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对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几种低效和高效现象的看法

16年前 [12-10 19:43 周一]

 

阅读教学的课堂一直以来是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特点的课堂,从中也最能看出一名语文教师的功力如何。一堂高效的阅读课,不但能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得到情感的熏陶,更能让学生获得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一些阅读教学的低效现象,不但不会让学生得到提高,反而阻挠了学生感知文章内容,更谈不上获得掌控语言文字的能力了。本文就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接触到的一些课例,谈谈对阅读课中几种高效和低效现象的一些看法。

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共性,比方说教材是统一的,教学时间是相同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授课人不同,授课对象不同,因此,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人可以完全照搬别人的授课方法。纵观一些高效的课堂,无非是教师能够恰如其分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的课堂之所以低效,往往又是被一些教学手段所累,给人以东施效颦的感觉。

一、恰如其分地选用教学形式。

新课改中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的教师便不论讲授的是何种课文,教学进行到何种程度,一股脑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搞得课堂热火朝天,学生们争相发言,看起来积极性很高,从中却并没有得到多少东西,更不用说对文本的深刻领悟了。听过一节四年级的《钓鱼的启示》,教师设计的小组讨论问题有这些:文中有哪些人物?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就这样一些浅显的问题几乎占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展开了小组讨论。宝贵的课堂时间轻而易举地被浪费掉,而文章的中心却被教师小结时一带而过,草草了事。而另一节课上,教师则是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独立感知文章内容后,小组间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思考并讨论文章中心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含义,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理解了课文要表达的中心。可见,恰如其分地选择安排教学形式,是拥有高效课堂的保证。

二、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手段。

各种媒体的应用让语文课堂变得多彩起来,但是否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呢?同事曾执教过一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到小村庄因为人为原因环境被破坏时,她并没有让学生从文本中充分感知,而是用投影出示了足足十多张地球环境恶化的图片,那一刻学生们被牢牢吸引,很长时间没有回到文本中来。这种媒体的运用是低效的,游离于文本之外,视觉冲击淡化了对文本的品读,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相悖的作用。经过评课后,她删减了图片的数量,只采用了两张和文本内容相关的,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指导学生对文章的品读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恰如其分地安排各种读书形式。

阅读课上提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说要重视学生的读。有的教师以为重视读就是追求学生朗读的精彩,这就有失偏颇了,不同类型的课文应侧重于不同的读书形式。我在执教《草原》一课时,采用的是朗读悟情和默读批注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在马头琴音乐的背景下充满激情的朗读文章的第一段,充分感知了老舍先生通过文字所传达出的草原之美,后半部分则采用默读批注的形式,于默读吟咏中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

总之,在阅读课上,充分预设并抓住生成,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杜绝那种东施效颦的可笑现象,就一定会拥有高效的课堂。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