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文本细读 精彩课堂“功夫在诗外”

16年前 [10-19 19:09 周日]

文本细读 精彩课堂功夫在诗外

——“首届全国‘文本细读’暨名师课堂教学观摩课研讨会”学习体会

614日,济阳县济北小学,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学成了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因为全国著名小学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莅临于此,围绕“文本细读”这个主题现场献课和讲座,这对小语教育工作者来说可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机会。前一天,我和学校30余位语文老师满怀激动与向往开始了又一次求知之旅。虽然只短短2天,那颗不轻易泛起波澜的心却一再波涛汹涌,心潮起伏。与内心的激动相比,语言已是那么无力。

此次观摩课名师们带来的乃是他们的看家本领——细读文本。

名师的课堂,诗一般的韵味,水一样的流畅。有思辨,有幽默,有感动。总能给人一些震撼,一些思考,一些灵感,一些触动。

窦桂梅老师,一个既有激情又有思想的女人,一朵激情燃烧的玫瑰,她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心灵上的冲击。窦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的名篇导读《丑小鸭》,她创造性地采用了对比教学,将原课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读出了“童话语言的味道”和“童话背后的味道”。全课紧扣“童话”,就连师生的语言也充满童话的色彩,学生在一个个精选的译文片段中品析、想象、交流、创造。从篇首的一段环境描写中读出了画的色彩、诗的味道;从不同的“啄”体会了世态的炎凉、母爱的伟大;从不同的“世界”读出了思想的深度、人生价值观的广度。

更让我折服的是——这样一节课,她能够挖掘出那么深刻的内容——安徒生“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的崇高品格,这是她赋予丑小鸭这个形象的真实意义。在我印象中——窦桂梅老师结尾一定会推荐很多的书籍给孩子们。本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又适时推荐了《安徒生童话全集》《安徒生自传》给孩子们,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作者本身的人生历程、思想写照,学生对《丑小鸭》甚至是安徒生本人都有了更深刻的、全新的认识。我一直在思考:她推荐的这些书孩子们会去读吗?今天亲身经历她精彩的课堂以后,我相信了孩子们不仅会去读而且是如痴如醉。课堂上老师已经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从孩子们本节课上对仅仅研读了《丑小鸭》的那么少量文字所发出的感叹就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这节课过后,即使孩子们只是读了《丑小鸭》的原译文,或者只是一篇安徒生的其他代表作那么这堂语文课都是成功的课,因为它激发了孩子们在文学艺术殿堂里遨游的兴趣。

    窦桂梅老师这样深入的挖掘,这样细致的讲解,这样大胆的设计、成功的设计,足能想象窦老师深钻教材的功夫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听他的课,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激动与崇拜:激动于他已经七十高龄,头发花白,仍活跃在语文课堂;崇拜于他对教育事业、对语文课堂的执着追求和眷恋!每一堂课、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对学生发自肺腑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授课中指导学生读书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引,声情并茂的范读,鼓舞人心的激动无一处不精彩,如春雨润物,不着痕迹。

这次于老师执教的是正文不足70字的《杨氏之子》,如此小文,又是古文,真不知道于老夫子如何“忽悠”?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他的课……

上课了,于老夫子仍是那从容之态,先是让学生试读、自由读,古文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阅读是有一定障碍的,学生在于老的明确要求和激励下,读得很投入,读得也很好。让老师也读一遍,好吗?连标点69字,读完了,学生、听课教师掌声一片。读得太好了!我也学过古文,可谁也没在古文朗读上下过功夫。听于老读,是什么?享受!古文似乎没有了障碍。尤其是那句“未闻/孔雀//夫子家//禽”,句断让人折服。学生又读了,自发的从内心里有读的冲动。你读出了什么?于老又抛了一句。虽是古文,学生很快弄清了句意。于是读得很快流畅了。能背诵吗?能。背背看,能加上动作吗?精彩!如果不懂,没有体验,如何出得来动作?动作形象有趣。学生笑了,老师们笑了,课堂就是思维发展的春天啊。

再让老师读一遍,好吗?老夫子忽然说。好!于是于老又读。这次,你的感觉只要一个,在笑中崇拜!“此是君家果。”开玩笑的神态在古语言中毕现,在场的人,已经忘记了这是篇古文了!杨氏之子“甚聪慧”表现在哪里?老夫子没有忘记是在上课,追问,仅仅是聪明吗?不是,还懂事有教养。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学生实在不难找出了,水到了,渠自然成了。

最让你佩服的,是于老没有忘记学生的写的训练。这样的古文,学生懂了,理解了,体验了,实在不容易了。于老抓住古文省略简洁的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写出省略的情节,把学生分为三组,各写一个部分。到学生汇报时,学生作品的精彩,真的让人不敢相信!我更不敢相信的是,这连标点在内的69字古文,于老竟能“忽悠”出如此的精彩来!

听于老师的课,如“清水芙蓉,天然雕琢”;品于老师的课如冷水泡茶渐泡渐浓,愈往后味愈浓,可贵啊!

平和、平实的支玉恒、贾志敏老师以及年轻的薛法根、谢立清、徐希红老师的课无一不都是在用心、用情演绎课堂,那么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那么巧妙地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泰戈尔 

诗人告诉我们,鹅卵石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水的载歌载舞”不断地抚摩,而不是锤子的几下打击。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尤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对自身母语的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需要教育者潜心地细读文本和循序渐进地慧心操作。

王崧舟老师也曾经说过:“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远。因此,不是文本,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着你的细读。从这个意义说,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

也许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该如何进行细致地文本细读了。但是如果只是今天有这样的感触,偶尔有这样的做法,不能坚持的话,我想是没有理解到名师们今天讲课的精髓。以下关于文本细读的名句,大家不妨用上一句,作为自己读书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坚持文本细读。

1、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

2、慢慢走,欣赏吧!——朱光潜

3、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遥

4、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谭学纯

5、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吕淑湘

6、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夏 

7、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王尚文

8、逐字逐句地摸索别人的行文思路。——刘心武

9、在字里行间阅读。——施特劳斯

10、徜徉在语言之途。——海德格尔

    感谢名师!感谢学校!让我们有机会享用这顿文化大餐。在和孩子们心与心交流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不断地体会和吸收,积累经验,争取在自己课堂上也飞扬出个性与本色!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