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心姐姐卢勤谈演讲

16年前 [06-12 17:16 周四]



  说话是一门学问。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学会说话。会说话是与别人沟通的一种重要能力。想让孩子成为会说话的现代人,要注意些什么呢?我来说说我的体会。

  敢说话才能会说话。当一名"知心姐姐",经常要面对众人讲话。尤其是当年孩子们强烈要求"知心姐姐"从报上走下来,我创办了"知心姐姐咨询活动",参与创办了"知心电话",经常要登上讲台,面对孩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谈我对人生、对教育的看法,向成人倾诉孩子的心声,向孩子转达成人的期望。

  我最先要克服的是当众说话的恐惧心理。记得我第一次上台讲话,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紧张极了,浑身打颤,手脚冰凉,脑子里一片空白,把背好的词全忘了……最后,只好拿出稿子来念。

后来,我拜访了著名的故事大王孙敬修老师。老师向我传授了当众说话的几点秘诀:

  一是讲话要吸引人。如果上场时会场乱哄哄的,你不必大喊大叫:"大家安静……"这样,即使暂时安静了,你的讲话不吸引人,场上还会乱起来。面对第一排关注你的孩子,你先小声讲一个故事。

  一会儿,孩子们笑起来,后面孩子就会急了:"孙爷爷说什么了,我没听见……"带着遗憾,他们的注意力会全集中到台上,生怕再落下什么有趣的事。这样,场上自然会安静下来,你便可以言归正传了。

  二是眼睛不必去看那些不听讲的、交头接耳的、睡大觉的,你如果注意看他们,就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你只要选定一两个表情丰富、能与你互动的人,即你笑他也笑,你难过他也会掉泪,你激动他会鼓掌的人……面对这样的人,你会始终情绪饱满。

  三是如果你实在是一见人就紧张,那不如把台下的人头看成是萝卜、青菜、土豆,视而不见,完全进入自己的状态,全神贯注地去讲,也能够引人入胜。

  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跟孩子说话实在是一门大学问,难怪一代又一代的朋友都爱听他讲故事!

  我开始一边实践,一边摸索。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终于找到了克服恐惧的三个方法:

  (一)深呼吸法。上台前先做三十秒的深呼吸,这样可以提神,也可以起到为自己"打气"的作用。

  (二)自我暗示法。往台上走,心中反复告诉自己:"我很棒,讲话算什么,我能行!"

  (三)主动交流法。主动与台下听众交流,语气恢复到正常说话的状态,不拿腔拿调,不时用提问法请听众参与。这样,心情就会放松,也会引起台下共鸣。

  现在上台讲话,无论有多少人听我都从容不迫了。      

 

准备好才能讲得好。要想讲得好,就要做到准备好了再上台。没有准备就站在听众面前,与不穿好衣服就出来一样使人难堪。我的体会是,要想讲得好,只用大纲,不用讲稿。照着讲稿讲话,对听众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听众会因为缺少交流而失去听的兴趣。每次讲话前,我都要先准备好一个大纲,在每个问题下面写上要讲内容的题目。这样讲话有顺序,体系完整,不至于东拉西扯。我还要准备一个精彩的开头,以引人入胜,但绝不说没用的套话。最重要的是,我以充沛的精力和热忱的心去面对听众--我相信,只有自己感动,才会感动别人。

       每次上台讲话前,我都针对不同的对象做不同的准备。准备不是写稿,而是构思。这是一个挺艰苦的过程,真有点儿"受煎熬"的感觉。有时,我坐在桌前,关上灯,掩卷沉思--黑暗中,面前出现的是无数孩子、家长和老师企盼的目光……这促使我打开心灵情感的闸门,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语言从心里涌出。当"文思如泉涌"时,我立刻打开台灯,演讲提纲挥笔而就。我的许多获得好评的讲话和文章就是这样诞生的。也有实在憋得难受的时候,那我就走到室外去,仰望美丽、静谧的夜空,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月亮说,对星星说……心旷神怡时,奇妙的构思会突然冒出来。我马上回屋写下来,第二天清晨再用心想一遍。经过这样的思索过程,思想会出现一个飞跃,"心路"变得十分清晰,不用稿子,讲上几小时,也可以做到文思不乱,既有一定的逻辑性,又能够保持足够的激情。

  讲话,虽然出自口齿,但实际上是在用"心"。


来源:腾讯读书连载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