她的害怕不完美的痛苦却是无人能替代的。当这样的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如果只责备孩子,恐怕是太苍白了。身为一名家长,我们能否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在孩子身上留下了什么样的烙印?

小林的例子也许太极端,但现实情况中,家长不愧余力地逼迫孩子学习,却笔笔皆是。这样的家长往往抱着“学习好,一切都好。”“学习好,今后肯定有出息。”等完美信念来教育孩子。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有出息,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好事。但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学习成绩,过度恐惧不好的学习成绩,势必会造成孩子的成长受阻,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激化,使孩子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或使孩子走上畸路。在此,我想提醒家长朋友们,您们的家庭教育中是否也存在只追求学习成绩的完美倾向?如果有,您是否应该反思自己,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家庭的和谐,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想一些方法,来扭转现在的不良局面呢?

[案例二]王女士,35岁,是某大公司的一般管理人员。王女士为自己6岁的儿子报了许多“素质班”。她认为自己的儿子应该琴、棋、书、画、奥数、作文、英语、科学、武术等等都有所涉猎,万一将来会有用,现学来不及。她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要跑到别人前面,就要比别人更努力、更用功,否则就会落后。王女士的儿子每天放学后就被她带着参加一个又一个素质班,直到睡觉前。周末也安排得满满的。她儿子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没有娱乐和游戏的时间。

最近,女士的儿子经常表现出一些古怪的行为,他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例如,一次他在学校乘电梯。当电梯门打开了,他发现自己的鞋带没系好,一定要系完鞋带才进电梯。同学硬把他拉进电梯,他在挤得满满的电梯里执意要俯下身去系鞋带,不能等到电梯在开门。同学们对此行为大惑不解。

[分析与思考]这是一个典型的家长以完美主义影响孩子的案例。王女士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对孩子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换来的是孩子对完美的强烈需要。这种需要表现在生活细节上,就是孩子对仪表的完美追求即不分时间和场所,鞋带没系好,不把它系好心理就不便舒服。时间长了,孩子会远离人群、远离社会,看周围的人或物,都会不顺眼,因为周围环境和人与他的完美标准相差太远。同时,孩子也会因为不一样的言谈举止得不到别人的接纳,造成人际交往的不良和心理上的退缩、孤独。幼儿期是一个孩子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一时期游戏对孩子的认知发展、社会化、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力、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王女士的这种教育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成长规律,只是以减轻自己的焦虑为目标。孩子不能承受家长给他施加的压力时、孩子内化了家长完美主义时,孩子行为上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有不少象王女士这样的家长。虽然他们不一定像王女士那样是个完美主义者,虽然他们的孩子不一定出现问题,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为孩子大量报素质班。我个人认为,他们有完美主义倾向是可以肯定的。首先,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特长,今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他们担忧这么难的科目不报辅导班,怎么能跟得上。殊不知,孩子不上素质班、辅导班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丢失了自信,失去了童年的欢笑。其次,他们不允许孩子松懈、犯错误——他们严防死守,孩子稍有不愿意或不满情绪或是表现得稍差,便会迎来他们疾风暴雨式的斥责、打骂。最后,他们过于高估孩子的能力,好象自己的孩子无所不能。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往往会使孩子产生“我不做到最好,便无法向父母交待。”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为孩子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埋下了伏笔。

 [结后语] 追求孩子成才,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心态;花时间、精力培养孩子,更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完美主义倾向。月有阴晴圆缺,人当然也不会象我们想象地那般完美。上述两个案例也反映出这一点。在此,我想提醒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家长朋友:平常心是良药,多放心最重要。不开心难发展,不留心不能要。最后,祝家长朋友们都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