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种乐趣
孔夫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这学习啊,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上学时在课本上学到这句话时,我愤愤然地把那个“说”字涂掉,改成了“苦”,心想,孔老爷子,您老人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换成您现在来读书,看您还悦乎不。
在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学数学,还记得在小学四年级,上数学课时自己拿着一条项链在眼前晃啊晃,想学习如何自我催眠。
到长大一点了,渐渐懂事了以后,也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惜基础太差,无力回天了。
所以,“学习”二字,在心里颇为沉重。
前段时间在看《论语》,读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恍然大悟,原来学习还有这么几个层次啊!难怪我之前学的那么痛苦,是因为自己以前学习的层次太低,只停留在知之的阶段,不是好之,不是乐之,难怪苦之。
可是,怎样才能体验学习的那种乐趣,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答案。
直到决定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直到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才算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了真切的体会。
本以为,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投入到专门学习当中,而且之前也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理论,这次参加学习肯定要很费功夫,很伤脑筋,很是痛苦。
这段时间下来,
很费功夫?不假!
很伤脑筋?是真!
很是痛苦?失灵!
相反,感觉充满乐趣。
原因何在,且听我慢慢道来。
乐趣一:志同道又合。
在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通过实践怀疑学校里所教育的“1+1=2”这个基本准则是不是适用于社会。为什么在生活里,有那么多人你欺我诈,似乎自己越善良,反而受到伤害越大。
但是在这里却发现,这里的老师也好,同学也好,都有一颗真诚、美好和善良的心。而且都是志同道合地想尽自己所能为家庭教育做些事情,为我们的社会美好尽点心意。在大家的影响和鼓励下,使自己逐渐丧失的真诚和追求慢慢归位。这种思想上的愉悦给带来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表的。
呵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乐趣二:不断的自我发现。
比如说,从前没有尝试通过文字的方式不间断地记录自己的状态,现在为了学习需要,基本上每天写一篇博客,记录学习资料或总结学习心得。
呵呵,一路写下来,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还是蛮有点意思的。
乐趣三:不错的自我证明。
比如说,在回答第一学科的作业“怎么样让孩子喜欢上学校”这个问题时,我当时凭着自己的感觉回答说:
首先,我们要知道"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孩子的情感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之前,这种本能作用力是更为巨大的。
他们会通过自己本能的判断,这份事对我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而他们的这种"好坏"标准。与我们成人的理智思考是完全不同的,而是与自己的情感体验挂钩的。就是说,他们在乎这件事现在我高不高兴,有没有乐趣。而不是像成人那样去判断,这份事对我今后有多少帮助。他们的关注点是当前,家长的关注点是在往后。
那么在上学这个问题面前,我觉得家长可以尝试着,将孩子上学情感体验不断往好的情绪方面发展,让孩子体验上学是一份高兴和充满乐趣的事情。而不是告诉他(她)说,你必须上学,因为以后会怎么怎么样!
所以,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对他们在学校的良好感受,加以鼓励以使强化。对他们在学校的不好感受,加以疏导以便弱化,让他(她)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今天在看《发展心理学》时,看到一段话:“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了解了老人和少儿都比较关心自身切身的问题,以及他们不太会去担心‘将来’是什么和会变成怎样,我们在辅导过程中就宜把辅导的重点放在“现在”上,即目前他们有何困难,要如何减少痛苦等。老人和少儿在时间取向上跟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更关注‘现在’。”
呵呵,我的想法竟然与专家理念不谋而合,心里甚为欢喜,证明俺还是有点学习的潜质嘛。
乐趣四:不断的自我挑战。
比如说,以前的自己从来没有六点多起床看书的习惯。现在是每天早上起床先读一遍《道德经》和《大学》或《论语》。已经坚持二个月了,成了一种很好的习惯了。
为了更好的学习,决定加强自我管理,锻炼自我控制能力,就尝试了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不吃荤,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当时觉得很难,没想到至今已经坚持了二个多月了。
呵呵,现在要是上少林寺当个和尚也没有多大问题。
乐趣五:不断的自我提高。
比如说,之前对家庭教育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通过学习以后,就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架构,遇到一些问题,就能尝试着多角度来思考。而且通过这段时间写博客,一方面激发了自己思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学习带我的乐趣不止于此,我相信,慢慢下去自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乐趣。因为我已经站在正确的路上,往正确的方向走去,已经达到了乐知的要求了。
呵呵,最后再对孔老爷子说上两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平反!平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谨记!谨记!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